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木立信的启示是什么?

作者&投稿:貊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徙木立信说明什么道理~

史记商君列传,商鞅行法的智慧,徙木立信的典故

1从商鞅“徙木立信”的故事,证明“诚信是立国之基”的道理。凡从政者必须牢记这一道理,切实做到“取信于民”。
2令出必行,取信于民,这与我国当今社会提倡的“诚信”完全一致,说明了自古以来“诚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徒木立信的启示是:诚信是立国之基
2.“徙木立信”说的是商鞅在实施变法前为了取得人们的信任,就在城门处说只要有人能将木杆搬到指定位置就授予五十金,最后有人照办,商鞅就兑现诺言的故事。“徙木立信”指通过某种手段树立典型,而使公众信服的行为。 出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3.商鞅徙木立信是要确立一种政权的公信力,卫鞅初入秦地,深感秦的弊政,政出多门,政令不清,百姓对官府没有信任,因此徙木立信.让百姓确信,新的改革政府是说到做到的。从商鞅“徙木立信”的故事,证明“诚信是立国之基”的道理.凡从政者必须牢记这一道理,切实做到“取信于民”。 令出必行,取信于民,这与我国当今社会提倡的“诚信”完全一致,说明了自古以来“诚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拓展资料:
1.商鞅推出新法令,生怕百姓不信任,放了一根木头在城墙南门,贴出告示说:如有人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十金,百姓们感到此事很古怪,没人敢动手去搬移,直到将赏金提升至五十金时,才有一壮士将信将疑的把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如约赏给了他五十金。告诉我们:信用是国家的重宝,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必定得到民众的信任。立木取信出自于《资治通鉴》,是指商鞅通过利用让百姓搬一块木杆从南门到北门,就给赏银50两黄金的方式取得百姓的信任,最后顺利颁布变法法令的历史典故。




徒木立信的启示是什么?
1.徒木立信的启示是:诚信是立国之基2.“徙木立信”说的是商鞅在实施变法前为了取得人们的信任,就在城门处说只要有人能将木杆搬到指定位置就授予五十金,最后有人照办,商鞅就兑现诺言的故事。“徙木立信”指通过某种手段树立典型,而使公众信服的行为。 出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孝公既...

徙木立信给我们的启示
2. 典故寓意与启示:白起将军对徙木技艺的赞叹,体现了对团队力量和合作精神的高度评价。这个典故告诉我们,在面临挑战和任务时,需要多人协作,发挥各自优势,将计划转化为实际行动。同时,团队内部的信任关系至关重要,它能让成员之间相互扶持,共同为团队目标努力。3. 典故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这个典故...

徒木立信的启示是什么?
1从商鞅“徙木立信”的故事,证明“诚信是立国之基”的道理.凡从政者必须牢记这一道理,切实做到“取信于民”.2令出必行,取信于民,这与我国当今社会提倡的“诚信”完全一致,说明了自古以来“诚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商鞅立信》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商鞅立信》给我们的启示是做人做事都要言而有信。商鞅用徙木立信的方法,先解决民众对于贵族统治阶层的不信任问题,为后期的条令条例的发布奠定基础。当然,仅仅是徙木立信还不足以化解民众对于统治阶层的不信任,还需要后来很多的信任叠加,才能顺利实施变法。秦国在秦穆公之后,也经历过很长一段时间的...

徙木立信的典故和启示
徙木立信的典故和启示如下:“徙木立信”是一个寓意深刻、广为流传的典故。它源于中国战国时期,背景是秦国魏军之间的一次激战。据说,当时魏国的将军白起为了进攻秦国的都城咸阳,采用了一种独特的战术:他命令士兵们在林中伐树,并将这些树木连同草皮一起扎成捆绑在箭上。随后魏军乘风放箭,一时间漫天...

商鞅变法徙木立信给领导干部的启示
任何政令制度如果得不到有效执行,最终只是一纸空文。当年商鞅为了使“政必行”,采取了两项措施:其一就是“徙木立信”,取信于民;其二是对反对新法者严惩不贷,尤其是对权贵。有令出即行的决心,还有能够保证政令畅通的手段,才能保证“政必行”。

商鞅变法前曾“立木赏金”,他的“立木赏金”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果然获赏五十金,从此宣示与开展孝公变法,史称“徙木立信”。用来比喻言出必行。千里之途始于足下。可见第一步的重要性!商鞅变法重在诚信,所以立木为例取信于万民。不只他变法如此,昭示了生活中凡是都应以信为重,言必行、行必果。立木为信,说明了做事的决心和勇气,一切皆不可半途而废!

