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取材原文及翻译

作者&投稿:超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原文:

  夫工人之为业也,必先淬砺其器用,抡度其材干,然后致力寡而用功得矣。圣人之于国也,必先遴柬其贤能,练核其名实,然后任使逸而事以济矣。故取人之道,世之急务也,自古守文之君,孰不有意于是哉?然其间得人者有之,失士者不能无焉,称职者有之,谬举者不能无焉。必欲得人称职,不失士,不谬举,宜如汉左雄所议文吏课笺奏、诸生试家法,为得矣。

  所谓文吏者,不徒苟尚文辞而已,必也通古今,习礼法,天文人事,政教更张,然后施之职事,则以详平政体,有大议论,使以古今参之是也。所谓诸生者,不独取训习句读而已,必也习典礼,明制度,臣主威仪,时政沿袭,然后施之职事,则以缘饰治道,有大议论,则以经术断之是也。

  以今准古,今之进士,古之文吏也;今之经学,古之诸生也。然其策进士,则但以章句声病,苟尚文辞,类皆小能者为之;策经学者,徒以记问为能,不责大义,类皆蒙鄙者能之。使通才之人或见赘于时,高世之士或见排于俗。故属文者至相戒曰:“涉猎可为也,诬艳可尚也,于政事何为哉?”守经者曰:“传写可为也,诵习可勤也,于义理何取哉?”故其父兄勖其子弟,师长勖其门人,相为浮艳之作,以追时好而取世资也。何哉?其取舍好尚如此,所习不得不然也。若此之类,而当擢之职位,历之仕途,一旦国家有大议论,立辟雍明堂,损益礼制,更著律令,决谳疑狱,彼恶能以详平政体,缘饰治道,以古今参之,以经术断之哉?是必唯唯而已。

  故才之不可苟取也久矣,必若差别类能,宜少依汉之笺奏家法之义。策进士者,若曰邦家之大计何先,治人之要务何急,政教之利害何大,安边之计策何出,使之以时务之所宜言之,不直以章句声病累其心。策经学者,宜曰礼乐之损益何宜,天地之变化何如,礼器之制度何尚,各傅经义以对,不独以记问传写为能。然后署之甲乙以升黜之,庶其取舍之鉴灼于目前,是岂恶有用而事无用,辞逸而就劳哉?故学者不习无用之言,则业专而修矣;一心治道,则习贯而入矣。若此之类,施之朝廷,用之牧民,何向而不利哉?其他限年之议,亦无取矣。

  (有删改)

  注释:【1】笺奏:奏章。【2】家法:这里指某一学派的传统做法。

  译文:

  工匠要做好自己的工作,一定先打磨锋利他们的工具,挑选衡量他们的材料,这样做之后就能出力较少而收效显著。圣人对于治理国家,必须要先遴选那些贤能的人,考察他们的名声和实际能力,这样做之后差遣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并且事情也能办好。所以说选取人才的事,在任何时代都属于当务之急,自古以来保守祖宗基业的君主,有谁不在这方面花心思呢?然而他们当中有真正得到人才的,而失去人才的也不乏其人,(被选中的)人才有能胜任其职的,被错误举荐的也不乏其例。如果一定要选拔胜任其职的人才,不失去真正的贤才,也不错误举荐,就应该像汉代左雄所提倡的那样,对文吏考查奏章写作、对诸生考试学术传承,这才是选拔人才的方法。

  这里所说的文吏,不仅仅指那些只崇尚文辞华美的人而已,他们一定要通晓古今之道,熟悉礼仪法度、天象吉凶、人事成败、政令教化的修改施行,这样之后再据此去处理政事,就会使政令详稳平和,如果有重大的决议和论断,就让他们用古往今来的例证参照佐证。这里所说的诸生,不仅仅指那些记诵经典字句训诂的人而已,一定要让他们学习典章礼法,明了古代政治制度、大臣和君主的种种威仪、时政的沿袭变化,这样之后再据此去处理政事,就会为国家政策增添光彩,如果有重大的决议和论断,便可以让他们用经术来决断。

