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取之耳的之的用法

作者&投稿:空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之、其、而、以、矣 全部用法及解释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五)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如: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六)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如: 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2.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

陶侃惜谷问题
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 “侃大怒”中的“大”: 同“大”“聊取之耳”中的“之” :代词,指未熟的稻穗。“执而鞭之”中的“之” :代词,指拔稻穗的人。

“取之无禁,用之不歇”中的“之”的意思?
是代词,它们的意思。1、出处:出自宋代苏轼的《前赤壁赋》,原文是: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2、作品简介:《前赤壁赋》是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轼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所作的散文。此...

陋室铭中的“之”(这个之的用法争议很大!)
乍看起来,这个“之”好象可以翻译为“的”,其实不然。“的”字后面接的是名词或具有名词性的词语,比如说“我的书本”,“你的失误”,“她的美丽”等等。而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中,“乱耳”“劳形”都是动宾短语,不作“的”字的宾语。“无”字是动词,后面应该接宾语,而“...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中之字的用法是怎样的
之:代词,指代的是江上之清风和风刮的声音。意思是:听到便成了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出自北宋苏轼《赤壁赋》,原文选段: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

...为、于、其、而、则、然、乃”这九个虚词的用法并附句
④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⑤赵王窃闻秦王善为(演奏)秦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⑥今日嬴之为(帮助)公子亦足矣(《信陵君窃符救赵》) ⑦南取百越之地,以为(划为)桂林、象郡。(《过秦论》) ⑧为(治理)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晒之。(《论语》) 2.以为,认为。 ①此亡秦之续耳。窃为...

请各位帮我提供古代文言文的常用的通假字及“之”字之类的用法...
副词。 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惟: 通“唯”; 只,只有。助词。 “人生有命,吾惟守分尔!”惟: 通“唯”; 只只有。副词 “惟其民安于太平之乐,”惟: 通唯”;只,只有。副词。 “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文: 同“纹” 纹理。名词。 “其中多斑文小鱼。”文: 同“纹”; 纹路,纹理。

取而代之的之是什么意思
释 义 指夺取别人的地位而由自己代替。现也指以某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 这里的“之”: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出 处 《史记·项羽本纪》:“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示 例 清帝方今玩于彼股掌之上,及其时则~耳。(蔡...

急需古文虚词(之、乎、者、也、而、焉)的归纳
④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 ①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②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齐桓晋文之事》) ③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

取之无禁,用之不歇,之的意思?
是代词,它们的意思。【出处】:①宋·苏轼《前赤壁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译文:只有江上的清风,与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它,听到的便是声音;眼睛看它,看到的便是景色。获取它们...

步逃14726937836问: 陶侃惜谷问题用/为下面句子划分节奏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解词“侃大怒”中的“大”“聊取之耳”中的“之”“执而鞭之”中的“之”好的再给20分 -
夏津县清眩回答:[答案] 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 “侃大怒”中的“大”:同“大” “聊取之耳”中的“之” :代词,指未熟的稻穗. “执而鞭之”中的“之” :代词,指拔稻穗的人.

步逃14726937836问: 陶侃惜谷里的“之”是什么意思?聊取之耳的之,还有是以百姓勤于农值的是以还有于的意思 -
夏津县清眩回答:[答案] 说话由耳听到,之是由或于的意思作介词,以什么的…是被动句

步逃14726937836问: 之字的意义和用法 -
夏津县清眩回答: 在古汉语中“之”字用法颇为复杂,“之”字在古汉语里可作实词,也可作虚词,不同的语境里“之”有不同的用法. 作实词的“之”有两种情况:一作代词;二作动词. “之”字作动词,意为“到……去”、“往”、“到”、“至”.如...

步逃14726937836问: 文言文中的之的用法 -
夏津县清眩回答: “之”在文言文中常当代词、助词、动词用,其作用各不相同. 一、 作代词1、 代人,如《项脊轩志》中的“先妣抚之甚厚”,“之”可译作“她”,代老妪.2、 代物,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之”代“土地”....

步逃14726937836问: 之的意义和用法 -
夏津县清眩回答: 用法: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 意义:1、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往,到. 4、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代词,这,那:...

步逃14726937836问: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是什么? -
夏津县清眩回答: 1.用作助词 (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如: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勾践灭吴》 (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如: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3)放在倒...

步逃14726937836问: 在文言文中“之”的五种用法.. 请各位大侠帮帮忙拉~~~~ -
夏津县清眩回答: “之”的所有用法: 1.“之”字用作指示代词.如: ①“之二虫又何知?”“之”表示“这”,意为“这两条鱼又怎么知道?” ②“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之”表示“这样”,意为“(他)是我的老师,像这样(我)又怎么(可以)诋...

步逃14726937836问: 古文中之的各种意思 -
夏津县清眩回答: 用法: (1)用作代词,又分为几种情况: 1〉可以代人、代事、代物.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做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2〉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 3〉活用作第一人...

步逃14726937836问: 高中文言文中之的用法 -
夏津县清眩回答: 之 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代人,作宾语.) 輮使之然也.(《劝学》,代...

步逃14726937836问: 陶侃惜谷问题 -
夏津县清眩回答: 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 “侃大怒”中的“大”: 同“大” “聊取之耳”中的“之” :代词,指未熟的稻穗.“执而鞭之”中的“之” :代词,指拔稻穗的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