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来历短文

作者&投稿:于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汉字来历的小故事~

汉字的由来小故事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苍颉是皇帝的史官,他长着跟龙一样的面貌,四只炯炯有神的眼睛。他特别喜欢观察身边和周围的事物,他也非常爱动脑筋或者是想问题。
他每天抬头观察天上星星的变化,看乌龟背上的花纹、雀鸟羽毛的色彩和山川起伏的样子和形象,经常在自己的手上描画事物的形体和特征。久而久之就创造丁文字。

扩展资料汉字是迄今为止持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者,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的官方文字。
在古代,汉字还充当东亚地区唯一的国际交流文字,20世纪前仍是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琉球等国家的官方书面规范文字,东亚诸国都在一定程度上自行创制汉字。
在非汉语体系中,日本人自行简化汉字并制定了日本新字体;而历史上曾使用过汉字的越南、朝鲜、蒙古等国,现今已废弃汉字。
现代汉字是指楷化后的汉字正楷字形,包括繁体字和简体字。现代汉字即从甲骨文、金文、籀文、小篆,至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演变而来。
汉字为汉民族先民发明创制并作改进,是维系汉族各方言区不可或缺的纽带。现存最早可识的汉字是约公元前1300年殷商的甲骨文和稍后的金文,西周时演变成籀文,再到秦朝的小篆和隶书,至汉魏隶书盛行,到了汉末隶书楷化为正楷。楷书盛行于魏晋南北朝,至今通行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字

汉字的来历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作为专业工作者,他试图通过科学的途径比如综合运用考古学、古文字构形学、比较文字学、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进一步对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从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汉字发生、发展的一些头绪。

然而情况并不那么简单,除了已有郑州商城遗址、小双桥遗址(该遗址近年先后发现10余例商代早期朱书陶文)的小宗材料可以直接和殷墟文字相比序之外,其它商以前的符号则零星分散,彼此缺环较多,大多数符号且与商代文字构形不合。还有一些符号地域色彩较重、背景复杂。

汉字体系正式形成于中原地区

王蕴智认为,汉字体系的正式形成应该是在中原地区。汉字是独立起源的一种文字体系,不依存于任何一种外族文字而存在,但它的起源不是单一的,经过了多元的、长期的磨合,大概在进入夏纪年之际,先民们在广泛吸收、运用早期符号的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明了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在那个时代,汉字体系较快地成熟起来。

据悉,从考古发掘的出土文字资料来看,中国至少在虞夏时期已经有了正式的文字。如近年考古工作者曾经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所出的一件扁陶壶上,发现有毛笔朱书的“文”字。这些符号都属于早期文字系统中的基本构形,可惜这样的出土文字信息迄今仍然稀少。

文字最早成熟于商代

就目前所知和所见到的殷商文字资料来说,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当时的文字除了用毛笔书写在简册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陶铸在青铜器上。商代文字资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铜礼器为主要载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殷墟时期所反映出来的商代文字不仅表现在字的数量多,材料丰富,还突出地表现在文字的造字方式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商代文字基本字的结体特征可分为四大类:取人体和人的某一部分形体特征为构字的基础;以劳动创造物和劳动对象为构字的基础;取禽兽和家畜类形象为构字的基础;取自然物象为构字的基础。从构形的文化内涵上来考察,这些成熟较早的字形所取裁的对象与当初先民们的社会生活相当贴近,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的特征。同时,这些字形所描写的内容涉及到了人和自然的各个层面,因而还具有构形来源广泛性的特征。
回答者: 弦之月NONO - 大魔导师 十三级 11-19 13:52

http://www.psdoor.com/Article/web/jyks/200611/37328.html

汉字的来历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作为专业工作者,他试图通过科学的途径比如综合运用考古学、古文字构形学、比较文字学、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http://www.psdoor.com进一步对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从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汉字发生、发展的一些头绪。

然而情况并不那么简单,除了已有郑州商城遗址、小双桥遗址(该遗址近年先后发现10余例商代早期朱书陶文)的小宗材料可以直接和殷墟文字相比序之外,其它商以前的符号则零星分散,彼此缺环较多,大多数符号且与商代文字构形不合。还有一些符号地域色彩较重、背景复杂。

汉字体系正式形成于中原地区

王蕴智认为,汉字体系的正式形成应该是在中原地区。汉字是独立起源的一种文字体系,不依存于任何一种外族文字而存在,但它的起源不是单一的,经过了多元的、长期的磨合,大概在进入夏纪年之际,先民们在广泛吸收、运用早期符号的经验基础上,http://www.psdoor.com创造性地发明了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在那个时代,汉字体系较快地成熟起来。

据悉,从考古发掘的出土文字资料来看,中国至少在虞夏时期已经有了正式的文字。如近年考古工作者曾经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所出的一件扁陶壶上,发现有毛笔朱书的“文”字。这些符号都属于早期文字系统中的基本构形,可惜这样的出土文字信息迄今仍然稀少。

文字最早成熟于商代

就目前所知和所见到的殷商文字资料来说,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当时的文字除了用毛笔书写在简册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陶铸在青铜器上。商代文字资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铜礼器为主要载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殷墟时期所反映出来的商代文字不仅表现在字的数量多,材料丰富,还突出地表现在文字的造字方式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商代文字基本字的结体特征可分为四大类:取人体和人的某一部分形体特征为构字的基础;以劳动创造物和劳动对象为构字的基础;http://www.psdoor.com取禽兽和家畜类形象为构字的基础;取自然物象为构字的基础。从构形的文化内涵上来考察,这些成熟较早的字形所取裁的对象与当初先民们的社会生活相当贴近,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的特征。同时,这些字形所描写的内容涉及到了人和自然的各个层面,因而还具有构形来源广泛性的特征。
------------------------------------------------------------------------------------------------------
http://www.baidu.com/s?ct=0&ie=gb2312&bs=%D3%D0%B9%D8%BA%BA%D7%D6%C0%B4%C0%FA%B5%C4%D7%CA%C1%CF&sr=&z=&cl=3&f=8&wd=%BA%BA%D7%D6%B5%C4%C0%B4%C0%FA
回答者:匿名 11-19 21:50

