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心里发展的关系是什么

作者&投稿:杨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试树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

教育是个体在心理发展过程中所接受的来自环境的最主要的影响,也是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教育受个体已有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另一方面,教育又能促进个体的心理发展。
(1)个体心理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个体的学习准备状态包括生理准备状态和心理准备状态两方面。生理准备状态,尤其是脑和神经系统发育与成熟的程度,是个体接受教育的自然前提。心理准备状态包括智力因素的准备和非智力因素的准备两个方面。
(2)教育对个体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
1、发展性教学;教育受个体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仅仅是教育与心理发展关系的一个方面。在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中,更重要的是要看到教育对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
2、早期教育。

教育是个体在心理发展过程中所接受的来自环境的最主要的影响,也是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教育受个体已有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另一方面,教育又能促进个体的心理发展。
(1)个体心理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个体的学习准备状态包括生理准备状态和心理准备状态两方面。生理准备状态,尤其是脑和神经系统发育与成熟的程度,是个体接受教育的自然前提。心理准备状态包括智力因素的准备和非智力因素的准备两个方面。
(2)教育对个体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
1、发展性教学;教育受个体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仅仅是教育与心理发展关系的一个方面。在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中,更重要的是要看到教育对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
2、早期教育。
试树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
最佳答案
教育是个体在心理发展过程中所接受的来自环境的最主要的影响,也是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教育受个体已有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另一方面,教育又能促进个体的心理发展。
(1)个体心理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个体的学习准备状态包括生理准备状态和心理准备状态两方面。生理准备状态,尤其是脑和神经系统发育与成熟的程度,是个体接受教育的自然前提。心理准备状态包括智力因素的准备和非智力因素的准备两个方面。
(2)教育对个体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
1、发展性教学;教育受个体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仅仅是教育与心理发展关系的一个方面。在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中,更重要的是要看到教育对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
2、早期教育。
2019-01-04 0
其他回答
补充教育含义: 埃里克森的人格理论涉及一个爬坡的过程,即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任务——中学生已进入同一性混乱与否的时期。 上述的观点已经阐明了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时什么,那么究其对中学生身心发展的意义,我们认为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如何在以往阶段顺利通过的前提下形成社会自我同一性稳定,如何摆脱获得社会认同感是极其重要的 埃里克森指出:"成长中的青少年面对内部生理发育的飞速变化及摆在他们前头的成年人的任务,此时他们主要的是在别人面前的形象与她们对自我的感受进行比较,以及如何将早期培养起来的技能与角色于这个时候的典型职业联系起来...... 自立的关键是社会性认同(自我认同和群体认同),埃里克森指出,及早培养社会能力,社会技巧,丰富知识和经验是关键。青少年的自我选择处于认同不认同的矛盾期,也就是说个人选择和群体意义的矛盾。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很重要 所谓个人对个人整体的感知和确定就是我们要引导的,而上述问题的解决是目的 他的理论填补了自我认知教育上的空缺,将内在确定和社会性自我和谐提上了日程,具有非凡的意义。 另外,埃里克森虽然也强调一种潜在的发展模式,但是却和其导师弗洛伊德显著不同。其理论中涉及的人生选择别具一格。 通过不断的学习,以及社会经验和社会自我的形成,同一性逐渐确立。属于存在性发展的一类典型理论

一、早期教育与心理发展

我国最早从事儿童心理研究的陈鹤琴说:“从出生到七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了一个基础,若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造了。”他曾著有《家庭教育──怎样教孩子》一书,阐述早期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20世纪以来,国外有三个学派做过早期经验对以后发展影响的研究,这就是:精神分析学派根据临床病例所提出的“婴儿期的经验,特别是受伤(或挫折)的经验,对他们以后人格发展的决定性影响”的研究;劳伦茨(K.Lorenz)的习性学所提出的“印刻现象”对动物以后的行为发展的影响研究;以及赫布(D.O.Hebb)等人通过神经生理学研究所提出的“个体发展早期所受到的刺激丰富与否,乃是以后学习与适应的发展因素”的理论。以后,有些心理学家研究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年龄问题认为,2~3岁是儿童学习口头言语的最佳年龄;4~5岁是开始学习书面言语的最佳年龄;学弹钢琴要从5岁以前开始等等。这些课题,都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心理学家做过对孤儿院孤儿的早期剥夺对以后心理发展影响的追踪研究,结果表明:儿童早期抚养中的社会交往因素对儿童智力、情感发展有重要作用。我国一些科学工作者对“早期被剥夺的儿童有无补救可能”的研究也表明:离开孤儿院,得到更多的“母爱”与社会交往的儿童,在智力方面有显著提高,而且智力的提高与在孤儿院停留时间的长短成反比关系。国外学者类似的研究得到相同的结论,并认为,补救最好在两岁前进行。

