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宪问篇道理

作者&投稿:柯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论语君子篇读后感?
雍也篇“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篇“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子路篇“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宪问篇“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篇“君子有...

《论语》八则 解释
(26) 言必信,行必果:“言必信,行必果。” (《子路篇》)释:言语一定要信实,行为一定要坚决。(27) 怨天尤人:“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宪问篇》)释:不怨恨天,不责备人,学习一些平常的知识,却透彻了解很高的道理。(28) 一以贯之:“非也,予一以贯之。” (《卫...

论语读书笔记600字
论语·宪问篇第十四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与前面的“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合在一起,便可以自问一句:“知己知彼,何患之有?”能够正确看待自己,能够体谅理解他人,还担心什么自己不被他人理解呢?如果是自己有所偏差和缺失,他人指出,应感到庆幸;若是他人误解,看看被误解的原因,是...

怎样理解“政者正也?
“上好礼,则民易使也。”(《论语·宪问篇》)这些论述,说明了为什么“政者,正也”。笔者认为,“政”从“正”出,由于领导者所处位置不同,具有一定的权力,能影响他人的行为,因而在一个群体中的作用不同,其言行十分重要。上行下效,上梁不正下梁歪,就是这个道理。那么,如何做到“正”呢...

论语中的成语 以及原文
《论语宪问篇》:“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过犹不及:凡事做过了头,就像做得不够一样。谓做事须恰如其分。《论语先进篇》: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一以贯之:用一种道理贯穿于各类事物中。《论语 卫灵公篇》...

从论语看孔子的价值观
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 宪问篇14: 3.2 矛盾的是,孔子也有苦恼自己的才能得不到重用的时候。毕竟他自己51岁才在鲁国谋求到官职,拥有了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机会。我们来看一下子路篇10: 孔子说:“如果有人用我治理国家,一年便可以搞出个样子,三年就一定会有成效。” 这样的表态,和现在“新官上任三把火”的...

《论语译注》前言
《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成书过程 《论语》是孔门弟子集体智慧的结晶。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论语》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

论语中有哪些成语?其对应的原文是什么?
欲速则不达:一味图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论语子路篇》:“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和而不同:只和睦相处,不盲目苟同。《论语子路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谲而不正:狡诈而不正派。《论语宪问篇》:“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论语分为几个方面
共二十篇 学而篇第一 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 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宪问篇第十四 卫灵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阳货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张篇第十九 尧曰...

急!出自论语的成语,50个,一定要翻译句子的意思!
(《子路篇》)释:言语一定要信实,行为一定要坚决。 (27) 怨天尤人:“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宪问篇》)释:不怨恨天,不责备人,学习一些平常的知识,却透彻了解很高的道理。 (28) 一以贯之:“非也,予一以贯之。”(《卫灵公篇》)释:不是的,我有一个基本观念来贯串它。 (29) 杀身成仁:“...

鄂甘19244202006问: 《论语》中的为人处事之道? -
淮阳县冠心回答:[答案] 在论语中交给我们很多处世的办法、做人的规矩,这些道理有时候很朴素.论语不是板着面孔的一部书,它交给我们的办法有时候透着一些变通,它告诉我们一种做事的原则和把握原则里的分寸.其实我们今天总在说任何事情是该做的不该做的,什么...

鄂甘19244202006问: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 宪问》请详细解释一下这个句子主要的意思,它主要想表达的是什么,... -
淮阳县冠心回答:[答案] ♀幻♂ 您好! 以德报怨: 原句:“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 宪问》 以德抱怨,是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了,人们通常理解的“以德抱怨”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孔老夫子教我们,别人欺...

鄂甘19244202006问: 《论语》十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对你有何启示? -
淮阳县冠心回答:[答案]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讲解〕... 没有说出来,但意思很明白,就是“自己”.从《论语·宪问》中“不患人之不己知(不必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这句话,...

鄂甘19244202006问: 初中课文《论语》十则 -
淮阳县冠心回答:[答案]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讲解〕... 没有说出来,但意思很明白,就是“自己”.从《论语·宪问》中“不患人之不己知(不必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这句话,...

鄂甘19244202006问: 《论语·宪问》:“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 -
淮阳县冠心回答:[答案] 文君子所行的三件事,我一件也没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虑,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惧怕.注:仁者不忧虑,是因为仁者乐天知命,内省不疚,所以才能无忧无虑;智慧者不迷惑,是因为智慧者明于事理,洞达因果,所以才能够不迷...

鄂甘19244202006问: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
淮阳县冠心回答: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论语·宪问篇》 【翻译】 孔子说:“有德行的人一定有善言,有善言的人却不一定有德行.有仁德的人必然勇敢,但勇敢的人不一定有仁德.” 【解读】 本章谈“德...

鄂甘19244202006问: 孔子的义利观是什么? -
淮阳县冠心回答:[答案] 孔子之义利观 义,"义者,宜也"(《中庸》),便是"适宜"的意思,后来则代指人类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中应当尊循的... 另一方面,在义利关系上,孔子又明显表现出以义制利,先义后利的思想,孔子说"见利思义"(《论语·宪问》).符合道...

鄂甘19244202006问: 求《论语·宪问》中一段文言文的解释...《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朱熹注:“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渐进耳.... -
淮阳县冠心回答:[答案] 【原文】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1)人.下学而上达(2),知我者其天乎!” 【注释】 (1)尤:责怪、怨恨.(2)下学上达:下学学人事,上达达天命.【译文】 孔子说:“没有人...

鄂甘19244202006问: 怎样理解“政者正也? -
淮阳县冠心回答:[答案]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篇》) 这段话的意思是,季康子向孔子问政治.孔子答道:“'政'字的意思就是端正.你自己带头端正,谁敢不端正呢?”什么是政治,孔子用一个“正”字便概括...

鄂甘19244202006问: 论语宪问里的'以德报怨 何以报德' -
淮阳县冠心回答: 孔夫子说,一个人,他已经用德去报怨了,那他还留下什么,去报别人的恩德呢?当别人对他好的时候,他又该怎么做呢?问完了这一句,孔子给出了他自己的答案,叫做"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说一个人,如果有他人有负于你,对不起你了,你可以用你的正直、耿介去对待这件事.但是你要用你的恩德,用你的慈悲,去真正回馈那些也给你恩德和慈悲的人.其实这个道理,我们要是一听,觉得好像跟我们理解中的孔子的哲学不一样啊,孔子也是有原则的,孔子不是提倡以德报怨的,他给的分寸,就是以直报怨,用你的正直去面对这一切. 于丹心语:"孔子不提但是以德报怨,他给的分寸是以直报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