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读书文言文道理

作者&投稿:坚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苏轼的故事文言文
2. 跪求:苏轼的趣事小古文的练习题及答案 1. 《苏轼传》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

关于毛洵的文言文
弟子们向他请教经书的文义,毛洵只能对着他们流泪,从来不谈文字。后来他因为生病而回家,过了几天就去世了。郡里听说了他的孝道,赐给他家帛五十匹、米五十斛。他的兄长毛溥,字文祖,也因为哀伤过度在舟中去世。2. 文言文《毛洵》主要记述了毛洵的哪几件事 1.为人至孝,当了四次官,每次都...

选自苏洵《嘉佑集》文言文自叙的翻译
是下面这段吗?洵出身寒微,少喜游荡,年已壮犹不知书,其父苏序亦纵而不问。年二十七始大发愤,然屡试不中。嘉祐初挈二子入京,以雷太简、张方平荐,得识欧阳修,为座上客。修称其文有长厚之风,并荐洵于朝。修知礼部贡举,得其二子之文,擢之高第。自是父子三人名动京师,后生学者皆尊其...

苏轼好学文言文翻译
1. 苏轼传文言文翻译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父亲苏洵游学四方,便由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十岁时,听到史书中古往今来成败之事,就能说出其关键所在。 一日,程夫人读完东汉史《范滂传》,激动地发出长叹。苏轼便问:“我如果成了范滂,母亲赞许吗?”程夫人答道:“你能做范滂,我就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

苏东坡的文言文翻译
庆历八年(1048年),苏洵因父丧居家,闭户读书,把自己的学识品行教授给苏轼与幼子苏辙。 3. 苏轼文言文翻译 这句话是苏轼在阐述自己的文学创作尤其是散文创作的观点时所说的。这种文学创作水平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也许只有大文豪东坡先生才能,才敢出此语。 译文:探求事物的精妙之处,就像击打捕捉清风和影子般飘渺,...

《苏轼》文言文翻译
4. 有没有关于苏轼的古文 《苏轼传》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 既而读《庄子》,叹...

一篇文言文
这是一篇苏轼的传记,主讲他从少年时有文学的天赋讲起,又提到他问其母:“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看出他少有大志。后讲他青年入仕有政治管理的才华。如果要问有什么学习方面的道理的话,可能就是人要在少年时就要努力学习并要一直用功不懈怠,聪明和才华在于积累。 就这些吧,别的我也答不上来...

《苏轼好学》文言文阅读答案
3. 文言文阅读苏轼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 (1)本题考查对文言一词多意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A:前句:没有能比得上他的.比:比得上.后句:等到二十岁的时候(行冠礼的年龄),苏轼对经典和...

《出人头地》文言文、、告诉我们的学习道理??
【原文】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

朱常洵传文言文
1. 朱常洵传 文言文翻译 福恭王朱常洵,神宗第三子。开始,王皇后无子,王妃生下长子,即为光宗。朱常洵在其后出生,母亲郑贵妃最受神宗宠幸。神宗久久不立太子,朝中内外大臣怀疑郑贵妃谋立自己的儿子,便纷纷就此事上奏,尽管许多人相继被贬官放逐,但仍不断有上奏反对者。神宗为此十分苦恼。万历二十九年(1601)才...

司马初19249838236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上欧阳内翰第一书[宋]苏洵洵布衣穷居,尝窃有叹,以为天下之人,不能皆贤,不能皆不肖,故贤人君子之处于世,合必离,离必合.往... -
赤水市奋乃回答:[答案]小题1:D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1)尹公在朝廷上上下下奔走,在战场上效力. (驰骋、兵革、句式) (2)如果不是这样,我担忧什么呢? (如、然、句式) (3)不了解内情的人,又会以为我是在自卖自夸,用来求得别人的赏识. (知、誉、以...

司马初19249838236问: 宋濂和苏洵的读书经历有什么启发 -
赤水市奋乃回答: 同:读书都很勤奋刻苦 异:宋濂幼时家境贫寒,苏洵读书很晚启示:非勤奋刻苦不能读书;只要学习,就为时未晚.〔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乙〕苏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悉焚常所为文,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至和、嘉祐间,与其二子轼、辙皆至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上其所著书二十二篇,既出,士大夫争传之,一时学者竞效苏氏为文章. (《宋史•苏洵传》)

司马初19249838236问: 吕蒙和苏洵的学习经历对你有什么启发? -
赤水市奋乃回答: 吕蒙当涂掌事后才就学,苏洵二十七才发奋,所以他们的学习经历给我们的启发可以是——只要立志求学,努力奋发,不管年龄多少,都能有所作为.

司马初19249838236问: 苏洵起先"举进士再不中",后来"其文以为师法"其原因使什么?
赤水市奋乃回答: 苏洵(老泉)的故事,说明一个道理:“我要学”与“要我学”有着本质的区别.他年轻时自己不愿学习,再怎么逼他也没啥效果;当他自愿学习、发奋努力之后才出现“学有所成”的效果.这就告诉我们,学习须得靠自觉自愿,做到“我要学”才会天天向上、成就梦想.

司马初19249838236问: 《出人头地》文言文、、告诉我们的学习道理?? -
赤水市奋乃回答: 【原文】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

司马初19249838236问: 苏洵认为:成就大事业,必须具备"虑,才,量"三种素质.这对我们有何启示 -
赤水市奋乃回答:[答案] 虑是深思熟虑再行动, 才是真才实学再作为. 量是器量度量容人之量. 具备三者方能成有作为之人

司马初19249838236问: 苏洵起先举进士再 不中,后来其文以为师法其原因是什么? -
赤水市奋乃回答: 认真读书,注重积累,厚积薄发.原因就是十多年的苦读啊,连业余的写作爱好都舍弃了.【悉焚常所为文,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

司马初19249838236问: 苏洵发奋(读后感) -
赤水市奋乃回答: [苏洵发奋(读后感)]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苏洵发奋(读后感).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

司马初19249838236问: 苏洵起先“举进士再不中”,后来“其文以为师法”,其原因是什么?
赤水市奋乃回答: 苏洵起先“举进士再不中”,后来“其文以为师法”,其原因是 他认识到好读书,勤读书,抓紧时间读书才能有所成就

司马初19249838236问: 100字名人学习的故事 -
赤水市奋乃回答: 苏洵发愤苏洵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小时候很贪玩,直到二十七岁才认识到读书很重要,从此开始发愤读书,抓紧一切时间学习.有一年端午节,苏洵从早晨起来就扎在书房里读书.他的妻子端了一盘粽子和一碟白糖送进了书房.将近中午时,夫人收拾盘碟时,发现粽子已经吃完了,碟里的白糖却原封未动,而旁边砚台上竟有不少糯米粒.原来,苏洵只顾专心读书,误把砚台当成了糖碟.正是凭着这种认真刻苦的精神,苏洵成为了文学大家.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