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精神内守? 怎么做?

作者&投稿:丹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怎样做到精神内守~

放松身体,努力不去想任何事情,集中精神在自己身上,或者精神集中在外部某一点上,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的,绝大多数的人都做不到。努力吧!

《黄帝内经》第一篇不是单纯从医学角度告诉大家怎么治病,而是告诉大家怎样能够不得病。要想不得病就是要做到“恬淡虚无”,那么怎样做到“恬淡虚无”呢?紧接着,《黄帝内经》中就说了:“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是说,你要做到精神内守,这样才能达到“恬淡虚无”的境界。
“精神内守”是养神的一条重要原则。所谓“精神内守”,主要是指人对自己的意识思维活动及心理状态进行自我锻炼、自我控制、自我调节,使之与机体、环境保持协调平衡而不紊乱的能力。“内”针对外而言, “守”是坚守、保持的意思。 “精神内守”,强调了内环境——精神的安定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即“病安从来”,意思就是说精神守持于内,人怎么会得病呢?那么,又怎样“精神内守”呢? 一、“时御神”
《黄帝内经》在谈到人如何衰老时,明确指出:“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这里的“半百而衰”,就是过早衰老,而引起衰老的关键原因就在于“不时御神”。御,驾御、控制的意思。时,善;不时御神,就是指不善于控制自己的精神。为贪图一时的享乐,违背生活规律而取乐,则有害于身心健康,促使人体过早衰老。
精神耗散,不能守持于内之所以引起衰老,原因是在于“神者,血气也”,意思是气血是神的物质基础,大量、过分地耗散精神,可以使气血损耗,从而产生衰老。一个经常大哭大闹、喜笑过度的人,是不会长寿的。有道德修养的人,必须时时、事事做到控制自己的精神,冷静、客观地处理各种事物。对于任何重大变故和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都要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达观的处世态度,顺应事物的自身规律去解决问题。
二、心肾相交

精是肾,肾精要足才可以定心神。这是一种心肾相交的能力,这种能力增强了,我们才可以淡定。而想让这个功能强大,就必须要锻炼我们心肾相交的能力。如何锻炼呢?有一种方法很简单,就是用我们的手去搓我们双脚的脚心。因为心包经的脉是通过劳宫穴的,劳宫穴在我们的手心里。而肾经是斜走于足心,在我们的足心有一个穴位叫涌泉穴。如果想让我们的心肾相交,就可以用我们的劳宫穴和涌泉穴对搓。总而言之,精神内守就是当你的精和神都特别租的情况下,你才可以淡定,才可以达到恬淡虚无的境界。
二、高下不相慕
这也是《黄帝内经》里一句重要的养生格言,意思是人们社会地位有高低,但都不要相互倾慕而各安于本位。高下,是对社会地位高低而言。高,指贵族,统治者;下,为广大群众、百姓。但在现实生活中,要真正做到“高下不相慕”是非常困难的。自古以来,不少人为了高官厚禄互相残杀,连脑袋都丢了,还谈什么养生呢?还有一些人,不但嫉妒比自己地位高的人,甚至当别人的才华、品德、名声、成就、相貌等高于自己时,都觉得不舒服。这种人常常可以产生一种“无名火”,使心境抑郁,情绪烦躁。现代研究表明,妒火中烧之时,体内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如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血压升高,血清素的活性水平降低,因而引起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大脑机能失调,抗病能力下降。
消除嫉妒的根本方法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加强思想意识修养,把羡慕的心情变成追赶的行动,对感情进行良性控制。还是“高下不相慕”,“知足者常乐”好。  三、少私寡欲
少私,是指减少私心杂念;寡欲,是降低对名利和物质的嗜欲,这也是老子在《道德经》中指出的“见素抱朴,少私寡欲”。《黄帝内经》中也主张“恬淡虚无”。“志闲而少欲”。只有少私寡欲,精神才能守持于内。很难想象,一个私心太重、嗜欲不止的人,他的精神能够安静下来?

