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木为信的道理20字

作者&投稿:鄘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徙木为信>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蕴含了什么道理?
1. 商鞅在实施变法前,为了确保法令得到人民的信任,采取了一个特殊的举措。2. 他在国都的集市南门外竖立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并宣布:谁能将这木头搬到北门,将获得十斤黄金的奖赏。3. 当时,百姓对此感到非常疑惑,没有人敢尝试搬动木头。4. 商鞅见状,又增加了奖赏,宣布:能搬动木头的人将获得...

立木为信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立木为信的主人公是谁
关于立木为信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立木为信的主人公是谁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春秋战国时期,商鞅起草了一个改革的法令,担心老百姓不信任他就不按照新法令去做。2、于是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 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令把木头扛到北门去的人赏...

商鞅立木取信主要内容20字?
指说到做到,言而有信。商鞅叫人在 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命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的,就赏十两 金。”正在大伙儿议论纷纷的时候,人群中有一个人跑出来,说:“我来试试。”他说着,真的把木头扛起来就走,一直搬到北门。 商鞅立刻派人传出话来,赏给扛木头的人五...

关于诚信的道理论据有哪些?
关于诚信的道理论据:1、商鞅立木为信 为了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把木头搬到北门的人就赏黄金10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敢尝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两。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并...

立木为信的成语故事50字?
立木为信的故事源自于《史记·商鞅列传》。在战国时期,秦国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图强,但法令将要发布实施时,商鞅担心国人不相信,于是在国都南门立了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告诉大家谁能将这根木头搬运到北门去就给他五十金。人们都觉得很新鲜,没人敢信,没人敢搬。商鞅又下令说,只要能把树干搬到北门,奖...

立木为信是讲述谁的故事
商鞅又下令说,只要能把树干搬到北门,奖金就由十两提升到五十两。最终有人决定一试,将南门立的柱子搬到了北门,商鞅就立马奖励了他五十两的赏金。这一举动,也在民间树立了威信,变法也随之发行,在秦国很快就传开了,这也是秦国能够强盛,统一中国的开始。立木为信这个故事也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信...

立木为信指的是什么意思
立木为信是一种追求诚信和稳定的行为方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企业或组织以立木为信作为他们的品牌宣传口号。这种做法体现了企业或组织的诚信和稳定,更能让消费者或用户放心选择他们的产品或服务。这也正是立木为信的含义所在,它是一种不变的承诺和坚定的信念。立木为信还可以被理解为...

<徙木为信>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蕴含了什么道理?
徙木为信 : 商鞅变法的法令已经准备就绪,但没有公布。他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的南门外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告示:有谁能把这根木条搬到集市北门,就给他十斤黄金。百姓们感到奇怪,没有人敢来搬动。商鞅又出示布告说:“有能搬动的给他五十斤黄金。”有个人壮着胆子把木头搬到了...

商鞅徙木立信说明了什么道理
商鞅徙木立信中徙木立信的意思是指通过使人搬动木头而树立威信,而使公众信服的行为,说明的道理是需要确立一种政权的公信力,因为当时卫鞅初入秦地并深感秦的弊政,政出多门、政令不清,百姓对官府没有信任,所以徙木立信让百姓确信,并表明新的改革政府是说到做到的,不存在欺骗。

徙木立信说明什么道理
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于是知政者之具费苦心也,吾于是知吾国国民之愚也,吾于是知数千年来民智黑暗国几蹈于沦亡之惨境有由来也。虽然,非常之原,黎民惧焉。民是此民矣,法是彼法矣,吾又何怪焉?吾特恐此徙木立信一事,若令彼东西各文明国民闻...

明宣19446068216问: 立木为信的感想 -
昌邑市兰苏回答: 千里之途始于足下.可见第一步的重要性!商鞅变法重在诚信,所以立木为例取信于万民.不只他变法如此,昭示了生活中凡是都应以信为重,言必行、行必果.立木为信,说明了做事的决心和勇气,一切皆不可半途而废!

