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夷之辨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利饼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华夷之辨什么意思:或称夷夏之辨、夷夏之防,用于区辨华夏与蛮夷。

一、华夷之辨

华夷之辨,或称“夷夏之辨”,区辨华夏与蛮夷。古代华夏族群居于中原,为文明中心,而周边则较落后,因此逐渐产生了以文明礼义为标准进行人群分辨的观念,区分人群以文化和文明程度,而不以种族,合于华夏礼俗文明者为华,或称夏、华夏、中国人,不合者为夷,或称蛮夷、化外之民。

东周末年,诸侯称霸,孔子着春秋大义,提出尊王攘夷,发扬文化之大义。如楚国自称蛮夷,其后文明日进,中原诸侯与之会盟,则不复以蛮夷视之;而郑国本为诸夏,如行为不合义礼,亦视为夷狄。

二、华夷观念的演变过程

五帝、夏、商、西周时期的早期华夷观,在族群观念层面概就地理方位而言,并不含有文化歧视与种族歧视的成分,这与五帝系统、夏、商、西周自身的族群属性及其兼容华夷的政治结构、不断向周边四夷族群扩张的历史存在根本性的因果关联。

诚然,西周时期基于社会经济水平与文化选择模式的华夷观开始凸显、强化,但与此同时泛臣民观念也绝对性地贯穿于整个先秦时期。东周时期特别是战国中期以后,华夷观念随着周边四夷诸族群对华夏族群联盟的频繁进攻开始渐趋强硬,但长期囿于诸国争霸的特定情势,无法落地生根。

三、先秦时期族群意识层面的华夷观

华夷观在民族意识中的印记,最早可追溯至文献所载传说中的尧舜禹、夏、商时期的族群记忆。不过,当时的华夷观与后世的华夷观在内涵上有所不同,当时的华夷观似乎并不含有文化歧视与种族歧视的成分,这一点在先秦乃至西汉人的古史观念中都有一定的体现。




什么是“华夷之辩”
华夷之辨,或称"夷夏之辨"、"夷夏之防",用于区辨华夏与蛮夷。古代华夏族群居于中原,为文明中心,因此逐渐产生了以华夏礼义为标准进行族群分辨的观念,区分人群以礼仪,而不以种族,合于华夏礼俗者并与诸夏亲昵者为华夏、中国人,不合者为蛮夷、化外之民。中国历史上"华夷之辨"的衡量标准大致经历...

华夷之辨什么意思
华夷之辨什么意思:或称夷夏之辨、夷夏之防,用于区辨华夏与蛮夷。一、华夷之辨 华夷之辨,或称“夷夏之辨”,区辨华夏与蛮夷。古代华夏族群居于中原,为文明中心,而周边则较落后,因此逐渐产生了以文明礼义为标准进行人群分辨的观念,区分人群以文化和文明程度,而不以种族,合于华夏礼俗文明者为...

华夷之辨的内涵及特点
华夷之辨,或称“夷夏之辨”,区辨华夏与蛮夷。古代华夏族群居于中原,为文明中心,而周边则较落后。东周末年,诸侯称霸,孔子着春秋大义,提出尊王攘夷,发扬文化之大义。如楚国自称蛮夷,其后文明日进,中原诸侯与之会盟,则不复以蛮夷视之;而郑国本为诸夏,如行为不合义礼,亦视为夷狄。中华世界...

华夷之辨是什么?华夷之辨又有着什么样的意义?
华夷之辨不是我们现在意义上的民族主义。华指的是华夏,中国。夷指的是华以外的民族和国家,夷在我们老祖:宗的眼里是贬义词,通常是当蛮夷和蛮子用。大清国时代,人们把所有中国以外的民族和国家都称谓蛮子,应当明白,老祖宗们确有骄傲的资本。中国自古以农耕民族为中心,周边民族都落后于农耕民族,所...

孔子心中的华夷之辨是什么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什么是华夷之防?
华夷之辨,或称“夷夏之辨”,区辨华夏与蛮夷。古代华夏族群居于中原,为文明中心,而周边则较落后。东周末年,诸侯称霸,孔子着春秋大义,提出尊王攘夷,发扬文化之大义。如楚国自称蛮夷,其后文明日进,中原诸侯与之会盟,则不复以蛮夷视之;而郑国本为诸夏,如行为不合义礼,亦视为夷狄。中华世界...

什么是“华夷之辩”?
华夷之辨是历史与现实永远的主题!华者,以种族平等下创造共存为核心的文明。夷者,种族等级,种族屠杀,种族掠夺,种族奴役邪恶思想。这是中国历史的主题。也是世界历史的主题。也是永久的世界文明核心和主题。华在国家内指的是倡导中华文明的 ,中国以汉民为主体的多民族共同体,也就是整个中华民族。在世界范围内指的是...

求通俗易懂的“夷夏之辨”意思
夷,外族,少数民族;夏,华夏民族,即中华民族.夷夏之辨,就是要辨别外族和华夏民族.在传统论点中,外夷是落后愚昧的,华夏民族是文明进步的.辨夷夏,就是要顾大统,分是非,论曲直,正本源的意思.

