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作者&投稿:星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是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黄帝内经》第一篇不是单纯从医学角度告诉大家怎么治病,而是告诉大家怎样能够不得病。要想不得病就是要做到“恬淡虚无”,那么怎样做到“恬淡虚无”呢?紧接着,《黄帝内经》中就说了:“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是说,你要做到精神内守,这样才能达到“恬淡虚无”的境界。
“精神内守”是养神的一条重要原则。所谓“精神内守”,主要是指人对自己的意识思维活动及心理状态进行自我锻炼、自我控制、自我调节,使之与机体、环境保持协调平衡而不紊乱的能力。“内”针对外而言, “守”是坚守、保持的意思。 “精神内守”,强调了内环境——精神的安定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即“病安从来”,意思就是说精神守持于内,人怎么会得病呢?那么,又怎样“精神内守”呢? 一、“时御神”
《黄帝内经》在谈到人如何衰老时,明确指出:“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这里的“半百而衰”,就是过早衰老,而引起衰老的关键原因就在于“不时御神”。御,驾御、控制的意思。时,善;不时御神,就是指不善于控制自己的精神。为贪图一时的享乐,违背生活规律而取乐,则有害于身心健康,促使人体过早衰老。
精神耗散,不能守持于内之所以引起衰老,原因是在于“神者,血气也”,意思是气血是神的物质基础,大量、过分地耗散精神,可以使气血损耗,从而产生衰老。一个经常大哭大闹、喜笑过度的人,是不会长寿的。有道德修养的人,必须时时、事事做到控制自己的精神,冷静、客观地处理各种事物。对于任何重大变故和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都要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达观的处世态度,顺应事物的自身规律去解决问题。
二、心肾相交

精是肾,肾精要足才可以定心神。这是一种心肾相交的能力,这种能力增强了,我们才可以淡定。而想让这个功能强大,就必须要锻炼我们心肾相交的能力。如何锻炼呢?有一种方法很简单,就是用我们的手去搓我们双脚的脚心。因为心包经的脉是通过劳宫穴的,劳宫穴在我们的手心里。而肾经是斜走于足心,在我们的足心有一个穴位叫涌泉穴。如果想让我们的心肾相交,就可以用我们的劳宫穴和涌泉穴对搓。总而言之,精神内守就是当你的精和神都特别租的情况下,你才可以淡定,才可以达到恬淡虚无的境界。
二、高下不相慕
这也是《黄帝内经》里一句重要的养生格言,意思是人们社会地位有高低,但都不要相互倾慕而各安于本位。高下,是对社会地位高低而言。高,指贵族,统治者;下,为广大群众、百姓。但在现实生活中,要真正做到“高下不相慕”是非常困难的。自古以来,不少人为了高官厚禄互相残杀,连脑袋都丢了,还谈什么养生呢?还有一些人,不但嫉妒比自己地位高的人,甚至当别人的才华、品德、名声、成就、相貌等高于自己时,都觉得不舒服。这种人常常可以产生一种“无名火”,使心境抑郁,情绪烦躁。现代研究表明,妒火中烧之时,体内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如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血压升高,血清素的活性水平降低,因而引起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大脑机能失调,抗病能力下降。
消除嫉妒的根本方法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加强思想意识修养,把羡慕的心情变成追赶的行动,对感情进行良性控制。还是“高下不相慕”,“知足者常乐”好。  三、少私寡欲
少私,是指减少私心杂念;寡欲,是降低对名利和物质的嗜欲,这也是老子在《道德经》中指出的“见素抱朴,少私寡欲”。《黄帝内经》中也主张“恬淡虚无”。“志闲而少欲”。只有少私寡欲,精神才能守持于内。很难想象,一个私心太重、嗜欲不止的人,他的精神能够安静下来?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淡去名利、声色等种种的欲望,人没有了太多的欲望,烦恼自然也就少了,如此少思寡欲、无优无虑,犹如儿童一般。
拓展资料:
《黄帝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真论》中有一段话是这么说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实际上是治疗当代人心灵疾病的一个良方。