明宣19446068216问: 徙木为信是什么意思? -
昌邑市兰苏回答: 徒木为信 当年商鞅恐怕百姓不信任,于是在国都市场南门立下一根三丈长的木杆,招募百姓有能够搬到北门的就赏给十镒黄金.百姓对此感到惊讶,没有人敢去搬木杆.就又宣布命令说:“有能够搬过去的就赏给五十镒黄金.”有一个人搬木杆到北门,立即赏给他五十镒黄金,以表明没有欺诈.

明宣19446068216问: 商鞅立木为信说的是个什么故事?
昌邑市兰苏回答: 商鞅立木为信说的是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准备就绪,还没公布,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于是在国都集市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说有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十两银子.百姓对此感到奇怪,不敢去搬.商鞅知道老百姓还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赏金提到五十两.没有想到赏金越高,看热闹的人越觉得不近情理,仍旧没人敢去扛.正在大伙儿议论纷纷的时候,人群中有一个人跑出来,说:“我来试试.”他说着,真的把木头扛起来就走,一直搬到北门.商鞅立刻派人传出话来,赏给他五十两银子.这件事立即传了开去,轰动了秦国.老百姓说:“左庶长的命令不含糊.” 商鞅知道,他的命令已经起了作用,就把他起草的新法令公布了出去.秦国自从商鞅变法以后,农业生产发展了,军事力量也强大了.

明宣19446068216问: 徒木为信的典故和含义? -
昌邑市兰苏回答: 就是当商鞅立法后,别人担心他说话不算数,商鞅为了取信于人,在一个地方立了一块木头,说把它移到某处奖励黄金,有人试了,果然有黄金拿,就是做某事为了取得别人的信任

明宣19446068216问: 商鞅立木为信的目的 -
昌邑市兰苏回答: 当时秦国官府经常言而无信,老百姓多不相信政府,再加上秦国保守势力的刁难,为了推动变法,赢得秦国百姓的支持,以收买人心,是变法之事深入人心,成为秦国铁律.

明宣19446068216问: 立木为信的问题
昌邑市兰苏回答: 在今天看来略显幼稚了, 但是仍然从某个方面反映出人心的力量, 要干好哪件事情离不开群众的支持.结果: 由于商鞅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自始至终遭到很多贵族的反对.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秦惠王即位,“宗室多怨鞅”.于是,商鞅被“车裂”而死. 不过,由于变法内容符合地主阶级的要求,顺应了封建制发展的历史趋势,加上新法已推行多年,“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所以商鞅虽死,秦法未败.商鞅变法的成功,使原来比较落后的秦国一跃而成为战国时最先进的强国,为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 从这点来看, 做的任何事情都不要过于激烈, 要顾及大部分人的利益,同时也不要忘记了决定这大部分人利益的统治阶级的好处.

明宣19446068216问: 商鞅立木为信的目的是什么 -
昌邑市兰苏回答:[答案] 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百姓不信赖政府,他就是要说明商鞅自己是个言而有信得人,说到做到,表明他变法的决心,说到底就是为了获取信任度,能够让人们接受他,更好的代表政府推行他的商鞅变法!

明宣19446068216问: 立木为信的历史故事是什么?
昌邑市兰苏回答: 就在大家犹豫不决时,有一个人却扛起木头,从南门一直走到北门,商鞅当场兑现,赏给他五十两银子

明宣19446068216问: 商鞅立木 -
昌邑市兰苏回答: 古人商鞅想要推行新的法规,为了( 取信 )于民,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 徙木为信的故事 【注音】xǐ mù wéi xìn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新法公布以后,为使人们相信新法一定要执行,商鞅命人在国都南门处立了一根三丈多高的木柱,声明谁搬动到北门就赏五十金.有一个胆大而力大的人果然得到五十金,人们认为商鞅言出必行就按新法行事. 【出处】有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西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解释】徙:迁移;信:信用.指说到做到,言而有信.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言而有信 【近义词】言而有信 【反义词】食言而肥、言而无信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