精神内守指的是我们的精神,要保持在一个平静的状态。一个人精神都是向外发散的,我们睁开眼睛的那一刻开始,我们正在消耗着我们的精神。我们的精气神不断的消耗我们的能量,寿命自然就受到了影响。所以道家提出的精神内守。就是要把你的精神收回来,把你的注意力从外面收回来。比如说我们现在的注意力都会涣散,放在一些没用的地方,比如说手机的抖音。还有就是一些电视剧电影等一些娱乐的东西上面,不能够做到精神内守,所以只有把你这些注意力放到你的精神上,这样子就是精神内守。

要怎么样做到精神内守,其实很简单,就是你把你的注意力放在观察你的思维情绪行为上面,观察你的身体上面就可以了,你只要去观察,不与你的思维情绪产生交集。不去跟随他们往下想。你只把你自己当成一个旁观者。就是保持觉知的一个状态。这样就可以做到精神内守了。



把外面的收回来,就相当于内守了,因为内外是此消彼长的。
眼耳鼻舌身意是身体的内外互动的六个根,也可以说成是窍孔,精神通过这些窍孔流失到了外面。
另外,生殖器也是一个窍孔,这个也非常容易向外流失精气和精神。

这句话出自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原文是“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这句话可以说是中医养生的高度总结。主要是指人在生命过程中,要保持清心寡欲、内敛自省的精神状态,追求清净自然的生命状态。这种状态应该是最符合生命进程的、能使生命如细水长流般长九而坚韧。
在这句话中的“精神内守”也是指寻求安闲、内敛的精神状态,不存邪心杂念,不心存妄想,不心浮气躁,保持内心的安宁状态。这需要你自己在生活过程中慢慢体悟,渐渐积累,时时内省,不是什么大师能帮的了的。

要做也不是这里简单能说明的
你真想 就得找个师傅 实地的用他的状态感应你并且引导你进入哪个境界


茅箭区15930314429: 如何做到“精神内守”?
戊贪达立: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出自《素问•上古天真论》,是中医养神的一条极其重要的原则,其 中,内是针对外而言;守是坚守、保持的意思.所谓“精神内守”是指人对自...

茅箭区15930314429: 什么叫精神内守? 怎么做? -
戊贪达立: 这句话出自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原文是“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句话可以说是中医养生的高度总结.主要是指人在生命过程中,要保持清心寡欲、内敛自省的精神状态...

茅箭区15930314429: 如何才能做到精神内守呢?
戊贪达立: 中医养生理论很重视形神共养,认为人 们若想健康长寿,不能只关心自己的身体状 态,还要关心自己的精神状态.古代的医学 家认为,形与神是浑然一体的.但实际上,...

茅箭区15930314429: 精神内守应注意哪几点?
戊贪达立: 顺其自然,以养护精神,减少恼怒悔恨情绪,保持精神愉快,心胸宽广豁达, 形神协调,互相维系. 调控心神.就是指调控自身的精神,使之根据需要或守于内而不外 驰,或驰骋于广阔的自然界,将视觉、听觉的注意力集中于遥远的八方之外, 或者寄托于呼吸精气.

茅箭区15930314429: 如何才能精神内守? -
戊贪达立: 多读书,读好书,君子知礼而后知义

茅箭区15930314429: 懂中医的说说什么是“精神内守”、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
戊贪达立: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就是气功培补元气机理.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语出《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高世栻注解:“圣人...

茅箭区15930314429: 请问,《黄帝内经》所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什么意思?请详细解释和说明. -
戊贪达立: 《黄帝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真论》中有一段话是这么说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实际上是治疗当代人心灵疾病的一个良方. 什么是恬淡虚无 ,就是一个字“静”,要静,要虚静.这是《老子》的一种思想,后...

茅箭区15930314429: 古人如何打坐入静养生 -
戊贪达立: 古人喜欢在静中养生,就连儒生都要在打坐中入静调息.尤其是道家,还要把修炼分成几个阶段: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人在静心凝神中打坐,确实能起到养生的作用,可以使神有所养、气有所化,从而使肾阳充足、精不...

茅箭区15930314429: 中医养生学为什么强调形神共养,养神为先? -
戊贪达立: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1、恬淡虚无:这句讲的是精神调节方面的要点. “恬淡”强调是这样一种性格的培养. “恬淡”即要人淡去名利、声色等种种的欲望,人没有了太多的欲望,烦恼自然也就少了,如此少思寡欲、无...

茅箭区15930314429: 请教下亲自修行过的前辈.读过几本书,或者网上复制的不要来. -
戊贪达立: 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真气从之,病安从来这句话出自《黄帝内经》是讲养生的,恬就是安详.因为心内平和,所以安详.淡就是淡泊,就是一切都不是很重要.虚无,就是没有.合起来讲就是养生要讲究安详、平和,对一切都要看得淡一些,...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