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儒行》记录,孔子眼里的“儒者”是什么样的?

作者&投稿:余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礼记》中记载哀公问孔子儒者的德行是怎么样的~

《哀公问》是《礼记》第二十七篇,因该篇首句是“哀公问于孔子曰”,故得此名。该篇所记是鲁哀公问孔子关于政、礼之事,以哀公问、孔子答的形式记录。现详细考论孔子与《哀公问》成篇关系的基础上,阐发该篇所体现的孔子的政治思想。  
一、孔子与《哀公问》成篇考证
  
学者普遍认为,《哀公问》是孔子的著作,能反映孔子的思想。具体考证如下:
  
其一,将该篇与《大戴礼记》《荀子》《孔子家语》《礼记》《论语》等相关文献进行一一比照,完全可以确定,哀公问政于孔子确有其事。鲁哀公与孔子问答之事,见于《大戴礼记》《荀子·哀公》《孔子家语》《礼记·中庸》《儒行》等文献。
任铭善说: 今案孔子三见哀公,答问之辞,有《三朝记》七篇,今存于《大戴记》。而《大戴记》又有《哀公问五义》,亦见于《荀子》之书,而今《家语·五仪解》同之。又见于《中庸》者有“哀公问政”一章,而《家语·哀公问政》同之。[1](P62)
  
《哀公问》全文与《大戴礼记·哀公问于孔子》基本相同,又分别见于《孔子家语·问礼》《大昏解》。将《哀公问》与《哀公问于孔子》进行比较,仅个别文字有差异,其他内容基本相同。如《哀公问》“非礼无以节事天地之神也”,其中“神”,《哀公问于孔子》作“神明”;“好实无厌”作“好色无厌”。这些在文义上并无太大差别,可见,两者源于同一祖本。
  
《孔子三朝记》共七篇,其中《千乘》《四代》《虞戴德》《诰志》《少闲》五篇都涉及哀公与孔子的问答。
  
《哀公问五义》记鲁哀公问孔子,何谓庸人、士、君子、贤人、大圣?文句与《荀子·哀公》第一、二节基本相同,因此,可以互相印证。
  
《哀公问》自“哀公问于孔子曰”至“今之君子莫为礼也”,又见《孔子家语·问礼》;自“孔子侍坐于哀公”至篇末,与《孔子家语·大昏解》基本相同,只是个别词句有异。
  
《礼记·中庸》“哀公问政”一章,记录了鲁哀公向孔子请教治国之道。《儒行》则以鲁哀公问孔子的形式,论述儒者的德行。
  
此外,据《论语·为政》载:“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最后,《史记·孔子世家》也有哀公问政于孔子的记载,曰:“鲁哀公问政,对曰:‘政在选臣’。”[3](P1935)
  综上,《礼记》《大戴礼记》《荀子》《孔子家语》《论语》《史记·孔子世家》等文献的记载,说明鲁哀公与孔子问答之事,是真实的。
  
其二,鲁哀公与孔子相见于鲁哀公十一年至十六年(前484—前479年)之间。鲁哀公在位时间是前494—前466年。《史记·孔子世家》曰:“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清江永考定孔子去鲁之年是鲁定公十三年(前479年),故返鲁在哀公十一年(前484年)[4](P24),则鲁哀公与孔子相见只能在鲁哀公十一年至十六年之间。所以,《哀公问》当是在此数年之间,鲁哀公问礼、政于孔子之时,由当时鲁国的史官或孔子弟子所记录。
  
其三,《哀公问》虽由他人所记,却是孔子之言,能反映孔子的思想。先秦诸子之书,不必如后世作文,皆本人手著[5](P119-120)。《哀公问》出于史官或他人所记,但记的是孔子之语,主要反映孔子的思想。
  
因此,笔者认为,《哀公问》是孔子的著作,被整理成目前看到的样子,大概是在春秋末期至战国前期[6]。我们可以通过该篇来理解和把握孔子的政治思想。
  
二、《哀公问》篇反映的孔子政治思想
  
在礼崩乐坏,社会失序的严峻现实下,孔子纳仁于礼,创立儒学的终极目的是以道德理想来转化现实,使天下复归“有道”。在孔子看来,德化现实政治、转化现实政权是其中最关键的环节。孔子这种以道德理想来转化现实政权的立场,主要体现为其“人道政为大”的社会治理思想和“礼治”主义的基本政治构想。
  