“恬淡”即要人淡去名利、声色等种种的欲望,人没有了太多的欲望,烦恼自然也就少了,如此少思寡欲、无优无虑,犹如儿童一般。
在恬惔虚无心态的基础上,真气从之是指一种修炼的方法、真气运行的方法,怎么运行真气,后来的道教,“内丹”养生就引用了真气从之的修炼方法,这个方法包括小周天、大周天。任脉、督脉。这个方法实际上是帮助我们恬惔虚无的。

此句原文见于《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亦是养神的一条重要原则。所谓“精神内守”,主要是指人对自己的意识思维活动及心理状态进行自我锻炼、自我控制、自我调节,使之与机体、环境保持协调平衡而不紊乱的能力。“内”针对外而言, “守”是坚守、保持的意思。 “精神内守”,强调了内环境——精神的安定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即“病安从来”,意即精神守持于内,人怎么会得病呢?那么,又怎样“精神内守”呢? 一是要“不时御神”。 《黄帝内经》在谈到人如何衰老时,明确指出:“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这里的“半百而衰”,即是过早衰老,而引起衰老的关键原因就在于“不时御神”。御,驾御、控制的意思。时,善也,不时御神,即是指不善于控制自己的精神。为贪图一时的快乐,违背生活规律而取乐,则有害于身心健康,促使人体过早衰老。 精神耗散,不能守持于内之所以引起衰老,原因是在于“神者,血气也”,意思是气血是神的物质基础,大量、过分地耗散精神,可以使气血损耗,从而产生衰老。事实证明,一个经常大哭大闹、喜笑过度的人,是不会长寿的。有道德修养的人,必须时时、事事做到控制自己的精神,冷静、客观地处理各种事物。对于任何重大变故和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都要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达观的处世态度,顺应事物的自身规律去解决问题。正如寿世青编的《养心说》里所指出的:“未事不可先迎,遇事不可过忧,既事不可留住,听其自来。应以自然,任其自去,忿愤恐惧,好乐忧患,皆得其正,此养心之法也。”此谓“精神内守”具体运用的最好说明,其中心意思是要人们对外部环境事物要采取安和的态度。安者,对外界各种事物的刺激顺其然而适应;和者,对外界事物的反应要顺之而去,千万不要为各种琐事伤透了脑筋、费尽了心机、挖空了心思,这点对于老年人尤为重要,不妨“难得糊涂”一点。 二是要“高下不相慕”。 这亦是《黄帝内经》里一句重要养生格言,意思是人们社会地位有高低,但都不要相互倾慕而各安于本位。高下,指社会地位高低而言。高,指贵族,统治者;下,为广大群众、百姓。但在现实生活中,要真正做到“高下不相慕”是非常困难的。自古以来,不少人为了高官厚禄互相残杀,连脑袋都丢了,还谈什么养生呢?还有一些人,不但嫉妒比自己地位高的人,甚至连别人的才华、品德、名声、成就、相貌等高于自己时,都觉得不舒服。这种人常常可以产生一种“无名火”,使心境抑郁,情绪烦躁。现代研究表明,妒火中烧之时,体内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如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血压升高,血清素的活性水平降低,因而引起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大脑机能失调,抗病能力下降。古今中外的历史上,因嫉妒而产生悲剧的例子是相当多的,《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才华出众,只因嫉恨比他更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最后郁闷在胸,吐血而亡。战国时候的庞涓嫉妒心理恶性膨胀,竟干出了毒害同学孙膑的事情。《水浒》里的王伦,也嫉妒心极重,当林冲、晁盖等初上梁山时,他深知这些好汉武艺比自己高强,硬是不肯收留。林冲忍无可忍,当众怒斥王伦说:“这梁山泊便是你的?你这嫉贤妒能的贼!你也无大量大才,也做不得山寨之主!” 没有“大量大才”,而又“嫉贤妒能”,这可以说是一切嫉妒心强的人的共同特征,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病态心理。一般说来,强者不会嫉妒弱者,但是,又不是对所有强者都嫉妒。嫉妒往往产生在两个原先水平相仿的人中间。比如,甲乙两人本来关系很好,工作能力也差不多,突然有一天甲的成绩超过了乙,因而受到了领导的器重、大家的敬仰,乙不能正确对待,就会产生嫉妒之心。这又反映了嫉妒心理具有强烈的排他性,而且这种排他性总是发生在两个关系密切,相互平起平坐的人之间,对一个与自己毫不相于的人,即使他样样胜过自己,也不会去嫉妒,尤其是现代社会是竞争的社会,更易产生嫉妒。消除嫉妒的根本方法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加强思想意识修养,把羡慕的心情变成追赶的行动,对感情进行良性控制。还是“高下不相慕”,“知足者常乐”好。 三是应少私寡欲。 少私,是指减少私心杂念;寡欲,是降低对名利和物质的嗜欲,此即老子在《道德经》中指出的“见素抱朴,少私寡欲”。《黄帝内经》中亦主张“恬淡虚无”。“志闲而少欲”。《红炉点雪》则强调说:“若能清心寡欲,久久行之,百病不生。”事实证明,只有少私寡欲,精神才能守持于内。很难想象,一个私心太重、嗜欲不止的人,他的精神能够安静下来?《太上老君养生诀》里说:“且夫善摄生者,要先除六害,然后可以保性命延驻百年。何者是也?一者薄名利,二者禁声色,三者廉货财,四者损滋味,五者除佞妄,六者去妒忌。“六害不除,万物纠心,神岂能内守?”

