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学127――不远于人情

作者&投稿:居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阳明心学127――不远于人情

            (2020年7月2日10:39)

      读《答刘内重书》一文,特别是读到“圣人之行,初不远于人情”,感到圣人更具人情味,更通情达理。

      阳明先生在文中举了孔圣人猎较、看乡人傩、进互乡童子,特别是见南子之事,连子路都难以理解圣人之行。但这些恰恰说明了圣人并不是高高在上,把自己标榜为圣人,不与群众、不与各色人等打交道,而是融入群众,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依然保持自己的圣心,才更加凸显圣人的高洁、谦卑之处。

      圣人首先是人,是在人群中突出出来的人物,是从群众中来,更要到群众中去。没有群众的衬托,又那有什么圣人呢?如果认为自己是圣人、是高人一等的人,在外观上处处表现出高人一等的样子,这种人其实不是圣人,反而更加远离圣贤之人的标准。起码他这种行为,就反应了其内心不是致良知的,是“奇特斩绝之行”,这又怎能与其打交道呢?

      圣人之行,初不远于人情。他们时时怀有一颗圣人的谦卑之心,从不追求形式上的独特,而是追求心境上的高远;从不把自己标得高不可攀,而是更加通情达理、更加好接近、更加具有人情味。

      俗话说:仆人眼中无圣人。说得就是所谓的圣人也和我们常人无异,只是我们在心中把人家拔高,在我们心中蒙上了一层圣人的光环,让我们自行远离圣人而已。我学习圣贤文化,就是要去掉这层蒙上的灰尘,真正地学习圣贤之人的谦虚、高洁的本质。

      回归上文,孔夫子的事例,更加证明了所谓的圣人,是食人间烟火的。如果不深入实际,不深入群众,又怎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呢?对人光讲空洞的理论是不具有生命力、不具备说服力的。要讲出令人信服的话语,必须是深入实践,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检验的真理性的语言。这样的语言,也是最易让人接受、最易打动人民群众之心的。

      最具典范性的就是毛主席的语言,读起来朴实,但道理深刻。毛主席的话语,都是在活生生的战火中检验的,每一句都闪耀着真理的光辉。阳明心学的语言,也是真理性的,也是阳明先生的实践真知,阳明先生提倡“知行合一”是有道理的。

      我学习中的一个感受就是,光学习字面意思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必须真正地读出字面背后的意思,理解当时的感受,才算真正地、全面地理解了。这样只是表面的,要真正学到谷子里去,还必须要把学到的语言运用于实践中去检验。当自己把学习的心学原理,与自己的亲身实践相结合以后,才会真正地转化成自己的东西。

      在日常的工作生活实践中,去践行所学圣贤之学,并不远于人情,才会真正地“谦虚其心,宏大其量,去人我之见,绝意必之私”,不知不觉中就会卓尔有见,不再有“虽欲从之,末由也已”之叹了!

理上明、事上磨、境上练

去私欲、存天理、致良知

明理、立志、践行、印证

做圣贤文化实践的榜样,为社会做出实质性贡献。


阳明心学275――为父而傲必不慈
      阳明心学275――为父而傲必不慈         (2021年6月14日星期一)      在读阳明先生原文中有一句话“为父而傲必不慈”,当读至此,心中为之一振。      为什么会有此振呢?读着读着想到了...

阳明心学117――志于道
      对照元善,反思自己,真的是自愧弗如。在老师引领下,同学们的督促下,自己学习阳明心学还这么费劲,还这么的不情不愿的,与其相比,还谈什么“志于道”呢,能不汗颜吗?真是十万万八千里也不多。阳明先生赞其远高于陶渊明是有根据和道理的。理上明、事上磨、境上练 ...

阳明心学132――恒不自欺其良知
          阳明心学132――恒不自欺其良知               (2020年7月9日9:39)      我曾经被欺被骗过,是否我们的良知到了“莹彻”的程度,才不会被骗呢?读了《答欧阳崇一书》一...

阳明心学122――修好这颗心
      阳明心学122――修好这颗心             (2020.6.27.10:27)      一周很快就过去了,回顾听读《答南元善》一文,最大的感受就是要修好这颗心。      为什么修呢?人之初...

阳明心学124――朴实头
          阳明心学124――朴实头         (2020年6月29日10:40)      在读《答刘内重书》一文,对于“朴实头”一词颇感兴趣。当了解其意思后,深感学习阳明心学,就要做一名“朴实头”。   ...

阳明心学137――谓止至善
          阳明心学137――谓止至善               (2020年7月15日)      听读《大学古本序》一文,明白了衡量至善的原则是什么。对我来说,是一大收获。      ...

阳明心学233――此心不动
          阳明心学233――此心不动         (2020年11月10日星期二7:55)      听读《传习录》二十二,让我再一次体会到了什么是此心不动。      博仁导师在讲读时,常说的一句话...

阳明心学282――十家牌法的妙用
    阳明心学282――十家牌法的妙用         (2021年6月30日星期三)      读阳明先生的《申谕十家牌法》一文,感觉十家牌法有很大的妙用。      十家牌法本来是为了互相监督、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好方法...

