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与子由书》

作者&投稿:包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苏轼《答张文潜县丞书》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
轼顿首文潜县丞张君足下。久别思仰。到京公私纷然,未暇奉书。忽辱手教,且审起居佳胜,至慰!至慰!惠示文编,三复感叹。甚矣,君之似子由也。子由之文实胜仆,而世俗不知,乃以为不如。其为人深不愿人知之,其文如其为人,故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作《黄楼赋》,乃稍自振厉,...

宋史・苏辙传阅读答案附翻译,宋史・苏辙传阅读答案附翻译_百度知 ...
宋史·苏辙传 苏辙,字子由,年十九,与兄轼同登进士科,又同策制举。仁宗春秋高,辙虑或倦于勤,因极言得失。而于禁廷之事,尤为切至。策入,辙自谓必见黜。考官司马光第以三等,范镇难之。考官胡宿以为不逊,请黜之。仁宗曰:“以直言召人,而以直言弃之,天下其谓我何?”宰相不得已,置...

轼文言文
2. 文言文翻译轼七八岁时 上梅直讲书 (苏轼写给梅尧臣的信)轼每读《诗》至《鸱鸮》,读《书》至《君奭》,常窃悲周公之不遇.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夫子曰: “‘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渊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

谁能说说苏辙的一生都是怎样的人?
与其父苏洵、兄苏轼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佑二年(1057)与苏轼一起中进士。不久因母丧,返里服孝。嘉佑六年,又与苏轼同中制举科。当时因“奏乞养亲”,未任官职,此后曾任大名府推官。熙宁三年(1070)上书神宗,力陈法不可变,又致书王安...

柳宗元与韩愈、王安石苏轼等同被称为什么
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享年不到50岁,著有《柳河东集》等;3: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南宋高宗朝,赠太师,追谥号文忠,四川眉山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词人、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

苏轼好学文言文翻译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父亲苏洵游学四方,便由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十岁时,听到史书中古往今来成败之事,就能说出其关键所在。 一日,程夫人读完东汉史《范滂传》,激动地发出长叹。苏轼便问:“我如果成了范滂,母亲赞许吗?”程夫人答道:“你能做范滂,我就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成年后,苏轼博通经学史...

《礼记·檀弓下》的原文和翻译
一、原文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于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二、译文 孔子路过泰山旁边,见到...

满江红怀子由作赏析
’故子瞻始为凤翔府,留诗为别曰:‘夜雨何时听萧瑟。’’词中‘恨此生’三句,即《诗·序》所言‘不相见者,十尝七八。’词中‘一尊酒’二句,指轼与子由‘不见者七年,熙宁十年二月,始复会于澶濮之间’事。兄弟二人于黄河侧相会后‘相从来徐,留百余日’而别。此次‘自杭州召还,寓居子由东府,数月复出...

苏东坡的散文(5篇)
与可之教予如此。 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

苏轼字子瞻号什么?
苏辙字子由,则是由于“辙”是到车子由此驶过的痕迹,《名二子说》中有“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语,大概“由”取于此。求采纳~~苏轼字什么号什么 苏试号苏东坡 苏轼字子瞻,号东波居士,他是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

少宗17045347139问: 求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全文 -
安次区馨迪回答: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少宗17045347139问: 苏轼 论书诗 -
安次区馨迪回答: 苏轼论书诗六首01 【和子由论书】 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貌妍容有颦,璧美何妨椭.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好之每自讥,不谓子亦颇.书成辄弃去,谬被旁人裹.体势本阔略,结束入细麽.子诗亦见推,语...

少宗17045347139问: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写于何时? -
安次区馨迪回答: 创作于北宋嘉佑六年(1061),当时作者赴任陕西路过渑池(今属河南).其弟苏辙送作者至郑州,然后返回京城开封,但眷眷手足之情难遣,写了首《怀渑池寄于瞻兄》寄赠.此诗为作者的和诗.

少宗17045347139问: 《和子由渑池怀旧》表达了苏轼什么思想
安次区馨迪回答: 和子由渑池怀旧 【作者】苏轼 【朝代】宋代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上人困蹇驴嘶.译文 注释 人生在世,到这里、又到那里,偶然留下一...

少宗17045347139问: 苏轼的中秋见月和子由的中心思想不少于字!80字 -
安次区馨迪回答:[答案] 宋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

少宗17045347139问: 求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
安次区馨迪回答: 和子由渑池怀旧[1] 苏 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2].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3].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4]. 中华书局1982年排印本《苏轼诗集》 【注释】 [1]子由是苏辙的字...

少宗17045347139问: 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苏东坡《和子由渑池怀旧》. -
安次区馨迪回答:[答案]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知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注释】 ①子由:苏轼弟苏辙字子由.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这首诗是和苏辙《怀渑池寄子瞻...

少宗17045347139问: 苏轼流传千古的诗句 -
安次区馨迪回答: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宋.苏轼《水调歌头》 故书不厌百...

少宗17045347139问: 幅巾不拟过城市,欲踏径路开新蹊是什么意思 -
安次区馨迪回答: 径路 小路.《易·说卦传》:“艮为山,为径路.” 孔颖达 疏:“为径路,取其山虽高,有涧道也.” 晋 左思 《吴都赋》:“径路绝,风云通.” 宋 苏轼 《与子由同游寒溪西山》诗:“幅巾不拟过城市,欲踏径路开新蹊.与子由同游寒溪...

少宗17045347139问: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译文和他表达的情感 -
安次区馨迪回答: 【简析】这首诗是写诗人对往事的眷念.用“雪泥鸿爪”来比喻人无意中留下的踪迹,就如飞鸿在雪地上踏 出爪印一样.如老僧新塔,坏壁旧题,都是泥上爪印而已,感叹人生无定,但是往日的坎坷遭遇,仍然 留在人们记忆中,心上的爪痕是难以磨灭的.全诗比喻新奇,属对工巧,写出了对生活的无限深情. 〔析赏〕有一次苏轼和其弟苏辙(子由)路经池渑,路上马死了,两人骑着蹇驴到渑池一僧寺[既现在的苗瓦村和李杏弯]宿,并在寺壁上题诗.后来子由写了一首《渑池怀旧》的诗.东坡旧地重游,当初接待全心全意的老僧却已死,寺里替老僧盖了一座新塔,当年东坡兄弟题诗的庙壁也坏啦!再也见不到旧日的题诗啦,东坡百感交集而作此诗,感慨人生在世如飞鸿.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