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垓下之围,看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

作者&投稿:郴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垓下之围 中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

  项羽,是一个在历史上颇具争议的人物。有人说他刚愎自用,才会失了江山,最后落得乌江边上自刎。也有的人欣赏他的豪情,宁死不肯过江东。
  项羽,是我难得欣赏的古人之一。喜欢他的豪气和侠义。试问:如果,不是他对刘邦绝对的信任,又怎么会有机会给刘邦的暗渡陈仓?当时,项羽已算是夺下秦朝的天下,当时,若是他听范增的话,杀了刘邦,又怎会有后来的刘邦?项羽就是项羽,他为人爽直,暗箭伤人是他所不屑的。
  虞姬,是项羽的唯一,也是他的挚爱。到后来,虞姬在项羽的帐内,听到四面楚歌,以为已经被刘邦的军队包围,为了不拖累项羽,自刎于帐内。记得一位姐姐对我说过,如果他是霸王,绝不会让自己深爱的女人为他而死。可历史总是残酷的,我想,就算当时能杀出重围,双双到乌江边上,必也会双双殉情。虞姬又怎么割舍得对项羽得情和一份承诺?有人说虞姬是幸福的女人,因为项羽不是皇,所以,她不用与后宫三千争宠,不会在年老色衰之际感叹“一朝春去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我说,不会得,因为,项羽是当不上皇帝的,就算他现在登上了皇位,以他的秉性,必然不会怀疑他的臣子会有作乱之心,万一乱臣贼子在外皇袍加身,他想来也是不信,必定会稀里糊涂的丢了皇位。错就错在他不应该生在乱世。
  最后一幕,就好像放电影那样清晰。项羽的乌骓马被擒住,忠心如它,不甘事二主,跃入乌江。项羽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于乌江边上,喷薄而出的鲜血映红了乌江。至今似乎还能听见项羽苍凉的唱道:时不利于兮,骓不失,骓不失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定格在那一刻。“时不利于兮……”
  “力拔山兮气盖世”这无疑是当我们提到西楚霸王项羽的时候脑海中自然而然出现的第一评价。
  项羽,秦末下相人,名籍字羽,楚将之后。秦末动荡,项羽从叔父项梁起兵于吴中。梁败死后,羽领其军,与秦兵连战皆捷,秦亡后,自立为西楚霸王,继与汉王刘邦争天下。后楚汉相继中分天下,羽领其兵东归,汉王用了张良陈平之计,围项羽于垓下。
  项羽在走投无路之际,犹能拼死“快战”,溃围斩将,这既突出项羽威武勇猛的气概,却也体现了他骄傲自高的性格特征,这便也在冥冥之中注定了他结局的命运——自刎。而自刎这一行为在体现他宁死不辱,知耻重义的高贵品格的同时却又难免带给我们一种英雄末路,借死逃难的负面看法。
  正如司马迁所评价的那样,“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在我看来,项羽始为霸王,终却难成霸王。
  始为霸王,是因他那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的作战能力,统帅之功;终难成霸王,原因也只有一个,便是他难以正视自己的失败,借一刎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一个真正的霸王,是不会被狂暴的波浪所吞没的;一个真正的霸王,是不会被死一样宁静的孤夜压弯脊梁的;一个真正的霸王,所谓绝望,不过是他手中随风而扬空的屑粉;一个真正的霸王,他会在失败中拯救自己,在成功中摆正自己,在红尘的沧桑中升华自己,在多舛的命运中坚定自己!
  真正的霸王,需要的是要像越王勾践那般卧薪尝胆,忍辱负重的勇气与毅力,试想,如果那时候项羽能够放下自己的骄纵渡江而过,从此励精练兵,以待来日东山再起,那历史是否会因此而改写呢?这答案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能够知道。
  一切,尽在人为。

写作思路:可以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记载进行描述,首先司马迁是非常的推崇项羽,项羽是推翻秦王朝的主要力量,在司马迁的眼里项羽是个大英雄,甚至被司马迁说成是舜的后人等等。

正文:

首先司马迁是非常的推崇项羽,项羽是推翻秦王朝的主要力量,在司马迁的眼里项羽是个大英雄,甚至被司马迁说成是舜的后人。大力赞扬了项羽从没有一寸土地到成为楚霸王这中间的功绩,也称他是近古以来都没有这样的人物。

其实司马迁的评价也并非都是司马迁自己一个人的意见,很多时候都是司马迁整合了许多意见和评论给出一个相对中肯的意见。

司马迁以“实录”的态度写史书,在书中无不透露着司马迁在贯彻这个思想,尤其体现在他对人物的评价之上。没有掩饰他们的缺点,不会夸耀他们的功绩,从事实出发,还原给后世一个最真实的历史。

