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翻译第二章!急!

作者&投稿:巢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论语·第二章·为政篇》怎样翻译?~

《论语·第二章·为政篇》译文:
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对父母,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担忧。(这样做就可以算是尽孝了。)”
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所谓的孝,只是说能够赡养父母便足够了。然而,就是犬马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孔子说:“我整天给颜回讲学,他从来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像个蠢人。等他退下之后,我考察他私下的言论,发现他对我所讲授的内容有所发挥,可见颜回其实并不蠢。”
孔子说:“(要了解一个人),应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安心干什么,这样,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孔子说:“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
子贡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这就够说是一个君子了)。”
孔子说:“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孔子说:“攻击那些不正确的言论,祸害就可以消除了。”
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子张要学谋取官职的办法。孔子说:“要多听,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说,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说出来,这样就可以少犯错误;要多看,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做,其余有握的,也要谨慎地去做,就能减少后悔。说话少过失,做事少后悔,官职俸禄就在这里了。”
鲁哀公问:“怎样才能使百姓服从呢?”孔子回答说:“把正直无私的人提拔起来,把邪恶不正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会服从了;把邪恶不正的人提拔起来,把正直无私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不会服从统治了。”
季康子问道:“要使老百姓对当政的人尊敬、尽忠而努力干活,该怎样去做呢?”孔子说:“你用庄重的态度对待老百姓,他们就会尊敬你;你对父母孝顺、对子弟慈祥,百姓就会尽忠于你;你选用善良的人,又教育能力差的人,百姓就会互相勉励,加倍努力了。”
有人对孔子说:“你什么不从事政治呢?”孔子回答说:“《尚书》上说,‘孝就是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把这孝悌的道理施于政事,也就是从事政治,又要怎样才能算是为政呢?”
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它靠什么行走呢?”
子张问孔子:“今后十世(的礼仪制度)可以预先知道吗?”孔子回答说:“商朝继承了夏朝的礼仪制度,所减少和所增加的内容是可以知道的;周朝又继承商朝的礼仪制度,所废除的和所增加的内容也是可以知道的。将来有继承周朝的,就是一百世以后的情况,也是可以预先知道的。”
孔子说:“不是你应该祭的鬼神,你却去祭它,这就是谄媚。见到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却袖手旁观,就是怯懦。”

原文: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君子不器。”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http://so.gushiwen.org/guwen/bookv_20.aspx

内容如下:曾子曰:“吾6日7三省8吾身:为人谋9而不忠10乎?与朋友交而不信11乎?传12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13而志于学,三十而立14,四十而不惑15,五十而知天命16,六十而耳顺17,七十而从心所欲18,不逾矩19。”《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20,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21,思而不学则殆22。”《为政》。子曰:“贤哉,回23也!一箪24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25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26者27不如好28之者,好之者不如乐29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30,曲肱31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32而富且贵,于33我如浮云34。”《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5。择其善者36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37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38。”《子罕》。子曰:“三军39可夺40帅也,匹夫41不可夺志也。”《子罕》。

  【原文】2·1

  子曰:“为政以德(1),譬如北辰(2),居其所(3)而众星共(4)之。”
  【注释】
  (1)为政以德:以,用的意思。此句是说统治者应以道德进行统治,即“德治”。
  (2)北辰:北极星。
  (3)所:处所,位置。
  (4)共:同拱,环绕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
  在它的周围。”
  【评析】
  这段话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想,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
  转。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这是孔子学说中较有价值的部
  分,表明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

  【原文】2·2

  子曰:“诗三百(1),一言以蔽(2)之,曰:“思无邪(3)。”
  【注释】
  (1)诗三百:诗,指《诗经》一书,此书实有305篇,三百只是举其整数。
  (2)蔽:概括的意思。
  (3)思无邪:此为《诗经·鲁颂》上的一句,此处的“思”作思想解。无邪,一解为“纯正”,一解为“
  直”,后者较妥。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评析】
  孔子时代,可供学生阅读的书还不很多,《诗经》经过孔子的整理加工以后,被用作教材。孔子对《诗经
  》有深入研究,所以他用“思无邪”来概括它。《论语》中解释《诗经》的话,都是按照“思无邪”这个
  原则而提出的。

