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翠竹无非般若,郁郁黄花皆是妙谛” 怎么理解?

作者&投稿:张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青青翠竹无非般若,郁郁黄花皆是妙谛” 怎么理解?~

您问的这个问题,对于没有深入过佛教经藏和初学佛的人有相当的难度,俺尝试着解释一下:“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这句话是说,法身与翠竹一体,都没有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啊;般若与黄花一类,也都没有见、闻、觉、知啊。般若:中文的意思是智慧,但智慧一词难以表达“般若”的蕴含。法身:也就是佛教所说的“一心”。一心在佛教有许多名字:真如、自性、法身、实相、佛性、法性、如来藏、圆成实性、本来面目、本地风光、大圆镜智等。一心的真谛不可思议,不可思即禅宗的“动念即乖、心行处灭”,不可议即禅宗的“开口便错、言语道断”。在此,只好引用莲池大师的话作一个牵强的比喻:“心是无形相的,所以没有任何东西可作为比喻。大凡用来比喻心的,都是不得已,姑且取其仿佛与心的作用有些近似的东西来形容它,使人对于心的概念多少有所领会,但不可以认为心当真如某种东西。试举一例,譬如以镜子比喻心,大家都知道镜能照物,当物还没有对着镜子的时候,镜子不会把物的影像摄入镜中;当物正对着镜子的时候,镜子不会因为物的好恶美丑而生憎爱;当物离开镜子的时候,镜子也不会把物的影像保留在镜子里。圣人的心常寂常照,寂则一尘不染,照则遍觉十方。此心既不住内,不住外,不住中间,三际空寂,而又无所不住,无物不照。所以用镜子来比喻心,只是取其某些略似而已。究极而论,镜子毕竟是一种没有知觉的物体,心难道也象镜子那样无知吗?而且镜子在黑暗中便失去作用,怎能比得上心的妙明真体常寂常照。以此类推,或以宝珠喻心,或以虚空喻心,无论用哪一种比喻,其道理都是一样的。 追问: 怎么和佛学扯上关系了啊? 能不能 直白的给翻译下什么意思? 回答: 这句话意思就是青青的竹叶,一片一片的,那是什么?不是什么植物的叶子,都 是佛的法身。一朵朵的黄花、菊花,都是般若,都是大智慧。

原句应该是: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华无非般若。
马鸣祖师云。所言法者。谓众生心。若心生。故一切法生。若心无生。法无从生。亦无名字。迷人不知法身无象。应物现形。遂唤青青翠竹总是法身。郁郁黄华无非般若。黄华若是般若。般若即同无情。翠竹若是法身。法身即同草木。如人吃笋。应总吃法身也。如此之言。宁堪齿录。对面迷佛。长劫希求。全体法中。迷而外觅。是以解道者行住坐卧无非是道。悟法者纵横自在无非是法。
南阳慧忠国师说这是文殊普贤的境界,与大乘了义经相合,一般人接受不了,如果上面那段看不懂,这里也不是一句两句就能明白的,建议师兄学习《楞严经》,这是明心见性的宝典,学明白了自然能解此句。

您问的这个问题,对于没有深入过佛教经藏和初学佛的人有相当的难度,俺尝试着解释一下:
“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这句话是说,法身与翠竹一体,都没有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啊;般若与黄花一类,也都没有见、闻、觉、知啊。

般若:中文的意思是智慧,但智慧一词难以表达“般若”的蕴含。
法身:也就是佛教所说的“一心”。
一心在佛教有许多名字:真如、自性、法身、实相、佛性、法性、如来藏、圆成实性、本来面目、本地风光、大圆镜智等。一心的真谛不可思议,不可思即禅宗的“动念即乖、心行处灭”,不可议即禅宗的“开口便错、言语道断”。在此,只好引用莲池大师的话作一个牵强的比喻:“心是无形相的,所以没有任何东西可作为比喻。大凡用来比喻心的,都是不得已,姑且取其仿佛与心的作用有些近似的东西来形容它,使人对于心的概念多少有所领会,但不可以认为心当真如某种东西。试举一例,譬如以镜子比喻心,大家都知道镜能照物,当物还没有对着镜子的时候,镜子不会把物的影像摄入镜中;当物正对着镜子的时候,镜子不会因为物的好恶美丑而生憎爱;当物离开镜子的时候,镜子也不会把物的影像保留在镜子里。圣人的心常寂常照,寂则一尘不染,照则遍觉十方。此心既不住内,不住外,不住中间,三际空寂,而又无所不住,无物不照。所以用镜子来比喻心,只是取其某些略似而已。究极而论,镜子毕竟是一种没有知觉的物体,心难道也象镜子那样无知吗?而且镜子在黑暗中便失去作用,怎能比得上心的妙明真体常寂常照。以此类推,或以宝珠喻心,或以虚空喻心,无论用哪一种比喻,其道理都是一样的。

