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见齐宣王以羊易牛,天下大同”下联是什么?

作者&投稿:牛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对联是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它实用性强~

  对联是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它实用性强,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早已融入了民间习俗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对联又称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有偶语、俪辞、联语、门对等通称,以“对联”称之,则开始于明代。 它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它与书法的美妙结合,又成为中华民族绚烂多彩的艺术独创。
  对联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部分对联才需要押韵)。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严格、分大小词类相对。传统对联的形式相通、内容相连、声调协调、对仗严谨。
  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中国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山静风和仁者寿,荷香花明圣之请

上联是:孟子见齐宣王以羊易牛,天下大同;

下联是:触龙说赵太后将儿作质,国家太平。



孟子见齐宣王以羊易牛,天下大同。
关公会魏武帝挂印封金,三国纷争。


结合《齐桓晋文公之事章》分析孟子的艺术特色。
结合本篇《齐桓晋文公之事章》加以分析: (1)文章在说理过程中,多处以生动的故事为喻,文章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保民而王”的主张,之后通过“以羊易牛”一事的分析,说明“王之不忍”,有推行仁政之心。第二段以“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等浅显的比喻指出齐宣王没有施行仁政,并非不...

跟羊有关的成语有什么意思是什么成语故事?
1. 三个有关羊的成语故事30字左右(注意是成语故事,不是成语解析) 1.以羊易牛:【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孟子与齐宣王谈论治国之道,齐宣王问孟子国君要有怎样的仁德才能统治天下呢?孟子说要爱护人民才能天下无敌,于是孟子讲他听大臣说齐宣王以羊易牛去涂新钟的故事,认为齐宣王有慈悲心,足以统治天下了。 2.鸟道...

文言文《以羊易牛》阅读答案是什么?
未之有也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宣王问“桓文之事”的目的在于和孟子探讨称霸天下的办法,孟子巧妙地回避了这个问题,用“臣未之闻也”的话推掉了,把行霸道之事撇开而转入了谈论行王道之事。B.孟子利用“以羊易牛”这件小事中齐宣王“吾不忍其觳觫...

求文言文《齐桓晋文之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译文: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我)可以听听吗?”孟子回答说:“孔子的学生中没有称道齐...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
(孟子)说:“您不要对百姓认为您是吝啬的感到奇怪。以小(的动物)换下大(的动物),他们怎么知道您的想法呢?您如果痛惜它没有罪过却要走向死亡的地方,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 齐宣王笑着说:“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想法呢?(我也说不清楚),我(的确)不是(因为)吝啬钱财才以羊换掉牛的,老百姓认为我吝啬是理...

依序写出孟子游水齐王的四个过程?
孟子游说齐王施行王道的四个过程是:第一步,从开头到“是以君子远庖厨也”,明确话题,提出论点,肯定齐宣王能够保民而王。齐宣王一见孟子,就迫不及待地问齐桓晋文称霸的事,而孟子故意把话题岔开,转而谈论王道,提出“保民而王”的中心论点,抓住齐宣王“以羊易牛”的事例加以阐发,说明齐宣...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意思是:这种心和王道仁政合拍的原因,是什么呢?出处:《孟子》原文: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译文:齐宣王高兴了,说:“《诗经》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

“君子远庖厨”?为什么要君子远庖厨呢?
“君子远庖厨”,是孟子劝诫齐宣王实行仁术。此句意思:君子总是远离厨房。出处:战国时期孟子的《梁惠王章句上》原文节选: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译文:孟子说:“没有关系。大王这种不忍心正...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翻译
无伤:没有什么问题,没有多大关系。是:指示代词,这。乃:表判断,是。仁术:仁慈的做法。君子:有道德修养的人。生:活蹦乱跳。忍:忍心。孟子通过齐宣王的“以羊易牛”,指出这就是“仁术”。所以孟子说:“这也没什么关系。这种怜悯心正是仁爱呀。因为王只看见了牛可怜,却没有看见羊可怜。

一个人应该君子远庖厨还是从解牛中悟养生之道
一个人应该君子远庖厨还是从解牛中悟养生之道如下:所谓“君子远庖厨”出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上》:“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此话起因,在于齐宣王问孟子齐桓、晋文称霸之事,孟子则不谈“霸道”谈“王道”,以齐宣王“以羊易牛”来...

崇义县13663628630: 孟子见齐宣王翻译 -
高帝阿魏: 孟子拜见齐宣王,对他说:“通常所说的故国,不是指那国家有高大的树木,而是指它有累代的功勋之臣.你眼下没有亲近的臣子了.过去使用提拔的人,如今已被罢免而不知去向.” 宣王问:“我怎样才能辨识不称职之臣而不用他呢?” 孟...

崇义县13663628630: 给出这篇古文的译文 -
高帝阿魏: 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 孟子谒见齐宣王,说:“所谓故国,不是说国中要有高大的树木,而是说要有世代(与国家休戚相关)的臣子.现在大王没有...

崇义县13663628630: 孟子见齐宣王,曰.... -
高帝阿魏: 翻译:孟子谒见齐宣王,说道:“建筑一所大房子,那一定要派工师去寻找大的木料.工师得到了大木料,王就高兴,认为他能够尽到他的责任.如果木工把那木料砍小了,王就会发怒,认为担负不了他的责任.〔可见专门技术是很需要的.〕有些人,从小学习一门专业,长大了便想运用实行.可是王却对他说:'把你所学的暂时放下,听从我的话吧!'这又怎么行呢?假定王有一块未经雕琢的玉石,虽然它价值很高,也一定要请玉匠来雕琢它.可是一说到治理国家,你却〔对政治家〕说:'把你所学的暂时放下,听从我的话吧!'这跟您要请玉匠按照您的办法雕琢玉石,又有什么两样呢?” 《王顾左右而言他》是直接类比,而这篇文章是设喻类比.(肯定对,我们老师前两天刚刚分析过~)

崇义县13663628630: 阅读下列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 -
高帝阿魏: 孟子谒见齐宣王,说:“所谓故国,不是说国中要有高大的树木,而是说要有累世功勋、与国家休戚相关的臣子.现...

崇义县13663628630: 孟子见齐宣王 -
高帝阿魏: 凸现出了他的爱国思想.很好

崇义县13663628630: 天下大同是什么意思? -
高帝阿魏: 就是实现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在各个方面互相融合,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和谐社会

崇义县13663628630: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什么意思 -
高帝阿魏: “各美其美”,就是各个民族弘扬自己的文化传统.“美人之美”是学习别人的优良之处.“美人之美”,把别人的优秀文化我们也拿来,也要学习.“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样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优秀文化互相包容、互相学习,那么它就可以展现一个多彩的世界,多元的文化.

崇义县13663628630: “各美其美,美之人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意思 -
高帝阿魏: 费孝通老先生曾经意味深长地讲了一句16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人们不仅要懂得各自欣赏自己创造的美,还要包容的欣赏别人创造的美,这样将各自之美和别人之美拼合在一起,就会实现理想中的大同美....

崇义县13663628630: 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的故事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是故事! -
高帝阿魏:[答案] 孟子 梁惠王上》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

崇义县13663628630: 梁惠王要是说“与众乐”不如“独乐”,孟子会怎么办?
高帝阿魏: 这个问题,《孟子.梁惠王上》已经回答了,如下: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鴈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