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木为信故事及道理

作者&投稿:春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立木为信讲了什么道理
立木为信告诉我们:商鞅变法重在诚信,所以立木为例取信于民,说明了他做事的决心和勇气。信用是衡量一个人品格好坏的标准,信守承诺,会赢得依赖;反之,再不能取信于人,失去别人对你的信任,自身形象在别人的心中也会大打折扣。出自司马迁《史记》,原文:商鞍变法的条令已经准备就绪,没有公布是因...

<徙木为信>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蕴含了什么道理?
7.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承诺必须慎重,一旦做出就必须坚决履行,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8. 追问中,可以继续探讨诚信的重要性,以及它在社会和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商鞅立木告诉我们的道理 商鞅立木取信的道理
商鞅“立木为信”的故事告诉我们诚信的重要性。在社会生活中,诚信是衡量一个人品格好坏的标准,一个诚信的人会赢得众人的信赖。做人就要言出重如泰山,不轻易改变,否则就会失去他人对自己的信任。立木为信的典故 战国七雄中,秦国在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比中原各诸侯国落后。但自从秦孝公即位后,他重...

立木为信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 商鞅变法时期,立木为信的故事彰显了诚信的重要性。商鞅通过竖立木头并承诺奖赏,向民众展示了他实施变法的决心和对诚信的重视。2. 诚信不仅是个人品格的体现,也是社会交往的基石。守信的人能够赢得他人的信赖,而不守信用的人则会失去他人的信任,这会对其个人形象和社会地位造成负面影响。3. 该故事...

立木为信指的是哪个人物
立木为信指的是商鞅。立木取信的主人公是商鞅,立木取信这个历史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信”对于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如果执政者无信,民众也对国家失去信任,因此他借立木来证明国家的的信用,简单的故事却让大家认识到诚信的重要,也成为了千古的典故。商鞅立刻赏给扛木头的年轻人五十金,...

<徙木为信>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蕴含了什么道理?
徙木为信 : 商鞅变法的法令已经准备就绪,但没有公布。他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的南门外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告示:有谁能把这根木条搬到集市北门,就给他十斤黄金。百姓们感到奇怪,没有人敢来搬动。商鞅又出示布告说:“有能搬动的给他五十斤黄金。”有个人壮着胆子把木头搬到了...

立木为信指的是哪个人物
立木为信意为诚信,出自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诚实守信,不能失信于人。战国七雄中,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比中原各诸侯国落后。贴邻的魏国就比秦国强,还从秦国夺去了河西一大片地方。 公元前361年,秦国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决心发愤图强,首先搜罗...

立木取信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这个故事发生在周显王十年(公元前359年)。商鞅把一个三丈高的木桩立于南门,悬赏十金没人敢去搬。后来赏金增加五十金,一人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把木桩从南门搬到北门,结果真的得到五十金。取信于民后,新法顺利进行,后来新法实行后,太子犯法,刑其师傅。这两件事说明了信用是国家的重宝,善于...

徒木立信的启示是什么?
政令不清,百姓对官府没有信任,因此徙木立信.让百姓确信,新的改革政府是说到做到的。从商鞅“徙木立信”的故事,证明“诚信是立国之基”的道理.凡从政者必须牢记这一道理,切实做到“取信于民”。 令出必行,取信于民,这与我国当今社会提倡的“诚信”完全一致,说明了自古以来“诚信”...

徙木为信 的故事是什么?
一、故事原文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二、译文 秦孝公已经任命了卫鞅,卫鞅想要实施变法图强政策...

苏怕17269634272问: 商鞅变法前曾“立木赏金”,他的“立木赏金”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
涡阳县二氯回答:[答案] 商鞅变法开始推行革新时,为了取信于民,他派人在城中竖立一木,并告知:“谁人能将之搬到城门,便赏赐十金.”秦民无... 不只他变法如此,昭示了生活中凡是都应以信为重,言必行、行必果.立木为信,说明了做事的决心和勇气,一切皆不可半途...

苏怕17269634272问: 商鞅立木取信对我么有什么启示?商鞅立木为信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
涡阳县二氯回答:[答案] 要想在大范围内实行某种措施,必须要先“取信于民”,人民是国家的根本!

苏怕17269634272问: 根据立木为信这个故事来分析一下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 -
涡阳县二氯回答:[答案]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立木建信”成为商鞅变法的突破点,大政治家就是有创意.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确保了新法的顺利实施,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而在 “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

苏怕17269634272问: 立木为信的感想 -
涡阳县二氯回答: 千里之途始于足下.可见第一步的重要性!商鞅变法重在诚信,所以立木为例取信于万民.不只他变法如此,昭示了生活中凡是都应以信为重,言必行、行必果.立木为信,说明了做事的决心和勇气,一切皆不可半途而废!

苏怕17269634272问: 立木取信的故事在当时与今天有什么意义
涡阳县二氯回答: 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为新法.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门的,给予十金.百姓对这种做法感到奇怪,没有敢搬这块木头的.然后,商鞅又布告国人,能搬者给予五十金.有个大胆的人终于扛走了这块木头,商鞅马上就给了他五十金,以表明诚信不欺.这一立木取信的做法,终于使老百姓确信新法是可信的,从而使新法顺利地推行实施. 分析:“人无信不立.”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国家都是一样的,言而无信则自取灭亡. “商鞅立木,取信于民”体现了商鞅诚信的品质,给我们的启示是:诚信是宝. 诚信的作用: 从哲学的意义上说,“诚信”既是一种世界观,又是一种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无论对于社会抑或个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苏怕17269634272问: 文言文立木取信立木取信讲了哪两件事?<br/>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涡阳县二氯回答: 获得了秦孝公支持的商鞅,并不急于分布新法令,而是先到都城南门外,在很多百姓... 可以想象很多人观望的情景和内心活动. 以及那个搬木头的人的心理.还可以想象这...

苏怕17269634272问: 立木为信讲的是什么的故事如题 -
涡阳县二氯回答:[答案] 立木为信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

苏怕17269634272问: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和商鞅立木取信的故事在为人处世方面有什么启迪 -
涡阳县二氯回答: 要艰苦奋斗,言必信.

苏怕17269634272问: 立木为信是什么意思? -
涡阳县二氯回答: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立木为信讲的是诚实守信

苏怕17269634272问: 国家之信的成语典故 -
涡阳县二氯回答: 1、立木为信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