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木偾表》的翻译

作者&投稿:苗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有一人徒之,辄予金,乃下令。的意思~

意思是有一个人搬走后商鞅马上兑现,于是颁布了变法政令。
这句话出自宋代洪迈《容斋随笔》里面的《徙木偾表》。
原文如下
商鞅变秦法,恐民不信,乃募民徙三丈之木而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金,乃下令。吴起治西
河欲谕其信于民夜置表于南门之外,令于邑中曰:“有人能偾表者,仕之长大夫。”
民相谓曰:“此必不信。”有一人曰:“试往偾表,不得赏而已,何伤?”往偾表,来谒吴起,起仕
之长大夫。自是之后,民信起之赏罚。
予谓鞅本魏人,其徙木示信,盖以效起,而起之事不传。

译文
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他怕百姓不相信,于是就决定在都城城门前竖一根三丈长的木杆,宣布谁能
搬走木杆,就赏给他五十两银子。有一个人搬走后商鞅马上兑现,于是颁布了变法政令。魏国的吴
起在担任西河长官时,为了取信于民,在一天夜里派人在都城南门外竖立一根表杆,并在城中公开
宣布:谁能将这根表杆推倒,就让他当官。
百姓听到后多数并不以为然,也有人认为不妨一试,如果得不到赏赐,也没有什么损失,于是就去
推倒了表杆,吴起则当即宣布了任命。自此以后,魏国军民对吴起实行的法令不再有所怀疑了。
商鞅本来是魏国人,后到秦国做官进行变法,他的做法大概仿效了吴起的计谋,而吴起立木示信的
首创之功,却未流传下来,很少为人知道。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①来拜见吴起.谒:拜见,拜访;
②我认为他的做法大概仿效了吴起的计谋.谓:认为;
③就赏给银子.辄:就;
④从此以后.是:此,这.
(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需要结合句子分析.
A.介词,在/介词,比;B.代词,它/动词,到;C.副词,于是,就/副词,竟然;D.连词,表递进.
(3)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①治:治理,这里是做官;置表于南门之外:介词结构后置句.句子翻译为:吴起在魏国做西河长官时,为了取信于民,就在一天夜里,派人在都城南门外竖立一根表杆
②试:试一试;偾表:放倒标帜;而已:罢了;何伤:有什么关系呢.句子翻译为:(我)去放倒标帜看看,最多得不到奖励罢了,有什么关系呢?(4分)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旨的能力.文中的两个故事都是告诉我们:必须说到做到,才能真正取信于民.(2分)

答案:
(1)①拜见,拜访②认为③就④此,这(4分)
(2)D(2分)
(3)①吴起在魏国做西河长官时,为了取信于民,就在一天夜里,派人在都城南门外竖立一根表杆
②(我)去放倒标帜看看,最多得不到奖励罢了,有什么关系呢?(4分)
(4)必须说到做到,才能真正取信于民.(2分)

译文

战国时代,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他怕百姓不相信国家的改革法令,于是就决定在都城城门前,竖一根三丈长的木杆,公开宣布谁能搬走木杆,就赏给他五十两银子。当有人搬走后商鞅马上兑现,并且在同时颁布了变法政令。

魏国的吴起在担任西河长官时,为了取信于民,在一天夜里派人在都城南门外竖立一根表杆,并在城中公开宣布:谁能将这根表杆推倒,就让他当官。

百姓听到后多数不以为然,也有人认为不妨一试,如果得不到赏赐,也没有什么损失,于是就去推倒了表杆,吴起则当即宣布了任命。自此以后,魏国军民对吴起实行的法令也不再有所怀疑了。

商鞅本来是魏国人,后到秦国做官进行变法,他的做法大概仿效了吴起的计谋,而吴起立木示信的首创之功,却未流传下来,很少为人知道。

扩展资料:

徙木偾表原文:

商鞅变秦法,恐民不信,乃募民徙三丈之木而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金,乃下令。吴起治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置表于南门之外,令于邑中曰:“有人能偾表者,仕之长大夫。”民相谓曰:“此必不信。”

