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以羊易牛》阅读答案是什么?

作者&投稿:本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言文 以羊易牛 阅读答案~

小题1:下面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道:述说B.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王:君王C.若无罪而就死地就:走向D.则王许之乎许:相信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B.①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①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
②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D.①闻其声,不忍食其肉②其皆出于此乎
小题3:下列句子中“之”作为宾语前置标志的一项是 A.莫之能御也B.臣未之闻也C.何陋之有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宣王问“桓文之事”的目的在于和孟子探讨称霸天下的办法,孟子巧妙地回避了这个问题,用“臣未之闻也”的话推掉了,把行霸道之事撇开而转入了谈论行王道之事。B.孟子利用“以羊易牛”这件小事中齐宣王“吾不忍其觳觫”的说法来大做文章,说这种“不忍之心”也就是仁爱的表现,博得了对方的欢心,大大缩短了彼此的思想距离。C.孟子用启发式解决了宣王心理上的疑难和矛盾,宣王因此对孟子说的“他人有心,予忖度之”的话表示衷心悦服,从“于我心有戚戚焉”可知宣王的内心感到有所触动。D.孟子以精彩的比喻说明了“不为”与“不能”的根本区别,指出齐宣王没施行仁政,并非“不能”,而是“不为”。这些比喻十分精当生动,体现了孟子长于比喻的特点。
小题5: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2)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参考答案及解析: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C
小题4:C
小题5:(1)百姓说我吝啬是应该的。
(2)百姓没有受到爱护,是因为不愿广施恩泽。

小题1:王:动词,统一天下
小题2:两个“而”都是连词,表转折关系。B.副词,表示判断,是/副词,表示转折,
竟然。C.介词,用 /连词,表目的,来。D.代词,它们的 /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小题3:其余三项“之”都是代词
小题4:“他人有心,予忖度之”的话并非孟子所说。“夫子之谓也”应理解为:(这话)说的就是您(这样的人)
小题5:
(1)宜:应该,应当,1分;爱:吝啬,1分;主谓倒装句式1分
(2)见:表示被动,1分;为:因为,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齐宣王问:“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可以讲给我听听吗?”
孟子回答说:“孔子的门徒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霸业的,所以后世不曾流传,我没有听说过。如果不能不说,那么还是说说王道吧。”
齐宣王问:“具备怎样的品德才能实行王道呢?”
孟子答道:“通过安抚百姓实行王道,没有谁能阻挡得了。”
齐宣王又问:“像我这样的人,可以安抚百姓吗?”
孟子说:“可以。”
齐宣王又问:“您怎么知道我可以呢?”
孟子回答说:“我听您的近臣胡龁说,有一次您坐在朝堂上,有人牵头牛走过堂下,您问:‘牵牛上哪儿去?’他回答说:‘要杀了它祭钟。’您说:‘放了它!我不忍心看它那恐惧发抖的样子,没有罪过却要往死地里送。’那人问:‘那就废除祭钟的仪式吧?’您说:‘怎么可以废除呢?用羊去换牛吧。’不知有没有这回事?”
齐宣王说:“有这回事。”
孟子说:“有这样的善心就足以实行王道了。老百姓都还以为是您吝啬,我本来就知道您是于心不忍呢!”
齐宣王说:“的确有这样(对我误解)的百姓。齐国虽然不大,我怎么会舍不得一头牛呢?就是因为不忍心看到它恐惧发抖的样子,没有过错却要往死地里送。所以才说用羊去换牛。”
孟子说:“您不要奇怪百姓以为您吝啬。用小的换大的,他们又怎么知道您的用意呢?您要是哀怜牲畜没有过错却往死地里送,那么用牛跟用羊又有什么区别呢?”
齐宣王笑道:“这真个是什么心理呢?我并不是吝惜钱财才拿羊去替换它(牛),老百姓说我吝啬是应该的。”
孟子说:“没有关系,这正是仁爱之道,(因为您只)见到牛没有见到羊。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对于禽兽,看到它们活着,就不忍心看着它们死去;听到它们鸣叫的声音,便不忍心吃它们的肉。所以,仁厚的人们总是远离厨房的。”
齐宣王高兴地说:“《诗》里面讲过:‘别人有想法,我能猜中它。’这话说的就是您。我自己做了这件事,回过头来要探索做它的目的意义,反而得不出。经您这么一讲,我心里又感到有些触动了。这种心地为什么就能与王道仁政合拍呢?”
孟子说:“有人向大王禀白道:‘我的力气能够举起三千斤重的东西,却拿不起一根羽毛;(我的)视力能够看清秋天里刚换过的兽毛的末梢,却看不见一大车木柴。’您会同意(这种说法)吗?”
齐宣王说:“不,不会。”
(孟子紧接上去说:)“现在大王您一片仁心,使禽兽沾恩,而百姓却一无所得,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样看来,一根羽毛拿不起来,是因为不愿用力;一车木柴看不见,是因为不愿用视力;百姓不被爱护,是因为不愿广施恩泽。所以大王您不行王道,是不肯做,不是不能做。”

