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应该注意什么

作者&投稿:壬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浙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怎样教学~

一、教材基本特点
(一)从多方面展示社会生活,在引导学生了解、探究社会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学习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技能
四年级下册教材向学生展示了从家乡民风、民俗到工业、农业、交通、通信等多个方面的社会生活事实,教材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探究社会的过程中,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学习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技能。
四年级下册教材的显著特点是让学生在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的过程中进行道德教育,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作为教材编写的“明线”,道德教育作为教材编写的“暗线”。如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以家乡的老街和老屋、家乡的地名、风味饮食作为基本事实,把爱护家乡文化遗产教育与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感蕴含其中。第四单元以通信方式、通信的历史演变、未来通信的发展作为基本事实,将文明通信,从小关心国家大事,合理看电视等好习惯的培养蕴含在其中。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的品德教育的很自然地蕴含在社会事实之中,有利于实现品德教育的无痕性。
(二)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认识社会和了解社会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奠定基础。
四年级下册教材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生产与生活的关系,来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和了解社会中工农业生产的基本过程,工农业生产之间的密切联系,生产的发展和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生产行业的不断变迁;通过探究交通与生活的关系知道社会交通方式的多种多样,交通的变迁、交通与人们日常生活、社会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的密切联系,交通发展引发出的新问题;通过探究通信与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现代通信的种类,古代人们的通信方式,通过大众传媒获取信息和传播信息等方面的社会常识。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对社会基本事实的认识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引导他们看待社会现象的时候,能探究和思考社会生活中,各类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本质。
(三)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对间接生活的认识和了解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因此四下教材在编写时,注意了将社会事实方面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能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如第二单元“生产与生活”,让学生了解工农业生产过程,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和陌生,教材从“吃穿用哪里来”切入,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日常用品和一日三餐的饮食,首先把握工业产品,农业产品的基本概念,然后通过“到农村去看看”和“到工厂去看看”两个主题活动,让学生认识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方面的基本过程。
(四)注意了相关知识的整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打破学科界线的“综合课程”。四下教材在处理各知识领域之间的关系及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上,将跨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融为一体,在本册教材中,涉及了地理学、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工农业生产常识、交通、通信等方面的知识,教材将这些知识综合在一起,强调认知与情感综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
(五)将引导学生获取信息与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和研究能力
四下教材通过引导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探讨,以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社会研究能力。如,第一单元“家乡的老街和老屋”教材展示了一组不同地方的老房子,北京的四合院、安徽民居、西南苗家吊脚楼、江南水乡、陕西窑洞、客家土楼等,教材通过主持人提出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从不同的家居中,可以发现什么奥秘?为什么不同地区老房子风格会不同?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老房子与家乡地形、气候、历史之间的密切关系。由此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探究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二、教材简析及活动建议
