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君书译文是什么?

作者&投稿:照心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原文

孝公平画,公孙鞅、甘龙、杜挚三大夫御于君。虑世事之变,讨正法之本求使民之道。

君曰:“代立不忘社稷,君之道也;错法务明主长,臣之行也。今吾欲变法以治,更礼以教百姓,恐天下之议我也。”

公孙鞅曰:“臣闻之:‘疑行无成,疑事无功。’君亟定变法之虑,殆无顾天下之议之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负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骜于民。语曰:‘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郭偃之法曰:‘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法者所以爱民也,礼者所以便事也。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孝公曰:“善!”

甘龙曰:“不然。臣闻之:‘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者,不劳而功成;据法而治者,吏习 而民安。今若变法,不循秦国之故,更礼以教民,臣恐天下之议君,愿孰察之。”

公孙鞅曰:“子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夫常人安于故习 ,学者溺于所闻。此两者,所以居官而守法,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故知者作法,而愚者制焉;贤者更礼,而不肖者拘焉。拘礼之人不足与言事,制法之人不足与论变。君无疑矣。”

杜挚曰:“臣闻之:‘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臣闻:‘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君其图之!”

公孙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伏羲、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及至文、武,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兵甲器备,各便其用。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汤、武之王也,不脩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君无疑矣。”

孝公曰:“善!吾闻穷巷多怪,曲学多辩。愚者之笑,智者哀焉;狂夫之乐,贤者丧焉。拘世以议,寡人不之疑矣。”于是遂出垦草令。

译文

秦孝公同大臣研讨强国大计,公孙鞅、甘龙、杜挚三位大夫侍奉在孝公的面前,他们分析社会形势的变化,探讨整顿法制的根本原则,寻求统治人民的方法。

秦孝公说:"接替先君位置做国君后不能忘记国家,这是国君应当奉行的原则。实施变法务必显示出国君的权威,这是做臣子的行动原则。现在我想要通过变更法度来治理国家,改变礼制用来教化百姓,却又害怕天下的人非议我。"

公孙鞅说:"我听过这样一句话:行动迟疑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办事犹豫不决就不会有功效。国君应当尽快下定变法的决心,不要顾用天下人怎么议论您。何况具有超出普通人的高明人,本来就会被世俗社会所非议,独一无二见识思考的人也一定遭到平常人的嘲笑。俗语说:'愚笨的人在办成事情之后还不明白,有智慧的人对那些还没有显露萌芽的事情就能先预测到。'百姓,不可以同他们讨论开始创新,却能够同他们一起欢庆事业的成功。郭偃的法书上说:'讲究崇高道德的人,不去附和那些世俗的偏见。成就大事业的人不去同民众商量。'法度,是用来爱护百姓的。礼制,是为了方便办事的。所以圣明的人治理国家,如果能够使国家富强,就不必去沿用旧有的法度。如果能够是百姓得到益处,就不必去遵循就的礼制。"

孝公说:"好!"

甘龙说:"不对,臣也听说这样一句话:'圣明的人不去改变百姓的旧习 俗来施行教化,有智慧的人不改变旧有的法度来治理国家。'顺应百姓旧有的习 俗来实施教化的,不用费什么辛苦就能成就功业;根据旧有的法度来治理国家的`人,官吏熟悉礼法,百姓也安乐。现在如果改变法度,不遵循秦国旧有的法制,要更改礼制教化百姓,臣担心天下人要非议国君了。希望国君认真考虑这样的事。"

公孙鞅说:"您所说的这些话,正是社会上俗人说的话。平庸的人守旧的习 俗,读死书的人局限在他们听说过的事情上。这两种人,只能用来安置在官位上守法,却不能同他们在旧有法度之外讨论变革法制的事。夏、商、周这三个朝代礼制不相同却都能称王于天下,春秋五霸各自的法制不同,却能先后称霸诸候。所以有智慧的人能创制法度,而愚蠢的人只能受法度的约束。贤能的人变革礼制,而没有才能的只能受礼制的束缚。受旧的礼制制约的人,不能够同他商讨国家大事。被旧法限制的人,不能同他讨论变法。国君不要迟疑不定了。"

杜挚说:"臣听说过这样的话:'如果没有百倍的利益不要改变法度,如果没有十倍的功效不要更换使用工具。臣听说效法古代法制没有什么过错,遵循旧的礼制不会有偏差。国君应该对这件事仔细思考。"

