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典故的出处,意思?

作者&投稿:典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防人之口,甚于防川的成语解释及意思~

【成语】: 防人之口,甚于防川
【拼音】: fáng rén zhī kǒu,shèn yú fáng chuān
【解释】: 防:阻止;甚:超过;川:河流。想堵住人民的嘴,比堵塞河川还难。指不让人民说话,是不明智的。
【出处】: 《晋书·孔严传》:“古人为政,防人之口,甚于防川。”
【拼音代码】: frzc
【近义词】: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用法】: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统治者
【英文】: Stopping the mouth of the people is more harmful than stopping a river.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解释】:阻止人民进行批评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指不让人民说话,必有大害。
【出处】:《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出处:春秋时期·左丘明《国语·周语》

意思:阻止人民进行批评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指不让人民说话,必有大害。

原文节选:“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译文:堵住人们的口,比堵塞河流的后患更为严重。河流被堵塞而决口,伤害的人一定多。百姓也如同河流。因此,治水的人要疏通河道,让水畅流;治民的人应开导他们,让他们畅所欲言。

扩展资料

成语故事:

周朝建立以后,对人民也采取了残酷的统治,因此人民对周朝越来越不满,纷纷起来反抗。周朝的统治者为了镇压人民,采用十分严酷的刑罚。到了周厉王即位后,对人民的压迫更重了,各种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话说周厉王当时宠信一名叫荣夷公的大臣,他非常擅长搜刮财物,残酷欺压百姓。荣夷公利用他的特权,封山占水,霸占了一切湖泊、河流,垄断山林川泽的一切收益,禁止老百姓上山砍柴打猎、下河捕鱼,断绝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计;对外兴师动众,征伐邻邦,不断加重老百姓的负担。他的倒行逆施、横征暴敛,造成了广大人民的强烈不满,朝野上下,杀机四伏,人人自危,民怨沸腾。

那时候,住在野外的农夫叫“野人”,住在都城里的平民叫“国人”。都城镐京的国人不满厉王的暴虐措施,怨声载道。大臣召穆公听到国人的议论越来越多,社会动荡不安,就进宫告诉厉王说:“荣夷公的这种做法,让百姓忍受不了啦,您如果不趁早收回给荣夷公的特权,百姓就要暴动了,出了乱子就不好收拾了。”

厉王撇撇嘴说:“这点小事情,我自有办法对付。”于是,周厉王下命令,禁止国人批评朝政。还从卫国找来一个巫师,要他专门刺探批评朝政的人,说:“如果发现有人在背后诽谤我,你就立即报告,我会严惩这些刁民。”卫巫于是派了一批人到处察听,这批人经常借机敲诈勒索,谁要是不听,他们诬告你谋反。厉王听信了卫巫的报告,杀了不少国人。

在这样的压力下,国人真的不敢在公开场合里议论国事了。就是人们在路上碰到熟人,也不敢交谈招呼,只交换了一个眼色,就匆匆地走开。厉王发现批评朝政的人渐渐少了下来,十分满意。

有一次,召穆公去见厉王,周厉王高兴地对他说:“你看,现在老百姓都同意我的做法,没有人反对了呢。”

召穆公叹了一口气说:“您这是强行封老百姓的嘴,哪里是老百姓真就没有自己的想法了啊!这怎么行呢?堵住人的嘴,不让人说话,比堵住河流还要危险哪!治水必须疏通河道,让水流到大海;治国家也是一样,必须引导百姓说话。硬堵住河流,等到决口伤害的人一定会更多;硬堵住人的嘴,堵塞河流的后患更为严重,是要闯大祸的呀!”