明年明年吧 门吏 二级(113) | 我的提问 | 我的回答 | 我的消息(0/1) | 个人中心 | 退出 资讯 网页 贴吧 知道 MP3 图片 百科 帮助

百度知道 > 社会/文化 > 节假日快到期问题
• 法国人的休假体制?
• 我们学校要举行长征七十周年演讲竞赛,我该如何准备
• 求有关春节诗歌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 清明节在烈士墓前的讲话演讲稿
• 谁有好地举办元旦晚会好的创意
更多>>

订阅该问题
您想在自己的网站上展示百度“知道”上的问答吗?来获取免费代码吧!
--------------------------------------------------------------------------------
如要投诉或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百度知道投诉吧反馈。 待解决
我需要一些汉字来历的资料,有急用谢谢~
悬赏分:20 - 离问题结束还有 8 天 20 小时
汉字的来历,一些汉字的来历,都可以
提问者:oywt9674 - 试用期 一级

答复共 2 条
汉字的来历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作为专业工作者,他试图通过科学的途径比如综合运用考古学、古文字构形学、比较文字学、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进一步对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从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汉字发生、发展的一些头绪。

然而情况并不那么简单,除了已有郑州商城遗址、小双桥遗址(该遗址近年先后发现10余例商代早期朱书陶文)的小宗材料可以直接和殷墟文字相比序之外,其它商以前的符号则零星分散,彼此缺环较多,大多数符号且与商代文字构形不合。还有一些符号地域色彩较重、背景复杂。

汉字体系正式形成于中原地区

王蕴智认为,汉字体系的正式形成应该是在中原地区。汉字是独立起源的一种文字体系,不依存于任何一种外族文字而存在,但它的起源不是单一的,经过了多元的、长期的磨合,大概在进入夏纪年之际,先民们在广泛吸收、运用早期符号的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明了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在那个时代,汉字体系较快地成熟起来。

据悉,从考古发掘的出土文字资料来看,中国至少在虞夏时期已经有了正式的文字。如近年考古工作者曾经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所出的一件扁陶壶上,发现有毛笔朱书的“文”字。这些符号都属于早期文字系统中的基本构形,可惜这样的出土文字信息迄今仍然稀少。

文字最早成熟于商代

就目前所知和所见到的殷商文字资料来说,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当时的文字除了用毛笔书写在简册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陶铸在青铜器上。商代文字资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铜礼器为主要载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殷墟时期所反映出来的商代文字不仅表现在字的数量多,材料丰富,还突出地表现在文字的造字方式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商代文字基本字的结体特征可分为四大类:取人体和人的某一部分形体特征为构字的基础;以劳动创造物和劳动对象为构字的基础;取禽兽和家畜类形象为构字的基础;取自然物象为构字的基础。从构形的文化内涵上来考察,这些成熟较早的字形所取裁的对象与当初先民们的社会生活相当贴近,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的特征。同时,这些字形所描写的内容涉及到了人和自然的各个层面,因而还具有构形来源广泛性的特征。
回答者: 弦之月NONO - 大魔导师 十三级 11-19 13:52

http://www.psdoor.com/Article/web/jyks/200611/37328.html

汉字的来历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作为专业工作者,他试图通过科学的途径比如综合运用考古学、古文字构形学、比较文字学、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http://www.psdoor.com进一步对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从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汉字发生、发展的一些头绪。

然而情况并不那么简单,除了已有郑州商城遗址、小双桥遗址(该遗址近年先后发现10余例商代早期朱书陶文)的小宗材料可以直接和殷墟文字相比序之外,其它商以前的符号则零星分散,彼此缺环较多,大多数符号且与商代文字构形不合。还有一些符号地域色彩较重、背景复杂。

汉字体系正式形成于中原地区

王蕴智认为,汉字体系的正式形成应该是在中原地区。汉字是独立起源的一种文字体系,不依存于任何一种外族文字而存在,但它的起源不是单一的,经过了多元的、长期的磨合,大概在进入夏纪年之际,先民们在广泛吸收、运用早期符号的经验基础上,http://www.psdoor.com创造性地发明了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在那个时代,汉字体系较快地成熟起来。

据悉,从考古发掘的出土文字资料来看,中国至少在虞夏时期已经有了正式的文字。如近年考古工作者曾经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所出的一件扁陶壶上,发现有毛笔朱书的“文”字。这些符号都属于早期文字系统中的基本构形,可惜这样的出土文字信息迄今仍然稀少。

文字最早成熟于商代

就目前所知和所见到的殷商文字资料来说,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当时的文字除了用毛笔书写在简册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陶铸在青铜器上。商代文字资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铜礼器为主要载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殷墟时期所反映出来的商代文字不仅表现在字的数量多,材料丰富,还突出地表现在文字的造字方式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商代文字基本字的结体特征可分为四大类:取人体和人的某一部分形体特征为构字的基础;以劳动创造物和劳动对象为构字的基础;http://www.psdoor.com取禽兽和家畜类形象为构字的基础;取自然物象为构字的基础。从构形的文化内涵上来考察,这些成熟较早的字形所取裁的对象与当初先民们的社会生活相当贴近,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的特征。同时,这些字形所描写的内容涉及到了人和自然的各个层面,因而还具有构形来源广泛性的特征。
------------------------------------------------------------------------------------------------------
http://www.baidu.com/s?ct=0&ie=gb2312&bs=%D3%D0%B9%D8%BA%BA%D7%D6%C0%B4%C0%FA%B5%C4%D7%CA%C1%CF&sr=&z=&cl=3&f=8&wd=%BA%BA%D7%D6%B5%C4%C0%B4%C0%FA
回答者:匿名 11-19 21:50

我也来回答:
回答即可得2分,回答被采纳则获得悬赏分以及奖励20分。 积分规则
回答字数在10000字以内

参考资料:
如果您的回答是从其他地方引用,请表明出处。

匿名回答

©2006 Baidu
回答者:明年明年吧 - 门吏 二级 11-25 17:02

一 历史

甲骨文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文字系统之一。其中,古埃及的圣书字、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已经失传,仅有中国的汉字沿用至今。

