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剧的传承

作者&投稿:元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结合庐剧的传承和发展,谈谈应如何实现文化创新~

非常同意楼上的意见!如今庐剧演员正处于“青黄不接”的时候,真的非常需要大家去重视庐剧这个在安徽土生土长的戏种!如今像周小五老师也不拍碟片了,大师的经典永远只能留在过去的记忆中了,有点遗憾啊,不过还好,一般后起之秀正奋力直追,像王小五,李小平,李剑锋,沈卿卿,张俊等等一批青年演员正在努力学习,希望有一天他们可以为我们的家乡戏庐剧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可以将庐剧发扬光大!另外像老一辈的演员:朱德顺、魏小五、郑宏文等演员也一直坚持在这个舞台上!祝福庐剧!

  庐剧庐剧,旧称“倒七戏”,是安徽省地方戏主要剧种之一。清末以来,流行于安徽境内的淮河以南,长江以北地区。它在大别山一带的山歌、淮河一带的花灯歌舞的基础上吸收了锣鼓书(门歌)、端公戏、嗨子戏的唱腔发展而成。曲调清新朴实,优美动听,很受当地群众喜爱。
  中国的第一支国歌———庐剧
  清光绪22年(1896年),李鸿章以大清国宰相的身份出访欧美六国 。 在德国,德皇威廉二世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国宴,并陪同他参观军事 操练,还授于他 “大红鹰十字头等勋章” 。德皇在宴会上,要求各国使节唱本国国歌 。当时,大清国还没有制定国歌,李鸿章没有办法,灵机一 动, 当场演唱了一曲家乡合肥流行的“倒七戏” 代替国歌, 蒙混过关了事,由此可见庐剧在当时的流行程度是可想而知的。
  如今庐剧的现状是,国有的剧团已经是名存实亡,根本没有什么演出了,但是民间的剧团现在正是如火如荼,演员的收入比从前还有所提高,老百姓并不是不喜欢庐剧,是那些所谓的国营大剧团大演员受不了乡间地头的苦,不愿走到群众中去,动辙几百万排出来的戏只演几场,只演给那些不懂庐剧的领导看,古人云: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庐剧应当唱给喜欢它的人听,曲高和寡只会让这个古老的剧种走向尽头。
  庐剧在安徽因地域不同,形成了上、中、下三路,即3个流派。上路(西路),以六安为中心 ,音乐粗犷高亢,跌宕起伏,具有山区特色。下路(东路),以芜湖为中心,音乐清秀婉转,细腻平和,具有水乡特色。中路以合肥为中心,音乐兼有上路、下路两地特色。由于它的流行区域是在皖中古庐州一带,1955年3月,经安徽省委宣传部批准,正式将“倒七戏”改名为“庐剧”。
  庐剧唱腔分主调和花腔两个部分。主调长于叙事,也可抒情,适合表现较复杂的戏剧感情。花腔曲调绝大部分是民歌小调,一般曲式固定,反复演唱。
  传统的庐剧唱腔没有丝、管乐器伴奏,只有锣鼓进行起奏、间奏和伴奏。早期庐剧的表演也比较简单,基本上是唱一段舞一段,唱的是民间小调,舞的是民间歌舞,舞蹈动作一般不结合剧情。演出一般没有固定的台词,而以临时串词、套词来自编,这种状况直到解放以后才得以改变。
  1957年安徽省庐剧团赴京演出了传统剧目《休丁香》、《借罗衣》、《讨学钱》等,赢得首都各界的好评。并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的接见。
  庐剧为安徽省著名地方剧种,它是以大别山和淮河一带的山歌、民歌、门歌、花鼓灯等民间歌舞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因其创作、演出活动中心在皖中一带,古属庐州管辖,故称“庐剧”,已有近200年历史。 庐剧分东、中、西三路且各具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表演生动活泼,传统剧目分为小戏、折戏、本戏三类近300出,庐剧唱腔分主调、花腔两大类,主调有“二凉”、“寒腔”、“三七”、“正调”、“衰调”、“丑调”等,花腔多为民间小调,有四十多种,庐剧唱腔板式丰富,落板常有帮腔,满台齐唱,称为“吆台”。 建国后,庐剧在艺术上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创新,音乐由单纯的锣鼓伴奏增加了丝弦伴奏,并吸收了管弦乐器,尝试了电声伴奏。唱腔和表演融歌、舞、说、唱为一炉,继承传统,又有创新,即可表演古装戏,也适合表演现代戏,不少剧目经过整理有的成为保留剧目,有的拍成电影和电视,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庐剧剧种的主要演出团体是合肥市庐剧团,主要演员有凌艳惠、黄冰、张国英、胡拥军、张乘胜、孙小妹等。该剧团成立四十八年来,整理创作和演出现代戏147台,古装戏138台,出版发行了大量的庐剧音、像盒带,代表剧目有《双丝带》、《借罗衣》、《讨学钱》、《打芦花》、《休丁香》、《秦雪梅》等,《双锁柜》、《情仇》(“半把剪刀”改编)拍摄成电视剧,由中央、上海、安徽电视台对全国播放,《借罗衣》拍成电影艺术片在全国放映。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庐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庐剧的唱腔有几个明显的特点。