  拿现今的事物和古代比照,现在的进士,就如同古代的文吏;现在的明经,就如同古代的诸生。然而现今策试进士,仅仅用解说章句文字和声韵毛病(为试题),只崇尚文辞的华美,这些都是具有小才能的人做的事;策试明经,仅仅把背诵对答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准),不去责求经书中的要义,这些都是蠢笨卑下的人做的事。这使得有贯通古今的有才之士可能被时人认为多余,有旷世之才的高明之士可能被世俗所排抑。所以写文章的人竟然彼此告诫说:“看点书就足够了,把辞藻写得浮艳才值得提倡,(文章)对政事有什么用呢?”恪守经书的人则说:“传抄模仿是必须要做的,在背诵温习古人训诂章句上要多下些功夫,经典中的大义道理有什么可取的?”所以为父为兄的勉励他们的儿子兄弟,当老师的勉励他的弟子,相约写作那种浮华美艳的文章,来追逐时人喜好并猎取立身处世的资本。为什么呢?大概是当世的取舍标准就是如此,所学的内容不得不这样吧。像这样的所谓人才,把他们提拔到各个职位,让他们一步步在仕途上行进,一旦国家有重大的决议和论断,设立太学举行各类大典,修订增删礼仪制度,进而制定法律政令,审断有疑问的案件,他们怎么可能使政令详稳平和,为国家政策增添光彩,以古往今来的例证参考决断,用经术来决断是非呢?这样的人,也只能凡事点头口称“是是”罢了。

  所以说人才不能随随便便选取已经很久了,如果一定要按照类别考察他们的才能,就应该稍微按照汉代考试写作奏章、学术传承的做法。策试进士,要考些诸如国家大计以什么为先,治理民众以什么问题为急,政令教化的利害得失以什么为主,安定边疆的妙计良策从何而出,让他们就最切合当务之需的问题进行应答,不仅仅用解说章句文字和声韵毛病(等内容)使他们疲于应付;策试明经,应该让他们阐述礼乐制度需要如何进行修订增删,天地的变化究竟如何,礼器的制度应该崇尚什么,各自用经典当中的言语作为佐证应答,不单单把会背诵、会模仿作为衡量才能的标准。这样之后(按照应答的优劣)排出他们的先后次序,来提拔罢黜他们,或许人才的取舍标准可以彰显在眼前了,这难道还是厌恶有用之术而学习无用之学,告别捷径而趋向繁劳吗?所以学习的人都不会再去学那些毫无用处的言辞,那么学业就专一而完善;(学习的人)专心一意地学习圣道,便能深入其内心了。像这样的人才,用在朝廷之中,用于管理民众,用到哪里没有益处呢?其他如限定年岁之类的奏议,也没有什么可取的价值。




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原文及翻译二
原文:熙宁二年二月庚子,神宗以王安石参知政事。初,帝欲用安石,曾公亮力荐之,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阔,若使为政,必多所更变。”帝问侍读孙固曰:“安石可相?”固对曰安石文行甚高处侍从献纳之职可矣宰相自有度安石狷狭少容必欲求贤相吕公著、司马光、韩维其人...

曾巩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原文: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予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

新唐书韦安石传原文及翻译
安石叹曰:“祗须我死乃已。”发愤卒,年六十四。开元十七年,赠蒲州刺史。天宝初,加赠左仆射、郇国公,谥文贞。二子:陟,斌。 (《新唐书》)【注】①久视:唐代年号。 ②二张: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二兄弟。③博塞:博戏,下棋的一类的游戏。译文:韦安石,京兆万年人,曾韦孝宽是北周大...

文言文翻译
原文: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

韦安石原文_翻译及赏析
一次,武则天在宫中设宴,张易之引来蜀中商人在席前嬉戏,安石立即向武则天奏谏,认为不应将商人引入宫内,有失朝廷威严。武则天无话可对,安石立即命左右将商人赶出,在座大臣皆惊,武则天见他言词正直,也无可奈何。凤阁侍郎陆元方退席后对人说:“此真宰相,非吾等所及也。”【注:《旧唐书·韦安...

安石定国文言文翻译?
秦苻坚出兵伐晋,于淝水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秦军。

曾巩荐人原文翻译
原文:曾巩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

王安石与游客 文言文翻译
全文翻译:王安石退居到金陵。一天,他头裹一块布,拄着手杖,独自游览山寺,遇见几个人在那里高谈文史,议论纷纷。王安石坐在他们旁边,没人注意到他。不久,有一个游客慢慢地问他:“你也识字?”王安石只是点头。那个游客再问他姓名,王安石拱拱手回答说:“我姓王,名安石。”那群人惶恐,惭...

世说新语咏雪原文及翻译咏雪原文及翻译
关于世说新语咏雪原文及翻译,咏雪原文及翻译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咏雪》 原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2、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3...

