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为何说“天下不归于墨,则入于杨”?

作者&投稿:右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是孟子说的还是孔子说的~

《孟子.滕文公》篇云:“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于杨,即归墨。”

思想史上孟子辟杨、墨也许是一件重大的事件,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孟子》一书直接提到杨、墨之处分别不过7次与9次,除了《滕文公下》上所载墨者夷子与孟子关于“爱无差等”的论辩是直接交锋外,其余都是比较简单的攻击之辞。但是,当我们站在宏观的视角审视儒家与杨、墨的思想冲突,就会发现,可以说整个《孟子》一书一个重要的思想倾向就是迎接对杨、墨的挑战,其基本思路有有破有立,在立中破,即在孟子提出的具体主张的背后,有意无意地可以看到针对杨、墨的进行的批判。
杨子,名朱,战国时期魏国人。关于杨朱的思想,由于他没有留下任何遗作,《孟子》、《韩非子》、《庄子》、《吕氏春秋》、《列子》等书都曾提起过他,其中《列子·杨朱》篇最详,传统上认为它反映的就是扬朱的思想。据该篇记载,杨朱是老子的弟子。老子所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的这话,便有自保其意,是以出了位自私自利的弟子。但是现代的学者对《列子》这部书的真实性表示怀疑,我们姑且把它作为杨朱思想的旁证。《吕氏春秋》说:“阳生贵己。”(《审分览·不二》)《韩非子》说:“今有人于此,义不入危城,不处军旅,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胫一毛,……轻物重生之士也。”(《显学》)《淮南子》说:“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杨子之所立也。”(《汜论训》)
在这些引文中,《吕氏春秋》说的阳生,近来学者们已经证明就是杨朱。《韩非子》说的“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胫一毛”的人,也可能是杨朱或其门徒,因为在那个时代再没有别人有此主张。把这些资料合在一起,就可以得出杨朱的两个基本观念:“为我”,“轻物重生”。这两个观念的基本内涵就是以是否对自己有利当作评判是非善恶的标准,这是站在个人的角度来分析人性,来阐释人生。孟子在批驳杨朱时,认为“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孟子·尽心上》)
“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孟子·滕文公下》)杨朱将 “我”与“天下”对立起来,将个人的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发展对立起来,将自己肉体是生命与精神的生命对立起来,导致了只知为“我”,不知为人,不知为天下苍生,不知自己真本性的结果,其精神境界非常低下。显然,这种极端个人主义的观点从社会伦理的角度来看,是断断不可取的,因为这很容易流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信条,造成人心陷溺,社会失衡。杨朱的思想在那个动荡不安的社会一度有非常大的影响,孟子便曾提过句“逃墨必归于杨”(《孟子·尽心上》),于此可见一斑。
墨子曾学习儒术,因不满其繁琐的“礼”而另立新说,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并创立了墨家学派。《淮南子·要略》云:“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厚葬靡财而贫民,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墨家学派在战国初年曾经影响很大,与儒家思想观点针锋相对,在当时并称“显学”,史称墨家“列道而议,分徒而讼”(《淮南子·俶真训》),对开战国一代学术争鸣之风起了主要的推动作用。《墨子》的基本思想是提出了十大主张,即“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乐”、“非命”、“节用”、“节葬”。在这十个项目之中,“兼相爱”、“交相利”是其基本主张。在《滕文公下》上所载墨者夷子与孟子的论辩中,孟子的批判主要就是针对墨家的“爱无差等”和功利主义。墨子的观点,从表面上看,似乎有些道理,与儒家的“仁爱”似乎接近。实际上墨子的兼爱与孔子的仁者爱人有根本的区别,孔子的“爱人”是依照宗法制的“亲亲”原则,对亲疏不同的人有先后轻重之分,而墨子“爱无差等”,“爱无厚薄”则实际上则取消了“亲亲”原则,主张把他人与自己的亲人一样看待,这就有可能导致社会伦理秩序的混乱,使已经混乱的战国社会雪上加霜。所以孟子批评“墨氏兼爱,是无父也”(《孟子·滕文公下》)。墨子还有强烈的功利主义倾向,以“利”作为衡量一切事物的价值标准,把“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兼爱下》)作为奋斗争取的目标。孟子继承孔子作义利之辩,重义轻利、崇义抑利,见梁惠王脱口而出“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又言“舍生取义”,坚决反对“枉尺直寻”等等。针对墨家纯粹从功利主义立论而攻击儒家厚葬久丧,孟子这样说:
盖上世尝有不葬其亲者。其亲死,则举而委之于壑。他日过之,狐狸食之,蝇蚋姑嘬之。其颡有泚,睨而不视。夫泚也,非为人泚,中心达于面目。盖归反虆梩而掩之。掩之诚是也,则孝子仁人之掩其亲,亦必有道矣。
这说明孟子在丧葬问题上不纯粹从功利主义着眼,而是强调厚葬在于尽人心,鲜明地表达了儒家的真精神。
综合起来看,孟子辟杨墨,认为杨朱为我是无君,墨子兼爱是无父。这样“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滕文公下》),因为杨墨之道,废弃人伦,就会丧失人之所以为人的资格,而堕落为禽兽。杨朱是极端的个人主义,墨家是极端的集体主义,而孟子把握了儒家中庸之道的精义,在这两种极端倾向中强调走中道。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孟子抨击杨朱墨翟,正是要在基本人性和人心受到极端个人主义和极端集体主义摧残殆尽的两极分化里开拓出一条‘执中’的康庄大道来。不过 ‘执中’绝非折中主义,因此孟子批判了‘折中无权’的片面思想。”[⑨]杨朱的极端的个人主义和墨家的极端的集体主义尽管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他们根本的失误都是对中国社会历史缺乏深刻的认识,所开出的救治社会人心的药方脱离中国的社会实情实际,也难以真正落实,所以他们后来都相继中绝,而儒家则后来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主体获得了持续的发展。
对于孟子的辟杨墨,历代儒者给予高度的赞扬。扬雄说:“古者杨墨塞路,孟子辞而辟之,廓如也。”(《法言·吾子篇》)牟子《理惑论》云:“杨、墨塞群儒之路,车不得定,人不得步,孟子辟之,乃知所从。”[⑩]
韩愈云:“夫杨墨行,正道废。……向无孟氏,则皆服左衽而言侏离矣。故愈尝推尊孟氏,以为功不在禹下者,为此也。”[11] 王阳明:“孟子辟杨、墨至于“无父,无君”。二子亦当时之贤者,使与孟子并世而生,未必不以之为贤。墨子“兼爱”,行仁而过耳;杨子“为我”,行义而过耳。此其为说,亦岂灭理乱常之甚,而足以眩天下哉?而其流之弊,孟子至比于禽兽夷狄,所谓“以学术杀天下后世”也。[12]
这些都充分说明孟子在批判杨墨的思想史意义。

