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弟子之一——子路到底是以为怎样的人?

作者&投稿:大狐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孔子的七十二贤徒之一的张子路是怎样的人?~

  论语》中,子路大概算是孔子之外形象最为生动的人物了。他姓仲名由,只比孔子小九岁,算是孔门“三千弟子”中的年长者了。但他却算不上是孔子的得意弟子——《论语》中子路的出场多是伴随着孔子的训斥;他很少能像比他小二十余岁的颜渊那样多次受到孔子的赞赏。大概孔子最不满意这位弟子的行事鲁莽、有勇无谋,所谓“由也兼人,故退之”、“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比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皆是有感子路而发也。
  但孔子与子路的关系似乎不仅是师生,颇有点“风义平生师友间”的味道。试看《论语》中有“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说”“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 ……面对子路的不满和责难,虽然每一次孔子都是别有一番大道理可通,但在这里的子路已不仅仅满足于从孔子那里求学问道,而是立足于孔子以往的说教去约束孔子自身的行为。这种“诤友与保护者”的师友关系在现代学术史上大概也只有傅斯年与胡适先生之间差可比拟了。子路还有一个值得称道的地方是我在《孟子》里读到的,即“闻过则喜”。这样一个勇敢耿直、潜心向道的长者形象可见一斑。
  在司马迁的笔下,子路的死无疑是一幅悲壮的历史画面。《史记》的记载仅寥寥数语:
  “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遇子羔出卫城门,谓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难。’子羔卒去。有使者入城,城门开,子路随而入。造蒉聩,蒉聩与孔悝登台。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请得而杀之。’蒉聩弗听。於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

子路为人果烈刚直,且多才艺,事亲至孝,性格爽直,为人勇武,信守承诺,忠于职守,“志伉直”,又使得子路的好勇与一般的逞勇好斗之徒有所区分,使他的好勇含有了某些伸张正义、为民请命、不欺幼弱的意蕴。
为此,他常遭师之痛责,说他“好勇过我,无所取材”,“不得其死”,等等。孔于曾评价子路:“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可以以为这是单纯评论子路的学问,同时这一评价所包括的涵义更加广泛。
说明子路尽管经过孔门的洗礼,但身上的野气始终未能脱除干净,故孔子说他只是“升堂”,而始终未能“入室”,即子路始终未能成为儒雅君子。
子路事亲极孝,刚猛勇敢,性格爽朗,乐意接受别人的指正立即改过,很尊敬师长,也常常直言进谏孔子。子路后在卫国的蒯聩之乱殉难,孔子闻其死,伤心流泪,死前不吃肉酱。

扩展资料:
仲由(前542年―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之野(今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仲村镇)人。“孔门十哲”之一、“二十四孝”之一,“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受儒家祭祀。
子路一生追随孔子,保护孔子,积极捍卫或努力实践孔子的思想学说,对儒家的贡献、对后代的影响也是很大,为子至孝,善政为民,诚实守信,忠义仁勇,闻过则喜,闻善则行,见义必为,见危必拯,其德其行如日月在天、江河行地。光照人间润泽华夏,位列十哲,世称先贤。
子路的伉直好勇在师从孔子之前即已形成,子路性伉直,表现在言语上就是从不掺假欺瞒,对此孔子评价说:“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意谓子路答应今天兑现的事情,决不拖延到明天。
孔子对子路忠心不二、讲信义的品性深有了解,曾断言:“孔子说:“如果我的主张行不通,我就乘上木筏子到海外去。能跟从我的大概只有仲由吧!”当穷途末路、逸往海外时,随从自己的只有子路一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仲由