有一人曰:“试往偾表,不得赏而已,何伤?”往偾表,来谒吴起,起仕之长大夫。自是之后,民信起之赏罚。予谓鞅本魏人,其徙木示信,盖以效起,而起之事不传。

角色介绍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

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

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

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商鞅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军事上商鞅作为统帅率领秦军收复了河西。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其子秦惠文王继位。秦孝公去世的同年,商鞅因被公子虔诬陷谋反,战败死于彤地,其尸身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后示众。

作品影响

“民无信不立”,这是治国的根本原则之一。立信如何才能产生效果呢?不仅必须言出行,行必果,而且要以出人意料的方式进行。体现在方法不仅要分明,而且得重奖重罚,奖要奖得人眼红,罚要罚得心惊肉跳。

作者简介

洪迈(1123——1202),南宋饶州乐平(今江西省乐平市)人,字景卢,号容斋,又号野处。洪皓第三子。官至翰林院学士、资政大夫、端明殿学士,宰执(副相)、封魏郡开国公、光禄大夫。卒年八十,谥“文敏”。配张氏,兵部侍郎张渊道女、继配陈氏,均封和国夫人。南宋著名文学家。



1、译文:

战国时代,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他怕百姓不相信国家的改革法令,于是就决定在都城城门前,竖一根三丈长的木杆,公开宣布谁能搬走木杆,就赏给他五十两银子。当有人搬走后商鞅马上兑现,并且在同时颁布了变法政令。

魏国的吴起在担任西河长官时,为了取信于民,在一天夜里派人在都城南门外竖立一根表杆,并在城中公开宣布:谁能将这根表杆推倒,就让他当官。

百姓听到后多数不以为然,也有人认为不妨一试,如果得不到赏赐,也没有什么损失,于是就去推倒了表杆,吴起则当即宣布了任命。自此以后,魏国军民对吴起实行的法令也不再有所怀疑了。

商鞅本来是魏国人,后到秦国做官进行变法,他的做法大概仿效了吴起的计谋,而吴起立木示信的首创之功,却未流传下来,很少为人知道。

2、原文:

商鞅变秦法,恐民不信,乃募民徙三丈之木而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金,乃下令。吴起治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置表于南门之外,令于邑中曰:“有人能偾表者,仕之长大夫。”

民相谓曰:“此必不信。”有一人曰:“试往偾表,不得赏而已,何伤?”往偾表,来谒吴起,起仕之长大夫。自是之后,民信起之赏罚。予谓鞅本魏人,其徙木示信,盖以效起,而起之事不传。

出自宋代洪迈的《容斋随笔》中讲述了战国时代,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的成功典例。

扩展资料:

一、作品影响

“民无信不立”,这是治国的根本原则之一。立信要想产生效果,不仅必须言出行,行必果,而且要以出人意料的方式进行。体现在方法不仅要分明,而且得重奖重罚,奖要奖得人眼红,罚要罚得心惊肉跳。

二、作者作品

洪迈学识渊博,著书极多,文集《野处类稿》、志怪笔记小说《夷坚志》,编纂的《万首唐人绝句》、笔记《容斋随笔》等等,都是流传至今的名作。

作为一个勤奋博学的士大夫,洪迈一生涉猎了大量的书籍,并养成了作笔记的习惯。读书之际,每有心得,便随手记下来,集40余年的成果,形成了《容斋随笔》5集,凡74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徙木偾表



应为《徙木偾表》。译文如下:
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他怕百姓不相信国家的改革法令,于是就竖一根三丈长的木杆,公开宣布谁能搬走木杆,就赏给他五十两银子。当有一人搬走后商鞅马上兑现,并且在同时颁布了变法政令。
魏国的吴起在担任西河长官时,为了取信于民,在一天夜里派人在都城南门外竖立一根表杆,并在城中公开宣布:谁能将这根表杆推倒,就让他当长大夫。百姓互相讨论说:“这肯定不是真的。”有一个人说:“前去试一试推到表杆,如果得不到赏赐,又有什么损失?”于是就去推倒了表杆,来见吴起。吴起则当即任命他为长大夫。自此以后,魏国军民都信服了吴起实行的赏罚制度。
我认为,商鞅本来是魏国人,他的立木示信的做法大概仿效了吴起,而吴起的事迹却未流传下来。

