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七月半赏析感受

作者&投稿:竺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西湖七月半中描写了哪五种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五种人分别如下:第一类,是有身分、有地位的官僚,坐着豪华的大船,摆开丰盛的宴席,奴仆侍奉,演员献艺,船上灯火通明,声乐齐鸣,好不气派。这种人“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即有意自炫而无心赏月,作者一语刺破此辈假冒风雅的嘴脸。第二类,是豪富之家,千金闺秀,携带美貌家童,露坐于船上...

张岱《西湖七月半》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中元夜(农历七月十五日),杭州人习俗西湖看月。此时西湖,秋风清爽,波光千里,确有赏心悦目之处。张岱却劈头就说:“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乍读觉得突兀,细观下文,方知这话入情入理。湖月之景,妙在其幽、其静、其色。而杭人赏月却似赶胜会。二更以前,是处“...

西湖七月半写的是杭人游湖的风俗,为什么说它寄予了作者的今昔之痛...
张岱钟情于山水而无意于政治,七月半游 湖,而且选择在人尽散去的二鼓以后,就 表现了张岱不入世俗,对熙熙攘攘的社会 和变化无常的士人的冷淡甚至厌恶,他追 求的是一种冷寂的孤高。他对世人的冷眼 旁观,体现了他对世俗民情的关注,这虽 然没有政治性的目的,但更多的是禅性的 感悟,具有浓郁的...

张岱《西湖七月半》是否属于浪漫主义?若是,从浪漫主义定义详解原因...
你读一下就能体会到了,那场景能不浪漫?

求西湖七月半的赏析拜托了各位 谢谢
西湖七月半 作者:张岱 原文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只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还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

《西湖七月半》中写了哪五类人,有何不同?
该文中共有五类人看月,具体不同如下:第一类是达官贵人看月“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第二类是名娃闺秀看月“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第三类是名妓闲僧看月“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第四类是市井之徒看月“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

西湖七月半与湖心亭看雪同为张岱所做分析异同
二、西湖七月半与湖心亭看雪的区别:1、内容不同:前者写西湖七月半晚上热闹的情景,文章表面写人,又时时不离写月,看似无情又蕴情于其中,完美而含蓄地体现了作者抑浅俗、颂高雅的主。后者记叙到西湖看雪景的经历和见闻,旨。2、思想感情不同:前者在刻画形形色色的人物情态中感受生活的乐趣,《...

《西湖七月半》中,写了游湖之人的哪些行为
译 文:七月十五的游人,可以分成五类去看,一类,乘坐高高曲楼船,奏着热闹的箫鼓,戴着华贵的帽子,摇着丰美的宴席,灯火辉煌,歌妓仆役旁列,各种声响和光亮交织在一起,名为看月而实际上看不到月的人。一类,也坐船,船上也有高楼,年轻美女、大家闺秀,带着美丽的小童,欢笑喧哗响成一片,围...

西湖七月半 译文
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拘人,清梦甚惬。出自:明代张岱《西湖七月半》...

西湖七月半作品原文
在西湖的七月半,虽然景色并无特殊之处,但其独特的氛围却吸引着不同的游人。人们以五种不同的方式欣赏这个夜晚,分为五类:第一类是乘坐楼船,配以箫鼓,身着华丽的服饰,享受盛宴,尽管灯火通明,歌舞喧嚣,看似赏月,实则并未真正看见月亮,他们是这样看的。第二类是船中楼阁,携有美女和孩童,...

蔡侄15158526556问: 对《西湖七月半》的看法(100字左右) -
礼县注射回答: 西湖七月半》以一种诙谐的手法,写出了游湖的五种人,他们各有特色,各不相同.作者开篇就点明了人是本文的主要描写对象:“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接着就以三言两语的笔画勾勒出五种形态各异的人,写得细致入微,生动传神,惟妙惟肖.“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形象地将市井闲徒的特征展现在读者的面前.层层的白描文字中,夹杂着作者醉心于昔日繁华生活的怀旧情绪.

蔡侄15158526556问: 求西湖七月半的赏析拜托了各位 谢谢 -
礼县注射回答: 西湖七月半 作者:张岱 原文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只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还...

蔡侄15158526556问: 西湖七月半作者流露什么样的情绪?在当今社会适合吗 -
礼县注射回答: 《西湖七月半》是明代文学家张岱创作的一篇散文,作者对五类人的描述,字里行间不见褒贬之词,然孰优孰劣、孰雅孰俗则昭然若示.文章表面写人,又时时不离写月,看似无情又蕴情于其中,完美而含蓄地体现了作者抑浅俗、颂高雅的主旨. 该文的情绪在当今的社会也是合适的,文中崇尚的高雅在如今的社会中也是存在的,为了创建文明社会,同样也是值得提倡的.

蔡侄15158526556问: 西湖七月半中描写了哪五种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礼县注射回答: 其一,楼船萧鼓,峨冠盛筵——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达官贵人.其二,名娃闺秀,携及童娈——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名门闺秀.其三,名妓闲僧,亦船亦声歌——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妓女和尚.其四,不舟不车,不衫不帻——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无赖子弟.其五,好友佳人,邀月同坐——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风雅文士.作者从这五类人的身份地位、情态格调上予以概括描述,生动泼辣,好恶明确,抒发了作者鄙视庸俗的情怀.

蔡侄15158526556问: 西湖七月半 -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审美情?西湖七月半中描写的五种人,表达了作者怎样
礼县注射回答: 在作者看来,七月半看月之人有五类:一是“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的达官贵人;一是“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的名娃闺秀;三是“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的名妓闲僧;四是“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的市井之徒;五是“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的文人雅士.这五类人都成了作者眼中的风景. 张岱钟情于山水而无意于政治,七月半游湖,而且选择在人尽散去的二鼓以后,就表现了张岱不入世俗,对熙熙攘攘的社会和变化无常的士人的冷淡甚至厌恶,他追求的是一种冷寂的孤高.他对世人的冷眼旁观,体现了他对世俗民情的关注,这虽然没有政治性的目的,但更多的是禅性的感悟,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蔡侄15158526556问: 在《西湖七月半》中张岱的人生境界? -
礼县注射回答: 西湖七月半》,对于张岱来说,是一个原点的体现.并不是说张岱的一切起步于此,而是说“西湖”是张岱的精神追求的寄托,在《西湖七月半》中,我们所能看到的,是张岱完整的生活判断. 《西湖七月半》从开篇就充满了意趣,或者说,...

蔡侄15158526556问: 西湖七月半 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其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人生追求 -
礼县注射回答: 清净淡薄

蔡侄15158526556问: 西湖七月半请问张岱这篇文章有什么特色,比如说文体之类的. -
礼县注射回答:[答案] 以一种诙谐的手法,写出了游湖的五种人,他们各有特色,各不相同.《西湖七月半》属于追忆之作,描摹西湖游人的情态,烘托出繁华热闹的生活气息.张岱的语言雅俗结合,颇见功底.这篇小品,寓谐于庄,富有调侃意味.

蔡侄15158526556问: 西湖七月半第三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哪些句子描写了山川景物之美? -
礼县注射回答:[答案] 《西湖七月半》以一种诙谐的手法,写出了游湖的五种人,他们各有特色,各不相同.作者开篇就点明了人是本文的主要描写对象:“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接着就以三言两语的笔画勾勒出五种形态各异的人,写得细致入微...

蔡侄15158526556问: 西湖七月半 人生感想
礼县注射回答: 有关生死,有关古今风月、风情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