厉王不以为然,暴政反而越来越厉害。过了三年,也就是公元前841年,国人忍无可忍,终于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暴动。起义的国人围攻王宫,要杀厉王。厉王得知风声,慌忙带了一批人逃命,一直逃过黄河,到彘(今山西霍县东北)地方才停下来。就是厉王不听召穆公的规劝,才落得个被流放的命运啊。

十四年之后,周厉王在彘死去。大臣们立太子姬静即位,就是周宣王。但是经过一场国人暴动,周朝统治者已经外强中干,永远地衰落下去了。



成语《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典故

出处:《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译文:阻止人民进行批评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河川变得雍堵而决口,受伤的老百姓一定很多,治理国家也是一样。所以治水的人,必须疏通河道让水流入大海;治理国家的人,必须引导百姓说话。

扩展资料:

成语启示: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统治者荒淫无道,但他们又怕人民议论,就采取了压制社会言论的措施,以为可以高枕无忧、平安无事。实际上这是最愚蠢的作法,它不仅使下情无法上达,错误的政策得不到纠正,加剧社会矛盾。

更可怕的在于虽然民众口上不说,但心里却充满了仇恨,只要社会矛盾到达临界点,大规模的暴乱必然爆发,给社会生产力造成极大破坏。正可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能忍受暴政的民族,但也是爆发起义最多的国家。



该典故出自《国语。周语上》
西周末年,周厉王非常残暴,横征暴敛,骄奢淫逸,整个国家百业凋敝、民不聊生。人们在私底下指责厉王的暴行。
召公屡次进谏厉王,厉王不听,从卫国找来巫师去监视哪些指责他的人,只要发现就抓住杀掉。一时间,全国上下人人自危,没人敢再议论朝政,连在街上遇到亲戚熟人也只能用眼睛互相看一下,生怕一不小心说错话惹来杀身之祸。
厉王很是得意,对召公说,你看,现在没有人说我的坏话了吧。
召公对厉王说:民众对你的怨恨和水是一样的,只能用疏导的方法。你怎麽能阻止民众说话呢?
厉王不听召公的话,仍我行我素,三年后,便发生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国人暴动”,将厉王流放到彘地去了。
意思:防:阻止、堵塞,川:河流。指堵住人的嘴,不让他们说话的危害,比堵塞河流引起的水灾还要严重。

这个典故出自《国语'周语上》,好像高中时有篇课文叫《召公弥厉王纳谏》也就包含了这个典故


怎么断句啊?有解释就更好了? 谢谢
断句如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这段话出自左丘明《国语·周语上·召公谏厉王弭谤》。以下是《召公谏厉王弭谤》全文的原文、注释以及参考译文:召公谏厉王弭谤 【原文】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是什么意思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成语故事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反义词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出处 《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造句: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35回:“因想起古书‘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两句...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雍而溃的溃告诉执政者怎样一个历史警示?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雍而溃”这句话告诉执政者的历史警示:执政者一定要在乎人民,在沪普通百姓的意见,不能过于专政独权,不考虑普通百姓的意见。这句话出自出处:先秦时期的《召公谏厉王弭谤》。完整的句子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翻译:阻塞老百姓的嘴...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在古老的典籍中,鲁国左丘明在《国语·周语上》中提出了一个警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句话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试图抑制人民的言论,其后果远比阻塞河流的洪流更为严重。川壅而溃,带来的灾难是显而易见的,而人民的言论一旦被压制,其潜在的破坏力却无法估量。历史的教训 让我们回溯到...

《召公谏厉王弭谤》中有两个成语,写出一个并说出它的含义?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fáng mín zhī kǒu,shèn yú fáng chuān[释义] 防:阻止;甚:超过。阻止人民进行批评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指不让人民说话,必有大害。民不堪命mín bù kān mìng[释义] 民众负担沉重,痛苦得活不下去。[语出] 先秦·左丘明《左传·桓公二年》:“宋殇公立,十年十一...

在《召公谏厉王弭谤》一文中,召公为什么认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第二层,以史为鉴详细叙述周初的君王广泛听取人民意见,制定政策的过程和施行的顺利,给周厉王一个榜样,一种易操作的办法.第三层,通过一个比喻,把人民之口比作山川、土地,可以产出财物衣食.论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同样的自然条件,不同的政策,会产生贫弱与富强截然相反的结果.而人民的意见是制定富民强国...

