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十六章原文及感悟

作者&投稿:晨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道德经第十六章原文及译文
道德经第十六章:[原文]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⑿,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译文]尽力使心灵的虚寂达到极点,使生活清静坚守不变。万物都一齐蓬勃生长...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是什么意思?
能够知晓天地之常规和万物之常态的人们,知道如何正确地运用和容忍一切,因为对一切都有正确的认识。因为可以容忍的是天地之道和美德,这是一种无私的行为。这样才能与大道合其一,与天地共长久,与日月同辉煌,就算出生入死,也会健康地活着,死得其所,不会遭遇任何灾难。出自春秋老子所著的《道德经》。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值得收藏!
【第十六章】至【第二十一章】,老子强调虚静、无为与顺应自然的智慧,教导我们如何在万物更迭中保持观照与理解。【第二十二章】则强调谦逊与智慧的平衡,教导我们以柔克刚,无为而治。【第二十九章】揭示了天下万物的自然法则,圣人懂得适度,避免极端,以道引导而非强求,这是治理国家的至高智慧。【...

虚极静笃作品简介
在古代中国先秦时期的一部著作中,我们找到了《虚极静笃》的思想源泉——《道德经》第十六章。[1]《道德经》,别名《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或《老子五千文》,据传是由春秋时期的哲学家老子(李耳,籍贯河南鹿邑)所创作,是道家哲学的核心文献。这部作品分为上下两篇,原先是不分章的...

老子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第十六章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①;万物并作②,吾以观复③。夫物芸芸④,各复归其根。归根⑤曰静,静曰⑥复命⑦。复命曰常⑧,知常曰明⑨。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⑩,容乃公,公乃全⑾,全乃天⑿,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译文] 尽力使心灵的虚寂达到极点,使生活清静坚守不变。万物都一齐...

道德经全文
《道德经》之十六章 原文: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道德经》之十七章 原文: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

如何理解"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字面意思:天下人都知道了美之为美的标准是什么,那么相反的丑之为丑的标准也同时的被确定下来了;天下人都知道了善之为善的定义是什么,那么相反的恶的定义也同时的被确定下来。2、实际意义:比如,我们给美制定一个标准或下一个定义,那么内容与之相反的标准和定义就是丑的标准和定义。这就是...

翻译古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翻译后请...
4、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5、翻译:如果天下人都知晓美的事物是美的,这就...

老子《道德经》求全文,别错字,最好带翻译,原文写完再翻译,
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dǔ)。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第十七章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

道德经原文及翻译是什么?
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译文:道可以说,但不是通常所说的道。名可以起,但不是通常所起的名。可以说他是无,因为他在天地创始之前;也可以说他是...

牢亲15198978729问: 阅读《道德经》体会 -
芦溪县风湿回答: 《道德经》第十六章 [原文]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此章历代的释意无...

牢亲15198978729问: 《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 -
芦溪县风湿回答: 致虚极 守静笃 如果人能够致知 达到虚无妙境 虚空妙有的时候 便可达到大智慧到极点 达到大智慧的极点 又能诚心诚意的守静 达到最高止境之时 万物并作 吾以观其复 (复另本作后) 那麽万物的生长 孕育 死亡 我们就能从无形的气胞 观察到...

牢亲15198978729问: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 -
芦溪县风湿回答: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 老子《道德经》,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千百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从这部人类文明史上的智慧宝典中汲取治国安民、修身养性、立人处世的精髓.当今社会科学发达,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

牢亲15198978729问: 道德经最经典的是什么?
芦溪县风湿回答: 道德经里最经典的第十六章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①;万物并作②,吾以观复③.夫物芸芸④,各复归其根.归根⑤曰静,静曰⑥复命⑦.复命曰常⑧,知常曰明⑨.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⑩,容乃公,公乃全⑾,全乃天⑿,天乃道,道乃久...

牢亲15198978729问: 道德经第56章“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应该怎么理解? -
芦溪县风湿回答: 说实话,对于老子的这一章,我最欣赏的就是第一句啦,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他和第81章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意思近同,还有第23章的,希言自然①.故飘风②不终朝,骤雨③不终日,孰为此者...

牢亲15198978729问: 道德经中的无为,寡欲,静,水有关内容 -
芦溪县风湿回答: 157****1176 :你好.【道德经】 老子教导我们说【无为】就是遵循、顺应自然规律.把个人的主观意志强加于自然界,就是【有为】.老子肯定了自然的发展变化有一定的规律.他把这种规律称为【常】.也就是万物不变的规则.老子在道德...

牢亲15198978729问: 敬则生爱,最重笃浅的意思 -
芦溪县风湿回答: 出自《道德经》第十六章.原文大概是“致虚极,守静笃.”我对《道德经》不是很了解,其实我们现在多数人都只是在重复别人的观点和别人的话,真的很少有人有自己的感悟的.呵呵.让您见笑了. 而且兄台,道家和道教不是一回事,那是后来老百姓不明白,硬给扯到一起的,时间长了,就真的混了.虽然道教吸收了道家思想.如果我们宗教和学术门派教提出来,后面的尾缀就应该有所区分.佛教、道教、道家,三个呦,呵呵.我的才浅,关于“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十六章.原文为::“致虚极,守静笃”只能说最开始这点,因为您很认真的提问,我真的不想粘贴糊弄您,让您笑话了. 哦,对了,谢谢您刚才给我评分.

牢亲15198978729问: 笃静悟初出自哪家名句? -
芦溪县风湿回答: 笃静悟初;出处不详. “笃静悟初”应该和“虚极静笃”的意思接近,即保持笃定,不受外界负面因素干扰. 笃静;守住静的状态保持笃定.虚极静笃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十六章. 原文为:“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含义:使心灵保持虚和静的至极笃定状态,不受影响,为的是万事万物并行发生时,我用这种心态观察事物循环往复的规律.这是老子告诉世人求道的方法,何为道,道是客观世界运行规律,是自然的(自然:自己本身就这样)的内在趋动因素. 希望能帮助到你

牢亲15198978729问: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出自谁人之口? -
芦溪县风湿回答: 老子 此句出处.《老子》第十六章:“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你是看了马未都老师的讲座或书吧?

牢亲15198978729问: 《道德经》的读后感 -
芦溪县风湿回答: 道德经是万经之王,哲学之王.学习道德经,可以让你掌握宇宙、人生的规律,让你学会按规律行事,建功立业,让生活更幸福,人生更精彩. 道德经主要讲的是天道.但神奇的地方在于,在老子那里,天道和人道是统一的,这就使道德经里面...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