《徙木偾表》选自《容斋随笔》,是南宋洪迈(1123~1202)著的史料笔记。原文如下:
商鞅变秦法,恐民不信,乃募民徙三丈之木而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金,乃下令。吴起治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置表于南门之外,令于邑中曰:“有人能偾表者,仕之长大夫。”民相谓曰:“此必不信。”有一人曰:“试往偾表,不得赏而已,何伤?”往偾表,来谒吴起,起仕之长大夫。自是之后,民信起之赏罚。予谓鞅本魏人,其徙木示信,盖以效起,而起之事不传。

翻译:
战国时代,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他怕百姓不相信国家的改革法令,于是就决定在都城城门前,竖一根三丈长的木杆,公开宣布谁能搬走木杆,就赏给他五十两银子。当有人搬走后商鞅马上兑现,并且在同时颁布了变法政令。
魏国的吴起在担任西河长官时,为了取信于民,在一天夜里派人在都城南门外竖立一根表杆,并在城中公开宣布:谁能将这根表杆推倒,就让他当官。百姓听到后多数并不以为然,也有人认为不妨一试,如果得不到赏赐,也没有什么损失,于是就去推倒了表杆,吴起则当即宣布了任命。自此以后,魏国军民对吴起实行的法令不再有所怀疑了。
商鞅本来是魏国人,后到秦国做官进行变法,他的做法大概仿效了吴起的计谋,而吴起立木示信的首创之功,却未流传下来,很少为人知道。


《徒木偾表》的翻译
译文 战国时代,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他怕百姓不相信国家的改革法令,于是就决定在都城城门前,竖一根三丈长的木杆,公开宣布谁能搬走木杆,就赏给他五十两银子。当有人搬走后商鞅马上兑现,并且在同时颁布了变法政令。魏国的吴起在担任西河长官时,为了取信于民,在一天夜里派人在都城南门外竖立一根表杆...

有一人徒之,辄予金,乃下令。的意思
意思是有一个人搬走后商鞅马上兑现,于是颁布了变法政令。这句话出自宋代洪迈《容斋随笔》里面的《徙木偾表》。原文如下 商鞅变秦法,恐民不信,乃募民徙三丈之木而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金,乃下令。吴起治西 河欲谕其信于民夜置表于南门之外,令于邑中曰:“有人能偾表者,仕之长大夫...

商鞅徙木和吴起偾表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商鞅立木”和“吴起偾表”都是变法中间的内容,“商鞅立木”为商鞅变法树立了威信,使秦国富国强兵,吴起变法是指对楚国政治、法律、军事等实行改革的变法运动,但是吴起变法最后失败了

《徙木偾表》中商鞅徙木和偾表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必须说到做到,才能真正取信于民。

文言文徙木偾表全文翻译
战国时代,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他怕百姓不相信国家的改革法令,于是就决定在都城城门前,竖一根三丈长的木杆,公开宣布谁能搬走木杆,就赏给他五十两银子。当有人搬走后商鞅马上兑现,并且在同时颁布了变法政令。魏国的吴起在担任西河长官时,为了取信于民,在一天夜里派人在都城南门外竖立一根表杆,并...

徙木偾表文言文翻译
”往偾表,来谒吴起,起仕之长大夫。自是之后,民信起之赏罚。予谓鞅本魏人,其徙木示信,盖以效起,而起之事不传。【译文】战国时代,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他怕百姓不相信国家的改革法令,于是就决定在都城城门前,竖一根三丈长的`木杆,公开宣布谁能搬走木杆,就赏给他五十两银子。当有人搬走...