四下教材共四个单元,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二单元“生产与生活”,第三单元“交通与生活”,第四单元“通信与生活”。
第一单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一) 设计思路和主题思想
本单元主要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这一教育内容在低年级品德与生活课程中已出现过,本单元的内容加深和拓展,增加了对家乡风景名胜、风俗文化、自然环境、地域特色、历史变迁了解方面的内容,并注意了在让学生认识了解家乡的同时,引导学生去探究其中的一些关系,如地域与民居的关系,气候与饮食的关系,历史与古迹的关系等等。
本单元编写时注意了将相关的地理常识的学习与热爱家乡的教育相结合,将地理常识和历史知识的学习融合在热爱家乡的教育内容之中,努力让这些知识为学生的品德教育服务。使知识成为学生认识家乡,了解家乡的拐杖和载体。同时也让学生在认识家乡的同时,能够掌握相关的地图知识,正确辨认地图上简单的图例、方向、比例尺,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到家乡的位置,在中国地形图上了解到家乡的地形地貌。本单元构思时还注意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也就是说在让学生认识、了解家乡的同时,也注意了培养学生考察事物和研究事物的基本方法,如教材中呈现的部分内容直接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和考察方式的指导。
本单元确定的主题思想是:通过本单元学习让学生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能正确辨认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比例尺,并能利用地图的基本知识在中国地图上找到家乡的位置;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了解家乡的优秀人物,并愿意向他们学习;了解家乡的民俗、民风,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二)单元结构和教学建议
本单元由三个主题构成,主题一: 我的家乡在哪里。主题二: 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主题三: 浓浓乡土情。
1.主题一 我的家乡在哪里
本主题强调了四个重点:让学生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让学生知道“方向、图例、比例尺”是地图特有的语言,借助它才能读懂地图,在中国地图上找到家乡和老家的位置。知道家乡的面积、人口及相邻的省份。通过认识家乡的地形,了解五种地形的基本概况。
教师在教学时可组织如下这样几个活动。
(1)活动一:“看地图找家乡”。
让学生说一说地图上方向的辨别方法,引导学生说出图例的含义以及比例尺所表示的意思。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在中国地图上找家乡的位置,通过找家乡的位置可感受到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让学生在中国地图上找与家乡相邻的省份;请学生介绍家乡的面积有多大、人口有多少、并可作一些相关的比较。
(2)活动二:“画家乡”。
可出示家乡的地图让学生认识和熟悉家乡地图的轮廓,知道家乡的行政区划和省会所在地。让学生试着画一画家乡地图的轮廓,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说一说家乡的地图像什么。
(3)活动三:“认识家乡的地形”。
让学生说一说中国地形图上有些什么颜色,这些不同的颜色表示的意思是什么。通过教材让学生认识我国的五种地形,即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家乡的地形特征,并可展示一些表示家乡地形的图片。
(4)活动四:“找老家”。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祖籍所在地。在中国地图上找一找自己老家的位置,说一说为什么称那里为老家。请学生介绍自己老家的情况,如老家的亲人,风土人情,城市或乡村的面貌等,老家的过去。说说回老家的路线,乘坐什么交通工具等,如果回老家应当准备些什么礼物,回老家时应注意些什么礼仪。
2.主题二 家乡的美景 家乡的人
该课的教学重点有三点:通过观察、参观、查阅资料等形式,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及家乡名人,进一步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通过对家乡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及家乡人物了解的过程,体会、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社会的发展变化; 让学生通过学习,学会一些考察的基本方法。
该课教学可组织开展下面几个活动。
(1)活动一:“寻找家乡的美景”。
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以及它的传说故事;搜集这些风景名胜、文物古迹的图片及相关资料,找到它们在家乡地图上的位置。搜集家乡名人、伟人的图片及相关资料,了解对家乡建设做出贡献的人及身边的让你感动的人的事迹。有条件的可以组织学生外出参观、访问。还可让学生组成“爱护家乡环境行动小组”,了解家乡环境的现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行动计划;调查了解家乡的新鲜事。
(2)活动二:“我爱家乡山和水”。
让学生将个人搜集的资料在小组里进行交流。可将学生分成三组,按家乡的山水、名胜古迹与传说故事将资料整理成导游词,进行汇报交流。小组讨论用什么方法进行汇报交流(可采用主持人串讲、表演、讲故事、当小导游、采访等多种方法),分工合作,做好汇报准备。各组派代表在全班汇报交流(可将风景名胜的图例或名字贴在家乡的地图上);“爱护家乡环境行动小组”汇报交流。开展“我是家乡小导游”的模拟活动,学生以小导游的角色向其他同学介绍家乡的名胜古迹。
(3)活动三:“家乡的骄傲”。
全班分三个小组分别进行考察和搜集资料和图片:家乡历史上的名人、伟人;家乡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事迹;我身边的、让我感动的家乡人的故事,有条件的可现场摄影。全班学生分成三个小组进行汇报:介绍家乡名人、伟人的故事;介绍家乡建设者的优秀事迹;说一说我看到的,身边的、让我感动的家乡人的故事。出示“光荣册”并讨论:哪些人物可以进入“光荣册”。“我为家乡做点啥”演讲。
3.主题三 浓浓乡土情
此主题在教学中强调两个重点:一是考察和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过去的老房子、饮食习俗等,认识具有家乡特色的地域文化,感受家乡的可爱,激发热爱家乡之情;二是了解和发现家乡的老房子、饮食习俗及文化生活的形成与气候、地形、历史的关系。