貌似这就是佛学的文字吧···= =|||

佛法身无边,万物都是佛法身的显现
禅其实就在生活里,它象空气一样弥漫在你的周围,象涓涓细水一样流淌在你的心里。只是当我们用习惯的成败论荣辱观来思考生活的时候,一切真谛被我们轻忽漠然的扬弃了。最开始的时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竟然后来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了。
禅的最美妙之处在于经过你的冥思和静悟后发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呢,我们的思想便得到一种升华,在事业地位财富婚姻爱情家庭生老病死天灾人祸等等诸多问题面前都能泰然处置,禅是我们精神的最大财富。


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什么意思?
其中,三论宗的吉藏、天台宗的湛然等高僧从中国佛教特有的视角——“圆融”的角度开始探讨佛性论问题——无情众生的佛性问题。禅宗的牛头宗则进一步发展出“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皆是法身”的观点,把佛与黄花、翠竹平等看待,使众生平等的理念更为广泛和充实。

茶禅行道喝茶中了悟佛法
茶禅行道,一杯茶中蕴含深意。"禅茶一味"并非仅限于禅修后品茗,而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意境。正如古人所说,"青青翠竹,尽是真如,郁郁黄花,无非般若",禅意融入自然,融入茶香。茶香之中,无需刻意煮水品茗,只需心怀空明,修行者能立即领悟禅意。若能以天地为茶杯,众生为品茗对象,慈悲为水,布施为...

菩提树的花语
1. 妙谛青青翠竹无非般若,郁郁黄花皆是妙谛。 2. 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3. 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4. 花开见佛,佛在哪里?万亩凋零的旷野,一株绿草是佛;宁静无声的雪夜,一盆炭火是佛;苍茫无际的大海,一叶扁舟是佛;色彩纷呈的世相,朴素是佛;动乱喧嚣的...

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尽是法身。 这段话什么意思?
红颜白骨皆是虚妄,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在这充满繁芜和狂热的世俗里,静守一份默然,不为浮名所累,不自甘消沉,做一朵艳不求名的倔强的陌上花,开也自在,谢也随意,如此,甚好。这句话本身出自禅宗修行《金刚经》后的感悟。他们认为世界的一切都有体现着佛性。“青青翠竹”它事实...

“老松说般若,幽鸟念真如。”是什么意思
禅客问南阳国师,青青翠竹尽是真如。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人有信否?意旨如何?师曰:此尽是文殊普贤大人境界,非诸凡小而能信受,皆与大乘了义经意合。故华严经云: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众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常处此菩提座。翠竹不出法,岂非法身乎。又经云:色无边故般若亦无边。黄花既...

...青青翠竹尽是法身 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什么意思
这段话是说,红颜白骨、青青翠竹、郁郁黄花皆是无常幻相,今日红颜他日白骨,无常变幻,都无实义。知幻离幻,当处放下一切分别执着。以离相心观一切法相,郁郁黄花也体现出般若智慧,青青翠竹就是离相的清净自性,清净法身。故《金刚经》云:离一切相,即名诸佛。

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什么意思?
意思如下: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的意思是说所有的有相的东西,都是自性中的妄念所变现出来的,本质还是自性。虚妄和真实都是“心”的一部分,只不过表现方式不同而已。就像一部分细胞转成了正常的身体,而另外一部分细胞转成了癌症,他们都是身体的细胞,本质上没有区别。简介:虚妄,是...