传说中,汉字起源于仓颉造字。黄帝的史官仓颉根据日月形状、鸟兽足印创造了汉字,造字时天地震惊——“而天雨粟,鬼夜哭”。从历史角度来看,复杂的汉字系统不可能由一个人发明,仓颉更可能在汉字的搜集、整理、统一上做出了突出贡献,所以《荀子·解蔽》中记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

有观点认为《周易》中的八卦对汉字形成有较大影响,但支持者甚少。

二 原始文字

文字发明前的口头知识在传播和积累中有明显缺点,原始人类使用了结绳、刻契、图画的方法辅助记事,后来用特征图形来简化、取代图画。当图形符号简化到一定程度,并形成与语言的特定对应时,原始文字形成。

1994年,湖北杨家湾大溪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陶器,其上170多种符号中,部分特征与甲骨文有较大类似之处。这一发现将原始汉字的形成过程推定到距今6000年以前。此外,山东大汶口出土的陶器上的象形符号,西安半坡彩陶上的几何符号等,都可能是原始文字形成中(或形成前)不同阶段的表现。

但是,商朝以后的汉字和这些几何符号是否一脉相承?这个问题还在争议中。许多学者提出,这些符号不一定是汉字的前身,甚至不能绝对肯定是文字符号。

三 从象形到表意

泰山封山刻石,相传为李斯所书从甲骨文到小篆,汉字经历了从象形文字到表意文字的发展过程,字形逐步脱离事物的具体形象。这一时期的汉字称为古文字。

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已经是一种比较完整的文字体系。在已发现的4500多甲骨文单字中,目前已能认出近2000字。与甲骨文同期,青铜器上铸造的文字称为金文或钟鼎文,西周时期的《散氏盘》、《毛公鼎》具备很高的史料和艺术价值。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李斯在大篆和六国古文的基础上,进行规范和整理,制定出了小篆作为秦朝的标准书写字体,统一了中国的文字。小篆呈长方形,笔画圆润流畅。

小篆解决了各国文字间出现大量异体字的情况,“书同文”的历史从此开始。文字的统一有力促进了民族间文化传播,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和中国的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世界文字史所罕见。

汉字的发展经历了许多不同的演变。初期汉字系统的字数不足,大量事物以通假字表示,使文字表述存在较大歧义。为完善表述的明确性,汉字经历了逐步复杂、字数大量增加的阶段。但事物众多,不可能都用单一汉字表示,且汉字数量的过度增加又引发了汉字本身的学习困难,汉语逐步从单字表意演变为词语表意为主导。

四 造字及组成

在秦始皇统一汉字后,汉字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很多新造的字不断出现:

隋文帝杨坚原为随国公,但因“随”字的“辶”有不稳定之意,故去掉“辶”,而造“隋”字作为国号。
唐朝时,武则天根据“日月当空”之意而造字“曌”(同“照”字)作为她的名字。
五代刘岩取“飞龙在天”之意创了自己名字内的“龑”字。
在近代,由於大量西方知识的涌入,也造了许多字。例如随着“Beer”传入中国,如何用汉字表达是一个问题,最初译为皮酒,后觉不妥,於1910年左右创造了“啤”字——译为“啤酒”。为了表示英制的单位,还造了一些多音节的字,如里(海里)、嗧(加仑)、瓩(千瓦)、呎(英尺)等。不过这些多音节的字在1977年7月20日大陆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家标准计量局发出《关于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统一用字的通知》中被淘汰,在大陆地区已不再使用,但台湾等地仍可见到。

目前由於信息化及用字的规范,汉字已经不再任意增加新字。唯一的例外是元素周期表中的各种元素,如“氦”、“氯”、“氡”、“锗”、“铬”、“铀”等。这种造字方法还在一直沿用,用于新元素的命名。化学元素的造字规律详见元素。

六书是汉字构成的分析,在周礼中就提到了六书,但是没有说明具体内容。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详细阐述了“六书”的汉字构造规律: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项为造字原理,是“造字法”;而转注、假借则为用字规律,是“用字法”。惟要注意的是,“六书”是对汉字产生的整理及分类,并不是造字的法则。

五 现代汉字形成

小篆笔画以曲线为主,后来逐步变得直线特征较多、更容易书写。到汉代,隶书取代小篆成为主要书体。隶书的出现,奠定了现代汉字字形结构的基础,成为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汉代以后,汉字的书写方式逐步从木简和竹简,发展到到在帛、纸上的毛笔书写。草书、楷书、行书等字体迅速出现,不仅满足了公文和日常需要,还形成了浓郁东方特色的书法艺术。古代印刷术发明后,出现了用于印刷的新字形宋体,在现代又陆续出现了黑体、仿宋等字形。

六 汉字的语文知识

“永”字八法[编辑]
字形
汉字是一种方块字,每个字占据同样的空间。汉字包括独体字和合体字,独体字不能分割,如“文”、“中”等;合体字由基础部件组合构成,占了汉字的90%以上。合体字的常见组合方式有:上下结构,如“笔”、“尘”;左右结构,如“搞”、“刘”;半包围结构,如“同”、“趋”;全包围结构,如“团”;复合结构,如“赢”、“斑”等。汉字的基础部件包括独体字、偏旁部首和其他不成字部件。

汉字的最小构成单位是笔画。

书写汉字时,笔画的走向和出现的先后次序,即“笔顺”,是比较固定的。基本规则是,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外后内,先外后内再封口,先中间后两边。不同书写体汉字的笔顺可能有所差异。

七 读音

汉字是多种方言的共同书写体系,每个字代表一个音节。中国现今以普通话作为标准读音,普通话的音节由一个声母、一个韵母及声调确定,实际用到1300多个音节。由于汉字数目庞大,因而存在明显的同音字现象;同时还存在同一个汉字具有多种发音的情形,称为多音字。这一情况在不同方言中有一定差别,但在汉语中是普遍存在的。