孔子认为,人道秩序的稳定和社会关系的和谐主要取决于政治因素。当鲁哀公问及孔子“人道谁为大?”时,他提出了该思想。
  孔子侍坐于哀公。哀公曰:“敢问人道谁为大?”孔子愀然作色而对曰:“君之及此言也,百姓之德也,固臣敢无辞而对。人道政为大。”[8](P655)
  以“人道政为大”的社会治理思想为前提,孔子把德化政治、以道德理想转化现实政权(礼治)作为实现“天下有道”的根本路径。按照孔子的设想,社会和谐关键在于政治稳定,而政治稳定,关键在“有礼”,“民之所由生,礼为大”。依“礼”,可辨君臣、上下、长幼之位,可别男女、父子、兄弟之亲,由此就可以实现人道秩序的和谐。

应该是《礼记·儒行》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夫子之服,其儒服与?”孔子对曰:“丘少居鲁,衣逢掖之衣。长居宋,冠章甫之冠。丘闻之也:君子之学也博,其服也乡。丘不知儒服。”
哀公曰:“敢问儒行。”孔子对曰:“遽数之,不能终其物。悉数之,乃留,更仆未可终也。”
哀公命席。孔子侍曰:“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强学以待问,怀忠信以待举,力行以待取。其自立有如此者。
“儒有衣冠中,动作慎;其大让如慢,小让如伪,大则如威,小则如愧;其难进而易退也。粥粥若无能也。其容貌有如此者。
“儒有居处齐难,其坐起恭敬,言必先信,行必中正,道途不争险易之利,冬夏不争阴阳之和;爱其死以有待也,养其身以有为也。其备豫有如此者。
“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不祈土地,立义以为土地;不祈多积,多文以为富;难得而易禄也,易禄而难畜也。非时不见,不亦难得乎?非义不合,不亦难畜乎?先劳而后禄,不亦易禄乎?其近人有如此者。
“儒有委之以货财,淹之以乐好,见利不亏其义;劫之以众,沮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鸷虫攫搏,不程勇者;引重鼎,不程其力;往者不悔,来者不豫;过言不再,流言不极;不断其威,不习其谋。其特立有如此者。
“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其居处不淫,其饮食不溽,其过失可微辨而不可面数也。其刚毅有如此者。
“儒有忠信以为甲胄,礼义以为干橹;戴仁而行,抱义而处;虽有暴政,不更其所。其自立有如此者。
“儒有一亩之宫,环堵之至,筚门圭窬,蓬户瓮牖;易衣而出,并日而食;上答之,不敢以疑;上不答,不敢以谄。其仕有如此者。
“儒有今人与居,古人与稽;今世行之,后世以为楷;适弗逢世,上弗援,下弗推,谗谄之民,有比党而危之者;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夺也;虽危,起居竟信其志,犹将不忘百姓之病也。其忧思有如此者。
“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幽居而不淫,上通而不困;礼之以和为贵,忠信之美,优游之法;举贤而容众,毁方而瓦合。其宽裕有如此者。
“儒有内称不辟亲,外举不辟怨;程功积事,推贤而进达之,不望其报;君得其志,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其举贤援能有如此者。
“儒有闻善以相告也,见善以相示也,爵位相先也,患难相死也,久相待也,远相致也。其任举有如此者。
“儒有澡身而浴德,陈言而伏,静而正之,上弗知也;粗而翘之,又不急为也;不临深而为高,不加少而为多;世治不轻,世乱不沮;同弗与,异弗非也。其特立独行有如此者。
“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诸侯;慎静而尚宽,强毅以与人,博学以知服;近文章,砥厉廉隅;虽分国,如锱铢;不臣,不仕。其规为有如此者。
“儒有合志同方,营道同术;并立则乐,相下不厌;久不相见,闻流言不信;其行本方立义;同而进,不同而退。其交友有如此者。
“温良者,仁之本也。敬慎者,仁之地也。宽裕者,仁之作也。孙接者,仁之能也。礼节者,仁之貌也。言谈者,仁之文也。歌乐者,仁之和也。分散者,仁之施也。儒皆兼此而有之,犹且不敢言仁也。其尊让有如此者。
“儒有不陨获于贫贱,不充诎于富贵,不慁君王,不累长上,不闵有司,故曰儒。今众人之命儒也妄,常以儒相诟病。”
孔子至舍,哀公馆之,闻此言也,言加信,行加义:“终没吾世,不敢以儒为戏。”
《儒行》,是《礼记》中的第四十一篇。《儒行》通过孔子与鲁哀公的对话,从各个方面描述了一个真正儒者的行为是什么样子的。