  【原文】2·3

  子曰:“道(1)之以政,齐(2)之以刑,民免(3)而无耻(4),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5)。”
  【注释】
  (1)道:有两种解释:一为“引导”;二为“治理”。前者较为妥贴。
  (2)齐:整齐、约束。
  (3)免:避免、躲避。
  (4)耻:羞耻之心。
  (5)格:有两种解释:一为“至”;二为“正”。
  【译文】
  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
  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
  【评析】
  在本章中,孔子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方针。孔子认为,刑罚只能使人避免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
  耻的道理,而道德教化比刑罚要高明得多,既能使百姓守规蹈矩,又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这反映了道德
  在治理国家时有不同于法制的特点。但也应指出:孔子的“为政以德”思想,重视道德是应该的,但却忽
  视了刑政、法制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

  【原文】2·4

  子曰:“吾十有(1)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2),四十而不惑(3),五十而知天命(4),六十而耳顺(5)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6)。”
  【注释】
  (1)有:同“又”。
  (2)立:站得住的意思。
  (3)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4)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5)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
  (6)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的意思;逾,越过;矩,规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
  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评析】
  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
  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
  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作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
  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
  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
  都是适用的。

  【原文】2·5

  孟懿子(1)问孝,子曰:“无违。(2)”樊迟(3)御(4),子告之曰:“孟孙(5)问孝于我, 我对曰无
  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注释】
  (1)孟懿子:鲁国的大夫,三家之一,姓仲孙,名何忌,“懿”是谥号。其父临终前要他向孔子学礼。
  (2)无违:不要违背。
  (3)樊迟:姓樊名须,字子迟。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46岁。他曾和冉求一起帮助季康子进行革新。
  (4)御:驾驭马车。
  (5)孟孙:指孟懿子。
  【译文】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
  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
  ,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评析】
  孔子极其重视孝,要求人们对自己的父母尽孝道,无论他们在世或去世,都应如此。但这里着重讲的是,
  尽孝时不应违背礼的规定,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孝。可见,孝不是空泛的、随意的,必须受礼的规定,依礼
  而行就是孝。

  【原文】2·6

  孟武伯(1)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2)。”
  【注释】
  (1)孟武伯:孟懿子的儿子,名彘。武是他的谥号。
  (2)父母唯其疾之忧:其,代词,指父母。疾,病。
  【译文】
  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对父母,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担忧。(这样做就可以算是尽孝了。)
  ”
  【评析】
  本章是孔子对孟懿子之子问孝的答案。对于这里孔子所说的父母唯其疾之忧,历来有三种解释:1.父母爱
  自己的子女,无所不至,唯恐其有疾病,子女能够体会到父母的这种心情,在日常生活中格外谨慎小心,
  这就是孝。2.做子女的,只需父母在自己有病时担忧,但在其他方面就不必担忧了,表明父母的亲子之情
  。3.子女只要为父母的病疾而担忧,其他方面不必过多地担忧。本文采用第三种说法。

  【原文】2·7

  子游(1)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2),不敬,何以别乎?”
  【注释】
  (1)子游:姓言名偃,字子游,吴人,比孔子小45岁。
  (2)养:音yàng。
  【译文】
  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所谓的孝,只是说能够赡养父母便足够了。然而,就是犬马都能够得到
  饲养。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评析】
  本篇还是谈论孝的问题。对于“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一句,历来也有几种不同的解释。一是说狗守门、
  马拉车驮物,也能侍奉人;二是说犬马也能得到人的饲养。本文采用后一种说法,困为此说比较妥贴。