  孟子说“天下不归于墨,则入于杨”的原因如下:
  1、杨和墨之间,一个主张为己,一个主张为人。杨朱鼓吹“为己”,甚至“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可见他的利己主义已经到了极限。墨子则不然,他倡导人们,为普天下人排忧解难,即使赴荡蹈火也在所不辞。
  2、杨子的说教太俗,墨子的陈义甚高。墨子学说虽充满着明媚的阳光,可以正大光明地摆到桌面上谈论,但是它终于没能成为我国的“显学”。清代的国学大师们整理古籍,孙诒让分档《墨子》,开工后,好多时日他不知从何处下手,原来几千年来,著述琳琅满目,几乎没有几人光顾过《墨子》。《墨子》成了久已荒芜的废墟。为什么墨学受到如此冷落,恐怕除了其它原因以外,主要是他陈义过高,人们敬而远之。
  杨朱学说虽俗不可耐,绝大多数人不肯公开表示赞赏与信奉,有时甚至还假模假样地骂他几句,但在人们心的深处却有诸多他的徒子徒孙,口不言而行不弃,因为他的主张有实惠,不吃亏,凡信奉者,大可以在没人处偷着乐。

据说俄罗斯伟大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对我国的墨子学说表示过极大的兴趣与敬仰。托翁晚年极度厌恶“现代文明”。他以为就是这种“文明”,成了育人自私的温床。孟子在谈论那个时代的思想界情形时曾预言:天下不归于墨,则入于杨。“杨”即那位杨朱,人称杨子。杨与墨之间有什么区别呢?简而言之,一个主张为己,一个主张为人。杨朱鼓吹“为己”,甚至“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可见他的利己主义已经到了极限。墨子则不然,他倡导人们,为普天下人排忧解难,即使赴荡蹈火也在所不辞。杨子的说教太俗,墨子的陈义甚高。墨子学说虽充满着明媚的阳光,可以正大光明地摆到桌面上谈论,但是它终于没能成为我国的“显学”。清代的国学大师们整理古籍,孙诒让分档《墨子》,开工后,好多时日他不知从何处下手,原来几千年来,著述琳琅满目,几乎没有几人光顾过《墨子》。《墨子》成了久已荒芜的废墟。为什么墨学受到如此冷落,恐怕除了其它原因以外,主要是他陈义过高,人们敬而远之。杨朱学说虽俗不可耐,绝大多数人不肯公开表示赞赏与信奉,有时甚至还假模假样地骂他几句,但在人们心的深处却有诸多他的徒子徒孙,口不言而行不弃,因为他的主张有实惠,不吃亏,凡信奉者,大可以在没人处偷着乐。如今拿出墨子、杨朱来讨论,有什么意义吗?有。凡陈义太高的理论说教,因其高尚,没有人会站出来公开反对。但是如果高得像月亮挂在碧空,享受一下月光下的遐想是可以的,却不会有人或跳高,或攀登,真的去摘取月亮。杨朱的“为己”之说虽赤裸裸,没有人公开地应和,可是暗地里践行者比比皆是,看当今的贪官污吏,哪个不是他的信徒?从前文艺界批判过“中间人物论”,据说邵荃麟先生即是代表人物之一。我没有系统地读过他的理论,对其精髓不甚了了。但是我却赞成生活中多一些普通人看得见、摸得着的“中间人物”的榜样。这种人品质高尚,却非高不可攀;他们的行为堪称表率,却不让人敬而远之,望而生畏;他们可敬仰也可亲近,只要你心存良知,胸怀正义,就可能像他们一样,成为现实生活中的另一个榜样。就整个社会而言,不论各行各业,不论劳心者或劳力者,处于金字塔顶尖级人物总是极少数,绝大多数是芸芸众生,若芸芸众生中大多数者做到了“心存良知”,“胸怀正义”,这个社会不就是一个很值得称赞的社会了吗!何必人人都是圣人?果真人人都是圣人,也就没有圣人了。对“为己”的批判也要有节制,适可而止,别说过头话。