何为“儒”?“儒者”有什么特征?其社会行为乃至生活起居、言行举止又怎样?对于这些问题,历来存在不同看法。“儒”之名称较早出现于《周礼》、《论语》等典籍中,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儒,柔也,术士之称,从人,需声。”这就是说,“儒”是柔弱的“术士”。近代以来,学者们进行了多方探讨,如胡适、郭沫若等都曾发表各自的不同见解。章太炎在所著《原儒》中把“儒”从广义的一切方术之士进而界定为狭义的“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之人。

对于“儒”,春秋末年的人们已经存在不同看法乃至误解。那时,鲁国多儒,据《庄子·田子方》记载,鲁哀公曾说“举鲁国而儒服”;《史记·游侠列传》则说“鲁人皆以儒教”。

但在孔子看来,真正的“儒”应当具有高洁的德行,这便是孔子告诫自己弟子的,要做“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

本文通过孔子回答哀公的问题,表现了他心目中理想的“儒者”形象、“儒者”风范和“儒者”人格。孔子通过叙说儒者的自立、容貌、备预、近人、特立、刚毅、进仕、忧思、宽裕、交友、尊让等,把自己所认同的特立独行、卓尔不群、宽厚仁义、恭敬谦让、严于律己的儒者形象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

在孔子的论说中,他把柔弱的“儒”和杀身成仁的士并合在一起,这就是他心目中“仁以为己任”、“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既恭敬谦让又刚毅进取的儒者人格。

本篇中有许多赞扬儒者品行的名言警句,这些都可以与《论语》、《中庸》等儒家经典相互对照。例如,“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不祈土地,而仁义以为土地;不求乡积,多文以为富”,类似于《论语》中“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

本篇的“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也可与《中庸》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相对应。这凸显了《家语》的宝贵价值,说明《家语》亟待进一步发掘、利用。孔子的这些论述既是孔子自身人格的写照,也被后世儒者视为处世准绳。这篇文章对于今人修身养性、完善人格也不无裨益。



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但并不贫乏。勤奋不懈;住在僻静的地方,但不沉溺于不道德行为,与他人交流,但不困倦。礼貌是以和谐美为基础的,也是以善行、敬贤任民、毁党和团结的方法为基础的。

但他们会珍惜自己的生命,维护自己的身体,以等待实现自己愿望的恰当时机,“儒者难道是因为他们没有欲望,没有欲望,也没有与世界抗争,他们才能保持谦逊的姿态吗。

如今,有些人看到利润就忘记了正义,失去了道德!家庭四分五裂,父母无情无义,孩子不忠不孝,他们以任何方式赚钱,许多人认为他们富有,人们自然安居乐业,幸福健康地生活,造福所有生物,造福人类!他们珍惜自己的生命,不是为了获得长寿,而是为了让自己的生命投资于有价值的事业。


生活应该是多么美好,梦想应该是多么伟大。  人们,如果道德败坏,那就是穷途未路!孔子的教导仍在我的耳边回响!听从圣贤的教诲,不要当作财富,不要把积累当作财富,培养道德,维系家庭,治理国家,领导一个和平的世界,一个家庭!

