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宣王以羊易牛原文

作者&投稿:居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求教《齐桓晋文之事》中的一段原文
清人曾国藩评价《齐桓晋文之事》是“辨王霸之方,明治道之要”。全文1313字,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阐述王道主张。齐宣王的谈话以“霸道”开端,孟子避而不谈霸道,直接将话题转移到集中讨论王道。孟子就“以羊易牛”一事肯定宣王有不忍之心,具有施行王道的思想基础。同时,孟子批评宣王虽然对...

齐桓晋文之事全文翻译
老百姓看到"以羊易牛",以小易大,认为王是爱财;孟子则不同,他肯定王有"不忍之心",只是没有把为仁之事继续扩展下去。这说明齐宣王已经有了"保民"的基本条件,具备施行王道的基础。同时也为下文论说宣王没有实行"王道","是不为"而"非不能"埋下了伏笔。 第三层(从"王说"到"王请度之"),剖析齐宣王的...

“孟子见齐宣王以羊易牛,天下大同”下联是什么?
上联是:孟子见齐宣王以羊易牛,天下大同;下联是:触龙说赵太后将儿作质,国家太平。

《先秦散文·孟子·齐桓晋文之事》原文鉴赏
例如齐宣王以羊易牛本是一桩小事,孟子却就此发挥,宣扬齐宣王有“不忍”之心,“是心足以王”,不仅替齐宣王解了嘲,而且说得他心花怒放,对孟子后来所要论述的道理也就比较容易听进去了。 运用譬喻来加强文章的逻辑力量,也是本篇的一个特点。他为了引出“王之不王,不为也”的论断,使用了两组比喻。他首先使...

《齐桓晋文之事》一文中,孟子引出“以羊易牛”的例子有何辩论意义?简述...
说明牛羊都是一样的 没有贵贱之分 “制民之产”其实就是要施仁政 正如“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包...
出自《孟子》的《梁惠王章句上》。所谓“君子远庖厨”,不过说的是一种不忍杀生的心理状态罢了。也就是齐宣王“以羊易牛”的心理,因为他亲眼看到了牛即将被杀的样子而没有亲眼看到羊即将被杀的样子。“眼不见为净”,所以君子远离宰鸡杀鸭的厨房。参考资料:孟子 梁惠王 ...

齐恒晋文之事的鉴赏
本文是孟子的代表作品之一,本文意在宣扬王道,却不直言王道,而以齐宣王问齐桓晋文之事发端。 孟子的答语既表明了对霸道的态度,又机智委婉地把谈话引向王道。但下文又不正面谈王道,而以“以羊易牛”的事例肯定齐宣王有不忍之心,具备行王道的基本条件,借此打开话题,鼓起齐宣王行王道、施...

文言文《以羊易牛》阅读答案是什么?
B.孟子利用“以羊易牛”这件小事中齐宣王“吾不忍其觳觫”的说法来大做文章,说这种“不忍之心”也就是仁爱的表现,博得了对方的欢心,大大缩短了彼此的思想距离。C.孟子用启发式解决了宣王心理上的疑难和矛盾,宣王因此对孟子说的“他人有心,予忖度之”的话表示衷心悦服,从“于我心有戚戚焉...

怎样看待齐宣王以羊易牛
看待齐宣王以羊易牛如下:说明齐宣王对动物动了恻隐之心,此时,齐宣王有仁慈之心,是孟子所言的施行王道的基础。齐宣王这样的做法由於其初心而值得肯定,因为“以羊易牛”并非齐宣王吝啬,而是不能“无罪而就死地”,是出於不忍之心。但是这只是对特殊情况的一种特殊的仁慈,然而他并没有把这样...

齐桓晋文之事分析鉴赏
文章通过“以羊易牛”的例子,论证了齐宣王有行王道的基础,但也指出他的局限性,如过于理想化和忽视实际战争需求。文章结构上,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探讨齐宣王未能实行王道的原因、霸道的负面效应以及推行王道的具体措施。孟子与宣王的对话层次分明,孟子首先提出“保民而王”的中心论点,通过一系列巧妙...

钱法15012017909问: 古文《以羊易牛》全文解释? -
彭阳县倍迪回答:[答案] 《以羊易牛》(见于孟子《梁惠王上》) 齐宣王坐在大殿上,有一个人牵着一头牛从殿下走过.齐宣王看到了,便问道:“牵着牛到哪儿去了呢?” 那人回答说:“要把它拉去宰了祭钟.” 齐宣王道:“把它放了吧!我不忍心看它那种恐惧哆嗦的样子...

钱法15012017909问: 古文《以羊易牛》全文解释? -
彭阳县倍迪回答: 《以羊易牛》(见于孟子《梁惠王上》) 齐宣王坐在大殿上,有一个人牵着一头牛从殿下走过.齐宣王看到了,便问道:“牵着牛到哪儿去了呢?” 那人回答说:“要把它拉去宰了祭钟.” 齐宣王道:“把它放了吧!我不忍心看它那种恐惧哆嗦的样子,它毫无罪过,却被送到屠宰场去.” 那人便道:“那么,就此废除祭钟这一仪节吗?” 齐宣王说:“这怎么可以废除呢?就用只羊去代替它吧!”

钱法15012017909问: 君子远庖厨.出自于孟子,请帮我翻译成白话文和告诉有关的信息,出自孟子的那一片章节. -
彭阳县倍迪回答:[答案] 梁惠王上 齐桓、晋文之事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

钱法15012017909问: 求一个成语 - 意思大概是这样的皇帝要用一只牛来祭祀,一个大臣劝他
彭阳县倍迪回答: 正确的是 以羊易牛出自原文:齐宣王问曰①:“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②?” 齐宣王问道:“齐桓公、晋文公(称霸诸侯)的事情,可以讲给我听听吗?” 孟子对曰:“...

钱法15012017909问: 文言文 以羊易牛 -
彭阳县倍迪回答: 在.人.弃.假设. 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这怎么可以废除呢?就用只羊去代替它吧!

钱法15012017909问: 君子远庖厨的作品原文 -
彭阳县倍迪回答: 君子远庖厨 齐宣王①问曰:“齐桓、晋文②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③,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

钱法15012017909问: 《梁惠王上》中齐宣王做出以羊易牛的决策的原因是什么?你怎么看待他这一做法? -
彭阳县倍迪回答:[答案] 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节选自《孟子 梁惠王上》 1、齐宣王做出以羊易牛的决策的原因...

钱法15012017909问: 以羊易牛中的 于 者 舍 若 翻译 -
彭阳县倍迪回答: 于(王坐于堂上):<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时间、处所,可译为“在”、“到”、“从”等.举例:《子鱼论战》:“宋公子及楚人战~泓.” 《出师表》:“受任~败军之际.”者(有牵牛而过堂下者):<助词>用动词、形容词和动词性词...

钱法15012017909问: 君子远离庖厨是什么意思? -
彭阳县倍迪回答: 君子远庖厨.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指:君子应该远离杀生做饭的地方. “君子远庖厨”这句话,并不是孟子的著作权,它最早出自于《礼记.玉藻》:“君子远庖厨,凡有血气之类弗身践也.”也就是说,凡有血气的东西都不要亲手去杀它们....

钱法15012017909问: 齐桓晋文公之事 原文 -
彭阳县倍迪回答: 《齐桓晋文公之事》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