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第47章感悟

作者&投稿:衷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道德经(47)不行而知,不为而成
第四十七章 不行而知,不为而成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足不出户而知天下大事。眼不看窗外而知自然规律。走得越远,明白得越少。所以圣人不远行而知天下,不见识而明白事理,清静无为而有所成就 。注释 [1]牖:窗户...

圣人的特殊能力——《道德经》第四十七章赏析
在世界上的几大宗教之中,他们的教主都被神化为具有普通人不具有的超自然的感受能力。在现实生活中,究竟有没有人具有这样的超自然能力呢?下面我们从《道德经》的第47章中来探究这个问题。【原文】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①,见天道②。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③,不...

怎么理解「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七章。意思是:不出家门口、就能了解天下的国家大事。不窥视牖的一切行为、就能替天行道。原文:“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其实《道德经》通篇讲的就是“...

道德经解读: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出自《道德经》第47章,它的原文如下:【 原文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今译 】不出门外,能够推知天下的事理;不望窗外,能够了解自然的法则。越向外奔逐,对道的...

《道德经》第四十七章,原文,译文,自解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自解: 行走的越远,知道的越少。 这句话初看:和度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相矛盾啊。 其实是和:第十二章 无色令人目盲…… 相呼应的,走的越远见得越多,容易被事物的表象迷惑,反而倒糊涂了。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自解: 所以...

《道德经》第四十七章不为而成
【原文】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牗,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译文】了解大道的人不出门后户一步,就能够推知天下事理;不向窗外望一望,就能够了解大自然运行的规律。向外奔逐得越远的人,懂得的也就越少。所以有道的人不出行也能够推知事理,...

《道德经》第四十七章——不出户,知天下
一、原文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yǒu),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二、各家解析摘要 1、韩鹏杰《道德经在说什么》不用出家门,便能知天下之事;不用通过窗户去看,就能知道自然的规律法则。越是向外寻找求索,对道的认识就越少。所以圣人不用...

《道德经》的智慧___第四十七章赏析
    第四十七章原文是这样的___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牗,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这一章看似很浅显易懂,但却是《道德经》中比较容易产生误解的章节之一。  说道后世人对老子的误解,...

《道德经》终极解读第47章
唐僧行万里路的目的就是为了求取真经,真经就是好书,可以提升认知、体验故事、借假修真。因此,有心的圣贤在家里读很多“真经”(圣贤书)就可以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比如《道德经》《佛经》《创造宇宙说明书》等圣贤书。书就是书本形态的虚拟世界,读书就是体验书中的世界,去思考、去借鉴,提升...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
原文: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七章——春秋·老子 老子认为,对事物的认识不应到客观世界中去求,认识不是从实践中来的。这就是说,你越是深入到客观实际中去,你得到的认识就越少,相反,足不出...

字翰18765423335问: 《道德经》第五十五章如何解读,给我们什么启示?
潍坊市佩尔回答: 道德经第五十五章译文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那些深得道之精髓,将“德”深含于内的圣贤哲人,可以用刚出生的婴儿来做类比.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毒虫不...

字翰18765423335问: 老子第五十五章讲的是什么道理? -
潍坊市佩尔回答: 老子的意思全在“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这几句,其他的都是围绕这几句说的.首先讲“生”就是生命力,老子认为宇宙中充满生机,所以“生”字在道德经...

字翰18765423335问: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 -
潍坊市佩尔回答: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 老子《道德经》,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千百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从这部人类文明史上的智慧宝典中汲取治国安民、修身养性、立人处世的精髓.当今社会科学发达,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

字翰18765423335问: 解析道德经第二十七章 -
潍坊市佩尔回答: 《道德经》第二十七章 〖原文〗: 善行,无辙迹①;善言,无瑕谪②;善数,不用筹策③;善闭,无关楗④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⑤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⑥;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⑦.故,善人者,不善人之...

字翰18765423335问: 老子的道德第四十五章的译文 -
潍坊市佩尔回答: 《道德经》之四十五章原文:大成若缺,其zd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白话译文:凡有大成就的人,好象在某些方面总有不足之处,(正是这一得一失,才使其作用相互弥补,整体上)不至于衰竭;充盈的物质好象总是从空虚开始,(正是这一虚专一实相互转变,)才使整体上用之不尽.有笔直似乎就有弯曲,有灵巧似乎就有笨拙,存在能言善辩,就好象总有笨嘴拙舌.善于运动的人能战胜寒冷,善于守静的人能战胜酷热,(心静自然凉属).明白了静能胜热的道理,就能为治理天下找到一条正确的途径.

字翰18765423335问: 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
潍坊市佩尔回答: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意思是道总是无所作为,但说又没有东西不是出于它的作为.这是老子非常明确的立场,没有道就没有一切,道是先天地生,可以为万物母.道是无为的.因为它不存在任何目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无心而为,无心就是没有任何目的,道也是没有任何潜能要实现.有潜要实现的话,道本身就不完美了.道又是无不为的,任何事物或状态如果违背了道的规律根本无法存在,任何东西都是从道而来,所以道就变成无为了.要弄清这个问题的话要首先找到道是什么?你可以参照《道德经》的1,4,14,21,25,42等章节.希望能够帮到你!

字翰18765423335问: 《道德经》 心得体会 -
潍坊市佩尔回答: 首先有个感受!太难懂了! 1老子的世界观:自然无为、普救众生.2 得道的最高层次: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 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得道的次级层次:上善若...

字翰18765423335问: 《老子》第六十七章何解? -
潍坊市佩尔回答: 天下人都说我的“道”太大了,大得什么也象,殊不知因为太大,才没有什么东西和它相比.如果它能象什么东西,它就趋于细小而不是“道”了. 我有三种宝贝,是应当永远保持它的;第一是宽容,第二是节省,第三就是不能在天下争先. ...

字翰18765423335问: 道德经读后感600字急急急 -
潍坊市佩尔回答: 老子《道德经》是一部灰常好的中华瑰宝,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还记得小时候跟着他们“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那时候还不知道这是出自何处,更别说是什么意思了.时过几载,再次看这部道家代表巨作,虽然还是不能完全...

字翰18765423335问: 老子第七十七章意思
潍坊市佩尔回答: 天道公允,不偏不依,它不是和弯弓射箭所显示的道理一样吗?如果高于靶心就要把弓压低,如果低于靶心就要把弓抬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