孔融让梨世人皆知,为何长大后的孔融,老师从不提起?

作者&投稿:爨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东汉末年名士孔融,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他的大名,中国历史上,孔融一直是一个孝顺的典范,他四岁的时候,便懂得主动让好的梨子给长辈们吃,而孔融十三岁的时候,父亲孔宙去世,孔融悲痛过度,竟然需要人搀扶,才能够站立起来,为此州郡里面都称赞他的孝行。

《后汉书》:“年十三,丧父,哀悴过毁,扶而后起,州里归其孝。”这样出色的人物,为何老师却从来不说他长大之后如何了呢?其实是因为不好说。

如果是对三国历史感兴趣的读者,又或者阅读过《三国演义》,心里面都清楚孔融的下场,那就是被曹操所杀害。长大后的孔融在朝中做官,因为不满曹操独揽朝政,曾经多次和他对着干,曹操儿子曹丕娶了袁熙的妻子甄姬,孔融便趁机写信给曹操:武王伐纣,把妲己赏赐给了周公。来讽刺曹操的这种做法,这也导致曹操越来越厌恶孔融,因此在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以“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多项罪名将孔融处死,并且诛杀了其全家。

以孝道著称的孔融,在长大后对于孝顺父母又有什么看法呢?据《后汉书·孔融传》载,孔融对祢衡说:“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莫为?譬如寄物瓶中,出则离矣。”

孔融的意思是,父亲和儿子有什么情分可言呢?孩子只不过是夫妻情欲的一种附属品而已了,而母亲和孩子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吗,只不过是储物与容器之间的关系,当物品取出两人同样也就没有任何的纠葛了。

孔融的这一番话可以说是石破惊天,能够让不少人感到震惊不已,别说古代了,孔融的这种说法即便是现代人也接受不了,这还是过去那个因为父亲离世,而哭到昏厥不能自拔的孔融吗?其实孔融的这段言辞,本意并非如此,历史学界还专门将这段孔融讨论孝道的故事叫做“孔融非孝”。

原来在东汉以及魏晋南北朝,做官主要还是以“举孝廉”为主,除了廉洁以外,自然就是要看儿女对父母是否孝顺了,然而很多做官心切的人,并没有真正体现出对父母的爱戴,却是流于形式,比如说专门给他们修筑华丽的房子,但是从来不住在一起,就连去看望也懒得看望一下,只不过做做样子罢了。晋朝的葛洪曾经写下《抱朴子》来讽刺这种现象:“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对于这种现象,孔融同样是深痛恶绝,忿忿不平,他认为,这都是封建礼教过于强调僵化的“孝道”,而并非真心实意想要对待父母所导致的一种不正之风,因此气愤之下,孔融才对祢衡说出了那样的一番话。孔融的本意,实际上是对封建礼教孝道的非难和疑问,具有反封建礼法的积极意义,孔融非孝同时对魏晋玄学思想有较大的影响。

但是对于涉世未深的学生来说,这番话却很难理解,以至于能歪曲误解孔融的意思,因此老师自然不会将长大后孔融的言行,放在课堂上来讨论了。



长大后的孔融没什么值得夸赞的地方,长大后的孔融在朝中做官,因为不满曹操独揽朝政,曾经多次和他对着干,经常讽刺曹操,这也导致曹操越来越厌恶孔融,因此在建安十三年,曹操将孔融处死,并且诛杀了其全家。

因为长大后的孔融并不是一个正面人物,不值得人们学习。长大后的孔融抛妻弃子,为了自己间接性的杀死了自己的母亲。

这是因为。长大后的孔融是一个反面教材。他抛妻弃子。对父母特别不孝顺。

因为在孔融长大之后,他成为了一个对父母不孝的人。他也因为这件事被曹操处死了。


小时候孔融让了个梨世人皆知,长大后孔融死得可惨了怎么没有流传千_百...
孔融和关公(关羽)都是同一时代的人。就象关公那样,他也为了保卫汉朝丢了性命。关公是以英雄事迹扬名,孔融则以学问与礼让见称。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后代。他生于公元 年。他曾出任北海(现时的山东省)太守,所以又名孔北海。他博学多才,广受尊敬,是建安七子之一。孔融虽然以礼让闻名,但却有...

