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全文及译文

作者&投稿:苑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求孟子四端说的原文和译文
2.要:通“徼”。《晏子春秋·内篇问下》:“不庶几,不要幸。”孙星衍云:“要与徼通。”《孟子·告子上》:“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赵岐注:“要,求也。”《吕氏春秋·爱类》:“要利之人,犯危何益?”高诱注:“要,徼也。”这里用为探求、求取之意。【译文】孟子说:“...

《孟子·告天下》原文加翻译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徵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译文: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

《孟子》全文翻译
【原文】 孟子曰:“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译文】 孟子说:“天下政治清明的时份,用道义随身行事;天下政治黑暗的时候,用生命捍卫道义。没有听说过牺牲道义而屈从于他人的。”【读解】 “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就是“天下有道则见”(《论语?泰伯》),就是“邦有道则仕...

孟子知天下之广居原文及译文
原文: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出处:《孟子》作者:孟子 创作年代:先秦 翻译: 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

孟子全文及译文
一、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 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 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

孟子原文翻译
翻译:孟子说:“(以前)长息曾问公明高:„舜到田里 去,我听您解说过了;对天诉说、哭泣,这样对父母,我还不理解。‟公明高说:„这不是你所能 明白的了。‟公明高认为,孝子的心是不能像这样无忧无虑的:我竭力耕田,恭敬地尽到做儿子 的职责就行了,(要是)...

《孟子》选原文及译文
《孟子》选原文及译文如下:《孟子》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著作,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家孟子及其学生们的言论汇编。原文: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子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

《孟子》两章原文及翻译
译文 公孙丑说:“请问老师您善长于哪一方面呢?”(孟子)说:“我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我善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公孙丑说:)“请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呢?”(孟子)说:“这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楚.这种气,极端浩大,极端有力量,用坦荡之胸怀去培养它而不加以伤害,就会充满天地之间.不过,这种气必须与仁义...

先秦诸子语录《孟子》译文
【译文】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先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是因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

#孟子三章译文
孟子三章译文的回答如下:孟子中的三章是指《尽心上》、《尽性上》、《尽意上》三篇。这些篇章是孟子的重要著作,包含了他的思想精华。以下是对《孟子三章》的译文:译文一:先王之志,在兴利除害也。害除而利兴,百姓劝进。害兴而利除,百姓劝阻。民劝进则仁政也,劝阻则暴政也。故兴利除害,其...

何言15969601624问: 《孟子》两章,原文及翻译 -
埇桥区颐和回答:[答案] 原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 鱼我所欲也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

何言15969601624问: 先秦诸子选读《孟子》翻译 -
埇桥区颐和回答:[答案] 一、王好战,请以战喻 1.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真是够尽心的了.河内发生灾荒,就把那里的(一部分)百姓迁移到河... 但是邻国的人口并不减少,而我们魏国的人口并不增多,这是什么缘故呢?” 孟子回答道:“大王喜欢打仗,请让我拿打仗...

何言15969601624问: 九年级上册《孟子》原文,谢谢 -
埇桥区颐和回答: 这句话出自孟子的《孟子·公孙丑上》第六章 原文是: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

何言15969601624问: 孟子文言文翻译 -
埇桥区颐和回答: 孟子)说:“没有长久可以维持生活的产业而常有善心的,只有有志之士才能做到,至于老百姓,没有固定的产业,因而就没有长久不变的心.如果没有长久不变的善心,(就会)不服从约束、犯上作乱,没有不做的了.等到(他们)犯了罪,...

何言15969601624问: 谁有《孟子》全文及翻译还要有读解,注意是全文,不要不全的! -
埇桥区颐和回答:[答案] 这本书 译注的还是很给力的.我现在看孟子 主要是傅佩荣的书.也挺不错的.

何言15969601624问: 孟子《得天下之道》全文及翻译 -
埇桥区颐和回答:[答案] 《孟子论得天下》 原文: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也.故为渊驱鱼者,獭...

何言15969601624问: 翻译《孟子》文言文 -
埇桥区颐和回答: 希望您把分给我 孟子说:“用胳膊挟着泰山跳越北海,对人说:'我不能办到.'这是真的不能.给年长的人弯腰行礼,对人说:'我不能办到.'这就是不去做,而不是不能做.所以,大王没有做到用仁德统一天下,不属于挟着泰山跳越北海一类;大王没有做到用仁德统一天下,这是属于为长者弯腰行礼一类.”

何言15969601624问: 孟子的翻译 -
埇桥区颐和回答: 古代的君子有了过失就改正,现在的君子有了过失却将错就错.古代的君子他们的过失就像日食月食,百姓全都看到;但他们改正的时候,百姓也全都仰头望着.现在的君子,那里只是将错就错,甚至于为了掩盖过失制造种种借口. 在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经常导致国家灭亡.这样以后才明白因为忧虑祸患而生存发展,因为安逸享乐而灭亡的道理

何言15969601624问: 孟子两章一句原文一句翻译 -
埇桥区颐和回答:[答案]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