不要像以前那样强调什么“大公无私”与“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在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存在私有制的社会里,谁如果真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他还能生存吗?他要吃、要穿、要喝、要住、要养家糊口,怎么可能“毫不利己”?说这种漂亮话的,十有八九是欺骗。我以为比较科学、比较聪明的提法是“大公有私”,也就是说“私”存于“大公”之中,“大公”有了,富了,“私”才能水涨船高,“大公”长一尺,“小私”长一寸。其次在“公”与“私”、“己”与“人”之间,提倡“先公后私”、“先人后己”,这已经是很理想的道德标准,也是极令人羡慕的社会风尚了。我们听听马克思是怎么说的:“人类的本性是这样确定的:人只有为自己同时代人的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他才能达到自身的完善。”没有自身的完善,只有自身的牺牲,还可能持久与普遍地存在吗?个人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却如《新唐书.张延珪列传》中说的一句话:“除天下之害者,常享天下之利;共天下之乐者,常飨天下之福。”最公平最和谐的社会,就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彼此为人服务,也彼此被人服务。既都是主人,又都是仆人。参阅:战国墨家为何在中国神秘消失?“中国的圣人”,不是孔子是墨子中国的墨学遗存在日本?墨子论度


孟子为何说“天下不归于墨,则入于杨”?
孟子说“天下不归于墨,则入于杨”的原因如下:1、杨和墨之间,一个主张为己,一个主张为人。杨朱鼓吹“为己”,甚至“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可见他的利己主义已经到了极限。墨子则不然,他倡导人们,为普天下人排忧解难,即使赴荡蹈火也在所不辞。2、杨子的说教太俗,墨子的陈义甚高。...

"《孟子》说的""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而墨家学说的主题思想呢,恰好,就是杨朱最看不起的“兼爱非攻”。墨子说,墨家的门生要对天下人一视同仁,哪怕是一个路人,我也要怀着对自己父亲一样的爱去看待他。这么说的话,杨朱和墨子,有一天见了面,说不定还会打上一架。孟子认为,在当时墨家和杨朱都相当兴盛,天下所有的学子...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翻译
译文:以天下人的快乐为快乐,以天下人的忧愁为忧愁,这样还不能够使天下归服,是没有过的。出自战国时期孟子的《梁惠王下》。原文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

孟子曰:"天下之学,不归杨则归墨."之中的"杨"是指哪个喃?
杨就是杨子,即杨朱学派,他们的哲学主张是相对主义的贵辩论。孟子所说的这两个人,杨朱和墨翟,都是风靡一时、名满天下的大思想家。但是战国之后,这两个人的思想都一落千丈,几乎销声匿迹。墨翟至少还有一本《墨子》传世,杨朱不仅没有留下生平事迹,连思想学说也仅仅剩下一些只言片语,七零八...

话说“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为何天下不归蜀国呢?
可刘备最终没能让天下归蜀的主要原因就在"齐"和"和"二字上,即伏龙、凤雏"面和心不和"所致。话说庞统是孔明的好友,可庞统一生不得志,一直未为吴、魏重用过,后经孔明劝慰才得投奔刘备。虽投奔之初未被刘备器重,但后来庞统还是成为了一位深受刘备器重的人才,其依赖的程度仅次于诸葛亮。俗话说,“...