谢安传的翻译
原文:谢安字安石,尚从弟也。父裒,太常卿。安年四岁时,谯郡桓彝见而叹曰:“此儿风神秀彻,后当不减王东海。”及总角,神识沈敏,风宇条畅,善行书。弱冠,诣王蒙清言良久,既去,蒙子修曰:“向客何如大人?”蒙曰:“此客亹亹,为来逼人。”王导亦深器之。由是少有重名。 翻译:谢安,字安石,是谢尚的堂弟。父...

宁乡县13968639075: 王安石《取材》必欲得人称职,不失士,不谬举的翻译 -
尉旺武活: 译文:要想得到别人称职,不失士,不荒谬的举措. 《取材》王安石(节选) 原文: 夫工人之为业也,必先淬砺其器用,抡度其材干,然后致力寡而用功得矣.圣人之于国也,必先遴柬其贤能,练核其名实,然后任使逸而事以济矣.故取人之...

宁乡县13968639075: 求王安石《取材》全文 -
尉旺武活: 《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香色俱佳,独步早春,具有不畏严寒的坚强性格和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因而历来为诗人们所吟咏,所歌颂.在我国古代为数众多的咏梅诗中,王安石的《梅花》堪称一首...

宁乡县13968639075: 王安石材论的原文及翻译 -
尉旺武活: 原文:世之蔽者方曰:“人之有异能于其身,犹锥之在囊,其末立见,故未有有其实而不可见者也.”此徒有见于锥之在囊,而固未睹夫马之在厩也.驽骥杂处,饮水食刍,嘶鸣蹄啮,求其所以异者蔑矣.及其引重车,取夷路,不屡策,不烦御,一顿其辔而千里已至矣.当是之时,使驽马并驱,则虽倾轮绝勒,败筋伤骨,不舍昼夜而追之,辽乎其不可以及也,夫然后骐骥

宁乡县13968639075: 王安石的 材论 译文 -
尉旺武活: 天下所忧虑的事,不是忧虑人才不够多,而是忧虑在上者不希望人才众多;不是忧虑人才不为国效力,而是忧虑在上者不让他们效力.人才的任用,就像国家的栋梁,得到他们,国家就会安定而繁荣;失去他们,国家就会灭亡且受辱.但是在上...

宁乡县13968639075: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什么意思 -
尉旺武活: 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没有领悟经文义理,只记住一些别人观点,到上课时为学生解说的人,或者学生没有问就给学生谈自己见解的人,没资格做教师.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这句话出自西汉·戴圣《礼记·学记》.记问: 【拼音】j...

宁乡县13968639075: 泊船瓜洲〈王安石〉的原文、朝代和翻译? -
尉旺武活: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 《泊船瓜洲》创作年代 北宋 文学体裁 七言绝句 作 者 王安石 作品原文编辑 《泊船1瓜洲》赵玄荒院士楷书刻石拓片《泊船瓜洲》【北宋】王安石 京口2瓜洲3一水4间5,钟山6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7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8...

宁乡县13968639075: 王安石,临川人,好读书,善属文,擢进士上第.的译文 -
尉旺武活:[答案] 王安石,临川(今江四抚州)人,喜欢读书,擅长写文章.曾(此处应没有“巩”字)带着自己写的文章给欧阳修看,欧阳修对这些文章很是称赞.提拔他到考中进士的前列,任命他为淮南判官.按照旧例,在地方任期已满的官员允许献...

宁乡县13968639075: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4)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 -
尉旺武活:[答案] (1)本题考查对文言一词多意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例句:萧氏子心里对王安石的做法感到奇怪.之:代词,以上做法. A:家属打开箱子看它.之:代词,它.与例句相同; ...

宁乡县13968639075: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的翻译 -
尉旺武活: 意思为王安石拿过来自己吃了.萧氏的儿子十分羞愧地回去了. 出处:宋 曾敏行《独醒杂志》中的《王安石待客》 原文: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

宁乡县13968639075: 王安石名句译文 -
尉旺武活: 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 网友评分1 我也很喜欢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注 释】[1]瓜洲:地名.位于长江北岸,今江苏邗江县南.本为江中沙洲,河沙渐积,与岸连片,状如瓜字,故名瓜洲.[2]京口:位于长江南岸,即今江苏镇江.[3]钟山:今南京紫金山.[4]绿:吹绿.[5]还:指回到金陵钟山的家中.【译 文】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我所居住的钟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暖和的春风啊,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