《徙木偾表》文言文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徙木偾表 商鞅变秦法,恐民不信,乃募民徙三丈之木而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金,乃下令。吴起治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置表于南门之外,令于邑中曰:“有人能偾表者,仕之长大夫。”民相谓曰:“此必不信。”有一人曰:“试往偾表,不得赏而已,何伤?”往偾表,来谒吴起,起仕之长...

吴起治西河,置表于南门外.令曰:"有偾表者,授官."?
予谓鞅本魏人,其徙木示信,盖以效起,而起之事不传。【注释】①徙:搬迁。偾:推倒。表:表杆。②何伤:有什么妨碍。【译文】战国时代,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他怕百姓不相信国家的改革法令,于是就决定在都城城门前,竖一根三丈长的木杆,并且公开宣布谁能搬走那根三丈长的木杆,就赏给五十金。

吴起治西河,置表于南门外.令曰:"有偾表者,授官."
予谓鞅本魏人,其徙木示信,盖以效起,而起之事不传。【注释】①徙:搬迁。偾:推倒。表:表杆。②何伤:有什么妨碍。【译文】战国时代,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他怕百姓不相信国家的改革法令,于是就决定在都城城门前,竖一根三丈长的木杆,并且公开宣布谁能搬走那根三丈长的木杆,就赏给五十金。

商鞅徙木立和吴起愤表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民相谓曰:“此必不信。”有一人曰:“试往偾表,不得赏而已,何伤?”往偾表,来谒吴起,起仕之长大夫。自是之后,民信起之赏罚。予谓鞅本魏人,其徙木示信,盖以效起,而起之事不传。2、译文 战国时代,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他怕百姓不相信国家的改革法令,于是就决定在都城城门前,竖一根...

色达县13825285318: 《徒木偾表》的翻译 -
直时博尔: 4

色达县13825285318: ...偾 表 洪 迈 商鞅变秦法 恐民不信 乃募民徙三丈之木而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 辄予金 乃下令. 吴起治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置表于南门之外 令于邑中曰 : “... -
直时博尔:[答案] ( 1 ) 吴起治西河 / 欲谕其信于民 / 夜置表于南门之外 [ 解析 ] 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按意思停顿. ( 2 ) ① 就 便 ② 拜见 拜访 ③ 认为 [ 解析 ]...

色达县13825285318: 徙木偾表    商鞅变秦法,恐民不信,乃募民徙三丈之木而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金,乃下令. 吴起治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置表于南门之外,令于... -
直时博尔:[答案] 文言文阅读的答题,最关键的是能够翻译出全文.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针对具体题型,采用不同的答题方法,解决相关问题.(1)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按照现代汉语的阅读习惯判...

色达县13825285318: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徙木偾表    商鞅变秦法,恐民不信,乃募民徙三丈之木而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金,乃下令.吴起治西河,欲谕其信于民,... -
直时博尔:[答案]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 ②试:试一试;偾表:放倒标帜;而已:罢了;何伤:有什么关系呢.句子翻译为:(我)去放倒标帜看看,最多得不到奖励...

色达县13825285318: 《徒木偾表》中盖以效起的效什么意思 -
直时博尔:[答案] 效仿 盖以起效的意思是 他的做法大概是因为效仿了吴起的计谋 所以是效仿的意思

色达县13825285318: 《徒木偾表》中盖以效起的效什么意思 -
直时博尔: 随意 乱七八糟的意思

色达县13825285318: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的翻译 -
直时博尔: 子贡向孔子请教治理国家的办法.孔子说,只要有充足的粮食,充足的战备以及人民的信任就可以了.子贡问,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项,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 一、原文:战国 孔子及其弟子《论语》颜渊第十二之第七:“子贡问政.子曰:...

色达县13825285318: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的具体意思是什么 -
直时博尔: 她将木瓜赠送我,我拿琼琚回赠她.此非回赠想报答,欲结深情永爱她.

色达县13825285318: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是什么意思 -
直时博尔: 意思是:前前后后我奔走照料啊,希望君王赶上先王脚步. 出处:《离骚》是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诗篇,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原文节选: 荃不查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