  【原文】2·8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1)。有事,弟子服其劳(2);有酒食,先生(3)馔(4),曾是以为孝乎?”
  【注释】
  (1)色难:色,脸色。难,不容易的意思。
  (2)服劳:服,从事、担负。服劳即服侍。
  (3)先生:先生指长者或父母;前面说的弟子,指晚辈、儿女等。
  (4)馔:音zhuàn,意为饮食、吃喝。
  【译文】
  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
  ,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评析】
  本篇的第5、6、7、8章,都是孔子谈论有关孝的问题。孔子所提倡的孝,体现在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反
  映了宗法制度的需要,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一个共同的思想,就是不仅要从形式上按周礼的原则侍奉
  父母,而且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地孝敬父母。

  【原文】2·9

  子曰:“吾与回(1)言,终日不违(2),如愚。退而省其私(3),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注释】
  (1)回:姓颜名回,字子渊,生于公元前521年,比孔子小30岁,鲁国人,孔子的得意门生。
  (2)不违:不提相反的意见和问题。
  (3)退而省其私:考察颜回私下里与其他学生讨论学问的言行。
  【译文】
  孔子说:“我整天给颜回讲学,他从来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像个蠢人。等他退下之后,我考察他私下的
  言论,发现他对我所讲授的内容有所发挥,可见颜回其实并不蠢。”
  【评析】
  这一章讲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他不满意那种“终日不违”,从来不提相反意见和问题的学生,希望学
  生在接受教育的时候,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对老师所讲的问题应当有所发挥。所以,他认为不思考问
  题,不提不同意见的人,是蠢人。

  【原文】2·10

  子曰:“视其所以(1),观其所由(2),察其所安(3),人焉廋(4)哉?人焉廋哉?”
  【注释】
  (1)所以:所做的事情。
  (2)所由:所走过的道路。
  (3)所安:所安的心境。
  (4)廋:音sōu,隐藏、藏匿。
  【译文】
  孔子说:“(要了解一个人),应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安心干什么,这样,这个
  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
  【评析】
  本文主要讲如何了解别人的问题。孔子认为,对人应当听其言而观其行,还要看他做事的心境,从他的言
  论、行动到他的内心,全面了解观察一个人,那么这个人就没有什么可以隐埋得了的。

  【原文】2·11

  子曰:“温故而知新(1),可以为师矣。”
  【注释】
  (1)温故而知新:故,已经过去的。新,刚刚学到的知识。
  【译文】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评析】
  “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他认为,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
  知识。这一学习方法不仅在封建时代有其价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认的适应性。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
  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温故而知新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学习方法。

  【原文】2·12

  子曰:“君子不器(1)。”
  【注释】
  (1)器:器具。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
  【评析】
  君子是孔子心目中具有理想人格的人,非凡夫俗子,他应该担负起治国安邦之重任。对内可以妥善处理各
  种政务;对外能够应对四方,不辱君命。所以,孔子说,君子应当博学多识,具有多方面才干,不只局限
  于某个方面,因此,他可以通观全局、领导全局,成为合格的领导者。这种思想在今天仍有可取之处。

  【原文】2·13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译文】
  子贡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这就够说是一个君子了)
  。”
  【评析】
  做一个有道德修养、有博学多识的君子,这是孔子弟子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孔子认为,作为君子,不能只
  说不做,而应先做后说。只有先做后说,才可以取信于人。

  【原文】2·14

  子曰:“君子周(1)而不比(2),小人比而不周。”
  【注释】
  (1)周:合群。
  (2)比:音bì,勾结。
  (3)小人:没有道德修养的凡人。
  【译文】
  孔子说:“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评析】
  孔子在这一章中提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点之一,就是小人结党营私,与人相勾结,不能与大多数人融洽相
  处;而君子则不同,他胸怀广阔,与众人和谐相处,从不与人相勾结,这种思想在今天仍不失其积极意义
  。

  【原文】2·1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1),思而不学则殆(2)。”
  【注释】
  (1)罔:迷惑、糊涂。
  (2)殆;疑惑、危险。
  【译文】
  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
  能肯定。”
  【评析】
  孔子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和思不能偏废。他指出了学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学的弊端。主
  张学与思相结合。只有将学与思相结合,才可以使自己成为有道德、有学识的人。这种思想在今天的教育
  活动中有其值得肯定的价值。