《以羊易牛》(见于孟子《梁惠王上》)

齐宣王坐在大殿上,有一个人牵着一头牛从殿下走过。齐宣王看到了,便问道:“牵着牛到哪儿去了呢?”

那人回答说:“要把它拉去宰了祭钟。”

齐宣王道:“把它放了吧!我不忍心看它那种恐惧哆嗦的样子,它毫无罪过,却被送到屠宰场去。”

那人便道:“那么,就此废除祭钟这一仪节吗?”

齐宣王说:“这怎么可以废除呢?就用只羊去代替它吧!”

1.下面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道:述说
B.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王:君王
C.若无罪而就死地就:走向
D.则王许之乎许:相信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①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①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②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D.①闻其声,不忍食其肉②其皆出于此乎
3.下列句子中“之”作为宾语前置标志的一项是:                             
A.莫之能御也
B.臣未之闻也
C.何陋之有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小题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宣王问“桓文之事”的目的在于和孟子探讨称霸天下的办法,孟子巧妙地回避了这个问题,用“臣未之闻也”的话推掉了,把行霸道之事撇开而转入了谈论行王道之事。
B.孟子利用“以羊易牛”这件小事中齐宣王“吾不忍其觳觫”的说法来大做文章,说这种“不忍之心”也就是仁爱的表现,博得了对方的欢心,大大缩短了彼此的思想距离。
C.孟子用启发式解决了宣王心理上的疑难和矛盾,宣王因此对孟子说的“他人有心,予忖度之”的话表示衷心悦服,从“于我心有戚戚焉”可知宣王的内心感到有所触动。
D.孟子以精彩的比喻说明了“不为”与“不能”的根本区别,指出齐宣王没施行仁政,并非“不能”,而是“不为”。这些比喻十分精当生动,体现了孟子长于比喻的特点。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2)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参考答案及解析:
小题1:B 王:动词,统一天下
小题2: A 两个“而”都是连词,表转折关系。B.副词,表示判断,是/副词,表示转折,
竟然。C.介词,用 /连词,表目的,来。D.代词,它们的 /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小题3:C  其余三项“之”都是代词
小题4:C“他人有心,予忖度之”的话并非孟子所说。“夫子之谓也”应理解为:(这话)说的就是您(这样的人)
小题5:(1)百姓说我吝啬是应该的。
(2)百姓没有受到爱护,是因为不愿广施恩泽。



阅读答案在延展回答中,在延展中为你准备了翻译,看着翻译你能答出来了吧。置于配图,想得美吧你,要个阅读答案还想配图。齐宣王坐在大殿上,有一个人牵着一头牛从殿下走过。齐宣王看到了,便问道:“牵着牛到哪儿去了呢?”  那人回答说:“要把它拉去宰了祭钟。”  齐宣wang道:“把它放了吧!我不忍心看它那种恐惧哆嗦的样子,它毫wu罪过,却被送到屠宰场去。”  那人便道:“na么,就此废除祭钟这一仪节吗?”  齐宣王说:“这怎么可yi废除呢?就用只羊去代替它吧!”作者:文言文。




文言文的说理思路
2. 文言文齐桓晋文之事采用了怎样的说理方法 孟子在论说的主动权钓把握上和千回百转、迂回前进、游刃有余的说理过程上,更为人称道。 他一步一步牵着齐宣王的鼻子走到自己的“仁政”之路上来,其中弃“齐桓晋文之事”,谈“保民而王”之术,避实就虚,弃异求同的话题选择;用“以羊易牛”的小事,发掘对方...