教学时可组织如下几个活动。
(1)活动一:“家乡文化采风”。
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到什么地方去考察和了解家乡的老房子、饮食习俗和文化生活?搜集家乡老房子的照片,考察和了解家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老房子。考察和了解具有家乡特色的艺术品、歌谣、民间艺术、文物古迹等,了解自己所在地区老街的来历。准备好文字和图片资料,想想自己发现了什么。了解家乡特色菜的品名、用料和味道,这些食品与家乡地形、气候有什么关系。走出家门去寻找一下,在家乡还能吃到哪些地区的特色菜。
(2)活动二:“家乡文化展示会”。
让学生把自己搜集到的家乡的民歌、民谣唱给大家听,把老房子的照片和文字资料介绍给大家,说说你用什么方法搜集到这些资料的。讲讲你的发现、感受及想提出的问题。可以选择一个问题考考大家。可以给其他同学的发言提出补充意见。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教师出示自己搜集的不同地区的有代表性的实物、图片、照片和民歌磁带,让学生辨认各属于哪些地区,感受到不同地区的不同文化及它们与地域和历史的关系。
(3)活动三:“家乡的美食佳肴”。
请学生在全班进行交流,介绍家乡的特色菜品、用料和味道;其他地区的特色菜品、用料和味道;自己的发现和问题。可分小组将自己发现的不同地区的风味食品的品名标在地图上,然后讨论:家乡特色菜与气候、地形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各地的饮食习惯会不一样?将自己带的材料,做一样家乡特色菜,让大家参观、品尝。分组准备表演:有几位远方客人来了,你会怎样向他们介绍你的家乡?带他们到什么地方去玩?请他们到什么地方吃家乡美食?送什么家乡礼品?
第二单元 生产与生活
(一) 设计思路和主题思想
本单元主要反映了工农业生产方面的内容。工农业生产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他们缺乏直接的生活经验和感受,如何使课程内容益于学生接受,使学生能从生活的角度,并用自己的眼光来认识和了解工农业生产,这正是本单元的追求。因此,教材设计时尽量选择了儿童能感受到的事和物,以儿童生活中熟悉的事和物入手来探究工农业生产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并懂得:社会就像一台大机器,每个行业就像机器上的一个部件,各有各的任务和用处,各个部件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机器才能正常运行,社会才能正常发展。
本单元的主题思想是通过日常生活中工农业产品。探究工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体验工人和农民为此付出的劳动与智慧。了解工人生产劳动的情况,知道生产过程中的分工与合作,知道各行各业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的关系;知道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人们的生活需求不断刺激生产的发展;知道人们改进劳动工具是为了提高生产和减轻劳动的强度。
(二)单元结构和教学建议
本单元由三个主题──《吃穿用哪里来》《从电视机的变化说起》《生活中的各行各业》构成。
1.主题一 吃穿用哪里来
本主题的教学重点:通过给日常生活用品找老家的活动,知道工农业生产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通过研究本地区某一具体的工农业产品的来历,了解工农业生产的基本过程;初步感知生产过程中的分工与合作,体验劳动者的辛劳和智慧。
本课的教学可组织以下活动。
(1)活动一:“生活用品找‘老家’”。
学生展示自己日常生活中需要的一些代表性物品,可以是实物、图片、也可以记下物品的名称,说说这些物品是来自农村还是工厂。以小组为单位,将这些物品进行分类,来自农村的放在农产品中,来自工厂的放在工业品中。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出农产品、工业品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共同特征,(农产品的特征:是农民种植、饲养、捕获得来的;工业产品的特征:是经过工人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后制作出来的;它们的共同特征是:都是通过生产劳动而得来的;工业农业都是生产行业)让学生感知我们的生活与工业农业生产密不可分。
(2)活动二:“到农村去看看”。
问问爸爸妈妈,家中餐桌上的农产品,哪些是本地产的,哪些是外地产的?然后选一种家乡的农作物,去调查研究他的生长过程及农民需要付出的劳动。到田间去访问农民伯伯、或到农产品市场去问问销售农产品的人,家乡的这一农作物在什么季节播种?什么季节收获?农民进行了哪些管理过程。参观学校附近的农村或农业科技园区,有条件的可以参加一下农业生产劳动。
(3)活动三:“我所认识的农业生产”。
请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一种农产品来说说它的生产过程。教师展示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与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与学生共同讨论两种生产方式的不同点,体验劳动人民的智慧,感受现代农业的气息。
(4)活动四:“到工厂去看看”。
问问爸爸妈妈家乡有那些工厂?生产什么产品?家乡的工业特色产品是什么?到附近的工厂参观,问问工人叔叔,他们厂的产品是什么?有哪些生产工序?为什么一个人只负责一道生产工序?他们根据什么来研发新产品?
(5)活动五:“我所认识的工业生产”。
学生交流自己所看到的工业生产的情况,说一说工人采取流水作业方式进行生产的具体情况。教师、学生共同讨论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工人们为什么要分工,工人们是怎样进行分工和合作的。工厂生产的产品在市场要受到大家欢迎,最重要的得的是一定要保证质量,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工厂要采取些什么措施。为什么工厂要不断开发新产品,研究人员根据什么来研究新产品?体验工业生产与人们的生活紧紧相连。
2.主题二 从电视机的变化说起
此主题有三个教学重点:通过认识生活中某一物品的发展变化,认识生产要根据人们的需求不断革新和发展;从各种产品的不断更新中,知道生产的发展是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通过对劳动工具发展变化的认识,体验人们在劳动中的不同感受,知道人们为什么要不断改进生产工具的原因。
本课教学可设计下面几个活动。
(1)活动一:“产品的变化”。