汉字虽然以表意为主,但并非不存在表音成分,最常见的是人名、地名,其次就是外来词的音译,比如沙发。此外,还有部分原有的表音词,如“救火”、(一命)“呜呼”。但即使如此,还是有一定表意成分,特别是国内的人名、地名。而即使是国外的人名、地名,也存在某些表意的低限,比如“Bush”绝不能音译成“不死”。

由于汉字自汉朝到20世纪似乎没有经过多少变化,汉字没有直接表现汉语发音的变化。必须进行专门的研究才能推测它们在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的发音。

有学者认为,汉朝之前,一个汉字可以代表两个音节,次要音节和主要音节。详见上古汉语。

汉字在日语中的读音有“音读”和“训读”之分,往往一个字有很多读法。

在朝鲜语中则大致为一字一音,没有训读。

受日本影响,其他汉字使用国后来也使用了一些多音节的字,如里(海里)、嗧(加仑)、瓩(千瓦)等。但是在大陆地区由于官方废除已基本不使用,台湾偶尔还在使用,一般人也明暸其意思。

八 注音

最早的注音方法是读若法和直注法。读若法就是用音近的字来注音,许慎的说文解字就采用这种注音方法,如“埻,射臬也,读若准”。 直注法就是用另一个汉字来表明这个汉字的读音,如“女为说己者容”中,使用“说者曰悦”来进行注音。

以上两种方法都有先天上不完善的地方,有些字没有同音字或是同音字过於冷僻,这就难以起到注音的作用,例如“袜音韈”等。

魏晋时期发展出了反切法,据传是受使用拼音文字的梵文影响。汉字的发音可以通过反切法进行标注,即用第一个字的声母和第二个字的韵母和声调合拼来注音,使得所有汉字发音都有可能组合出来。如“练,朗甸切”,即“练”的发音是“朗”的声母与“甸”的韵母及声调所拼成。

近代以来,又发展出了汉字形式的注音符号(俗称ㄅㄆㄇㄈ)以及很多拉丁字母注音方法。注音符号仍是台湾教学的一部分,而目前中国最为广泛使用的是汉语拼音。

由於汉字以本身表义为主,注音方面较为薄弱。这个特性使得上下千年的文献,不至於产生如同使用拼音文字的西方世界一样,用字措辞太悬殊的差距,但也造成推断古代声韵的难度。例如“庞”从“龙”而得声,但今日北京话前者读“pang”,后者为“long”。如何解释这样的差异,就是音韵学所探讨的课题。

九 汉字与词语

汉字是汉语表形的最小单位,类似於英语的“字母”。但是,和“字母”不同,汉字同时也有表意成分,因此类似於“英语词组”中的单个“单词”。因此汉字是介於英语中“字母”和“单词”间的一个成分,对於这一点,从数量上也可以得出。

词语是汉语表意的最小单位,类比於英语的“词汇”和“词组”的总称。绝大多数汉字可以独立构成词语,比如“我”,类比於英语中的单一字母构成的词汇,比如“I”。大多数词语都是由两个以上的汉字构成的,不过,和英语中“词汇”和“字母”的关系不同,词语的意思往往和其中各个汉字独立构成词语时的意思有相关性,因此相当程度上简化了记忆。

汉字的高效率,体现在几千个常用字,可以轻松组合出数十万词语,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准确掌握这数十万词语的搭配形式和用法也成了一种负担。汉语常用词汇约为几万条,总词汇量约有百万条,虽然从数量上来说显得有些令人望而却步(英语四级不过4000个词汇),但由于大多数汉字构词法的表意性,要基本掌握并非遥不可及。因此,仅就词汇而言,其学习难度并不高;相比之下,掌握同样数量外文词汇的记忆强?

汉字的来历

汉字的起源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作为专业工作者,他试图通过科学的途径比如综合运用考古学、古文字构形学、比较文字学、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进一步对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从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汉字发生、发展的一些头绪。

然而情况并不那么简单,除了已有郑州商城遗址、小双桥遗址(该遗址近年先后发现10余例商代早期朱书陶文)的小宗材料可以直接和殷墟文字相比序之外,其它商以前的符号则零星分散,彼此缺环较多,大多数符号且与商代文字构形不合。还有一些符号地域色彩较重、背景复杂。

汉字体系正式形成于中原地区

王蕴智认为,汉字体系的正式形成应该是在中原地区。汉字是独立起源的一种文字体系,不依存于任何一种外族文字而存在,但它的起源不是单一的,经过了多元的、长期的磨合,大概在进入夏纪年之际,先民们在广泛吸收、运用早期符号的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明了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在那个时代,汉字体系较快地成熟起来。

据悉,从考古发掘的出土文字资料来看,中国至少在虞夏时期已经有了正式的文字。如近年考古工作者曾经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所出的一件扁陶壶上,发现有毛笔朱书的“文”字。这些符号都属于早期文字系统中的基本构形,可惜这样的出土文字信息迄今仍然稀少。

文字最早成熟于商代

就目前所知和所见到的殷商文字资料来说,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当时的文字除了用毛笔书写在简册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陶铸在青铜器上。商代文字资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铜礼器为主要载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殷墟时期所反映出来的商代文字不仅表现在字的数量多,材料丰富,还突出地表现在文字的造字方式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商代文字基本字的结体特征可分为四大类:取人体和人的某一部分形体特征为构字的基础;以劳动创造物和劳动对象为构字的基础;取禽兽和家畜类形象为构字的基础;取自然物象为构字的基础。从构形的文化内涵上来考察,这些成熟较早的字形所取裁的对象与当初先民们的社会生活相当贴近,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的特征。同时,这些字形所描写的内容涉及到了人和自然的各个层面,因而还具有构形来源广泛性的特征。