  一.在唱腔中不断出现用假声演唱的旋律,称做小嗓子。
  二.演唱中的帮腔吆台,即当舞台上的演员唱到一定的时候,由场面和后台的演员
  齐声帮唱,高亢辽阔,烘托剧情,渲染舞台气氛。其乡土味很浓,风格明朗。
  庐剧的剧目约二百多个。在观众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有《借罗衣》、《讨学钱》、《
  休丁香》等。剧本大多取材于流传在民间的历史传说或反映人民生活的民间传说,语言
  通俗易懂,清新生动。庐剧的表演朴素而活泼,简单而真实。打击乐很丰富,几乎是一
  种戏一套锣鼓经,其身段舞蹈也是在锣鼓声中进行的。唱时,一般都站着唱,随之做一
  些小的表情动作,大的舞蹈动作都是唱完一段后,随着打击乐器的伴奏舞蹈起来。舞蹈
  吸收民间花鼓灯、早船舞等形式,花样翻新,姿态优美。
  [编辑本段]庐剧传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庐剧在艺术上进行了较大的改革,音乐由原来的只以锣鼓伴奏改为丝弦伴奏,并增加了部分管乐器和打击乐器;在唱腔和表演上,剔除了某些京、庐混杂的表现手法,着重发挥了本剧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整理了《乌金记》、《双丝带》、《双锁柜》、《张太和休妻》等一批传统剧目,创作了《李华英》、《程红梅》等现代戏和民间故事剧《陷巢州》;也培养了一批出色的青年演员。较有影响的剧目为《借罗衣》、《打芦花》、《讨学钱》、《休丁香》、《雪梅观画》、《花园扎枪》等。早期名演员有王本银、丁玉兰、孙邦栋、董少轩、张金桂、刘正元等。 当前活跃在舞台上的则有民间艺术家周小五、朱德顺、谷大妹、武道芳、孙晓云、魏小波、盛小五、汪莉、夏巧云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庐剧在艺术上进行了较大的改革,音乐由原来的只以锣鼓伴奏改为丝弦伴奏,并增加了部分管乐器和打击乐器;在唱腔和表演上,剔除了某些京、庐混杂的表现手法,着重发挥了本剧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整理了《乌金记》、《双丝带》、《双锁柜》、《张太和休妻》等一批传统剧目,创作了《李华英》、《程红梅》等现代戏和民间故事剧《陷巢州》;也培养了一批出色的青年演员。较有影响的剧目为《借罗衣》、《打芦花》、《讨学钱》、《休丁香》、《雪梅观画》、《花园扎枪》等。早期名演员有王本银、丁玉兰、孙邦栋、董少轩、张金桂、刘正元等。 当前活跃在舞台上的则有民间艺术家周小五、朱德顺、刘长芬、孙晓云、魏小波、盛小五、汪莉、夏巧云等。
庐剧剧种的主要演出团体是合肥庐剧团,主要演员有凌艳惠、黄冰、张国英、胡拥军、张乘胜、孙小妹等。该剧团成立四十八年来,整理创作和演出现代戏147台,古装戏138台,出版发行了大量的庐剧音、像盒带,代表剧目有《双丝带》、《借罗衣》、《讨学钱》、《打芦花》、《休丁香》、《秦雪梅》等,《双锁柜》、《情仇》(“半把剪刀”改编)拍摄成电视剧,由中央、上海、安徽电视台对全国播放,《借罗衣》拍成电影艺术片在全国放映。
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文化需求的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新型的文化娱乐方式对戏曲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致使庐剧的生存空间不断缩小,能演大戏的屈指可数。庐剧的抢救、保护工作应尽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2006年5月20日,庐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祁剧的传承
道光帝时期,艺人龙明信带领的新福祥班在江西宁化著名一时。民国时期,祁剧第一个女子科班丽华班于1933年在祁阳洪桥创办。新中国建国后,剧团发展兴盛。1956年时,湖南全省有祁剧社团29个,共有1972人参与从事。从1958年起,不断创作现代剧作,如《送粮》、《新坡将军》等。在1960年,湖南省祁剧艺术团...