在这里,我们还应该谈到关于天才儿童的研究,这些研究也说明了早期教育对智力发展的重大影响。日本学者木村久一引证了许多有成就的名人,如德国的大诗人歌德,英国政治家小皮特,经济学家兼逻辑学家约翰·穆勒,物理学家威廉·汤姆生以及美国的控制论创始人维纳等人的例子,说明这些历史上的巨人都从他们的父母那里接受了良好的早期教育,从而在少年时期就已经表现出超常的智力。木村久一由此得出结论:“早期教育造就天才”,其根源就在于良好的教育使儿童的“潜能”得到更大的发挥。他认为,儿童潜能的发挥,遵循着某种“递减规律”。比如,生下来具有100分潜能的儿童,如果一出生就受到理想的教育,其潜能可全部得到发展;5岁才开始受教育,即使是非常理想的教育,也只能有80%潜能得到发展;若从10岁开始受教育,就只能有60%潜能得到发展。我国的心理学工作者对超常儿童的追踪研究结果也表明,超常儿童大都受过优越的早期教育。表现超常的儿童,一种是先天的遗传素质和后天的教育条件都是比较优越的;另一种是先天素质可能一般,但后天有着特别好的环境和精心创设的条件,有效地促进了智能的发展。

二、准备状态与心理发展

准备状态(readiness)是指儿童身心发展达到适宜于学习某种事物的状态。例如,许多国家的儿童入学年龄都规定在六周岁至七周岁,这就是说,大多数国家的教育决策者都认为,儿童要在六至七岁才达到接受正式教育的准备状态。

学习准备状态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大体可分为三个维度。一是生理方面的发展状态,特别是神经系统的发育与成熟程度,这是构成准备状态的物质基础。只有生理发育到一定程度,儿童才能顺利地学会某些动作和行为,掌握某些知识和技能,超越阶段进行学习往往不能产生有用的效果。格塞尔(A.Gessell)著名的“双生子爬梯实验”和我国李惠桐的“婴儿动作发展的训练最佳期”的研究提供了这方面的论据。二是智力和技能方面的准备,这是接受学校教育的重要条件。智力的发展和技能的掌握不仅与生理发育的一定成熟程度相适应,而且要求某些先行心理因素的发展为其前提,这些先行的心理因素又是与较早的生理发育程度相适应的。特别是在智力发展过程中,已经获得发展的智力因素成为以后学习新知识和技能所必不可少的准备。例如,学习书面言语就必须以掌握口头言语和认识文字符号的能力的发展为前提。没有这些先行因素的发展准备,下一步发展就会受到阻碍而迟滞。三是非智力因素的准备,如学习动机与兴趣、学习态度和习惯、生活经验与人际交往等,这些因素的准备状态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意志品质的发展。因此,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是儿童顺利地接受学校教育、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发展良好个性的保证。

由于学校教育常常是以智力发展作为其重要指标,因此,有些学者主张加速准备状态,以达到早出人才、出好人才的目的,这也是广大家长的期待,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但是,如果只偏重于智能因素,就很可能会超越发展阶段,过分地增加儿童读、写、算的练习,以致窄化了儿童社会化的发展,甚至使儿童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我们认为,在生理因素的准备上,宜采取自然成熟,在成熟时期进行适当训练,使儿童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心理因素的准备上,应加强发展阶段理论的研究,尽量改进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措施,注意使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准备状态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心理发展的必然过程,教育者的任务是在教育和学习过程中让儿童能动地形成准备状态,促进心理的发展。

三、教育如何促进心理的发展

教育作为一种心理发展的决定性条件,制约着学生心理发展的趋向和速度。但是,教育对心理发展的影响作用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单向的。教育与儿童的心理发展之间存在着比较复杂的相互依存的关系。教育工作必须从儿童的身心发展出发。第一,儿童既是社会成员,又是自然实体,作为自然实体,儿童的机体发育有一个逐渐成长达到成熟的过程。因此,教育工作的内容和方法必须适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和特点才能起到促进作用;同时,儿童作为社会成员,又受到其他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因此,教育也不能忽视这些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第二,心理发展是在学生的积极活动中实现的,教育工作必须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我教育的要求,将教育这种外部力量转化为学生本人的需要,才能取得成效。

为了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教育者要做到以下几点。

(1)教育的目的性、方向性要明确。

(2)教学内容要适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略高的要求,使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获得学习效果,并通过学习效果进行自我强化,培养起学习兴趣,力争做到从全体出发,又照顾到个别学生。

(3)要选择适当的教育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能集中注意,添加活力。

(4)要考虑到家庭和社会环境的作用,尽可能做到互相配合、协调一致。

(5)教育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无论是个性还是智能的培养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迟效性和反复性都是教育工作中的正常现象,要在缓慢的发展和反复中看到学生的进步,要注意教育内容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非常紧密的关系


简述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中遗传环境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许多事实和研究表明,没有正常的生活环境和教育,人的遗传特质便不会得到正常的发展。1970年在美国加得福尼亚州发现了一名长期与外界隔绝的女孩,尽管被人类养大,但由于被剥夺了与人类交往和受教育的机会(食物由人送入但不与其交流),当13岁被发现时,根本没有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可见,对人的发展...