而司马迁留下一句震古烁今的千古名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中充分阐述了司马迁的生死观,短短几个字,称颂了多少伟人烈士,又讽刺了多少无胆鼠辈。

在司马迁看来,项羽是一个英雄。所以在项羽本纪中,极力描写出了项羽的个人勇猛,但是英雄却不适合做一个合格的帝王。因为项羽心中还有情意。在英雄末路之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宝马和美人。这样的描写,更加突出了项羽是一个有血有肉的英雄,而不是一个无情无义的枭雄。

到了最后,项羽不过江东,更加突出了他的情义。虽然他儿女情长,但是最后依然选择与他的部下一起战死沙场。而项羽最后一句“天要亡我,非战之过”则就是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隐含的说,项羽只能是一个有情有义之人,个人色彩浓厚的英雄,而成不了一个称王称霸的帝王。

因为他连自己失败的原因也搞不清楚,用现代话说,就是没有政治觉悟。这样的人,可以打天下,却是坐不成帝王的。

司马迁的历史观其实主要就体现在两方面:力求真实和爱憎分明,在对项羽的记载中无疑第二项占了主要因素,一句“天要亡我,非战之过”就足以看出司马迁对项羽的偏爱。但即使这样也保持着真实性与倾向性的统一,这是司马迁作传的最大特点。



太史公认为,项羽是一个英雄.
所以在项羽本纪中,极力描写出了项羽的个人勇猛.
但是英雄却不适合当一个合格的帝王.
因为项羽心中还有情意.在英雄末路之时,他首想到的是宝马与美人.
这样的描写,更加突出了项羽是一个有血有肉的英雄,
而不是一个无情无义的枭雄.
到了最后,项羽不过江东,更加突出了他的情义.
虽然他儿女情长,但是最后依然选择与他的部下一般战死沙场.
而项羽最后一句“天要亡我,非战之过”则就是太史公对项羽的评价.
隐含的说,项羽只能是一个有情有义,个人色彩浓厚的英雄,
而成不了一个称王称霸的帝王.因为他连自己失败的原因也搞不清楚,
用现代话说,就是没有政治觉悟.这样的人,可以打天下,却是坐不成帝王的.
司马迁的历史观其实主要就体现在两方面:力求真实和爱憎分明,在对项羽的记载中无疑第二项占了主要因素,一句“天要亡我,非战之过”就足以看出司马迁对项羽的偏爱.但即使这样也保持着真实性与倾向性的统一,这是司马迁作传的最大特点.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翻译是什么?
翻译为: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悬赏征求我的脑袋,我送你个人情吧!出自西汉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原文节选如下: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译文:项王回头看...

《垓下之围》原文及翻译
忽然回头看见了汉军骑兵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吕马童面向项羽,指项羽给王翳看,说道:“这个人就是项羽。”项羽便说道:“我听说汉王悬赏千两黄金要买我的脑袋,并封为万户侯,我就送你这点好处吧!”说完就自杀身亡了。 扩展资料: 《垓下之围》记叙的是项羽这位悲剧英雄的最后生涯,主要表现他...

垓下之围司马迁如何描写项羽英雄末路的悲哀的?
在“垓下之围”时,他吟诵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他依旧只想的是自己的宝马和美人,而他最后拒绝渡江,执意要去突围也是对个体自我的尊崇。

《项羽乌江自刎》的翻译
最后,郎中骑将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争得一个躯体。原文: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

项羽之死
本文记叙了项羽一生的最后阶段,表现他无可奈何的失败和悲壮的死亡,是《项羽本纪》中最具悲剧性的一幕。文章围绕项羽这个悲剧英雄,描写了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第一段写垓下之围重点写了“四面楚歌”和“慷慨悲歌”这两个连续性的事件。 “慷慨悲歌”,慨叹自己时运不利,恋恋不舍...

项王军壁垓下的译文
光项籍一个人就杀掉汉军几百人。项王身上也有十几处负伤。项王回头看见汉军骑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旧相识吗?”马童这时才跟项王打了个对脸儿,于是指给王翳说:“这就是项王。”项王说:“我听说汉王用千斤黄金,封邑万户悬赏征求我的脑袋,我给你这个恩惠吧!”于是,自刎而死。

《项羽之死》段意
第一段写垓下之围重点写了“四面楚歌”和“慷慨悲歌”这两个连续性的事件。第二段写项羽从垓下突围成功到再次被困东城的过程。第三段写项羽的东城溃围之战。最后一段写项羽乌江自刎。《项羽之死》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题目为后人所拟。本篇记叙的是项羽一生的最后阶段,由垓下被围,到乌江自...