"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是孟子说的还是孔子说的...
《孟子.滕文公》篇云:“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于杨,即归墨.”

"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是孟子说的还是孔子说的...
《孟子.滕文公》篇云:“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于杨,即归墨。”

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
子贡说:“殷纣王的不善,不如传说的那样严重。因此,君子非常憎恶居于下流,〔一旦居于下流,〕天下的一切坏事〔坏名〕都会归到他的头上来。”子贡说这番话的意思,其一是为纣王去辩解开脱,其二是要提醒世人(尤其是当权者),应当经常自我警戒反省,在台上的时候律己要严。否则一旦失势,置身“下流”...

淮南子治要文言文答案
因此赏赐一人,天下人民赞誉,惩罚一人,天下百姓畏惧。所以最高的赏赐是不虚费钱财,最高的刑罚是不伤害好人。孔子杀了少正卯,鲁国的奸邪就被堵塞了,子产诛邓析,而郑国的奸诈便被禁止了。用近的来使人知道远的,用小的来使人知道大的。因此圣人持守简约而治理广泛,说的就是这样的事 3. 《淮南子·汜论训阅读...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人焉···。的翻...
释义:颜渊向孔子请怎么做到任,孔子说:“能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说:“希望指点一些具体做法。”孔子说:“不合乎礼的不去看,不合乎礼的不去听,不合乎礼的不去说,不合乎礼的...

弥渡县13230696286: 孟子为何说“天下不归于墨,则入于杨”?
将炉复甘: 孟子说“天下不归于墨,则入于杨”的原因如下: 1、杨和墨之间,一个主张为己,一个主张为人.杨朱鼓吹“为己”,甚至“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可见他的利己...

弥渡县13230696286: 予岂好辩哉 予不得已也.为什么不得已? -
将炉复甘: 孟子的不得已,是因为当时“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人将相食.” 现代汉语的意思是:圣王不出现,诸侯肆无忌惮,在野人士横加议论,杨朱、墨翟的言论充斥天下,世上的言论不属于杨朱一派便属于墨翟一派.杨墨的学说不破除,孔子的学说不发扬,就是用邪说来欺罔民众、遏止仁义.仁义被遏止就是放任野兽去吃人,人们将会相互残杀.

弥渡县13230696286: 孟子为什么骂杨朱 -
将炉复甘: 孟子批评他们的做法,不是因为情绪上的冲动,而是因为他们的做法在当时不能挽救时局的急难,也就是不能利国利民,因为战国诸雄,完全靠武力争夺天下,杨朱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完全标榜自私自利,当然其实他也不是那个样子,他的意...

弥渡县13230696286: 孟子曰:"天下之学,不归杨则归墨."之中的"杨"是指哪个喃?如题
将炉复甘: 全句是“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答案补充 杨就是杨朱 答案补充 孟子就此对杨朱和墨子作了评论:“杨子主张的是'为我',即使拔他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利,他也是不干的,而墨子主张'兼爱',只要对天下人有利,即使自己磨光了头顶,走破了脚板,他也是甘心情愿的.”

弥渡县13230696286: 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
将炉复甘: 源于《孟子·尽心上》.战国时期的墨子,是墨家的代表人物.他反对残酷的战争,主张“兼爱”和“非攻”.当时的杨朱却与墨子作对,竭力反对“兼爱”,主张“为我”.有一天,墨子的学生禽滑厘遇到杨朱,毫不客气地问道:“拔你身上...

弥渡县13230696286: 孟子曰:“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求翻译中文 -
将炉复甘: 孟子说:“杨朱这人一切都是为自己,拔一根毛而有利于天下,他都不干;墨子对天下人都有关爱之心,从头顶到脚跟都磨伤,不辞劳苦,舍己为人.”

弥渡县13230696286: 孟子的政治主张 -
将炉复甘: 孟子的政治主张、政治原则是民本主义,是“仁政”,即主张民众是天下的根本,统治者要建立每户农民都有百亩之田,使“黎民不饥不寒”的制度.至于残暴的君主,可以把他换掉.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

弥渡县13230696286: 百家争鸣中,最神秘的学派是哪个,它的一些思想流传至今? -
将炉复甘: 个人认为,百家争鸣中,最神秘的当然是阴阳家.他们的思想在当时受到了高度重视.阴阳家的五德始终学说,天人感应学说对后世的学术和政治也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一直流传至今.一、阴阳家的起源:有国者益淫奢,不能尚德 阴阳家由齐...

弥渡县13230696286: "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是孟子说的还是孔子说的 -
将炉复甘:[答案] 《孟子.滕文公》篇云:“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于杨,即归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