每次读《论语》,我都发现在孔子的弟子中有一个人,虽然不能与孔子同辉并峙,却依然凭借自己的独特可爱的个性和孔子亦师亦友的关系,超越了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颜回和超级商人、外交家的子贡,成为拱卫孔子这颗“北辰”诸星中最夺目的一颗,他就是子路。子路生于公元前542年,鲁国卞人(今山东泗水县),小孔子九岁,名仲由,字子路或季路。在《论语》中,曾经四十次提到子路或他的言行。子路出身贫寒。《说苑》中说他:常食藜藿之实。却是个孝子,二十四孝中第一个就是子路幼年“百里负米”的故事,做大官以后,仍然锦衣玉食时仍然不忘逝去的双亲,连老师孔子都称赞他:生事尽力,死事尽思。子路年轻时鲁莽,好斗却又勇敢果断。在他第一次见孔子的时候,“凌暴孔子”,想必是拳头上见分晓了。然而孔子虽然也武力不弱,却并没有针锋相对,反以柔克刚,“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服”,可以说是孔子以礼仪感化了子路,收到了门下。在一次北游中,孔子让随行的三个弟子颜回子贡和子路各自陈述志向,子路倾吐了自己的镶兵强国之梦:愿得白羽若月,钟鼓,赤羽若日之音上闻乎天,旌旗翩翻,下蟠于地。由且举兵而击之,必也攘地千里,独由能耳,使夫二子为从焉!这段理想的描述极为壮观,可惜历史没有给他机会,如果他真的有机会统兵鏖战,说不定也能旌旗蔽空,舳舻千里,成为一时之雄。孔子听了他的豪言,赞叹:真是一个勇士啊。孔子到宋国被围困,子路发怒,拿起戟就要与对方大战三百合,所以孔子常常叹息:子路好斗勇猛超过我,就是不知道如何处理事情(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就是在孔子身边侍的时候,子路也显示出刚强的样子(行行如也)。面对子路的勇,孔子教诲他: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虽然如此,并没有教化到把他的脾气改掉。子路豪爽。在诸弟子围着孔子述说自己的志向时,子路毫不犹豫说:愿意与朋友分享自己的东西,同乘车马,共用衣装。(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这里的子路拥有的是一副重情义轻金钱的侠肝义胆。子路崇尚实干,且颇具政治才能。《论语》说他:听到知识,没有实施之前,就不愿听到听到新的知识。(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子路从孔子那里学到了做人为政的知识,曾做了鲁国权臣季氏的门臣,以实践自己的所学。又曾经治蒲三年,孔子“三称其善”。对于自己的政治能力,子路在另一次叙述志向时说: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孔子也赞不绝口,认为他: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可见治理一个地方,子路确实有一套办法。《论语》中也认为孔门弟子中政事方面杰出的是子路和冉求。子路不盲从。他几乎是唯一一个敢当面批评孔子,表达自己态度的孔门弟子。子路到卫国做官,走前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说治理国家必先“正名”,子路嗤之以鼻,认为这是迂腐可笑的。虽然孔子后来又解释了半天所谓的“名不正则言不顺”,相信子路仍然持保留意见。还有三次,子路对孔子的言行表现出明确的态度:不悦。一次是,孔子去见作风和美貌同样享有“盛誉”的卫国国后南子,虽然孔子几乎连南子的手都可能没有碰到,但是子路不高兴,孔子赶紧发誓:如果做了违背礼仪的事情,就让上天惩罚我吧(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又一次,公山弗想在鲁国造反,邀请孔子前去,孔子怀着用自己理论治国安邦的伟大愿望,打算前去实现从前的宏伟理想。子路上来就浇了他一头冷水:没有地方去也就罢了,何必去他那里呢?估计后来孔子也没有去成。另一次,晋国人佛肸叛乱,招孔子去,孔子又动心思了,结果子路旗帜鲜明——反对,说:从前您不是教导我们说:“其身不善,君子不入”么?