徙木为信给我什么启示
商鞅由于“徙木为信”,所以在人们心目中树立了令出必信,法出必行的印象。毛泽东早年在评论“徙木立信”这段故事时指出:“商鞅之法,良法也。...其法惩奸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商鞅立木》文言文全文翻译内容是什么?
《商鞅立木》是战国时期发生在秦国的一个事件,商鞅想以此建立政策权威并取信于民,也称鞅徙木立信。以下是《商鞅立木》的全文翻译,以及原文和其他的适当补充。 一、全文翻译 商鞅变法的条令已经完备,还没有公布,商鞅担心人民不相信自己,于是就在首都的集市南门树立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招募能把它搬到北门的人,做到的...

八步区13591287700: 徒木立信的启示是什么? -
牛傅复方:[答案] 1从商鞅“徙木立信”的故事,证明“诚信是立国之基”的道理.凡从政者必须牢记这一道理,切实做到“取信于民”. 2令出必行,取信于民,这与我国当今社会提倡的“诚信”完全一致,说明了自古以来“诚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八步区13591287700: 商鞅徙木立信说明了什么道理 -
牛傅复方:[答案] 商鞅徙木立信是要确立一种政权的公信力,卫鞅初入秦地,深感秦的弊政,政出多门,政令不清,百姓对官府没有信任,因此徙木立信.让百姓确信,新的改革政府是说到做到的.

八步区13591287700: 徒木取信 这则故事提示了一个什么道理?并结合当今社会的实际,说说你的看法 -
牛傅复方:[答案] 不论做什么都需要别人的信任. 现今的社会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八步区13591287700: 《徒木取信》这则小故事提示了一个什么道理?并结合当今社会的实际,说说你的看法 急 -
牛傅复方:[答案] 《徒木取信》来自商鞅变法,商鞅制定了变法的各项法令,怕不能立信于民,特于城门立一木悬赏按他要求把木头搬到指定位置的人,最终通过这件事成功的在老百姓心中树立了信用,顺利的颁行了法令.信用是行事之根本!没有信用...

八步区13591287700: 商鞅变法徙木立信给领导干部的启示 -
牛傅复方: 任何政令制度如果得不到有效执行,最终只是一纸空文.当年商鞅为了使“政必行”,采取了两项措施:其一就是“徙木立信”,取信于民;其二是对反对新法者严惩不贷,尤其是对权贵.有令出即行的决心,还有能够保证政令畅通的手段,才能保证“政必行”.

八步区13591287700: 商鞅变法前曾“立木赏金”,他的“立木赏金”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
牛傅复方:[答案] 商鞅变法开始推行革新时,为了取信于民,他派人在城中竖立一木,并告知:“谁人能将之搬到城门,便赏赐十金.”秦民无人敢信,后加至五十金,于是有人扛起木头搬到城门,果然获赏五十金,从此宣示与开展孝公变法,史称“徙木立信”.用来...

八步区13591287700: 商鞅徙木立信说明了什么道理 -
牛傅复方: 商鞅徙木立信是要确立一种政权的公信力,卫鞅初入秦地,深感秦的弊政,政出多门,政令不清,百姓对官府没有信任,因此徙木立信.让百姓确信,新的改革政府是说到做到的.

八步区13591287700: 徙木立信在当时有什么作用
牛傅复方: 作用:表明政府改革的决心,树立政府有信用的形象.从而减轻变法阻力. 这个典故又称作“徙木立信”,讲的是商鞅为了推行新的法令而设法取信于民的一则事例. 原文: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摘自《史记·卷六十八》

八步区13591287700: 徒木立信它体现商鞅的什么意图 急急急~~~~~~ -
牛傅复方: 当年商鞅恐怕百姓不信任,于是在国都市场南门立下一根三丈长的木杆,招募百姓有能够搬到北门的就赏给十镒黄金.百姓对此感到惊讶,没有人敢去搬木杆.就又宣布命令说:“有能够搬过去的就赏给五十镒黄金.”有一个人搬木杆到北门,立即赏给他五十镒黄金,以表明没有欺诈.启示: ①改革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强国家的实力,提升国家的地位.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强国之路. ②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甚至要付出血的代价. ③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终究会取得胜利.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