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什么意思?
意思是,当你达到开悟的境界的时候,从任何事物(无论是竹子还是花朵)都可以看出佛法的真谛来。

“醍醐灌顶”是什么意思?
禅讲究的是悟性,读一些有关禅的故事,开悟的多半是生活的最平常最普通的部分,而这些部分我们总是缺乏一种思维认真辨析,所以那些顿悟于我们便是清新脱俗大彻大悟,绝不是玄之又玄的神秘,禅就是醍醐灌顶的那种美妙。青青翠竹无非般若,郁郁黄花皆是妙谛。禅其实就在生活里,它象空气一样弥漫在你的...

青青翠竹皆是法身 郁郁黄花无非般若,意思是
个人理解为,宇宙万物皆有灵性,皆有佛性。动物也好,植物也好,鬼神也好,人类也好。

龙州县13457612083: “青青翠竹无非般若,郁郁黄花皆是妙谛” 怎么理解?何解? -
登罗施复:[答案] 您问的这个问题,对于没有深入过佛教经藏和初学佛的人有相当的难度,俺尝试着解释一下:“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这句话是说,法身与翠竹一体,都没有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啊;般若与黄花一类,也都没...

龙州县13457612083: 这句话的意思?妙谛青青翠竹无非般若,郁郁黄花皆是妙谛. -
登罗施复:[答案] 妙谛青青翠竹无非般若,郁郁黄花皆是妙谛. 这指的是佛法. 佛法身无边,万物都是佛法身的显现

龙州县13457612083: 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什么意思
登罗施复: “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这句话是说,法身与翠竹一体,都没有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啊;般若与黄花一类,也都没有见、闻、觉、知啊.出自:《大珠慧海禅师语录,卷下,诸方门人参问语录》.记载,就是把事情写下来,目的是记录事实、事件或者让后世的人可以有所参考,让知识以及文化传播,既可以作为动词使用又可以作为名词使用.

龙州县13457612083: 佛说: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
登罗施复: “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的意思是说“所有的有相的东西,都是自性中的妄念所变现出来的,本质还是自性. 以下是具体的理解: 1. 所有的虚妄和真实都是“心”的一部分,只不过表现方式不同而已.例如:就像一部分细胞...

龙州县13457612083: "青青竹叶,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
登罗施复:[答案] 青青的竹叶,一片一片的,那是什么?不是什么植物的叶子,都 是佛的法身.一朵朵的黄花、菊花,都是般若,都是大智慧.

龙州县13457612083: 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尽是法身. 这段话什么意思? -
登罗施复: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青青翠竹,郁郁黄花,都是虚妄,虚妄就是妄念,就是迷惑了的自性.自性迷惑了就表现为种种世间的东西,而自性清净了就表现为佛国净土. 翠竹黄花是这样,土石砖瓦也是一样. 所以说觉悟了随处都是净土,而迷惑了随处都是秽土.就是这个意思.

龙州县13457612083: 请解释一下“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的含义
登罗施复: 《大珠慧海禅师语录 卷下 诸方门人参问语录》记载: “讲华严志座主问:“何故不许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师曰:“法身无象,应翠竹以成形.般若...

龙州县13457612083: 这句话的意思??????? -
登罗施复: 妙谛青青翠竹无非般若,郁郁黄花皆是妙谛. 这指的是佛法. 佛法身无边,万物都是佛法身的显现

龙州县13457612083: 青青翠竹尽是真如,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这句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
登罗施复: (杂语)祖庭事苑五曰:“道生法师说:无情亦有佛性.乃云:青青翠竹,尽是真如.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禅客问南阳国师,青青翠竹尽是真如.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人有信否?意旨如何?师曰:此尽是文殊普贤大人境界,非诸凡小而能信受,皆与大乘了义经意合.故华严经云: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众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常处此菩提座.翠竹不出法,岂非法身乎.又经云:色无边故般若亦无边.黄花既不越色,岂非般若乎.”

龙州县13457612083: “佛说,红颜白骨皆是虚妄,青春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什么意思 -
登罗施复: 这不是佛说,是胡乱组合古大德的话.“青春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这两句是一起的,“红颜白骨皆是虚妄”却是别处的,说的不是一个意思,组合起来不伦不类.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