2、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以下七点: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学习心理、教学心理、评定与测量、个别差异、课堂管理、教师心理。教育心理学是主要研究教学过程和学习的一般规律的学科,它主要侧重于正常学生群体的心理规律的研究,考察这些学生在常态的教学中是如何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在我国,教育心理学是...

心理健康与教育有什么关系?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游戏应该具有目标性和针对性。我们归纳为三个原则:游戏的功能性原则;儿童需要原则;针对性原则。我们依据三大原则灵活采用一些有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角色游戏、体育游戏等,解决了幼儿希望能像周围成人那样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与他们的身心发展水平之间形成矛盾。通过游戏,让儿童体验合群的...

谈谈影响当代青少年心理发展因素及其教育上的启示
二、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当中,教师不仅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与此同时,在教学课堂当中教师应该努力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多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充分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减少学生因为强烈的情绪变化而出现...

浅析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关系
三、小结 1.学校体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相对独立而自成体系,对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研究和实践的深入,心理健康教育将突破德育的范畴成为全面发展教育中的独立一育。2.作为一个身心统一体的人,其身体和心理是相互制约、密切联系的两个方面。体育教 ...

对于孩子的教育来说,影响他们心理成长的因素有哪些?
5、学校文化环境因素。在离开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学校是最直接影响儿童心理成长的最强大的。父母为什么努力为孩子选择学校也不足为奇。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7个主要因素 6、家庭文化环境因素。家庭文化对儿童心理成长的影响不言而喻,经济结构、父母教养态度及价值取向、亲子关系等对儿童心理发展有直接而重要...

论述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人的身心发展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育的制约主要表现在:1、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要求教育必须循序渐进地促进青少年的发展不能“揠...

儿童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儿童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都属心理学范畴。区别在于:1、儿童发展心理学注重研究儿童的生长发育阶段出现的问题。比如:儿童为什么会说谎话?为什么会怕见生人?为什么会产生攻击别人的行为等等。2、教育心理学注重教育方面的问题研究。如:怎样教育说谎话的儿童?怎样教育怕见生人的儿童?怎样教育儿童不攻...

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关系是什么?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运用心理学知识协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世界,适应社会、发挥潜能。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影响,培养学生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二者都是育人,在统一育人活动中各自都能发挥独特的作用,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心育对德育有一定影响。心育适当...

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
这是因为他提出的内部矛盾中揭示了这个问题的实质,他初步解决了“需要”理论、个体意识倾向理论、心理结构(原有水平)理论等一系列的实际问题。3、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心理发展如何,向哪儿发展?朱智贤认为,这不是由外因机械决定的,也不是由内因孤立决定的,而是由适合于内因的一定的外因决定的,也就...

当雄县13214442994: 简答题试述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 -
燕弦头孢: 教育是个体在心理发展过程中 所接受的来自环境的最主要的影 响, 也是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起主 导作用的因素. 教育与心理发展的 教育受个体已有心理发展水平的 制约;另一方面,教育又能促进个 体的心理发展. (1)个体心理发展对教育的...

当雄县13214442994: 教育对人心理发展的作用 -
燕弦头孢: 至关重要,影响深远.

当雄县13214442994: 教育成长与心理健康存在着什么联系?
燕弦头孢: 接受教育是每个人自我完善的需要,是自身和社会进步的阶 梯;而把自己的知识经验传授给学生或后代,是人类传承文明、生 生不息的重要手段.我们学习——接受教育...

当雄县13214442994: 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燕弦头孢: 论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的关系 人的身心发展是由遗传、环境、教育综合作用的结果.真正把遗传提供给人的发展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的是后天的环境,尤其是作为后天环境...

当雄县13214442994: 教育是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吗 -
燕弦头孢: 不是,并不是说没有教育心理就不发展了,认识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教育只是一种辅助手段

当雄县13214442994: 维果茨基提出教育,教学与心理发展关系的几个重要问题 -
燕弦头孢: A.“最近发展区”思想┋B.教学应当在发展的前面┋C.学习和指导的最佳期限

当雄县13214442994: 教育与心理发展之间的之间环节是 -
燕弦头孢: 教育与心理发展之间的环节是领会或掌握.教育是引起儿童领会和掌握知识经验的关键.从教育措施到儿童心理得到明显而稳定的发展,并不是立刻实现的,而是以儿童对教育内容的领会或掌握为其中间环节,并经过一定的量变质变过程.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中给的是B.实践,我认为答案有错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10分)3.教育与心理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是( B ) A.领会 B.实践 C.知识经验 D.技能

当雄县13214442994: 心理发展的方向性是指 -
燕弦头孢: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胚胎期到出生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次序的心理变化过程.这种变化与发展是逐渐的、连续而有规律的. 它既包括量的变化,更重要的还包括质的变化;不仅指向前推进的过程,同时也包括某些心理方面衰退、消亡...

当雄县13214442994: 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教育心理学的重点之一)
燕弦头孢: 双生儿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