现在怎么又要出尔反尔呢?孔子估计是面红耳赤,狡辩了一番:白的东西,即使染也染不黑的(白也,涅而不淄)。只好又作罢。孔子周游列国时,路过陈国,被与自己政见相左者围困,弹尽粮绝,孔子没办法,搞精神胜利法,“弦歌不绝”,子路怒气冲冲来见(愠见),说:君子也有困顿的时候么?孔子只好做“画饼充饥”状,以精神饼来补物质饼,说:君子在困顿时能坚守道德,小人困顿时就要胡作非为了。直到后来让子贡去楚国搬来救兵才算解围。一次,子路叫子羔去做一个地方的长官,孔子说这是害那里的子弟。子路发问:有百姓,有土地和谷物,为什么还要读书才叫做有学问呢?(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孔子无话可说,只好说:我就讨厌那些口齿伶俐的人。在所有的学生都对老师的见解、教导和行为心悦诚服顶礼膜拜时候,子路却能屡次站出来,表达与老师不同的自己的个人见解,这就是那个独具个性的可爱子路。也惟有这个子路,连孔子都得看看他的脸色再决定怎么办。子路忠于孔子,因而也得到了孔子的信任。孔子周游列国时五十四岁,当时年已四十五岁的子路毅然辞官紧随,作为孔子的护卫,开始了长达十四年的征途,所以孔子曾经称赞他:自从我得到了子路,没有人敢辱骂我了(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孔子说:如果我的主张得不到实行,我就乘小船到海外去,跟随我的,除了子路还有谁?(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困于陈蔡时,子路煮了猪蹄,孔子问都没问,就直接吃掉了。这也间接体现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子路二十多岁就认识了孔子,很早就入了孔门,在孔门众弟子中,他是较为年长的,有名的弟子中,也许就颜回的父亲颜路长于子路,他一边依仗着自己的不凡身手担任孔子的护卫,一边以长弟子的身份帮老师管理着后入门的各位年轻师弟们,年轻的师弟们也对子路执长辈礼。直到六十多岁遇难,一生大半时间都跟随着孔子,这在孔子弟子中是绝无仅有的。公元前481年,此时子路担任了卫国卫国大夫孔悝的邑宰,次年,也就是公元前480年卫国发生政变,子路在外听说,态度鲜明:“食其食者不避其难”,毅然前往。战斗中,子路受伤了,缨带断了,子路想起老师的教导,君子死而冠不免,于是在重结缨带的过程中被砍作肉泥。年六十二。有人笑子路太迂,此时还在干这些事情。但是年过花甲的子路是抱着尽自己的职责的想法而来的,他明明知道此行凶多吉少,却决然来了,即使他不结缨,也依然难以活着回去,虽然他年轻时曾经有着“暴虎冯河”的勇力。他以行为实践了老师孔子的“杀身成仁”。知子莫如父,知徒莫如师。孔子听说卫国内乱而子路去了,就叹息:嗟乎,由死矣!果然不出所料。《礼记》中说:子路死后,孔子在中庭哭子路,有人祭奠子路,孔子倒头便拜。听说被剁成肉酱,孔子让人“覆醢”,再也不吃肉了,看都不看了。而且每次听到打雷,都感到心中不安。在最得意弟子颜回和儿子孔鲤死后,子路就是孔子的精神支柱,他的死给了孔子一个巨大而沉重的打击。就在在孔子的最亲密伙伴和学生子路去世的次年,孔子也去世了。子路穷其一生都在实践着老师孔子的理想和路线,积极入世,参与政事,继承了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现实精神,实现自己治理国家的追求;同时忠心于老师,尽职于国家,勇担责任,慷慨赴难,至死都在履行自己的职责。这点上,他与“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谭嗣同极为相似,谭嗣同与康有为的关系也是亦师亦友,在康有为首倡变法之后,谭嗣同无畏地为变法,为自己所坚守的理想献身了,谭死后康有为也曾以一联痛挽谭嗣同:复生不复生矣(谭嗣同字复生),有为安有为哉?谭嗣同是不是了解子路,我们无从知晓,但是相隔两千五百年的两个人,却同样具有着令人叹服的品行,永远散发着辉耀千秋的光芒,成为后人仰视的楷模。无论哪方面,子路都不愧是孔子最杰出的弟子和儒家思想最忠实的守护神。他也不愧是一个顶天立地铁骨铮铮的男子汉。苏轼曾说:子路之勇,子贡之辩,冉有之智,此三子者,皆天下之所谓难能而可贵者也。子路当不朽。