让学生找一找在生活中哪些自己熟悉的产品在不断地变化更新?问问父母或产品销售人员,这些产品为什么会不断变化更新?结合教材的范例,让学生讨论知道产品是随着人们的需求变化而变化的。可以让学生讨论几个问题:电视机为什么不断在更新?从电视机的变化和发展中,你发现了什么?他与人们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什么关系呢?小组讨论产品为什么会不断变化?
(2)活动二:“小小设计师”。
首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生活的经验,列举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产品还存在的问题或不足,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问题提出修改的方案,设计出自己理想中的产品。向所有的同学展示自己的改进产品(新产品)。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A.你们的产品是根据什么设计出来的?(自己的使用经验,自己的想法)。
B.如果大家有了共同的改进想法,你说厂家会想办法改进吗?为什么?(因为大家的有了共同改进想法,就形成了一种需求)。
让学生体会到,产品的不断变化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同时又会刺激人们不断产生新的需求。因此产品永远都会不断变化发展。鼓励学生把自己设计改进后的意见和方案,寄给相应的厂家,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激发学生投身工业生产的激情。
(3)活动三:“劳动工具的改进”。
教师可演示传统的劳动工具与现在的劳动工具的不同,让学生进行比较,讨论人们为什么要不断改进劳动工具?请学生设计一种劳动工具,把自己设计的劳动工具向全班同学展示,说明为什么这样设计,它有哪些先进性。
3.主题三 生活中的各行各业
本主题有三个教学重点:知道我们的生活需要许许多多的行业;知道各行业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的;了解由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和人们需求的不断变化,行业也在不断变迁。
本课教学可组织下面几个活动。
(1)活动一:“我们给行业分分类”。
问问自己的爸爸妈妈以及生活周边的人们,他们都从事什么行业的工作?教师指导学生到职业介绍机构,看看我们的社会还有些什么行业?哪些是才兴起不久的行业?并记录下来。学生根据教材的分类方式把所了解到的行业进行分类。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哪些行业是生产行业?请学生说说自己家里人和周围的人从事的行业属于哪一类?这些行业为我们社会提供了哪些服务?
(2)活动二:“找找行业间的关系”。
把全班同学分成10个小组,分别安排在食品加工厂、机械制造厂、炼钢厂、采矿场、发电厂、印刷厂、化工厂、石油开采公司、面粉厂、农村等具体的行业中,每个小组的同学分成采购和销售两个部门。先让学生讨论自己所在的行业生产单位可以生产些什么产品?每组负责采购的同学讨论本生产单位要生产需要哪些原材料和其他资源;销售部门的同学讨论,可以把自己单位生产的产品销售到哪些单位?学生讨论后,自己分工,把自己单位的采购合同(用黄色的纸,写上采购合同和自己单位的名称)和销售合同(用白色的纸,写上销售合同和自己单位的名称)拿到你需要的地方去交易。各小组汇报:自己单位到哪些单位去采购了产品?收到了哪些单位的销售合同?自己的销售合同又送到了那些地方?除此之外,你觉得把产品还可以销售到什么地方?还可以到哪些地方采购原料?引导学生讨论:各行业各生产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不是孤立的,他们相互联系,相互支持,既分工又合作)要求学生与家里的人和自己熟悉的在生产单位上班的人一起,讨论他们所在行业单位与哪些单位有联系?是怎么样联系的?
(3)活动三:“找一找,议一议”。
问问家长,并到博物馆、职业介绍机构、互联网等地方去调查,我们当今社会有哪些新兴的行业?哪些些行业在发生着变化?哪些行业已经消失了?并且议一议,为什么会这样?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家里人或周边的人有没有变换工作的?让学生对此可以谈谈自己的看法?要让学生明白不管从事什么工作,都是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他们为社会作出了贡献。应该得到尊重。也可以让学生对此问题进行一场辩论赛,题目由教师出,目的就是要说明,由于社会的发展,行业的不断变迁以及各行各业需求量的不断变化,人们从事的工作也会不断变化。
第三单元 交通与生活
(一)设计思路和主题思想
本单元重点让学生了解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交通方面的情况。交通是社会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它与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交通包括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工具、交通线路、交通的客货流方式、交通运输的集散地等方面。本单元重点选择了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内容,即认识交通运输的方式、交通运输集散地等。
本单元在让学生认识交通的同时,注意了对学生社会生活能力的培养,因此让他们知道出行在车站、码头、机场有哪些为旅客服务的机构,乘车、乘机时要履行的基本程序等对他们的生活有许多实用意义。
交通在人类发展史上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古代的原始交通,到近代人们飞上蓝天梦想的实现,21世纪现代立体交通网的形成,高科技为交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对交通发展史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随着交通的发展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如汽车噪音、尾气带来的污染,发展交通带来的对耕地的占用和城市交通的堵塞,能源的消耗等,让学生从小认识这些问题,树立起环境意识是十分必要的。
本课的主题思想是让学生认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感受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古今交通的发展情况,以及交通的不断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种种变化;了解家乡交通的发展变化情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情感。

