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感悟

作者&投稿:银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成语启示
更为危险的是,尽管民众在表面上保持沉默,但他们内心的不满与愤恨却在悄然累积。一旦社会压力达到极限,大规模的民变便不可避免,这无疑会对社会生产力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正如那句古老的成语所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它揭示了忽视人民声音的严重后果。中国人向来以其坚韧的忍耐力著称,但他们同时...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雍而溃的溃告诉执政者怎样一个历史警示?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雍而溃”这句话告诉执政者的历史警示:执政者一定要在乎人民,在沪普通百姓的意见,不能过于专政独权,不考虑普通百姓的意见。这句话出自出处:先秦时期的《召公谏厉王弭谤》。完整的句子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翻译:阻塞老百姓的嘴...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并非简单的比喻,它揭示了言论自由对社会稳定的基石作用。治国者应如治水者般,开导民情,让人民的声音得以顺畅表达,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并修正政策的错误,防止社会矛盾激化。压制言论只会使得下情不达,政策的缺陷难以暴露,反而加剧了社会的动荡和冲突。历史的反思 中国历史上,那些...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成语启示
更可怕的在于虽然民众口上不说,但心里却充满了仇恨,只要社会矛盾到达临界点,大规模的暴乱必然爆发,给社会生产力造成极大破坏。正可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能忍受暴政的民族,但也是爆发起义最多的国家。

你怎样理解《召公谏厉王弭谤》一文中提出的"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
召公用“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比喻,说明厉王弭谤的危害性,江河堵塞不通,就会引起决堤泛滥,受到伤害的人一定很多。而堵塞人民的嘴,不让人民讲话,也必然会引起类似江河决堤泛滥那样的严重后果。这就自然而然地引出结论,也是召公的政治主张:“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就是要让老百姓...

《召公谏厉王弭谤》读后感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是专制社会对付被奴役者的基本思路。“为川者”可以“决之使导”,但“为民者”决不能“宣之使言”!言论自由只是表层的,言论自由的背后是思想自由,人格自由,一旦被奴役者获得了思想自由,专制政权的合法性就会遭到质疑,如果一个社会中,相当多的人对政权的合法性产生...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什么意思?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雍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白话译文:阻塞老百姓的嘴,好比阻塞河水。河流如果堵塞后一旦再决堤,伤人一定很多,人民也是这样。因此治水的人疏通河道使它畅通,治民者只能开导他们而让人畅所欲言。这篇文章记叙了召公劝谏厉王停止...

成语《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典故的出处,意思?
原文节选:“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译文:堵住人们的口,比堵塞河流的后患更为严重。河流被堵塞而决口,伤害的人一定多。百姓也如同河流。因此,治水的人要疏通河道,让水畅流;治民的人应开导他们,让他们畅所欲言。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翻译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

“防民这口,甚于防川”是什么意思,对我们有什么深刻含义?
没有防民这口,甚于防川,应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成语解释]防:阻止;甚:超过。阻止人民进行批评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指不让人民说话,必有大害。[典故出处]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35回:“因想起古书‘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两句,不觉为之...

绪往15044666987问: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蕴含什么政治智慧
安远县塞可回答: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雍而溃”这句话告诉执政者的历史警示:执政者一定要在乎人民,在沪普通百姓的意见,不能过于专政独权,不考虑普通百姓的意见.这句话出...

绪往15044666987问: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是什么意思?
安远县塞可回答: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意思是阻 止人民批评时政的危害,比堵塞河川 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这个谚语出自 《国语•周语上》.西周末年,周厉王在位,他实行残 暴的统...

绪往15044666987问: 《召公谏厉王弭谤》召公用比喻的方法想让厉王明白什么道理?有什么好处?
安远县塞可回答: 道理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意思是,不能堵塞言路,要让老百姓敢于提意见,否则会导致统治的垮台.好处是:形象、生动,易于理解.

绪往15044666987问: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是由什么故事得来的?
安远县塞可回答: 西周的周厉王是个暴君.老百姓都恨透了 他,大家遇到一起就讲他的暴行.有个大臣... 防民之 口,甚于防川. 所以治理河流的办法是疏导,治理 国家的办法是让老百姓说...

绪往15044666987问: 文言文翻译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
安远县塞可回答: 堵住百姓的口,比堵住河水更厉害.河水堵塞而冲破堤坝,伤害的人一定很多,百姓也象河水一样.所以治理河水的人,要疏通它,使它畅通,治理百姓的人,要放任他们,让他们讲话.因此天子治理政事,命令公、卿以至列士献诗,乐官献曲,史官献书,少师献箴言,盲者朗诵诗歌,朦者背诵典籍,各类工匠在工作中规谏,百姓请人传话,近臣尽心规劝,亲戚弥补监察,太师、太史进行教诲,元老大臣整理阐明,然后君王考虑实行.所以政事得到推行而不违背事理.

绪往15044666987问: 召公谏厉王弭谤 - 召公谏厉王弭谤里的成语有哪些?召公谏厉王弭谤里的成语有哪些
安远县塞可回答: 召公谏厉王弭谤的成语有“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召公谏厉王弭谤》选自《国语》上篇.故篇名亦作《国语.召公谏厉王弭谤》,题中,召公亦作邵公.《左传》称厉王...

绪往15044666987问: <<召公谏厉王弭谤>>里召公为什么认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
安远县塞可回答: 第一层,第一句斩钉截铁断定周厉王采取的是堵嘴的做法.接着以堵塞河流的后果为喻,说明堵嘴的后果严重.然后从正面论述如何治理河流,以此为据提出“为民者宣之使言”的中心论点. 第二层,以史为鉴详细叙述周初的君王广泛听取人民...

绪往15044666987问: 《召公谏厉王弭谤》中,召公是怎么论述“防民之口基于防川”的命题的 -
安远县塞可回答: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解释】: 阻止人民进行批评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指不让人民说话,必有大害. 【出处】: 《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民之“口”能说出国家政...

绪往15044666987问: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是什么意思?请举例说明
安远县塞可回答: 是古代君主的制国方略,原意是预防人民的舆论比预防决堤更重要,是说人民舆论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