囿于华夷之辨的意思是?
华夷之辩,是指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和区别,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观念和思想。其核心思想是汉族为“华”,少数民族为“夷”,两者有明显的区别。

深度:华夷之辨
在大一统观念的框架下,华夷之辨以文化差异为区分依据,强调华尊夷卑。周礼等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是划分的依据,华族遵循周礼,而夷则被视为异类。孟子的"用夏变夷"主张,更是以华夏文明为引领,试图改造落后民族。华夷界限并非刻板不变,文化交融的可能性让界限变得相对模糊。在乱世中,华夷之辨成为维护...

日喀则市18073612953: 华夷之辨(区辨华夏与蛮夷的标准) - 搜狗百科
蔺哀利君: 华夷之辨,或称“夷夏之辨”、“夷夏之防”,用于区辨华夏与蛮夷.古代华夏族群居于中原,为文明中心,因此逐渐产生了以华夏礼义为标准进行族群分辨的观念,区分人群以礼仪,而不以种族,合于华夏礼俗者并与诸夏亲昵者为华夏、中国人,不合者为蛮夷、化外之民.中国历史上“华夷之辨”的衡量标准大致经历了三个演变阶段:血缘衡量标准阶段,地缘衡量标准阶段,衣饰、礼仪等文化衡量标准阶段.华夷之辨的宗旨植根于《春秋》以及《仪礼》、《周礼》、《礼记》、《尚书》,以文化礼义作标准.

日喀则市18073612953: 华夷之辨的意思 -
蔺哀利君:[答案] 华夷之辨,或称“夷夏之辨”、“夷夏之防”,用于区辨华夏与蛮夷.古代华夏族群居于中原,为文明中心,因此逐渐产生了以华夏礼义为标准进行族群分辨的观念,区分人群以礼仪,而不以种族,合于华夏礼俗者并与诸夏亲昵者为华夏...

日喀则市18073612953: 什么是“华夷之辩”? -
蔺哀利君:[答案] “华夷之辩”实际上是孔子时期的华夏民族主义.华夷之辩讲得非常婉转,意思是说要分清楚华夏和蛮夷.孔子认为,华夏国家要互相帮助,来抵抗蛮夷的入侵.孔子认为,华夏国家是先进的,不能被落后的蛮夷所蹂躏摧残,华夏国家的...

日喀则市18073612953: 华夷之辩是什么意思?
蔺哀利君: 华夷之辩,也叫夷夏之辩.华、夏指华夏族,从血统上来看,他们主要是周族人,华指花(也可能是华山),夏是民族名.但是不少殷朝(东夷)的“顽民”也属于华夏,所以,华夏至迟在春秋时代,已经成为冠带礼仪的文明人的代称了. 夷主要指的是中原地区为中心的周边少数民族,到1840年以后的一段时期里,也指西方列强.

日喀则市18073612953: 华夷之辩 一词的来龙去脉 -
蔺哀利君: 华夷之辩是先秦时期的一个论题,又可以称为夏夷之辩,主旨就是华夏族和夷族的区别. “华”是指继承中华文化的民族,“夷”原是华夏族族对非华夏族民族的统称. “华夷之辩”其实就是“居夏则为夏,居楚则为楚,居越则为越.是非天性,乃积糜使然也.”这个就是“华夷之辩”.

日喀则市18073612953: 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关系
蔺哀利君: 周代,中国有“华夷之辨”的思想,也就是将周人视为华夏、诸夏,而将周边的少数民族成为西戎、北狄、东夷、南蛮等.不过在春秋战国时代,这种民族隔绝的状态逐渐...

日喀则市18073612953: 如何理解古代中国人的民族观和天下观 -
蔺哀利君: 总的来看,当夷夏矛盾异常尖锐之时,儒家强调“攘夷”,强调“华夷有别”,这充分表现出儒家民族观具有保守性和排他性的一面;但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儒家强调“礼分华夷”、向往“天下一家”,又充分体现出儒家民族观具有包容性和...

日喀则市18073612953: “夷狄而华夏者,则华夏之;华夏而夷狄者,则夷狄之”出自哪里???什么意思??? -
蔺哀利君: 出自《论语·八倄》——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这里的意思有两种相对的说法.一种说法是,落后的民族有君主,不如华夏没有君主统治便利. 另一种说法是,连夷狄(这里指的是楚、吴等国)都有贤明的君主,但是华夏却没有.按照二月河的理解,应该是第一种. 在北大中文系论坛上有讲到的

日喀则市18073612953: 概述先秦时期华夏族形成时期的民族观念,并试分析其对中国历史过程的影响 -
蔺哀利君: 中国古代的夷夏观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形成,并成为“天下”观念的重要组成部份,对夏商周三朝处理民族关系、构筑统治体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夷夏观最早是在华夏族中诞生的,它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一)以文化和分布区域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