《购物时应注意什么》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是未来出版社《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做聪明的购物者》的第三个主题“购物的学问”的第二课时。这个主题中学生已学习了“了解价格的变化”,为过渡到本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学习本课掌握了购物策略后,又为后两课的“怎样讨价还价”、“怎样看待广告”打下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内容是课标中“我的社区”版块的内容之一。


本课教材介绍了购买商品时应注意观察商品包装上表明的信息内容。还呈现了购物时除了包装信息之外要注意的其他情况,如索要发票、注意看称等。考虑到学生实际购物时所接触到的商品特点,我适时增添了购买散装商品、果蔬,购买服饰、购买日用品应注意什么的教学环节。将购物应注意什么的生活技能落实到方方面面,使学生初步形成的正确、合理的消费观念更完整、更切合实际。

二、说学情:

    根据心理学分析:四年级的孩子的大脑发育正好处于功能完善的关键期,开始由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主体转变,虽然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但辨别是非的能力极其有限。课标中要求学生“尝试合理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初步了解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学生在前两节课的学习中已初步具有对事物的探究能力,对购物活动有一定了解。为了摸清学生购物能力的现状,我课前深入学生生活,利用班级QQ群,对部分家长进行小调查,掌握学生实际购物能力,已具备的购物经验。另外,这个年纪段的孩子对教师的态度,越来越依赖于主观认识,爱上“有意思”的老师“有意思”的课,需在“趣”中求学。这就要求我课程设计中的教与学都应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一、落实课程计划,完成教学任务
开学初,在学校德育工作思想的指导下,细心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领会其教育思想,认真撰写教学计划,做到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把握教材特点,联系学生实际,适时拓展资源,注重人文关怀,做到有的放矢,出色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收效明显,成绩突出,得到领导的认可,博得同行的口碑。
二、凸显以人为本,营造和谐课堂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给予学生一个自主的空间,师生平等、民主、安全、愉悦,才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心灵得到释放,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得以调动,课堂得以真正“活”起来。


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应该注意什么
一、落实课程计划,完成教学任务 开学初,在学校德育工作思想的指导下,细心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领会其教育思想,认真撰写教学计划,做到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把握教材特点,联系学生实际,适时拓展资源,注重人文关怀,做到有的放矢,出色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收效明显,成绩突出,得到领导的认可...

人教版四年级品德知识点
人教版四年级品德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人教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复习资料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复习资料总结(2) ★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复习(2) ★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知识点汇总(上下册全集)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复习题 ★ 科教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复习提纲 ★ 人教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我该不该这样做教案
教学内容: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 一、教学目标 1、懂得生活中要遵纪守法,用道德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言行,做一个自尊自爱的人。2、知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和品德高尚的人交朋友。3、理解“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学会对不该做的事说“不”。二...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我的绿色日记,一家乡的水怎么写
我的家乡,似乎都是水,仿佛满世界都是水,晶晶亮的,好美!人们常说水是生命之源,不错,对于那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来说,水自然是至关重要的东西。对于我来说,家乡的水是富有诗意的,是有情趣的。它们也有生命,它们在我眼里,如同一个个充满活力的精灵!春天,家乡的水是快乐的。春,是...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我们天天在进步》教学设计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我们天天在进步》教学设计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网文质量是不是下降了?匿名用户 2013-04-04 展开全部 第一单元 我们天天在进步 1、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懂得生活中难免会有风雨,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失败;知道如面对挫折,迎接风雨的洗礼。2、情感目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钱该怎么花优秀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_百 ...
《钱该怎样花》四年品德与社会中的一课,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中提出要学生了解花钱应该有计划,合理的支出,把钱花在合适的地方。本节课的教学做到了以下几点:一、活用教材。课前下发调查表,学生先填上自己想要的东西,回家后调查父母想要的,并把调查的内容填写在调查表里。学生通过课前的调查报告,...