  【原文】2·16

  子曰:“攻(1)乎异端(2),斯(3)害也已(4)。”
  【注释】
  (1)攻:攻击。有人将“攻”解释为“治”。不妥。
  (2)异端:不正确的言论。另外、不同的一端。
  (3)斯:代词,这。
  (4)也已:这里用作语气词。
  【译文】
  孔子说:“攻击那些不正确的言论,祸害就可以消除了。”

  【原文】2·17

  子曰:“由(1),诲女(2),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注释】
  (1)由:姓仲名由,字子路。生于公元前542年,孔子的学生,长期追随孔子。
  (2)女:同汝,你。
  【译文】
  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
  【评析】
  本章里孔子说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
  识,人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但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
  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原文】2·18

  子张(1)学干禄(2),子曰:“多闻阙(3)疑(4),慎言其余,则寡尤(5);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
  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注释】
  (1)子张:姓颛孙名师,字子张,生于公元前503年,比孔子小48岁,孔子的学生。
  (2)干禄:干,求的意思。禄,即古代官吏的俸禄。干禄就是求取官职。
  (3)阙:缺。此处意为放置在一旁。
  (4)疑:怀疑。
  (5)寡尤:寡,少的意思。尤,过错。
  【译文】
  子张要学谋取官职的办法。孔子说:“要多听,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说,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
  地说出来,这样就可以少犯错误;要多看,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做,其余有握的,也要谨慎地去做
  ,就能减少后悔。说话少过失,做事少后悔,官职俸禄就在这里了。”
  【评析】
  孔子并不反对他的学生谋求官职,在《论语》中还有“学而优则仕”的观念。他认为,身居官位者,应当
  谨言慎行,说有把握的话,做有把握的事,这样可以减少失误,减少后悔,这是对国家对个人负责任的态
  度。当然这里所说的,并不仅仅是一个为官的方法,也表明了孔子在知与行二者关系问题上的观念,是对
  上一章“知之为知之”的进一步解说。

  【原文】2·19

  哀公(1)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2):“举直错诸枉(3),则
  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哀公:姓姬名蒋,哀是其谥号,鲁国国君,公元前494 ̄前468年在位。
  (2)对曰:《论语》中记载对国君及在上位者问话的回答都用“对曰”,以表示尊敬。
  (3)举直错诸枉:举,选拔的意思。直,正直公平。错,同措,放置。枉,不正直。
  【译文】
  鲁哀公问:“怎样才能使百姓服从呢?”孔子回答说:“把正直无私的人提拔起来,把邪恶不正的人置于
  一旁,老百姓就会服从了;把邪恶不正的人提拔起来,把正直无私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不会服从统治
  了。”
  【评析】
  亲君子,远小人,这是孔子一贯的主张。在选用人才的问题上仍是如此。荐举贤才、选贤用能,这是孔子
  德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法制度下的选官用吏,唯亲是举,非亲非故者即使再有才干,也不会被选用
  。孔子的这种用人思想可说在当时是一大进步。“任人唯贤”的思想,在今天不失其珍贵的价值。

  【原文】2·20

  季康子(1)问:“使民敬、忠以(2)劝(3),如之何?”子曰:“临(4)之以庄,则敬;孝慈(5),则
  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注释】
  (1)季康子:姓季孙名肥,康是他的谥号,鲁哀公时任正卿,是当时政治上最有权势的人。
  (2)以:连接词,与“而”同。
  (3)劝:勉励。这里是自勉努力的意思。
  (4)临:对待。
  (5)孝慈:一说当政者自己孝慈;一说当政者引导老百姓孝慈。此处采用后者。
  【译文】
  季康子问道:“要使老百姓对当政的人尊敬、尽忠而努力干活,该怎样去做呢?”孔子说:“你用庄重的
  态度对待老百姓,他们就会尊敬你;你对父母孝顺、对子弟慈祥,百姓就会尽忠于你;你选用善良的人,
  又教育能力差的人,百姓就会互相勉励,加倍努力了。”
  【评析】
  本章内容还是在谈如何从政的问题。孔子主张“礼治”、“德治”,这不单单是针对老百姓的,对于当政
  者仍是如此。当政者本人应当庄重严谨、孝顺慈祥,老百姓就会对当政的人尊敬、尽忠又努力干活。