阳明心学164――什么是真正的“耻”?
因为我心里很坦荡、很清爽,我不是为了自己,我全是为了良知。      因为学习了阳明心学,也正在学习阳明心学,所以现在遇到事情和以前不大一样了,心态确实变化了,逐渐明了了什么是真正的耻?我只是坚信,一切从良知之心出发,做人做事都坚持致良知,我就心坦荡、腰杆硬、勇担当...

阳明心学182――勿忘勿助
      比如,遇到有扶危济贫的事情,如果心中时时有良知,不用提醒,就会不自主地去致良知。一旦认为,自已是学习阳明心学的人,要在实践中行善事、作善行,在提醒下去致良知,就属于典型的“勿忘”。理上明、事上磨、境上练 去私欲、存天理、致良知 明理、立志、践行、印证 ...

钟山县13920084984: 对于王阳明的心学的领悟???? -
鄢维舒必: 关于阳明心学的几点意见 文:深蓝 一、、阳明心学阳明心学用三个字来概括就是:“致良知”.用七个字来概括就是“致良知”和“知行合一”,前者是认识论,后者是方法论.这成就了王阳明据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真三不朽”的大家...

钟山县13920084984: 王阳明三大思想是什么? -
鄢维舒必: 王阳明的心学三大核心思想是:1、心即理(价值存在);2、知行合一(价值判断);3、致良知(价值归宿),“心即理”是开端,是起因,即意动;“知行合一”是认知过程,是实践;“致良知”才是根本目的.三者是必然的递进关系,进...

钟山县13920084984: 王阳明四句教是哪四句?怎么理解? -
鄢维舒必: 王阳明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是阳明心学最精华四句话,一般视此四句为王对其大半生学术思想的概括性论述. 作为阳明心学研究专家,度阴山老师称这四句话为王阳明心学的路线图,就是关于心学的概念和理论,他曾经1508年在贵州农场提出一个第一个概念就是心静止,他所谓的心静止是什么呢?所有的天理、所有的道理、所有的真理都在我心里,而不在我心外,一旦在我心外了,这个理无论有多少人视为公正的,它都不是理...... 想要了解更多,建议你添加微信服务号参加众筹活动,面对面与度阴老师聊聊.

钟山县13920084984: 王阳明心学的良知是什么? -
鄢维舒必: 王守仁的所谓“致良知”则是心之本体,也就是天地万物的最高本体.

钟山县13920084984: 请问王阳明心学体系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鄢维舒必: 简而言之,阳明先生的心学就是“致良知”的学问,由此引申出了“知行合一”、“心外无理”等主张.这里的“致”是推致的意思,推致于物就是“格物”,推致于心就是“正心”,推致于意就是“诚意”.《<大学>问》是研习心学的入门读物,然后是《传习录》.个人以为,领悟阳明先生的心学要义,只读一本《传习录》足矣,当然一定要反复地读,需要去在格物的过程中反复地验证、琢磨,这是一个克己修身的过程,此中的滋味不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达的.

钟山县13920084984: 请问王阳明心学的精髓是什么? -
鄢维舒必: 王阳明心学和象山学还是很接近的,象山学直接承接孟子,认为道德靠对本心的体证来实现,王阳明的良知和这个很接近,但是第一,王阳明的良知学说把天理、本心、诚意都打通了;第二,王阳...

钟山县13920084984: 谁知道王阳明和他的心学!
鄢维舒必: 王阳明是我国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二程、朱、陆后的另一位大儒,“心学”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阳明心学的起点是“龙场悟道”,它奠定了王学的基石,并构建起“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基本理论框架.倘若不经此“大彻大悟”,王学恐怕很难臻于炉火纯青的境界.长期以来,“龙场悟道”被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仿佛是在一夜之间,恍然大悟,而忽略了以前的许多坎坷经历、哲学思考及其理论对辩.王阳明学说,并非产生于他那“水乡泽国”的故乡,而是产生在穷乡僻壤的龙场.这是必然中的偶然,它与王阳明当时的处境和寂然心态有极大关系,是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迸发出来的思想之火.

钟山县13920084984: 请问王阳明的心学主要讲些什么内容呢 -
鄢维舒必: 阳明心学的起点是“龙场悟道”,它奠定了王学的基石,并构建起“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基本理论框架.倘若不经此“大彻大悟”,王学恐怕很难臻于炉火炖青的境界.长期以来,“龙场悟道”被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钟山县13920084984: 哪一个学派最早以“致良知”为宗旨?
鄢维舒必: “致良知”是明代学者王阳明提出的心学主旨,“良知”语出《孟子•尽心上》:“人之 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大学》曾提到“致知在...

钟山县13920084984: 王阳明的 守仁格竹 到底证明了什么? -
鄢维舒必:[答案] 格,就是表示参悟事物与天理之间的关系 按程朱理学来讲,所有的物体都可以用来参悟 从参悟这些物体的过程中去理解天理换句哲学术语就是,参悟人与宇宙的关系 但是,如果按陆王心学的角度来看 格,就是去体验 要了解一件事物的本质 就必须...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