楚霸王项羽乌江自刎时,周边的情景以及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曾是项羽的部将,后投靠刘邦,项羽对他说,“看在我们曾相识的份上,把我的头给你,拿去邀功求富贵吧”。说吧拔剑自刎,刘邦的八个部将冲过来,抢夺尸体,他的尸体被分为八段,这八个人后来都被刘邦封了侯。项羽至死都不认为自己有错,自己这么会打仗,这么英勇,却被刘邦打败,是苍天不帮助自己啊...

“垓下之围”阅读答案
垓下之围是项羽一生中最悲壮的时刻,也是名垂千古的时刻。我在这里整理了“垓下之围”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助到您。 垓下之围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垓下之战楚国有10万大军,项羽为什么只带800铁骑突围?
当年十二月,刘邦、刘贾、韩信、英布、彭越五方军队将项羽包围在垓下,汉方军队人数大概在50万到100万,楚方军队人数大概在10万以内。从前文可以发现,在垓下之围以前,项羽军已经败退了4个月之久,固陵之战只不过是回光返照,此时他们快要咽下最后一口气了。而且对比军队人数,项羽这支残兵是完全无法与...

顺德区15581912500: 司马迁在垓下之围中是如何评价项羽的?体现了司马迁怎么样的历史观?=. -
蓬贫肝精:[答案] 太史公认为,项羽是一个英雄. 所以在项羽本纪中,极力描写出了项羽的个人勇猛. 但是英雄却不适合当一个合格的帝王. 因为项羽心中还有情意.在英雄末路之时,他首想到的是宝马与美人. 这样的描写,更加突出了项羽是一个有血有肉的英雄, 而不...

顺德区15581912500: 司马迁对项羽垓下突围失败的评价 -
蓬贫肝精: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 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蠭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太史公说:我听周生说舜的眼睛可能是两个瞳仁.又听说项羽也是两个...

顺德区15581912500: 垓下之围司马迁是如何评价项羽功过的,这样评价体现了什么样的史家精?
蓬贫肝精: 功:推翻秦朝统治,在军事史作出巨大贡献,其威名震撼千古,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不二”的赞誉过:复辟分封制,使战火重燃,坑杀俘虏,屠城烹儒,民怨四起..精神:客观分析,实事求是

顺德区15581912500: 简析司马迁的《垓下之围》中项羽的形象 -
蓬贫肝精: 垓下突围 我喜欢该下突围中的项羽,因为…… 作者浓墨重彩地正面描写了项羽的英勇善战. 动作: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临战先声夺人,有排山倒海的气势) 瞋目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神威凛凛,气势迫人) 斩汉一将.复...

顺德区15581912500: 司马迁是怎样评价项羽的? -
蓬贫肝精: 项羽论 一、司马迁笔下的项羽 我们无法忘记项羽这个人物,我们无法绕开司马迁和他的呕心之作《史记》而去谈项羽.在《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羽由一个下相的“不学”小儿,由一个普通的军人成为反秦盟军中高级将领乃至领导...

顺德区15581912500: 司马迁在《垓下之围》中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段塑造了怎样的项羽形象? -
蓬贫肝精: 细节描写,再现英雄风姿 ——司马迁《垓下之围》赏析 湖北省襄樊职业技术学院 蒋红梅 人生之路漫长.但起关键作用的只有几步.司马迁因李陵之祸,遭受了莫大的屈辱.却不坠凌云之志,以血作墨,以灵为纸,完成了堪称“史家之绝唱,无韵...

顺德区15581912500: 垓下之围项羽的失败是历史的已然和必然,项羽反复自述天亡我,司马迁确认为谬哉 -
蓬贫肝精: 是的 司马迁认为他:自矜功伐,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不觉寤不自责.《史记·项羽本纪》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望采纳

顺德区15581912500: 鸿门宴对项羽的评价 -
蓬贫肝精: 项羽本是一个英雄,这是古之定论.但项羽又不是一般的英雄. 且不说巨鹿之战破釜沉舟的勇敢,垓下之围以一当百的豪气,自刎乌江笑迎死神的从容,单说他在鸿门宴上的表现,就令人心曳神摇,感佩万分. 项羽闻听刘邦欲王关中,勃然大...

顺德区15581912500: 史记中关于项羽的评论 -
蓬贫肝精: 反正司马迁对项羽评价很高!垓下之战可以看出.

顺德区15581912500: 《垓下之围》中司马迁认为导致项羽最终败亡的原因是 -
蓬贫肝精: 刚愎自用,缺失人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