  【原文】2·21

  或(1)谓孔子曰:“子奚(2)不为政?”子曰:“《书》(3)云:‘孝乎惟
  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4),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注释】
  (1)或:有人。不定代词。
  (2)奚:疑问词,相当于“为什么”。
  (3)《书》:指《尚书》。
  (4)施于有政:施:一作施行讲;一作延及讲。
  【译文】
  有人对孔子说:“你什么不从事政治呢?”孔子回答说:“《尚书》上说,‘孝就是孝敬父母,友爱兄弟
  。’把这孝悌的道理施于政事,也就是从事政治,又要怎样才能算是为政呢?”
  【评析】
  这一章反映了孔子两方面的思想主张。其一,国家政治以孝为本,孝父友兄的人才有资格担当国家的官职
  。说明了孔子的“德治”思想主张。其二孔子从事教育,不仅是教授学生的问题,而且是通过对学生的教
  育,间接参与国家政治,这是他教育思想的实质,也是他为政的一种形式。
  [编辑本段]【原文】 2·22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1),小车无軏(2),其何以行之哉?”
  【注释】
  (1)輗:音ní,古代大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大车指的是牛车。
  (2)軏:音yuè,古代小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没有輗和軏,车就不能走。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它*什么行走呢?
  ”
  【评析】
  信,是儒家传统伦理准则之一。孔子认为,信是人立身处世的基点。在《论语》书中,信的含义有两种:
  一是信任,即取得别人的信任,二是对人讲信用。在后面的《子张》、《阳货》、《子路》等篇中,都提
  到信的道德。

  【原文】 2·23

  子张问:“十世(1)可知也?”子曰:殷因(2)于夏礼,所损益(3)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
  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注释】
  (1)世:古时称30年为一世。也有的把“世”解释为朝代。
  (2)因:因袭:沿用、继承。
  (3)损益:减少和增加,即优化、变动之义。
  【译文】
  子张问孔子:“今后十世(的礼仪制度)可以预先知道吗?”孔子回答说:“商朝继承了夏朝的礼仪制度
  ,所减少和所增加的内容是可以知道的;周朝又继承商朝的礼仪制度,所废除的和所增加的内容也是可以
  知道的。将来有继承周朝的,就是一百世以后的情况,也是可以预先知道的。”
  【评析】
  本章中孔子提出一个重要概念:损益。它的含义是增减、兴革。即对前代典章制度、礼仪规范等有继承、
  没袭,也有改革、变通。这表明,孔子本人并不是顽固保守派,并不一定要回到周公时代,他也不反对所
  有的改革。当然,他的损益程度是受限制的,是以不改变周礼的基本性质为前提的。

  【原文】2·24

  子曰:“非其鬼(1)而祭之;谄(2)也。见义(3)不为,无勇也。”
  【注释】
  (1)鬼:有两种解释:一是指鬼神,二是指死去的祖先。这里泛指鬼神。
  (2)谄:音chǎn ,谄媚、阿谀。
  (3)义:人应该做的事就是义。
  【译文】
  孔子说:“不是你应该祭的鬼神,你却去祭它,这就是谄媚。见到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却袖手旁观,就
  是怯懦。”
  【评析】
  在本章中,孔子又提出“义”和“勇”的概念,这都是儒家有关塑造高尚人格的规范。《论语集解》注:
  义,所宜为。符合于仁、礼要求的,就是义。“勇”,就是果敢,勇敢。孔子把“勇”作为实行“仁”的
  条件之一,“勇”,必须符合“仁、义、礼、智”,才算是勇,否则就是“乱”。


《论语·第二章·为政篇》怎样翻译?
《论语·第二章·为政篇》译文: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

论语第二章原文及翻译
1、《论语·为政》第二章: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总结:一切都是出于真诚的情感。”2、其实《诗经》这本书共收录了305首诗,而不是300首。据说在孔子之前流传于社会上的诗有3000多首,孔子对它进行了删减,去除了其中重...