参考资料:人民网-人民日报
发言时间: 11-9 21:06 文字的使用,是人类文明一大进步。汉字以象形文字为特征而在人类语林中独树一帜,它在文字、语言上的优点,也正在为使用表音文字的人们所认识和接受。汉字起源于何时,又是谁创造的,至今并没有一致的说法。
《世本》、《荀子》、《吕氏春秋》、《韩非子》等古文献,都说汉字是在黄帝时代由仓颉、沮诵两人创造的。许慎《说文解字》试图作出比较圆通的解释,认为伏羲作八卦“以垂宪象”,启发人们根据不同事物去作不同的符号。神农氏时代“结绳而治”,但庶事繁多,终于不能满足。在黄帝时代就出现了仓颉,,“见鸟兽蹄选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并说仓颉初造书契时,“依类象形”谓之文,后来形声相益谓之字。经过长期演迸发展,总结成构成汉字的六种方法,称为“六书”,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元命苞》则说,仓颉仰观星象圆曲之势,俯察龟纹、鸟羽、山川,甚至手掌纹路等,都是他据以创作文字的基础。在近代文字学建立以前,《说文解字》有关汉字起源的学说,无疑是最权威的。’
然而,《尚书孔传》和《拾遗记》则说伏羲造书契以代结绳,文籍也在他那个时代兴起,这显然要比黄帝时代早得多了。 ·
在疑古思潮的影响下,《经学六变记》提出另一种看法,认为汉字实际上是孔子亲手制定的。幸好此书流传不广,而且用—骨文的发现迅速粉碎了这种神化孔子的说法;甲骨文韵设现也动摇了《说文解字》有关文字起源酌传说:对传说的“六书”理论也提出了各种质疑。
随着仰韶文化陶器记事符号的发现,不少专家认为那是具有汉字性质的符号。根据考古发现,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和二里头文化中出土了一大批带有记事符号的陶器,有些确实非常接近于文字,特别是大汶口文化陶符等图形被释读为斤、戌、炅、炅山或斧、锛、旦等,于是人们认为中国文字起源于陶器刻符。然而,平心而论,现有陶符接近汉字的还不多,而且能释读的更少,汉字起源于陶刻符号的结论似乎过早,不过陶刻符号的发现和释读,毕竟使人们看到了解决汉字起源问题的曙光,人们寄希望于有更多的出土资料和更多的研究成果。
发言时间: 11-8 20:43 造字原理:六书是汉字组字的基本原理,在周礼中就有提到了六书,只是没有说明具体内容。到了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详细阐述了“六书”这个汉字构造原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象形:这种造字法是依照物体的外貌特征来描绘出来,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是也。如日、月、山、水等四个字,最早就是描绘日、月、山、水之图案,后来逐渐演化变成现在的造型。
指事:这是指表现抽象事情的方法,所谓“各指其事以为之”是也。如卜在其上写作“上”,人在其下写作“下”。

形声:此乃文字内以特定形状(字根)表特有的音。例如:胡,这个字也可为一个字根,结合不同的属性字根,可合成为:蝴、蝴、湖、葫、瑚、醐等等,而以同样的发音(也有的只有声母一样),表达不同的事物。但形声字,也因古今语言音韵变迁,不少古代同类形声字在今天的官话已无共同音素了。

会意:这个造字法,是将两个字根组合起来,使衍生出新的含意。如“日”和“月”组起来,就是日光加月光变成“明”。“人”字和“言”字合成“信”字,意思就是人过去所言;有信,就是这个人都很遵守自己说过的话。

转注:这是用于两个字互为注释,彼此同义而不同形,汉代许慎解释道:“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这怎么说呢?此二字,古时“考”可作“长寿”讲,“老”、“考”相通,意义一致,即所谓老者考也,考者老也。诗经的《大雅•棫朴》亦云:“周王寿考。”。苏轼的《屈原塔诗》也有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一语。其中的““考”皆“老”意,特别注意的是,后代的文字学家针对许慎的前述的定义也作了大量的解释。其中包括“形转说、声转说、义转说”三类,只是这三种说法有人认为不够全面,当代古文字家林沄先生也有解释说“转注”就是一个形体(字根)记录两个读音和意义完全不同的两个词。例如“帚和妇”与甲骨文中的“母和女”等等。

假借:这法简言之,借用一字,去表达别的事物。一般来说,是有一个无法描述的新事物,就借用一个发音接近或是属性近似的字根,来表达这个新事物。例如:“又”,本来是指右手(最早可见于甲骨文),但后来被假借当作“也是”的意思。闻,本意是用耳朵听东西的意思。例如《大学‧第七章》中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但后来被假借成嗅觉的动词(不过也有人认为这是错用)。

总结以上六书,前两项,“造字法”也;中两项,“组字法”也;后两项,“用字法”也。这六个原理,是古代文字学学者归纳出来的字学理论。其所含汉字构成法则,是长期演化而成的,不是任何一个人独创的。

汉字的结构:汉字由一个或以上的字根以二维方式(欧语系是一维文字)在特定的空间、配置在一个正方块内而组成,因此有方块字的别称,从结构上来看,汉字有以下特色:

单一字内就有很高的信息密度,在表达同样的事物时,可比表音文字用更短的篇幅表达同样的讯息,所以汉字的阅读效率很高。
一个汉字乃由四百多个表意象形字母为基本字根,如金、木、水、火、土等,像积木一样组合而成。
一个未知文字的含意,可拆字,从组成字根以及空间的配置推断出其字义。当时代演进出现新事物难以词的方式来表达时,也能以字根组合原则,合成出新字来用,例如中文的铀字,就是近代为了表现一种新发现的化学元素而新造的字。
汉字组成的字根空间配置对字义有影响:如同样是“心跟亡”的合体,左右排是“忙”,上下排是“忘”,排列不同,导致不同含义;文字右边有“乂”这个字的部件,这表示右手(手的左偏旁表示左手)持某物对左边字根作某事(金文、甲骨文考古的发现),如果右手上面拿东西就变成“攵”,有这个字根的,几乎都是攻击性或是用暴力达成某件事,例如攻、败、敲、收、散、政、牧、敕等等。

字形(汉字书法):“国”这个字的笔画汉字有各种不同的书写方式,即有不同的字体;不同的字体,汉字的字形不一样。

规整的字体(如楷书、宋体、隶书、篆书等)书写下的汉字是一种方块字,每个字占据同样的空间。汉字包括独体字和合体字,独体字不能分割,如“文”、“中”等;合体字由基础部件组合构成,占了汉字的90%以上。合体字的常见组合方式有:上下结构,如“笑”、“尖”;左右结构,如“词”、“科”;半包围结构,如“同”、“趋”;全包围结构,如“团”、“回”;复合结构,如“赢”、“斑”等。汉字的基础部件包括独体字、偏旁部首和其他不成字部件。