卖油翁的文学常识归纳
立与张仪孟贲不易勇鹿《商君书》东郭敞求封《孟子》五十步笑百步以羊易牛揠苗助长王良与嬖奚楚人学语播间乞食取友,必端得其所哉二子学弈以邻为壑冯妇攘臂《列子》杞人忧天为盗之道商丘开梁鸯养虎好沤鸟者朝三暮四尹氏蕉鹿迷罔之疾燕人还国公仪伯焦螟愚公移山两小儿辩日詹何钓鱼扁鹊换心郑师文学琴薛谭...

牛年到了,希望有一些带牛字成语的祝福语,越多越全越好。
以羊易牛 易:更换。用羊来替换牛。比喻用这个代替另一个。 争猫丢牛 为了争夺猫而丢了牛。比喻贪小失大。 执牛耳 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割牛耳歃血,由主盟国的代表拿着盛牛耳朵的盘子。故称主盟国为执牛耳。后泛指在某一方面居最有权威的地位。 壮气吞牛 形容气势雄壮远大。 椎牛发冢 杀牛盗墓。谓为盗无...

齐桓晋文之事
1.齐宣王以问“霸道”开头,被孟子“臣未之闻也”巧妙将话题转向“王道”的讨论。2.从“以羊易牛”的事例切入,将对齐桓晋文之事的注意转到对“仁”的注意。3.以一系列的比喻引出对“仁政”的议论,说明齐宣王不行仁政非不能而是不为。4.列举“霸运”的种种危害,从而衬托王道仁政的益处,...

文言文齐桓晋文之事采用了怎样的说理方法
《孟子》的辩论娴熟地运用了逻辑推理(如类比推理)的方法,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巧妙地把对方引入自己预设的结论之中,从而使对方心悦诚服。善于运用比喻、寓言等方式是孟子散文的又一大特色,他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去说明抽象的道理,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如本文“以若所为, 求若所欲,...

齐恒晋文之事翻译
针对齐宣王的这一认识,孟子从齐宣王的日常生活入手,巧妙地分析了“以羊易牛”的事,别具眼光地指出齐宣王不是吝啬,而是有不忍之心,而这不忍之心正是保民而王的思想基础。再说,孟子的这一番言说,也让人听得顺耳。所以,齐宣王说“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心悦诚服地与孟子站到了同一条起跑线上来了。 第二...

文言文下的意思是什么
2、老百姓都以为是您吝啬呢(指以羊易牛之事) 3、项羽自己也负伤十多处。 4、希望你(对项王)详细地说明,我是不敢忘恩负义的 5、沛公在哪里啊? 6、人在困苦穷尽时就会追念本原。 7、(只有半句无法翻译啊,这里给全句的翻译。全句为: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还是探究他的成败过程都出自人为...

四字成语什么补硒
以羊易牛 易:更换。用羊来替换牛。比喻用这个代替另一个。 争猫丢牛 比喻贪小失大。 版筑饭牛 〖解释〗版筑,造土墙;饭牛,喂牛。后以之为贤臣出身微贱之典。 充栋汗牛 谓书籍堆得高及栋梁,多至牛马运得出汗。形容藏书或著述之富。语出唐柳宗元《陆文通先生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有大易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时移俗易 时易世变 始终不易 谈何容易 铁板不易 通工易事 通功易事 万世不易 析骸易子 贤贤易色 显而易见 小器易盈 行易知难 峣峣易缺 一成不易 一定不易 一字不易 移风易尚 移风易俗 移天易日 移易迁变 以暴易暴 以暴易暴 以羊易牛 易地而处 易口以食 易如翻掌 易如反掌 易如破...