人们不谈论诚实,婚姻注重排场,生活奢侈堕落.如果你学习孔夫子,做忠信仁与义,父母以身作则,孩子自然会效仿!忠信把宝、仁、义视为土地。我们眼中的儒者,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的智慧有多伟大,所以一般人无法相比,所以孔子可以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他把柔弱的“儒”和杀身成仁的士并合在一起,这就是他心目中“仁以为己任”、“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既恭敬谦让又刚毅进取的儒者人格。

《儒行》全文记叙了孔子与鲁哀公的一段对话,孔子回答哀公之问列举了十六条儒者在不同情境中的行为举止,即“儒行”。文章开篇就表明了二者争论的矛盾所在,即“儒服... (一)“进德以待,以道侍君”的人生志向 所谓“儒”者,到底是一群怎样的人

首先必须是一个“礼”人,温文尔雅,文质彬彬,恭虚谦让,熟透儒家思想的精神根本


“三礼”是什么
朝、聘、燕享等等典礼的详细仪式,阐述了春秋战国时期士大夫阶层的礼仪,提倡一种有等差的人伦礼仪,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与血缘关系,而且对后世社会组织、文化观念有着重要影响。《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意,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

文心雕龙・征圣原文及翻译,文心雕龙・征圣原文及翻译
故《春秋》一字以褒贬,《丧服》举轻以包重,此简言以达旨也。《诗》联章以积句,《儒行》缛说以繁辞,此博文以该情也。书契决断以象,文章昭晰以象离,此明理以立体也。四象精义以曲隐,五例微辞以婉晦,此隐义以藏用也。故知繁略殊形,隐显异术,抑引随时,变通适会,征之周孔,则文有...

品读经典:四书五经本书目录
《诗经》中的篇章如《关雎》和《蒹葭》,展现了古代的风土人情和爱情主题。《尚书》记录了古代的重要文献,如《尧典》和《禹贡》等。《礼记》中的《学记》与《儒行》则深入探讨了教育和道德修养,而《易经》中的乾、坤等卦象则寓含了丰富的哲学智慧。历史典籍如《春秋左氏传》中的《郑伯克段于鄢...

“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作何解释?
此句出自论语,是孔子告诫其弟子子夏的一句话:"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翻译为:你是做君子式的儒者,还是做小人式的儒者。君子是孔子思想体系的重要支撑之一,孔子讲“君子”,《论语》中记有数十处,涉及如何做“君子”、“君子”的基本品性等诸多问题,孔子的“有教无类”的终极目标,就是希望...

出自礼记的成语及解释
以及《祭统》《经解》《哀公问》《仲尼燕居》《孔子闲居》《坊记》《中庸》《表记》《缁衣》《三年问》《儒行》《大学》《冠义》《昏义》《乡饮酒义》《射义》的大部分、《燕义》《聘义》《丧服四制》等,涉及的篇目计有26篇。说明文:这一类包括《礼记》中以说明的表达方式,记录各种礼制的篇章...

礼记解读图书目录
《仲尼燕居》第二十八则可能记录了孔子的个人言论和对礼制的见解,而《坊记》第三十则则探讨了社区和公共生活的礼法。《中庸》第三十一、《表记》第三十二和《缁衣》第三十三,继续深化对礼制哲学的探讨。《儒行》第四十和《大学》第四十二则,总结了儒家的道德行为准则和理想社会的构建。整部《礼记》通过...

孔子家语·颜氏家训媒体评论
黄震在其《黄氏日钞》中评价《相鲁》、《儒行》和《论礼乐》等篇章,认为它们与圣经中的观念高度一致,显示出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张璧在序中强调,《孔子家语》不仅对颜氏家族具有教育意义,更是当代人文风化的有力辅助,对整个社会的道德规范和文化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进一步,北齐时期的黄门颜之推的...

但为什么统治阶级内部的残酷斗争屡见
如果顺着《史记》继续往前走,我们肯定不能遗漏掉,由司马迁首创的《儒林列传》。在这篇直接以儒命名的列传中,司马迁倒确实在一开始写了孔子的删诗书,作春秋,也写到孔子门弟子的简单行略。但司马迁好像只是交待了一种背景,还是没有把孔子,包括孔门弟子跟儒,跟儒学、儒家直接联系起来,更遑论创立学...

仁者先难而后获怎么理解
仁者先难而后获“的意思是:作为仁者对难做的事情,都是做在别人的前面,有收获结果的时候,他却是在别人后。原文:《论语·雍也》春秋时期-孔子及其弟子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注释:务:从事、致力于。义:道德。译...

