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公谏弭谤原文+翻译

作者&投稿:杭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文翻译
一、古文翻译的要求——信、达、雅 古文翻译的要求,一般归纳为信、达、雅三项。“雅”是很高的要求,在目前学习阶段,我们只要能做到“信”和“达”就可以了。1.“信”是指译文要准确地反映原作的意思,不要曲解原文的内容。例如:原文: 厉王 虐,国 人 谤 王。(《召公谏弭谤》)误译: 周...

邵公谏厉王弭谤作品赏析
在《国语》中,有一篇故事详细描绘了周厉王被人民驱逐的历程。他统治期间,由于其残暴不仁,引起了民众的强烈不满和批判。然而,面对指责,他并未反思改正,反而采取高压政策来压制公众的言论。这导致人民的忍耐达到了极限,最终选择了起义,将他从王位上拉下。这个事件深刻揭示了一个道理:“防民之口,...

万象必尽文言文
《邵公谏厉王弭谤》:“近臣尽规。” ①尽量;尽可能。《礼记·曲礼》:“虚坐尽后,食坐尽后。” ②任凭;任随。武衍《宫词》:“惟有落红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4. 古文(尽)的意思 1、古文释义 ①完;完尽;完了。《赤壁赋》:“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②全部用出。《...

《邵公谏弥谤》的行文线索是什么?
全文分三部分: 一为厉王弭谤,交待文章的背景; 二为邵公谏弭谤,此为全文的中心; 三为厉王拒谏及其后果,又反证了邵公劝谏的正确性。结构虽单纯,然层次分明,中心突出

邵公谏厉王饵谤出自哪部史书?
《邵公谏厉王弭谤》是春秋末期的一篇散文,作者是左丘明。记载了周厉王被逐的过程,收录于《国语》中。

邵公谏厉王弭谤相关简介
《国语》,一部战国初期编纂的国别史著作,分为二十一卷,主要记载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历史事件,堪称各国史书的汇集。各卷内容因国而异,各有侧重,展示了各国独特的风貌和历史进程。《国语》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其中崇礼重民的价值观尤为显著,体现了自西周以来敬天保民的理念。

邵公谏厉王弭谤说明了一个怎样的道理,说明方法是什么
它告诉人们一条真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用今天的话说,如果统治者滥施暴政,且又堵塞言路,终将自食其果。运用比喻手法和排比句式,从正反两方面阐发道理。或者是:说明人民的力量是不可抗拒的。

《邵公谏弭谤》中几个字的意思,恳请高人指点
1这 2因此 3所以 4用于句首无意义 5因此 6何

遇到挫折的文言文
一、古文翻译的要求——信、达、雅 古文翻译的要求,一般归纳为信、达、雅三项。“雅”是很高的要求,在目前学习阶段,我们只要能做到“信”和“达”就可以了。 1.“信”是指译文要准确地反映原作的意思,不要曲解原文的内容。例如: 原文: 厉王 虐,国人谤王。 (《召公谏弭谤》) 误译: 周厉王暴虐,国内的人诽...

古义是贬义词 今义是中性词的有哪些
(2)谤 今义指诽谤,无中生有,恶意中伤,是个贬义词。上古汉语 “谤”没有贬义,如《召公谏弭谤》:“厉王虐,国人谤王。”“谤王”不是国人诽谤周厉王。因为他暴虐,国人背后议论他的过失,这不是恶意中伤。《左传.襄公十四年》:“士传言.庶人谤。”为纠正天子过失,士传话,庶人批评...

戈琰15099147897问: 邵公谏厉王弭谤(春秋末期左丘明创作的散文) - 搜狗百科
呼中区法可回答: 邵公谏厉王弭谤》——《国语》 厉王虐,国人谤王.邵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邵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邵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戈琰15099147897问: 翻译<<邵公谏历王弭谤>>一文 -
呼中区法可回答: 周厉王残暴无道,国都里的老百姓都责骂他.邵穆公对厉王说:“老百姓不堪忍受您暴虐的政令啦!”厉王听了大怒,找到个卫国的巫者,派他监视敢指责自己的人,一经告发,就加杀戮.国都里的人们都不敢随便讲话,路上相遇只能用眼神相...

戈琰15099147897问: 《邵公谏厉王弭谤》的出处是什么?翻译是什么?急用 -
呼中区法可回答: 出自《国语·周语上》 全文翻译如下: 周厉王暴虐无道,老百姓都指责他的暴政.召公告诉厉王说:“人民忍受不了这样的暴政了!”厉王发怒了,找来卫国的巫师,派他监视那些指责朝政的人.根据卫国巫师的报告,厉王就按照报告把那些...

戈琰15099147897问: 邵公谏厉王弭谤 -
呼中区法可回答: 首先,以治水为喻,说明“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提出“为民者宣之使言”的主张. 其次,紧扣“宣”字,用排比句式,一口气说出12种向天子进言的措施和方式(上至公卿下至庶人,近臣亲戚、盲人老人、直接间接、讲唱说写),目的是广开言路,并指出:“王斟酌”就会“事行而不悖”. 再次,用“土之有山川”和“原隰之有衍沃”作比喻,进一步说“宣之使言”的重要意义,说明“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的道理,并明确指出其意义是“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最后,改变正面论述的语气,连用两个强有力的反诘句,从反面加强自己的议论.一方面对“壅”,即指周王的“障”和“弭谤”加以驳斥,一方面对周王沾沾自喜的表现加以反击和否定,从而照应了前文.

戈琰15099147897问: 谁有<邵公谏厉王弭谤>的翻译? -
呼中区法可回答: 周厉王暴虐无道.国都里的人都在咒骂他.召公告诉厉王说:“百姓忍不了你的命令啦!”厉王很恼怒,找到一个卫国的巫师,叫他去监视咒骂王的人.只要卫巫来报告,厉王就把被告发的人杀掉.住在国都的人都不敢说话了,熟人在路上相遇...

戈琰15099147897问: 问一下:"夫虑于心而宣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出自哪里?急急急! -
呼中区法可回答: 《国语·邵公谏厉王弭谤》(原文):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

戈琰15099147897问: 《国语 召公谏厉王弭谤》 全文 -
呼中区法可回答: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

戈琰15099147897问: 邵公谏厉王弭谤的通假字《邵公谏厉王弭谤》整篇古文的通假字 -
呼中区法可回答:[答案] “弭”通“弥” 意思:止,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