公孙鞅说:"以前的朝代政教各不相同,应该去效法哪个朝代的古法呢?古代帝王的法度不相互因袭,又有什么礼制可以遵循呢?伏羲、神农教化不施行诛杀,黄帝、尧、舜虽然实行诛杀但却不过分,等到了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时代,他们各自顺应时势而建立法度,根据国家的具体情况制定礼制,礼制和法度都要根据时势来制定,法制、命令都要顺应当时的社会事宜,兵器、铠甲、器具、装备的制造都要方便使用。所以臣说:治理国家不一定用一种方式,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一定非要效法古代。商汤、周武王称王于天下,并不是因为他们遵循古代法度才兴旺,殷朝和夏朝的灭亡,也不是因为他们更改旧的礼制才覆亡的。既然如此,违反旧的法度的人,不一定就应当遭责难;遵循旧的礼制的人,不一定值得肯定。国君对变法的事就不要迟疑了。"

孝公说:"好。我听说从偏僻小巷走出来的人爱少见多怪,学识浅陋的人多喜欢诡辩,愚昧的人所讥笑的事,正是聪明人所感到悲哀的事。狂妄的人高兴的事,正是有才能的人所担忧的。那些拘泥于世俗偏见的议论言词,我不再因它们而疑惑了。"

于是,孝公颁布了关于开垦荒地的命令。


商君名言
2、重罚轻赏,则上爱民,民死上:重赏轻罚,则上不爱民,民不死上。选自《商君书·去强》【译文】加重惩罚而减轻赏赐,就会导致君主爱护百姓,百姓就会以死来报效君主;加重赏赐而减轻刑罚,就会导致君主不爱护百姓,百姓不愿为以死来报效君主。3、圣人之为治也,刑人无国位,戮人无官任。4、君臣...

《商君书》txt全集下载
下载文件:|商君书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内容预览:您下载的该电子书来自:TXT书库《商君书》白话译文更法第一原文:孝公平画,公孙鞅、甘龙、杜挚三大夫御于君。虑世事之变,讨正法之本求使民之道。君曰:“代立不忘社稷,君之道也;错法务明主长,臣之行也。今吾欲...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的注释、译文
译文:从前汉武帝因财力枯竭,用商人桑宏羊的办法,在货物贱时买进贵时卖出,叫作均输。当时商人们都停止来往贩卖,盗贼更猖獗,几乎酿成乱事。孝昭登上帝位后,霍光顺应民心取消均输法,天下归心,没有出现乱事。想不到今天桑宏羊此论又兴起了。立法之初,所花费的钱财已不少,纵然能稍有收获,而...

《商君书》txt全集下载
商君书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内容预览:您下载的该电子书来自:TXT书库《商君书》白话译文更法第一原文:孝公平画,公孙鞅、甘龙、杜挚三大夫御于君。虑世事之变,讨正法之本求使民之道。君曰:“代立不忘社稷,君之道也;错法务明主长,臣之行也。今吾欲变法以治,更...

商君书第四篇
译文:齐国人攻打燕国,占领了它。一些诸侯国在谋划着要用救助燕国。齐宣王说:“不少诸侯在谋划着要来攻打我,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说:“我听说过,有凭借着方圆七十里的国土就统一天下的,商汤就是。却没有听说过拥有方圆千里的国土而害怕别国的。《尚书》说:‘商汤征伐,从葛国开始。’天下人...

刘备的遗诏是哪些内容?
可读《汉书》、《礼记》,间暇时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临终二诏》之二 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在第一份遗诏中,刘备对后主刘禅寄予了厚望并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勿以恶小而为之...

《商君书》卷9错法诗解1法明举事赏功道正
《商君书》卷9错法诗解1法明举事赏功道正 题文诗:臣闻古之,明君措法,而民无邪,法公明而,民利之也;举其战事,其功分明,则民尽力,人才自练;赏行兵强.三者治本.行赏兵强,爵禄之谓.而爵禄者,兵之实也.是故人君,之出爵禄,道必明正,则国日强;道幽不正,则国日削.爵禄所道,存亡之机.削...

高分求商鞅的《商君书》全译本在线或下载。
商君书译注 【作 者】[(战国)商鞅著] 石磊,董昕[译注]【丛书名】二十二子详注全译 【形态项】 193 ; 21cm 【出版项】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2003 【ISBN号】 7-207-04394-5 \/ B226.24 【原书定价】 CNY8.50 网上购买 【主题词】商君书(学科: 译文)商君书 商鞅变法 【参考文献格式】[...