指鹿为马文言文翻译及原文注释指鹿为马文言文翻译
3、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4、’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5、’问左右。6、左右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7、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8、后群臣皆畏高。9、”示例:东床已招佳婿,何似以羊易牛;西...

柳林县18619137587: 古文《以羊易牛》全文解释? -
毓定伊得:[答案] 《以羊易牛》(见于孟子《梁惠王上》) 齐宣王坐在大殿上,有一个人牵着一头牛从殿下走过.齐宣王看到了,便问道:“牵着牛到哪儿去了呢?” 那人回答说:“要把它拉去宰了祭钟.” 齐宣王道:“把它放了吧!我不忍心看它那种恐惧哆嗦的样子...

柳林县18619137587: 以羊替牛 文言文 阅读答案 -
毓定伊得: 有一天,齐国都城里来了一个人,他牵着一头牛从皇宫大殿前走过.这时,恰值齐宣王在大殿门口看见了,命人叫住那牵牛的人,便问道:“你打算把这头牛牵到那里去呢?”那人回答说:“我要牵去宰了用来祭钟.” 齐宣王听了后,看了看那头牛,然后说:“这头牛本来没有罪过呀,却要白白地去死,我不忍心看它因为恐惧而瑟瑟发抖的样子,把它放了吧!” 那个牵牛的人说:“大王您真慈悲,那就请您把'衅钟'这一仪式也废除了吧?” “这怎么可以废除呢?”齐宣王严肃起来,接着说:“这样子吧,就用一只羊代替这头牛吧!”

柳林县18619137587: 古文《以羊易牛》全文解释? -
毓定伊得: 《以羊易牛》(见于孟子《梁惠王上》) 齐宣王坐在大殿上,有一个人牵着一头牛从殿下走过.齐宣王看到了,便问道:“牵着牛到哪儿去了呢?” 那人回答说:“要把它拉去宰了祭钟.” 齐宣王道:“把它放了吧!我不忍心看它那种恐惧哆嗦的样子,它毫无罪过,却被送到屠宰场去.” 那人便道:“那么,就此废除祭钟这一仪节吗?” 齐宣王说:“这怎么可以废除呢?就用只羊去代替它吧!”

柳林县18619137587: 文言文《千金市马》寓意是什么?
毓定伊得: 1,寓意:1)人们不要总是看到眼前利益,应该要为长远做考虑.2)吸引人才,就应该做出爱才惜才的姿态,只有不拘一格降人才,才能使群贤毕至,事业兴旺.?2、原...

柳林县18619137587: 《购买上帝的男孩》答案《购买上帝的男孩》阅读答案 -
毓定伊得:[答案] 我不知道对不对,答案有很多……一个年仅六岁的小男孩(拿着捏着握着)1美元硬币,沿街一家一家商店地(盘问询问):“请问您这儿有上帝卖吗?”店主要么说没有,要么嫌他在捣乱,(不由自主不由分说)就把他撵出...

柳林县18619137587: 学者有四失的阅读答案 -
毓定伊得: 【原文】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英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考,长善而救其失者也(2). 【注释] (1)本节选自《学记》.(2)长(zhang):助长. 【译文...

柳林县18619137587: 七上语文《学与练》期末复习卷B(文言文阅读)窃斧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 -
毓定伊得:[答案] 亡——丢失 意——怀疑 颜色——脸上的神情 言——说 俄而——不久 丢失斧头的时候不管邻人之子做什么都像小偷,找到斧头了之后却发现一切都是自己想出来的. 读了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没有确实的证据就不要随便怀疑别人.

柳林县18619137587: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题.    苏秦乃洛阳人,学纵横之术,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为用,资用匮乏,潦倒而归.至家,妻不下纴①,嫂不为... -
毓定伊得:[答案] (1)本题考查的是常用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常见的文言现象: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是文言文词语考查的重点,也是学生需要重点识记的知识要点.需要学生在学习中积累并灵活运用. ①句意是:前后写信很多次.书,写信. ②句意...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