四岁让梨的孔融,长大后怎么样了?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关于美德少年的资料关于美德少年的内容
1、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东方文化美德几千年长盛不衰,每个中华人,都必须要拥有自己国家的传统美德。2、人,因充满美德而变得更美丽。国家,因充满美德而变得更和谐。3、世界,因充满美德而变得更缤纷。4、中华美德,人人皆知,“孔融让梨”等典故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以来至高无上的美德,...

孔融让梨的“孔融”长大了,是何许人也?
于是孔融便名满天下,世人皆知,与前面说到过的那位边让同为“后进冠盖”,三十八岁就当了北海相。后来,他又被曹操请到许昌,当了主管工程的将作大臣(建设部长)。每次朝廷开御前会议,都是他作主发言人,其他卿大夫则不过挂名委员而已。�孔融的才气大,名气大,脾气和架子当然也不小。197年,袁术称帝,曹操便想公报...

孔融弑母是真的吗?
是情欲所发;对于母亲来说,就像是瓶中之物,生出来之后就脱离了”。他提出这个观点的本意是为了讽刺当时“举孝廉,父别居”这种“假孝”之风,结果被曹操大做文章,诬告他“不孝”,毁了他的名声,要了他的命,还让他全家陪葬。孔融被处死时才56岁,一个被大家推崇的人,最后落得个身败名裂。

我要成为强者,因为只有成为强者才能帮助别人,才能让世界变得美好光明...
中华美德,人人皆知,“孔融让梨”等典故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以来至高无上的美德,更说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文化之都。但是中华美德在今天,仿佛早已被人们忘却,人们对它不管不问,正所谓:此道今人弃如土。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我们国家也不例外。而中华美德正是所有文化中独一无二的瑰宝,我们都是中...

如何做文明大学生?
我们伟大祖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十分注重文明礼貌。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多少名人志士以礼待人的故事至今还被人们广泛传诵,“融四岁,能让梨”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 是上个世纪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他从小养成了对长辈有礼貌的美德,后来当了国家主席,仍然能以礼待人。一...

孔融4岁就懂得让梨,为何最终反因“不孝”被曹操所杀?
这种虚伪的名节是对名节最大的破坏,而孔融则对这提出反抗,他要撕毁这层假面具。正是因为“尚真”的主张,所以要在根源上摧毁这一假名节的根据,于是在理论上便提出了“亲子无亲论”。对于统治者来说,这无疑是“惑世诬民”,不容于“礼法”(用来麻醉民众的假礼法),所以孔融就被杀害了。他...

关于少年儿童聪明的事例
在三国神童之中,名气最大的无疑就是曹冲了——当然,这是近几十年来的事,原先是孔融的,三字经中有“融四岁,能让梨”,结果是所有识字的就都知道这个人。可惜孔融没有早夭,结果这个位置就得让给曹冲了。因为有“曹冲称象”的故事流传,使我辈还搞不清曹操的姓名是怎么回事时,就已经把曹冲作为偶像来崇拜了。 其...

懂让梨的孔融,长大为何因“不孝”被曹操处死呢?
在拿梨的时候,其他兄弟都捡大的挑,唯独他拿了一个最小的。父亲问他原因时,他说:“我年龄最小,所以应该拿小的”。这个故事一直为我们所津津乐道,流传了上千年,并将其作为儿童教育的典型范例。《三字经》则明确记录了“融四岁,能让梨”的说法。但是,我们如果熟悉三国史...

城固县15280639360: 孔融轼母的故事?
点泄复方: 孔融让梨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但是长大之后的孔融却因为弑杀母亲而被曹操杀了,这个原因不仅很是让人匪夷所思,毕竟一个小时候这么懂事的孩子怎么会丧失了本性...