商鞅立木文言文全文翻译是什么?
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翻译 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准备就绪,还没公布,(商鞅)担心百姓不相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句一译是什么?
译文:“怎么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原文:“唯赤则非邦也与?”译文:“难道公西华所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原文:“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译文:“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的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

土默特右旗18050876983: 商君书 更法(节选)的翻译 -
隐褚利力: 公孙鞅说:"我听过这样一句话:行动迟疑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办事犹豫不决就不会有功效.国君应当尽快下定变法的决心,不要顾用天下人怎么议论您.何况具有超出普通人的高明人,本来就会被世俗社会所非议,独一无二见识思考的人也...

土默特右旗18050876983: 《商君书》说的是什么?主要说了什么 -
隐褚利力: 《商君书》也称《商子》,现存24篇.《商君书》是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商鞅及其后学的著作汇编.该书解决了在当时条件下实行变法的理论基础问题,提出了变法的几大原则,既有宏观理论阐述,也有具体...

土默特右旗18050876983: 先王能令其民蹈白刃 被石矢 ——句子翻译.(商君书·慎法) -
隐褚利力:[答案] 原文出自于《商君书·慎法第二十五》,即: 原文内容:且先王能令其民蹈白刃,被矢石. 原文大意:尚且从前有作为的帝王能让他的臣民脚踩刀刃,身受乱箭、石块.

土默特右旗18050876983: 翻译一下!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 商君书 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 -
隐褚利力:[答案] 口语化翻译: 商君,是卫国国君姬妾生的公子.名鞅,姓公孙,他的祖先本来姓姬.公孙鞅年轻时就喜欢刑名法术之学,侍奉... said:"the public tertiary not die like disease,will state Nai what?" The uncle said:"seat son Gongsun Yang,though few years...

土默特右旗18050876983: 商君书更法直译 -
隐褚利力: 公孙鞅曰:「臣闻之,「疑行无成,疑事无功,」君亟定变法之虑,殆无顾天下之议之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负於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訾於民.语曰:「愚者暗於成事,知者见於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郭偃之法曰:「...

土默特右旗18050876983: 《商君书》讲的是什么?
隐褚利力: 《商君书》,又称《商君》、《商子》,是记载商鞅言论思想的资料汇编.商鞅,也叫卫鞅,战国 时卫国人.商鞅本姓公孙,名鞅,因受封于商(今陕西商县东南),所以被称为商鞅.他是战国 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他著名的政治活动是“商鞅变法”. 今本《商君书》为24篇,主要内容是阐述商鞅的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书中以历史发展变 化的观点为指导思想,提倡推行商鞅的“废井田,开阡陌”、发展耕织、奖励军功、明定法令等变 法主张,同时还对法的起源和作用有所论述.此外,书中还记载了有关商鞅变法的一些史实,故 而其成为后世研究商鞅思想的主要资料.《商君书》中以朴素辩证法的观点来解释历史现象的 历史观,对荀子、韩非等进步思想家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土默特右旗18050876983: 商君书更法中从公孙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到君无疑矣的翻译 -
隐褚利力:[答案] 公孙鞅说:"以前的朝代政教各不相同,应该去效法哪个朝代的古法呢?古代帝王的法度不相互因袭,又有什么礼制可以遵循呢?伏羲、神农教化不施行诛杀,黄帝、尧、舜虽然实行诛杀但却不过分,等到了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时代,他们各自顺应时...

土默特右旗18050876983: 文言文翻译 -
隐褚利力: 这应该是刘备临死前对阿斗说的话“朕初疾但下痢耳(我当初得的病不过就是拉肚子罢了), 后转杂他病(后来转而感染上了别的病症), 殆不自济(终于知道自己不中用了). 人五十不称夭(人嘛,只要到了五十,即使死了也不叫夭折),...

土默特右旗18050876983: 求商君书开塞篇中“夫正民者,以其所恶,必终其所好,以其所好,必败其所恶”的翻译 -
隐褚利力: 治理民众的君主,如果用民众所憎恶的东西(刑法)去治理,民众必然会得到他们所喜爱的东西;以他们所喜爱的东西去(过度的自由)治理,反而会使民众被他们所憎恶的东西毁坏.

土默特右旗18050876983: 商君书 以刑去刑,国治;以刑致刑,国乱是什么意思 -
隐褚利力: 用刑罚遏止刑罚,则百姓畏惧犯法,国家就安定;对重罪施以轻刑,则罪犯无所畏惧,其结果将导致不断用刑,国家就混乱.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