《黄帝内经》选读(二),上古天真论篇第一,“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揭示了如何不生病的秘密。 国学、中医学经典诵读。 学习经典,学习养生知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跟着经典学健康。 思论健康,为您读经典。




如何做到恬淡虚无精神内守
如何做到恬淡虚无精神内守?回答如下:中国传统文化核心要素:一是气,二是阴阳,三是五行,四是中庸思想。而把这几个概念讲的 最透彻的,就是《黄帝内经》。《皇帝内经》表面上讲的是五脏六腑,其实,它真正面对的,是人性。“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黄帝内经》中的十六字...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之冬季养生篇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黄帝内经》“冬不藏精,春必病温”。“精神内守,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古人关于养生诗句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黄帝内经> 乐天知命,故不忧.周易>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休道黄金贵,安乐最值钱.秋胡戏妻> 每想病时则尘心渐减,常防死日则善念自生.传家宝> 每把戏言多取笑,常含乐意莫生嗔.炎凉变诈都休问,任我逍遥过百春.寿世保元> 富甚足忧烦,贫甚多饥饿.要于贫富间...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怎么理解
恬淡虚无:是一种境界,对事物的态度是没烦恼,平常心。人有三宝,精、气、神,这里谈到气,人体有一股真气,能锁住锁住人的精彩,就像你做事一样,没气了,你还什么劲做,还有什么精神,所以精神也是可以调节的,内守真气守精神,能做到这些,还会生病吗?主要指心病,心态好了,做事效率高,人也...

这样的站桩,才是《黄帝内经》所说的精神内守
这样瘫乎着站,全身都是放松的。松则通,一块海绵既能通气、也能存水,一块铁板那可是油盐不进啊!      像瘫乎了一样站,符合《黄帝内经》大家天天挂在嘴边的《黄帝内经》:“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恬淡虚无,真气从之。” 可何谓“精神内守”?您能举个例子形容一下何种...

中医健康养生最重要的是什么?胡维勤
朱德保健医生胡维勤教授指出,中医中养生其实最重要的不是中药,胡维勤指出,最重要的是精神内守精神云水风度朱德保健医胡维勤指出《内经》里说: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胡维勤说关老认为,内守精神首先不要随便过度消耗精神,胡维勤指出保持充沛的精力,这是养生中的重要一条。胡维勤教授说经常夜以即日地工作,...