汉字的最小构成单位是笔画。

书写汉字时,笔画的走向和出现的先后次序,即“笔顺”,是比较固定的。基本规则是,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外后内,先外后内再封口,先中间后两边。不同书写体汉字的笔顺可能有所差异。

读音:汉字是多种方言的共同书写体系,每个字代表一个音节。中国大陆现今以普通话作为标准读音,普通话的音节由一个声母、一个韵母及声调确定,实际用到1300多个音节。由于汉字数目庞大,因而有明显的同音字现象;同时还有同一字多音的情形,称为多音字。这一情况在各种汉语中是普遍存在的。

汉字虽然以表意为主,但并非没有表音成分,最常见的是人名、地名,其次就是外来词的音译,比如沙发。此外,还有部分原有的表音词,如(一命)“呜呼”、“哈哈”大笑等。但即使如此,还是有一定表意成分,特别是该国国内的人名、地名。而即使是国外的人名、地名,也存在某些表意的底线,比如“Bush”绝不能音译成“不死”。

由于汉字本身不表音,自汉朝到20世纪汉字在数量上、写法上虽有变迁,但无法看出发音的变化。必须进行专门的研究才能推测它们在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的发音。有学者经研究认为:汉朝之前,一个汉字发音为两个音节,次要音节和主要音节,类似今日的韩、日语。详见上古汉语。

汉字在日语中的读音有“音读”和“训读”之分,往往一个字有很多读法,原因来自中国不同时期传入日本的发音。

在朝鲜语中则大致为一字一音,没有训读。

除了日本以外,其他汉字使用国也有使用了一些多音节的字,如“里”(海里)、“嗧”(加仑)、“瓩”(千瓦)等。但是在大陆地区由于官方废除已基本不使用,台湾仍在使用,一般人也明了其意思。

注音:最早的注音方法是读若法和直注法。读若法就是用音近的字来注音,许慎的说文解字就采用这种注音方法,如“埻,射臬也,读若准”。直注法就是用另一个汉字来表明这个汉字的读音,如“女为说己者容”中,使用“说者曰悦”来进行注音。

以上两种方法都有先天上不完善的地方,有些字没有同音字或是同音字过于冷僻,这就难以起到注音的作用,例如“袜音韈”等。

魏晋时期发展出了反切法,据传是受使用拼音文字的梵文影响。汉字的发音可以通过反切法进行标注,即用第一个字的声母和第二个字的韵母和声调合拼来注音,使得所有汉字发音都有可能组合出来。如“练,朗甸切”,即“练”的发音是“朗”的声母与“甸”的韵母及声调所拼成。

近代以来,又发展出了汉字形式的注音符号(俗称ㄅㄆㄇㄈ)以及很多拉丁字母注音方法。注音符号仍是台湾教学的一部分,而目前中国大陆最为广泛使用的是汉语拼音。

由于汉字以本身表义为主,注音方面较为薄弱。这个特性使得上下千年的文献,不至于产生如同使用拼音文字的西方世界一样,用字措辞太悬殊的差距,但也造成推断古代声韵的难度。例如“庞”从“龙”而得声,但今日北京话前者读“páng”,后者为“lóng”。如何解释这样的差异,就是音韵学所探讨的课题。

汉字与词语:汉字是汉文组成的最小单位。

语素是汉文表意的最小单位,类比于英语的“词汇”和“词组”的总称。绝大多数汉字可以独立构成语素,比如“我”,类比于英语中的单一字母构成的词汇,比如“I”。现经白话文大多数词语都是由两个以上的汉字构成的,不过,和英语中“词汇”和“字母”的关系不同,语素的意思往往和其中各个汉字独立构成语素时的意思有相关性,因此相当程度上简化了记忆。

词语包括语素和若干个语素形成的短语。

汉字的高效率,体现在几百个基本象形字,可以合成表示天上地下的各种事物的上万汉字;几千个常用字,又可以轻松组合出数十万词语。

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准确掌握这数十万词语的搭配形式和用法也成了一种负担。汉语常用词汇约为几万条,总词汇量约有百万条,虽然从数量上来说显得有些令人望而却步,但由于大多数汉字构词法的表意性,要基本掌握并非遥不可及。因此,仅就词汇而言,其学习难度并不高;相比之下,掌握同样数量外文词汇的记忆强度则要大得多。

而从古文的角度来看,用字本义,比起五四白话文运动以降过度依赖词语,会来的精确且有效率,例如朱邦复先生就提畅精确使用汉字的复古作为。

汉字的数量:汉字的数量并没有准确数字,日常所使用的汉字约为几千字。据统计,1000个常用字能覆盖约92%的书面资料,2000字可覆盖98%以上,3000字时已到99%,简体与繁体的统计结果相差不大。

历史上出现过的汉字总数有8万多(也有6万多的说法),其中多数为异体字和罕用字。绝大多数异体字和罕用字已自然消亡或被规范掉,除古文之外一般只在人名、地名中偶尔出现。此外,继第一批简化字后,还有一批“二简字”,已被废除,但仍有少数字在社会上流行。

汉字数量的首次统计是汉朝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进行的,共收录9353字。其后,南朝时顾野王所撰的《玉篇》据记载共收16917字,在此基础上修订的《大广益会玉篇》则据说有22726字。此后收字较多的是宋朝官修的《类篇》,收字31319个;另一部宋朝官修的《集韵》中收字53525个,曾经是收字最多的一部书。

另外有些字典收字也较多,如清朝的《康熙字典》收字47035个;日本的《大汉和字典》收字48902个,另有附录1062个;台湾的《中文大字典》收字49905个;《汉语大字典》收字54678个。20世纪已出版的字数最多的是《中华字海》,收字85000个。