小学四年级有哪些课本
小学四年级的课本包括:1. 语文 2. 数学 3. 英语 4. 科学 5. 品德与社会 6. 体育与健康 详细解释:语文: 作为中文基础课程,四年级的语文课本主要包括古典诗文、现代文阅读、作文等。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们可以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热爱。数学: 数学课本是四年级学生的...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教育科学出版社)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教育科学出版社》第一单元诚信是金 活动主题一诚实不需要理由 教学目标 1、知道诚实的含义 2、即使做错了也能勇敢承认错误 3、知道因为“偶尔撒一次谎”也会使自己失去别人的信任给自己带来麻烦 4、正确理解“善意的谎言”。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失败怕什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
《失败怕什么》是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的第四课。失败和成功是一对孪生姐妹:顺利往往伴随着挫折而来,成功常常在失败中诞生。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在人生的道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所以本堂课可以说是一堂心理辅导课,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面对失败要不灰心不...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这点困难算什么》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这点困难算什么》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这点困难算什么》这一活动共安排了两个课时来完成,今天我选择的是第一课时《困难是什么》,学习这节课的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正确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与失败,从而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现代儿童...

赣县18366387098: 怎样上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 -
国狗美司: 以前在我们农村学校,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一直被视为豆芽科学.老师不重视,经常用来上语文、数学课;学生不喜欢,认为反正不参加统考,学好学坏无所谓.近几年在国家教育教学改革和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指导下,各级各类学校开始重视小...

赣县18366387098: 浅谈如何上好《品德与社会》课 -
国狗美司: 文章 来源莲山课件 ww w. 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首先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新课程理念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

赣县18366387098: 小学品德课怎么上最有效? -
国狗美司: 一、重视《品德与社会》中的道德培养品德与社会是国家重视小学德育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工具.因此,品德课直接影响到小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为规范,要从思想得到重视,加强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让品德与社...

赣县18366387098: 如何提升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质量 -
国狗美司: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在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提高学生情操,教育学生成为有责任心、有良好社会品德的人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和意义.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征,通过改变传统的小学课程...

赣县18366387098: 如何提升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质量 -
国狗美司: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活动性极强的课程,我们应该让孩子在课堂上学到更加扎实的理论知识,也应该让学生们在课堂中学到生活中应该用到的本领,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乐于探究的科学态度,热爱生活的价值观.

赣县18366387098: 如何提高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质量 -
国狗美司: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但反观如今的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由于受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导致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一直得不到预期效果.因此,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应该是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广泛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赣县18366387098: 浅谈如何上好一节《品德与社会》课 -
国狗美司: 《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典型的育人课程,是对学生实施公民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教学中如何施行教学创新,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是每个《品德与社会》课教师应该思考也应解决好的核心问题.我认为,作为教学创新的主体——教师,在从事《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不仅要具有勇于改革创新的精神,而且要善于把握时代要求和学科特点以及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落实新课程标准,使《品德与社会》课的创新教学落到实处,以确保教学育人的实效.(剩余2261字)

赣县18366387098: 如何利用《品德与社会》课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
国狗美司: 当代小学生责任意识淡化,在当今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过重的压力以及自身的惰性等多种原因,导致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弱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崇尚个人自由,淡化个人责任;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奉献精神;强调自我实现,淡...

赣县18366387098: 怎样教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
国狗美司: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弟子规》小学教学的原则我觉得应该首先以教会做人为主,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不是一两年就能够树立的,但是小学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启蒙是很重要的,小学《思想品德》内容很少,建议你先...

赣县18366387098: 如何提高小学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 -
国狗美司: 1.课堂上多媒体课件泛滥.品德课上有的时候根据课程内容确实需要一些多媒体课件加以辅助,然而很多品德课堂上把多媒体课件展示当成了该课堂的亮点,课件画面过多,看得人眼花缭乱.学生多数时间在欣赏多媒体带给他们的新鲜感,而留...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