论语全文翻译,谢谢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评析】 本篇第二章中曾提到孝悌的问题,本章再次提及这个问题。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

大学第二章原文及翻译
大学第二章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

求辜鸿铭翻译的《论语》,英译本
【第二章】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2. A disciple of Confucius remarked,” A man who is a good son and a good citizen will seldom be found to be a man disposed to quarrel...

《小王子》第2章的英文是什么?怎么翻译?
《小王子》第2章的英文和翻译是: o I lived my life alone, without anyone that I could really talk to, until I had an accident with my plane in the Desert of Sahara, six years ago. Something was broken in my engine. And as I had with me neither a mechanic nor any passengers, I se...

大学语文老子节选第一二章翻译 急`~~``
本章内容分两层次。第一层集中鲜明的体现了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他通过日常的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阐述了世间万物存在,都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论说了对立统一的规律,确认了对立统一的永恒的、普遍的法则。在前一层意思的基础上,展开第二层意思:处于矛盾对立的客观世界,人们应当如何对待呢?老人...

老子第二章原文及翻译
老子第二章原文及翻译如下:1、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2、翻译 天下都...

半条命2 第二章GMAN说话内容 求中文翻译 急急急!!!
应该是:以前“他们”不在乎ALYX,是我坚持把ALYX拉进来的,我的投资不能没有回报,我认为ALYX比我预期的更有价值。戈登 弗里曼你得把ALYX安全护送到白森林基地,我已经同意遵守某项约定,让ALYX转告伊莱,“准备迎接出科意料的结果吧”

孝经第二章原文及译文
孝经第二章原文及译文如下:【原文】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形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译文】孔子说:天子真正爱护自己的父母,也就不敢厌恶任何人;真正尊敬自己的父母,也就不敢轻慢任何人。天子...

新和县19273787785: 《论语》二章 -
比师消可: 孔子说:"从温习原来的知识中得到新的领悟,(做到这样的程度)可以做老师了!" 孔子说:"仲由,教你的(知识),你明白了么,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有智慧啊!"

新和县19273787785: 论语 翻译 急!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
比师消可:[答案] 【原文】(《论语·里仁》)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译文】 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讷(不是恼)ne四声:语言迟钝,不善讲话 敏:敏捷 【评点】 少说多做,也是当今社会大多数人应遵循的准则.

新和县19273787785: 论语翻译急!1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比师消可: 译文:1、原文“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出自于《论语·里仁篇》.其大意为:...

新和县19273787785: 《论语》全文翻译《论语》20篇章的原文的所有翻译.急求!不要原文只要翻译.不要论语十则 -
比师消可:[答案] 这有10则论语十则[编辑本段]第一则: 为人处事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孔子说:"学习过后时常温习学过的知识,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

新和县19273787785: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比师消可: 论语十二章及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

新和县19273787785: 语文版九年级上《论语十则》全文翻译,急!!!
比师消可: 《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 ...

新和县19273787785: 《论语》的全书翻译 -
比师消可: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

新和县19273787785: 论语十二则原文及翻译,急
比师消可: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 [译文]子路在石门投宿,第二天清晨进城去. 开城门的人问他:“你从哪儿来?”子...

新和县19273787785: 论语<诚信与修身>翻译急须 -
比师消可: 子日:“巧言令色(1),鲜矣仁.”令色:令,好、善;色,脸色.孔子说:“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忠实?和朋友交往,是否真诚?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否认真复习?”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真不知道他怎么处世, (这就像牛车没有輗,马车没有軏一样,那车怎么能走呢?)”

新和县19273787785: 《论语》选读翻译 -
比师消可: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饭不要求吃饱,居住不求舒适(不把精力放在吃住上),做事勤快,说话谨慎,(有了问题)到品德高尚的人那里去请求指正,这样,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子曰:“不患人知不己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