在汉字计算机编码标准中,目前最大的汉字编码是台湾的国家标准CNS11643,目前(4.0)共收录可考证之繁简、日、韩语汉字共76,067个,但并不普及,只有在户政系统等少数环境使用。台港民间通用的大五码收录繁体汉字13053个。GB18030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现时最新的内码字集,GBK收录简体、繁体及日语、韩语汉字20912个,而早期的GB2312收录简体汉字6763个。而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基本字集则收录汉字20902个,另有两个扩展区,总数亦高达七万多字。

初期的汉字系统字数不足,很多事物以通假字表示,使文字的表述存在较大歧义。为完善表述的明确性,汉字经历了逐步复杂、字数大量增加的阶段。汉字数量的过度增加又引发了汉字学习的困难,单一汉字能表示的意义有限,于是有许多单一的汉语意义是用汉语词语表示,例如常见的双字词。目前汉语书写的发展多朝向造新词而非造新字。

汉字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系统,并仍然或曾经在日语和朝鲜语、越南语中使用。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拥有4500年以上的历史。狭义地说,它是汉族的文字;广义地言,它是汉字文化圈共同的文字。

汉字是承载文化的重要工具,目前留有大量用汉字书写的典籍。不同的方言都使用汉字作为共同书写体系,因而汉字在历史上对中华文明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并成为东南亚文化圈形成的内在纽带。在汉字发展过程中,留下了大量诗词、对联等文化,并形成了独特的汉字书法艺术。

一个汉字一般具有多种含义,也具有很强的组词能力,且很多汉字可独立成词。这导致了汉字极高的“使用效率”,2000左右常用字即可覆盖98%以上的书面表达方式。加之汉字表意文字的特性,汉字的阅读效率很高。汉字具备比字母文字更高的信息密度,因此,平均起来,同样内容的中文表达比其他任何字母语言的文字都短。

目前的汉字体系分为繁体字和简体字,前者用于台湾、香港、澳门和北美的华人圈中,后者用于中国大陆和新加坡以及东南亚的华人社区。通常说来,两种汉字书写系统虽然有差异,常用汉字的个体差异不到25%。

由于汉字书写复杂,“汉字落后论”的说法存在了很长时间,认为汉字是教育及信息化瓶颈,并有“汉字拉丁化”甚至废除汉字的推动行为。现在一般认为汉字也有突出优点,初始学习难度虽大,但掌握常用字后不存在类似海量英文单词的继续学习问题,且其表意特性也能充分调动人脑的学习能力。在计算机输入问题基本解决后,“汉字落后论”及“汉字拉丁化”已实际上逐渐被大多数人抛弃。

目前汉字系统已经基本稳定,但汉字的规范化、生僻字的自然消亡仍在继续进行。

中国的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他在大约四千多年前就有了。汉字有很多种,如:甲骨文、金文、小篆、草书、行书、楷书等……而且,汉字是世界上用的也算是世界通用的文字。我看啊,日本、韩国等很多国家都有学习我国的一些汉字来发明的。然而,学汉字的人越来越多了。中国的汉字这么出名,更别说中国的书法作品了。比如: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序》和柳公权的《玄秘塔碑》都是在国际上小有名气的!!

我想,你或许会问,那汉字是怎么来的呢?呵呵,还是让我来告诉你吧!!原来是仓颉造的字,因为当时人多事杂,又要经常打仗,用结绳记事,刻木为号的传令办法实在难以应付。一天夜里下了一场大雪,仓颉一早起来到山上去打猎,只见满山遍野白雪皑皑,山川树木全被大雪覆盖。仓颉转了一座山,也未见到一个猎物。正准备下山回去突然从树林里窜出来两只山鸡,在雪地上觅食。山鸡走过后,在雪地上留下了两行长长的爪印。接着,又有两只小鹿也窜出树林,发现人后撒腿跑掉了,雪地上又留下了小鹿的蹄印。仓颉看得出神,把打猎的事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他把山鸡的爪印和小鹿的蹄印一对比,发现形状不一样。于是他想,把鸡爪印画出来就叫鸡,把鹿蹄印画出来就叫鹿。世界上任何东西,只要把它的象形画出来不就成了字吗!从这以后,仓颉每日仰观日月星辰,俯察鸟兽山川,创造象形文字。不久,人、手、日、月、星、牛、羊、马、鸡、犬这些字都造出来了。

v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汉字的来历:中国汉字的来作为专业工作者,他试图通过科学的途径比如综合运用考古学、古文字构形学、比较文字学、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进一步对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从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汉字发生、发展的一些头绪。


汉语言的汉字渐变
从汉字跟汉语的关系看,汉字是一种语素文字。从汉字本身的构造看,汉字是由表意、表音的偏旁(形旁、声旁)和既不表意也不表音的记号组成的文字体系。汉字起源于图画。在汉字产生的早期阶段,象形字的字形跟它所代表的语素的意义直接发生联系。虽然每个字也都有自己固定的读音,但是字形本身不是表音的...

一个字的来历,随便一个字
这些都是一些学者的猜测,由於「卍」字的发现相当普遍,而且不像是从某一地方传开的,於是学者猜测它一定与人类的一样重要而又普遍的事物有关。有些则猜是一种古代易於防守的城堡的造型,有些猜是代表太阳运动的方向。在霎哈嘉瑜伽,我们知道,「卍」字是神祗格涅沙的符号。格涅沙是永恒的小孩,有一...

“书 ”这个字的来历
简牍是对我国古代遗存下来的写有文字的竹简与木牍的概称.用竹片写的书称“简策”,用木版(也作“板”)写的叫“版牍”.超过100字的长文,就写在简策上,不到100字的短文,便写在木版上.写在木版上的文字大多数是有关官方文书、户籍、告示、信札、遣册及图画.由于文字内容有异,其称谓有别,如...

“策”字的来历
(11) 又如:策套(科举时代应试者应付策问考试的材料);策学(科举时代供考生应付考试的短文集);策题(科举策试的试题);策第(策试和选评)(12) 古代用以计算的筹子(小竹片) [chip]善数不用筹策。——《老子》(13) 又如:策筹(同“筹策”。古代计算工具)(14) 卜筮用的蓍草 [alpine yarrow]...