《礼记》中记载哀公问孔子儒者的德行是怎么样的
其一,将该篇与《大戴礼记》《荀子》《孔子家语》《礼记》《论语》等相关文献进行一一比照,完全可以确定,哀公问政于孔子确有其事。鲁哀公与孔子问答之事,见于《大戴礼记》《荀子·哀公》《孔子家语》《礼记·中庸》《儒行》等文献。任铭善说: 今案孔子三见哀公,答问之辞,有《三朝记》七...

新华区15010896685: “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的出处是什么?
伏莲马来: 译文:儒者不以金玉为宝贵,而以忠信为宝贵.出处:”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出自《儒行》,是《礼记》中的第四十一篇.《儒行》通过孔子与鲁哀公的对话,从各个方面描述了一个真正儒者的行为是什么样子的.相关内容解释:儒者,尊崇儒学、通习儒家经书的人.汉代以后泛指一般读书人.儒者风范是我国古代许多文人学者非常推崇一种人格倾向.所谓儒,实际就是温文儒雅,谦恭礼让.古代的儒者就是传授六艺的人.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我们现代教师的工作内容也就相当于儒者.

新华区15010896685: 孔子心中的君子应该怎样 -
伏莲马来: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以行.故言则虑其所终,行则稽其所敝.则民慎于言而谨于行.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之交淡如水

新华区15010896685: 笃行致远惟实励新出处? -
伏莲马来: 笃行致远惟实励新出处是从西汉戴圣所著的《礼记·儒行》. 意思是树立远大目标,不辜负大好年华.笃行致远的意思注重实践,知行合一,言行表里如一,善行而终才能到达成功的目标.形容一个人不停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以注重实践的方式最后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作品介绍 《儒行》,是《礼记》中的第四十一篇.《儒行》通过孔子与鲁哀公的对话,从各个方面描述了一个真正儒者的行为是什么样子的. “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的意思是君子儒者应博览群书,知识的积累是无止境的,有了学问还要切实付诸行动,不能懈怠!

新华区15010896685: 士可杀 不可辱 (士指的是哪一种人?)
伏莲马来: 士指的是儒者. 士可杀不可辱的出处 《礼记·儒行》有云:“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进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其届处不淫,其饭食不褥,其过失可微词而不可...

新华区15010896685: 儒者席上尊的上一句是什么?还有出处?
伏莲马来: 士者国之宝,儒者席上珍 出自《礼记儒行第四十一》原文 哀公命席.孔子侍,曰:“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强学以待问,怀忠信以待举,力行以待取,其自立有如此者..(鲁哀公命人铺设席位,孔子陪侍,说:“儒者有如席上的宝玉,来等待诸侯行聘礼时采用;早晚努力学习来等待别人询问;心怀忠信,来等待举荐;尽力而行,来等待录取.儒者的自立精神就是这样的

新华区15010896685: 《礼记·儒行篇》其中句子的意思 -
伏莲马来: 1 鲁哀公问孔子说:“夫子的衣服,是儒服吗?” 孔子回答说:“我年少时在鲁国居住,因此习惯穿这种'逢掖'之衣,成年以后,曾经在我祖先的国家——宋国居住,按照传统,成年人要戴这种'章甫'之冠,我听说'君子学问广博、穿戴随...

新华区15010896685: 礼义以为干橹是什么意思 -
伏莲马来: 《礼记儒行》“孔子对哀公曰:'儒有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戴仁而行,抱义而处.虽有暴政,不更其所.'其自立有如此者.”○甲,铠胄,兜鍪也;干橹,小盾,大盾也.这是孔子的态度,用礼仪当作盾牌,在一定暑期,一定程度上是值得学习的,但视具体情况而定

新华区15010896685: 《礼记·儒行》中“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的翻译 -
伏莲马来: 儒者不以金玉为宝贵,而以忠信为宝贵

新华区15010896685: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 不幸早卒.在孔子的眼里,颜回具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
伏莲马来: 即使处于十分贫穷的环境中,仍然坚持学习,而且乐在其中,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新华区15010896685: 为什么孔子创立的学派被称为儒家? -
伏莲马来: 儒的缘起\ “儒”这个词,在中国最早的甲骨、金文中并无所见.但近人徐中舒先生以为甲骨文中的“需”即是“儒”.儒字首先出现在于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一书,《论语·雍也》:“子谓子夏曰:'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愚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