“防民之心,胜于防川”的出处。
应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是说阻塞百姓的言路,比堵住洪水更可怕。川”指洪水。以“防川”作比喻十分恰当。传说中鲧用堵塞的方法治水,遭到失败;禹用疏导的方法治水,获得成功。因此,“为川者决之使导”,这是人们极易理解的常识性问题;出自《召公谏厉王止谤》...

翻译下列名句。。急!!
①、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堵住老百姓的口,阻止人民进行批评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②、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广泛地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就能明白事情的真相,作出正确的判断,只听信一方面的意见就会不了解真相,得出错误的结论。告诫人们办事要广泛听取...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成语启示
实际上这是最愚蠢的作法,它不仅使下情无法上达,错误的政策得不到纠正,加剧社会矛盾。更可怕的在于虽然民众口上不说,但心里却充满了仇恨,只要社会矛盾到达临界点,大规模的暴乱必然爆发,给社会生产力造成极大破坏。正可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能忍受暴政的民族,但也是爆发起义...

<<召公谏厉王弭谤>>里召公为什么认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而厉王却弥谤,这样人们就无法发泄心中的不满,于是心中的不满会越积越多,当到了一定程度以后,人们就会用更加暴力的方法来发泄。这就好比当改革不行的时候,就会出现革命一样。也正如召公所比喻的,水积蓄的越多,泛滥起来就越恐怖。所以有先见之明的召公才会提醒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结果也...

横山县15027855599: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是由什么故事得来的?
鄘盾口炎: 西周的周厉王是个暴君.老百姓都恨透了 他,大家遇到一起就讲他的暴行.有个大臣... 防民之 口,甚于防川. 所以治理河流的办法是疏导,治理 国家的办法是让老百姓说...

横山县15027855599: 防民之□,甚于防川典故是什么?
鄘盾口炎: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意思是阻止 人民批评时政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 水患还要严重.这个谤语出自《国语•周 语上》.西周末年,周厉王在位,他实行残暴 的统...

横山县15027855599: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出自哪里? -
鄘盾口炎: 出自《国语·周语上》里的《召公谏厉王弭谤》:“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意思为阻止人民进行批评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指不让人民说话,必有大害. 民之“口”能说出国家政事的善败好坏,推行人民认为好的,防范人民认为坏的,才是丰富财用衣食的关键,这是国家生死存亡、治乱兴衰的大事,可见民之“口”的重要.这样的比喻形象明了,其含义又很深刻、警策.

横山县15027855599: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意思是什么,出处是哪里?
鄘盾口炎: fáng mín zhī kǒu,shèn yú fáng ch成语释义 防:阻止;甚:超过.阻止人民进行批评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指不让人民说话,必有大害.成语出处 《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结构 复句式成语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分句;指统治者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近义词 防民之口,甚于防水反义词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成语例句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35回:“因想起古书'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两句,不觉为之太息.”

横山县15027855599: “防民之口,胜于防川”说的是周朝哪位昏君的故事?
鄘盾口炎: 周朝的第十代厉王姬胡. 《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横山县15027855599: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蕴含什么政治智慧
鄘盾口炎: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雍而溃”这句话告诉执政者的历史警示:执政者一定要在乎人民,在沪普通百姓的意见,不能过于专政独权,不考虑普通百姓的意见.这句话出...

横山县15027855599: 召公谏厉王弭谤里的成语有哪些 -
鄘盾口炎: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拼音】 fáng mín zhī kǒu,shèn yú fáng chuān 【释义】 防:阻止;甚:超过.阻止人民进行批评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指不让人民说话,必有大害.【示例】夫心险如山,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怨怒之情不一,欢谑之言无方.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谐隐》 【出处】 《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横山县15027855599: 隐约其辞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这两个词语是什么意思? -
鄘盾口炎: 1、隐约其辞 【注 音】 ( yǐn yuē qí cí ) 【释 义】 隐约:时隐时现;辞:言辞.形容说话隐隐约约、躲躲闪闪,使人不易完全明白. 【出 处】 清·平步青《霞外捃屑·倪文正公与弟献汝二书》:“使白太夫人,谓欲礼佛行也者,迎抵会城卒岁...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