我国的戏曲文化都有哪些传承的意义?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因此,戏曲不仅是艺术的传承,也是文化的载体。它被誉为艺术的"国粹",在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每当提及中国传统艺术文化时,戏曲总是不可或缺的话题,两者之间的历史联系和相互影响密不可分。戏曲对传统艺术文化的贡献和价值,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戏曲因何起源?怎样传承的?
但是到了汉代之后已经是慢慢变成了娱乐百姓的一种方式。戏曲的传承别无他法,最重要的就是通过一代又一代人学习这些戏曲的一点一滴,然后通过自身对于戏曲的理解,渐渐丰富了戏曲本身,然后再将其传承给自己的后来,也正是因此,戏曲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独特的瑰宝。

杨春霞是京剧的“传承者”,她究竟怎么样让京剧再次发扬光大的?
而杨春霞也不愿意,但是当时的导演杨洁有承诺杨春霞说会把西游记中女儿国的角色给她。所以杨春霞才愿意接演白骨精,不过后来,杨洁并没有履行承诺把女儿国的角色给他。杨春霞觉得自己被骗了,就没有再参演任何一部电视剧。二、如何让京剧传承下去现实的是现代观看京剧的人并不像古时候那么多了,归其原因...

说明你对中国戏曲的现状和传承的方法及意义
戏曲艺术发展到今天,经过不同的时代,不断适应新时代、新观众的需要,保持和发扬民族传统的艺术特色。戏曲界提出的“现代化”与“戏曲化“的问题,已成为新的历史时期积极探讨和积极实践的问题。传承的方法 1、加强戏曲保护与传承。实施地方戏曲振兴工程,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总体规划。

今天的京剧不受绝大多数的年轻人喜欢,我们应该怎么去传承呢?
京剧艺术是我国的一个国粹,可以说京剧源远流长,京剧有着很悠久的历史,随着社会的发展,可以说我们现在娱乐的项目越来越多的我们京剧艺术的发展也就放慢了脚步,在我看来很多的年轻人对于京剧不是喜欢了,对于这种艺术,我们应该如何去传承的,可以说是我们当下很重要的一个问题。不过我没看关于京剧的...

如何让京剧传承下去?
如何让京剧传承去,这问题本身就透着不自信。不过事实也确实如此。京剧的高峰期已经过去近百年,能苟延残喘到现在,一是国家扶持,再有还是国家扶持。要想知道他怎么没的,先说说他是怎么来的。京剧的命运,其实早在200多年前就注定的了。当年乾隆爷过寿,劳民伤财,粉饰太平,众多戏班应召进京展演,...

中国电视剧(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电视剧开始走向繁荣,涌现出了一批经典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这些作品不仅在国内广受好评,也在国际上获得了高度评价。中国电视剧的重要性 中国电视剧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具有以下重要性:1.传承中华文化 中国电视剧通过讲述历史故事、传承经典文化等方式,为观众传递了...

戏曲音乐应该如何传承和发展?
1、夯基固本,彰显特色。有了国家、省、地方的多重政策支持作为坚强后盾,作为地方戏曲的传承人,就应该勇于担当,抓住机遇进行发展。尤其在艺术教育中要加强戏曲专业人才的培养,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戏曲的接班人。以名家传戏来传帮带,把各剧种的艺术精粹传授下来,彰显各剧种的特色,也唯有特色,才能独...

京剧在现代该如何发展与传承?
可持续发展,这一口号喊了有十多年了吧,还挺热乎,专家学者教授企业成功人士,生态环境经济生存发展空间,似乎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感。但争来论去,无外乎人类的物质世界,而对于精神领域极少涉及,想来是人们越趋实际了罢!经济发展固然要可持续,传统文艺也不能断子绝孙。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

临猗县15919801232: 安徽合肥六安庐剧的来历、表演形式、艺术特点?
采莺定坤: 庐剧:庐剧是安徽省的主要剧种之一.原名“倒七戏”,因为它流行中心为皖中一带(古属庐州),故于1955年7月1日改称现名.它流行在安徽境内的淮河以南、长江南...