姓名背后的故事作文
由于写完还剩许多时间,所以徐渭就在试卷的空白处画上了祖先神像,又画上了供桌、祭品和他自己穿着举人服装祭祖的模样,画间还写了“不过如此”四个字。主考官看了此试卷后,虽然很佩服其写的短文,但对那幅画却连连摇头。为惩罚徐渭的轻慢,就故意批道:“文章太短脸皮厚,名字排在孙山后。”此次“名落孙山”,徐渭...

五年级语文作业《早》这篇短文描写动态和静态的句子有哪些?
今天,我们学习了第3课《早》,老师先让我们读一遍,读完之后,我深有感触。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三味书屋的陈设、屋后的梅园和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读完文章,我仿佛走进了古香古色的三味书屋,闻到了淡淡的腊梅香,但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早”字的故事。鲁迅的父亲生病了,他“整天奔波于药铺...

“语文”二字的来历
五四运动爆发以后,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国文课受到了冲击,小学于是改设“国语”,教材具有鲜明的口语特点,选用的都是白话短文或儿歌、故事等。旧中国,语文是古今书面语言作品——语体文和文言文——的简式统称。现今,语文是学科名。语文,还是一个人文素质衡量术语,指人的内部言语机制品质和外部...

阅读短文过年的来历简述“年”的来历
年的来历:从前,有一种怪兽,叫做“年”,特别凶。一到冬去春来的时候就出来,不是伤人就是损坏庄稼,还叨走人们的猪呀、羊呀。有一个人,想了一个办法:在院内堆起柴,又摆上桌子,放上猪、牛……就来了,张开口吃起来,饱餐一顿。就在这时候人们点着了柴,放鞭炮。火光冲天罗声、炮声...

春节的来历20字 英语翻译小短文
The origin of Spring Festival: The Spring Festival is the most important traditional Chinese folk festival. It falls on the first day of the first lunar month, also known as the Lunar New Year, commonly referred to as " celebrating the year," or "New Year." The history of ...

帮帮忙!!!写篇作文
《“册、典、删”的来历》是一篇有关汉字的知识短文。它告诉我们,“册、典、删”三个字的出现和我国历史上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在竹子和木头上写字有关。甲骨文和金文是我国现存的古老文字。从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形中可以看出,“册”是竹条连缀而成的大竹片,“典”是用手捧着文册,“删”是用刀削去错字。明白了...

正阳县19276259860: 汉字的来历作文450字小学生的字的演变作文 -
运阮克瑞: 汉字的产生,约是在距今5000年的殷商后期.即演变过程是: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草书. 甲骨文:甲骨文是约是在距今5000年的殷商后期.据说是由仓颉造的字,他看见田野里的鸟的脚印创造了汉字. 金文:在青铜...

正阳县19276259860: 一个汉字的来历故事,简短一点 -
运阮克瑞: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 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隶书 → 楷书 → 行书 (商) (周) (秦) (汉) (魏晋)

正阳县19276259860: 汉字的构造和来历作文500字介绍.拜托了,急!! -
运阮克瑞: 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字,也是中华文明的象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处处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可以说,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一定有汉字.可是,大家知道汉字是怎样发展来的吗?在这里,我就介绍一下汉字的历史. 有这...

正阳县19276259860: 汉字的来历简短些 -
运阮克瑞: 汉字的来历演变起源发展历史 汉字的来历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苍颉是皇帝的史官,他长着跟龙一样的面貌,四只炯炯有神的眼睛. 他特别喜欢观察身边和周围的事物,他也非常爱动脑筋或者是想问题.他每天抬头观察天上星星的变化,看乌龟...

正阳县19276259860: 汉字来历故事100字,急,急 -
运阮克瑞: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

正阳县19276259860: 汉字的起源,短一点250字左右 -
运阮克瑞: 汉字的起源有种种传说, 中国古书里都说文字是仓颉创造的.说仓颉看 一名天神,相貌奇 特,面孔长得好像是一幅绘有文字的画,仓颉便描摹他的形象,创造了文字.有的古书说, 仓颉创造出文字后,由于泄漏了天机,天落下了小米,鬼神夜夜啼哭.还有一种传说,说 仓 颉观察了鸟兽印在泥土上的脚迹,启发了他发明文字的灵感.这种种传说都是靠不住的.文 字是广大劳动人民根据实际生活的需要,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才慢慢地丰富和发展起来的.

正阳县19276259860: 汉字起源的传说(短篇) -
运阮克瑞: 仓节体

正阳县19276259860: 关于汉字来历的故事,500字左右 -
运阮克瑞: 仓颉造字的传说相传仓颉在黄帝手下当官.黄帝分派他管理各种大事.于是,他每天都在想办法. 这天,他看到几个老人为走哪条路争辩.一个要往东,说有羚羊;一个要往北,说有鹿群;一个要往西,说有老虎.他们都是看着地上野兽的脚印才说的.于是,他开始用各种符号来表示事物.他把事情管理得头头是道.黄帝知道后,命令仓颉去传授这种方法.就这样,文字诞生了. 仓颉每造一字,总要反复推敲字义,还拿去征求人们的意见,一点也不敢粗心.大家都说好,才定下来,然后传到每个部落去.

正阳县19276259860: 作文《汉字的来源》300字左右 -
运阮克瑞: 汉字,是炎黄子孙的骄傲,是先人一代代智慧的结晶,是一种神奇的字体. 每个汉字都由横竖撇捺这些简简单单的笔画组成,却有着自己的情感.瞧瞧它们吧,你会感受到他们独特的性格.望见“朝阳”两字,你能感受到一丝明媚的...

正阳县19276259860: 汉字的来历100字以内, -
运阮克瑞:[答案] 汉字是由生活在古中原的汉族先民为了方便交流,在日常生产活动中创造的文字,最初是象形文字,比如甲骨文,后来逐渐发展变化成篆体,隶书,楷书,成熟后成为汉民族共同使用的文字,由于主要通行于汉族地区,所以称为汉字.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