城固县15280639360: 小时让梨的孔融,为何在长大后以不孝罪名被杀? -
点泄复方: 孔融字文举,孔子二十世孙,兄弟七人,排行老六.四岁时吃蒸梨,他拿了个小的.父母问他为啥不吃大的,他说,我最小,该吃小的.十岁随父到了长安,聪慧之名在圈子里很响.太中大夫陈炜听说了他的事迹,说道,一个人如果小时候太聪...

城固县15280639360: 孔融轼母的故事? -
点泄复方: 孔融当时是北海相,走在路上他看到一个人在坟边哭,走进才知道是这个人的爹刚去世,直到这个事情,孔融居然把这个人杀了,理由是孔融觉得他哭的不够撕心裂肺,不够伤心.看官的人看到之后以为他是个很孝顺的人,其实真实原因并不是这样子.孔融曾经这么说过自己爹娘:亲爹有什么值得我们去孝敬的,当时生孩子只不过是为了解决自己的生理需求罢了;生自己的母亲更别说了,只不过像是一件容器而已,装的东西到日子出来了,那个容器也就没有用了.原文是这样说道: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孔融还说过闹饥荒的时候,如果东西不好吃才拿给别人吃.

城固县15280639360: 让梨的孔融,长大了是怎样一个人?具体是怎么死的? -
点泄复方: 孔融和关公(关羽)都是同一时代的人.就象关公那样,他也为了保卫汉朝丢了性命.关公是以英雄事迹扬名,孔融则以学问与礼让见称. 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后代.他生于公元153年.他曾出任北海(现时的山东省)太守,所以又名孔北海...

城固县15280639360: 一个历史名人小故事,以及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
点泄复方: 正面的有,我就给你举个反面的,孔融让梨 当年小时候被看做孝顺的孩子,长大之后孔融时常不穿官服,不戴头巾,便装出行.在孔融心中,所谓孝道也是不足守的,他甚至说:“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物寄瓶中,出则离矣.”这种离经叛道的言论,谁能想到竟然出自他这位孔圣人的子孙之口呢?所以,小时候是什么样,长大不见得也会是什么样. 不见得一个坏的开始不是一个好的结束,也不见得一个好的开始会是以一个好的结束终止!

城固县15280639360: 孔融为什么成为后人典范?
点泄复方: 孔融让梨的故事恐怕没有人不知道,故事中的孔融也因此成了中华民族两千年来教育孩子的典范.那么,历史上真的有孔融这样一个人吗?他到底都做过一些什么事呢?...

城固县15280639360: 适合小学生的榜样人物
点泄复方: 人生的路一步步成长,从小学到大学,每个孩子都要经历不同的书本榜样人物,还曾记得我们小学课本中那些榜样神童吗:古代的司马光、孔融、曹冲、骆宾王、等等!...

城固县15280639360: 孔融四岁就懂得让梨,你认为孔融是傻子吗?现在四十岁的人都不懂得在
点泄复方: 恰恰相反,他太精明了,一个梨不光给他换来了一世的美名供他利用,甚至让他这个碌碌之辈因为一个梨千古流芳到今天,想想看,除了4岁让的那个梨以外,人们还能记住孔融什么? 多可怕的孩子呀! 如今人们只记住孔融让梨,却忘了孔融那句对他最后掉脑袋不无助益的名言“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物寄瓶中,出则离矣.” 我们说一个人的人生观是自小养成的,而一个4岁的孩子已经懂事了,以他日后对父母亲情的评价,若说他当初让梨是出于兄弟之情或道德准则,简直就是个笑话了.

城固县15280639360: 孔融长大后成了什么官 -
点泄复方: 孔融(153-208),字文举,鲁国(治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文学家,“建安七子”之首.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俊秀.汉献帝即位后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称孔北海.在任六年,修城邑,立学校,举贤才,表儒术,经刘备表荐兼领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年),袁谭攻北海,孔融与其激战数月,最终败逃山东.不久,被朝廷征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又任太中大夫.

城固县15280639360: 孔融四岁让梨 但是长大后说过:“亲爹有啥可孝敬的,亲娘也没啥特别的,不过是个装东西瓶子 -
点泄复方: 所以呢,孔融让梨的故事一直教导我们最老爱幼,但是后续却没有人告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