临猗县15919801232: 庐剧传统剧目都有哪些 -
采莺定坤: 庐剧的传统剧目分花腔小戏、折戏、本戏三类. 花腔小戏以反映劳动人民生活情趣和爱情为主要内容,也有一些讽刺喜剧和闹剧,如《卖线纱》、《放鹦哥》、《上竹山》、《借妻》、《骂鸡》等.此外还有部分反映清末人民斗争生活临时编演...

临猗县15919801232: 什么叫庐剧呢? -
采莺定坤: 庐剧庐剧,旧称“倒七戏”,是安徽省地方戏主要剧种之一.清末以来,流行于安徽境内的淮河以南,长江以北地区.它在大别山一带的山歌、淮河一带的花灯歌舞的基础上吸收了锣鼓书(门歌)、端公戏、嗨子戏的唱腔发展而成.曲调清新朴...

临猗县15919801232: 安徽庐剧是什么? -
采莺定坤: 庐剧:旧称“倒七戏”,是安徽省主要地方剧种之一,流行于以合肥为中心的江淮一带和大别山区,包括六安、淮南、巢湖、滁州、芜湖等地.因合肥古称庐州,故于1955年改今名.相传,庐剧有约200年的历史,清乾隆、嘉庆年间已有职业班...

临猗县15919801232: 安徽庐剧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
采莺定坤: 庐剧起源无史料可考,后根据盲艺人李儒瑶所传的一部明朝《涂氏宗谱》和自己的演唱,获得业界专家认定,至此,庐剧的发源地定在大别山区的霍山县”.庐剧,旧称“倒七戏”,俗称“小戏”、“祷祭戏”、“小倒戏”、“小蛮戏”.名称由来无考.因其盛行于安徽省的皖中地区,古属庐州(今合肥市),故于1955年7月1日,经中共安徽省委批准,正式改称庐剧. 庐剧是安徽省传统地方戏主要剧种之一.流行于安徽境内皖中、皖西、沿江的大片地区和江南的部分地区.庐剧是在大别山一带的山歌、淮河一带的花灯歌舞的基础上吸收了锣鼓书(门歌)、端公戏、嗨子戏的唱腔发展而成.

临猗县15919801232: 无为庐剧是属于什么剧种?是无为特有的么? -
采莺定坤: 庐剧原名“倒七戏”,是安徽省主要的地方声腔剧种之一.它流行于安徽境内皖中、皖西、沿江的大片地区和江南的部分地区.庐剧是在皖西大别山一带的山歌、合肥门歌、巢湖民歌、淮河一带的花灯歌舞的基础上吸收锣鼓书、端公戏、嗨子戏...

临猗县15919801232: 合肥民俗文化是什么样的? -
采莺定坤: 庐剧为安徽省著名地方剧种,它是以大别山和淮河一带的山歌、民歌、门歌、花鼓灯等民间歌舞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因其创作、演出活动中心在皖中一带,古属庐州管辖,故称“庐剧”,已有近200年历史. 庐剧分东、中、西三路且各具特色...

临猗县15919801232: 有没有庐剧安徽地方戏曲
采莺定坤: 庐剧,安徽五大地方戏曲(黄梅戏,庐剧,泗州戏,徽剧,皖南花鼓戏)之一,原名倒七戏,有人认为从河南传入,其实,从其声调和演出剧目来看,事实上是在当地流行的民歌基础上发展到以锣鼓腔为主调的一个剧种.发源于安徽霍山县.庐剧在安徽覆盖面积很广,南之芜湖,宣城,北之淮南,蚌埠,东之凤阳,西之六安,霍山一带.

临猗县15919801232: 庐剧的特点是什么呢?
采莺定坤: 其特点是唱腔比较丰富,表演朴素真实,剧目清新,语言通俗,具有浓郁的乡 土气息.唱腔分主调和花腔两大类,不断用假声演唱,称“小 嗓子'演唱中有帮腔吆台,其声高亢辽阔,借以烘托剧情,渲 染气氛.打击乐丰富,几乎是一神戏一套锣鼓经.演员身段舞 蹈在锣鼓中进行.

临猗县15919801232: 庐剧在安徽哪个地区 -
采莺定坤: 合肥的地方文化,现在在肥西县还有一些小庐剧团,大抵是几个人的样子,搭得草台班子,听我外祖母讲,年轻时也唱过呢,而且小有名气,呵呵.这样的班子,经常会在农闲时分走村或是应邀喜庆事去唱戏,虽然我是听不懂的,但也要陪着祖母去看.会看看门道,不会看呢,看热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