孔孑的徒弟子路和孑贡的简介
端木赐(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56年):复姓端木,字子贡(古同子赣),以字行。汉族,春秋末年卫国(今河南鹤壁市浚县)人。孔子的得意门生,孔门十哲之一,“受业身通”的弟子之一,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对他好时他看人不顺眼,别人远离他了又会埋怨别人,如子思。性格自私,骄纵使气。才华横溢...

孔子最出色的三个弟子是谁?
分别是:颜回、子贡、子路。

孔子七十二弟子有谁?
在孔子弟子中,以德行与颜渊闵子骞并称。因恶疾早逝。唐元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为“郓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改封“东平公”。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改封为“郓公”。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冉子”。

孔子弟子之 子张:堂堂乎张
子张是孔子晚年弟子,才华横溢、性情疏阔、志气不凡。曾子评价子张: “堂堂乎张也” ,相貌堂堂的子张啊。《孔子家语·弟子解》也说子张:“为人有容貌资质”。子张的相貌,一定是差不了。堂堂正正,胸襟气度都不一般。这个相貌堂堂的子张,开创了韩非子所说的战国儒家八派之首的“子张氏之儒”,也...

孔子的十大门徒分别是谁
子游(前506-?),姓言,名偃,字子游,亦称“言游”、“叔氏”,春秋末吴国人,与子夏、子张齐名,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曾为武城宰(县令)。受颜氏之儒曾子排挤,由于祭礼意见不合于曾子师弟。而被迫离开鲁国,是南方之孔子学说的传播者。子游的儒学思想曾为历代人们所推崇,元代...

曾子是谁
曾子是春秋末年思想家,孔子晚年弟子之一。曾子姒姓,曾氏,名参,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人。是春秋末年思想家,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夏禹后代。曾子倡导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

孔子弟子传012|曾参子舆
曾参(shēn),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人,孔子的晚期弟子之一,与其父曾点(皙)同师孔子,比孔子小46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将其排在第12位,并记载说:“孔子以为能通孝道,故授之业。作孝经。死于鲁。” 《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将其排在第12位,并作一段较长的记载: 曾参(子舆)以孝道为志向,所以孔子因他...

孔子的徒弟名字为什么都有子字
1、曾子 姒姓,曾氏,名参(shēn),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平邑,一说山东嘉祥)人,春秋末年思想家,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夏禹后代。2、颜子 曹姓,颜氏,名回,字子渊,鲁国人,居陋巷(今山东省曲阜市旧城内的陋巷街,颜庙所在之地)尊称复圣颜子,春秋末期鲁国思想...

孔子的弟子非常多,比较出名的有哪些?
孔子的弟子中,最出名的应该是曾子,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曾子,但是却不清楚原来他也是孔子的弟子之一。曾子也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他的父亲也是孔子的弟子,而且是七十二贤之一。曾子在儒家学派的发展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尊称为“宗圣”。曾子十分重视自身的修养,吾日三省吾身就是出自他...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 ...
子贡向孔子请教治理国家的办法。孔子说,只要有充足的粮食,充足的战备以及人民的信任就可以了。子贡问,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项,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一、原文:战国 孔子及其弟子《论语》颜渊第十二之第七:“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

贡嘎县19799953976: 孔子的弟子之一——子路到底是以为怎样的人? -
段干供可谱: 富人福人聪明人啊

贡嘎县19799953976: 孔子的弟子之一 - 子路到底是以为怎样的人?很想了解一下,我读论语
段干供可谱: 每次读《论语》,我都发现在孔子的弟子中有一个人,虽然不能与孔子同辉并峙,却依然凭借自己的独特可爱的个性和孔子亦师亦友的关系,超越了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颜回...