孙思邈《养生铭》的解释
《黄帝内经》对这一问题,颇具高见,在它的第一篇《上古天真论》中就为人们开出了“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心理处方,让人们用平常心看待平常事,进而达到体健不病或少病的目的。 勿使悲欢极,当令饮食均。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 在这一节所谈的内容中,孙氏既说到了在上节中未说尽的...

怎么解释静则神藏,躁则消亡?
《黄帝内经》上说:静则神藏,躁则消亡。这是说,心情、心平气和,则精神收藏,精神抖擞。相反,心烦浮躁、情绪不安、焦虑紧张,则精气就会消耗,甚至*后耗竭消亡。《黄帝内经》从医学的角度提出了静神防病的思想,如在其《黄帝内经??素问》里说:恬憺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清静,...

什么叫精神内守? 怎么做?
精神内守指的是我们的精神,要保持在一个平静的状态。一个人精神都是向外发散的,我们睁开眼睛的那一刻开始,我们正在消耗着我们的精神。我们的精气神不断的消耗我们的能量,寿命自然就受到了影响。所以道家提出的精神内守。就是要把你的精神收回来,把你的注意力从外面收回来。比如说我们现在的注意力...

找《庄子》里关于“内守”和“坐忘”的篇章
也是它对人们思维的一种启迪。内守:《庄子·刻意》《庄子·在宥》《刻意》纯素之道,唯神是守;《在宥》篇述守一之术云:“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前人却病健身,延年益寿的方法.

五指山市15294608844: 怎样理解“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镇亭跳骨: 如何理解“安宁,空虚,真气,内心,疾病永远安全”在“黄帝内经”的第一章“古代无罪”中,有一段话说:“宁静而空虚,真气,精神上的内在,疾病和安全?”数千...

五指山市15294608844: 请问,《黄帝内经》所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什么意思?请详细解释和说明. -
镇亭跳骨: 《黄帝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真论》中有一段话是这么说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实际上是治疗当代人心灵疾病的一个良方. 什么是恬淡虚无 ,就是一个字“静”,要静,要虚静.这是《老子》的一种思想,后...

五指山市15294608844: 精神内守 病安从来 是什么意思 -
镇亭跳骨: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就是气功培补元气机理. “精神内守”就是说“精神”不要外泄,精气和神气留在体内,不要外泄.这样的话还有什么病呢?什么病都没有了,“病安从来”. 《黄帝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真论...

五指山市15294608844: 请问,《黄帝内经》所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 -
镇亭跳骨:[答案] 《黄帝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真论》中有一段话是这么说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实际上是治疗当代人心灵疾病的一个良方.什么是恬淡虚无 ,就是一个字“静”,要静,要虚静.这是《老子》的一种思想...

五指山市15294608844: 如何做到“精神内守”?
镇亭跳骨: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出自《素问•上古天真论》,是中医养神的一条极其重要的原则,其 中,内是针对外而言;守是坚守、保持的意思.所谓“精神内守”是指人对自...

五指山市15294608844: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为何意? -
镇亭跳骨: 恬淡虚无 --“恬”-- "恬"是一个竖心旁加一个舌头的"舌"字,与"舔"是同根同源,本意是说动物和人受伤后,会下意识的拿舌头去舔伤口(而事实证明唾液中含有很多能促进伤口愈合的酶、氨基酸或者是其他的物质),所以,舔是一种通...

五指山市15294608844: 什么叫精神内守? 怎么做? -
镇亭跳骨: 这句话出自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原文是“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句话可以说是中医养生的高度总结.主要是指人在生命过程中,要保持清心寡欲、内敛自省的精神状态...

五指山市15294608844: 生命在于运动还是在于静养
镇亭跳骨: 现在城市的生活不但拥挤、节奏又快、加上环境的污染、工作的压力等,每个人都忙... 中医强调“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其意就是强调“养心”,而不是饱食终日,坐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