贡嘎县19799953976: 孔子的弟子子路有哪些理论?其主要思想是什么? -
段干供可谱:[答案] 追问: 我问的是他的弟子中有个叫子路的,他有哪些思想及理论? 回答: 看来,一旦失去礼的规范和约束,不仅“成人”无望,而且还会使一些原本可贵的品质走向它们的反面,带来种种弊端,甚至酿成大乱.特别是“勇”,孔子认为...

贡嘎县19799953976: 子路是个怎样的人 -
段干供可谱: 仲由(前542年—前480年),字子路,或称季路,鲁国人,是孔子的一个有名弟子.亦为《二十四孝》中为亲负米的主角. 仲由性格直爽、勇敢、信守承诺、忠于职守,《论语》中提到他是孔子门下四类才能之士(德行、政事、言语、文学)中杰出的“政事”人才.公元前498年随孔子周游列国.仲由后来任卫国蒲邑(今长垣县)之宰,也是当地大夫孔悝的家臣.事父母极孝、性格爽朗、乐意接受别人的指正立即改过,也常常直言进谏孔子.曾随孔子周游列国,后死于蒯聩之乱,被剁为肉酱,孔子闻其死很伤心,从此不吃肉酱.

贡嘎县19799953976: 孔子的七十二贤徒之一的张子路是怎样的人? -
段干供可谱: 论语》中,子路大概算是孔子之外形象最为生动的人物了.他姓仲名由,只比孔子小九岁,算是孔门“三千弟子”中的年长者了.但他却算不上是孔子的得意弟子——《论语》中子路的出场多是伴随着孔子的训斥;他很少能像比他小二十余岁的...

贡嘎县19799953976: 子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段干供可谱: 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性格爽直率真,有勇力才艺,敢于批评孔子.孔子了解其为人,评价很高,认为可备大臣之数,“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并说他使自己“恶言不闻于耳”.做事果断,信守诺言,勇于进取,曾任卫蒲邑大夫、季氏家宰,是孔子“堕三都”之举的最主要合作者之一.

贡嘎县19799953976: 历史上的子路是个什么样的人 -
段干供可谱: 仲由,为人伉直鲁莽,好勇力,事亲至孝.仲由除学六艺外,还为孔子赶车,做侍卫,跟随孔子周游列国,他敢于对孔子提出批评,勇于改正错误,深得孔子器重.孔子称赞说:“子路好勇,闻过则喜.”又说:“我的主张如果行不通,就乘木...

贡嘎县19799953976: 子路是谁?孔子的哪个弟子?历史关于他的故事都有哪些?可以详细的描述一下嘛? -
段干供可谱: 中文名: 仲由 别名: 子路,季路,先贤仲子 国籍: 春秋时期鲁国 出生地: 鲁国卞((今泗水县泉林镇卞桥) 出生日期: 公元前542年 逝世日期: 公元前480年 职业: 卫蒲邑大夫,季氏家宰,孔悝家宰 信仰: 儒学 主要成就: 孔门七十二贤...

贡嘎县19799953976: 孔子的徒弟,子路是怎么死的? -
段干供可谱: 子路死于卫国家内乱,当时子路在城外,发生内乱后没有逃离卫国,君子忠人所事,子路为就出孔俚,与蒯聩二武士战斗,打斗中被打落了冠缨,子路自语:「君子死,冠不免.」将帽带系好,武士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将子路砍为肉酱 附:子路武艺高强,死的时候已近60高龄. 附:孔子听说子路的死讯后,大哭道:天祝我,天祝我(祝是诅咒的意思)

贡嘎县19799953976: 孔子的弟子子路是怎么死的? -
段干供可谱: 卫国内乱,子路为了救主,不顾危险,最后惨死乱军的刀剑之下.死之前,子路系帽的带子被他们的戈给击断了,子路自语:「君子死,冠不免.」将帽带系好,从容赴死.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