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下知有之+不知有之

作者&投稿:厉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道德经》第七十一章——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三、我之体悟——“不懂装懂”老子说“知不知,上;不知知,病。”,知道自己不知道,是一种谦虚的状态,人只要能保持这种谦虚的状态,就会去主动把不知道的弄明白。但是,如果明明不知道,却装作自己知道的样子,老子说这是一种病态,是一种很不好的心态。人只有把这种心态去除了,才有可能得“...

太上,不知有知
还有一些女人也是凑在一起,交流交流如何整理家,怎么做美食,去哪旅游,如何健身,如何讲话两口子不吵架。所谓“贵言”一定是讲引领我们走上幸福道路的话。              在一个企业中在公司里更要做到“太上,不知有之”。老大不干事,  &#...

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 翻译
(原文)吾见世中文学之士,品藻古今,若指诸掌,及有试用,多无所堪。居承平之世,不知有丧乱之祸;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置有耕稼之苦;肆吏民之上,不知有劳役之勤;故难可以应世经务也。(译文)我看到那些世上文学之士,评议古今,好似对自己的指掌一般非常熟悉...

太上,不知有之。次之,亲而誉之。你会选择那一个?
老子这句话是对君王说的 太上不知有之 是因为老子提倡无为统治,无为而民自化 其次,亲而誉之,是民众对君主亲而誉之 反应了老子朴素的民为上,君为轻的思想 而你所指的亲而誉之,是对自己而言的 因为人皆自私,所以都希望他人对自己亲而誉之 但老子所讲的道是无为而滋养万物的道 以他的这种说法...

唯上知与下愚不移!请说出此话的意思。
在“唯上知与下愚不移”一句,“知”可以作“智”。孔子把人的知识、智慧来表示人的素质。联系上面引录的《季氏》篇第九章,他认为生下来就具有超人的知识、智慧,素质当然是最高的了,即“上”。这种人实际上是没有的,那时的人却认为有,以为“圣人”就是“生而知之”,孔子并不承认自己是...

古文翻译: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内道就是不知道,这容才是聪明的。这句话出自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论语》。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谦虚好学。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维上智与下想不移,中而知之 是什么意思
唯上智与下想不移,是指只有上等的聪明人与下等的愚笨的人是不可改变性情的。中而知之,应该是生而知之,试题打印错误。意思是孩子生下来便知晓身边所发生的事情,寓意生来便十分聪明。出自——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阳货》第三章)...

不患下不知上,惟患上不知下;不患贱不知贵,惟患贱不知贵!是什么意思?
不怕下层阶级的人不知道上层阶级,就怕上层阶级的人不了解下层阶级的人。不怕地位卑贱的人不了解出身好贵的人,就怕地位卑贱的人知道世界上有出生好贵的人?

知其一不知其二文言文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译文 沧州南面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大门倒塌在河中,两个石兽一起沉入河底。过了十多年,和尚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竟然没找到,以为它们顺流而下...

《庄子》人皆知有用为用 _ 却不知无用之用
这个世界上最糟糕的一种人,并不是没有任何才能,而是当他知道自身具备某些片面的才能之后,就拿着自己的才能自以为是,在这样的状态下,它所具备的才能,不仅不能成为人生的优势,反而会成为人生祸患的根源。因为当无法收敛优势锋芒的同时,优势的锋芒必定也会伤及自身。《列子》之中就有一个“知贤而...

达奚洁19292379818问: “太上,下知有之”, -
平乐县美士回答:[答案] 这是道德经里面的一句话,原文是: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是说最好的统治者,人民只知道他的存在.其次是人民敬仰他崇拜他,再次是人民畏惧他,最差的是人民辱骂他

达奚洁19292379818问: 请问“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再次畏之,最次侮之”是什么意思? -
平乐县美士回答:[答案] 原文] 太上①,不知有之②;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③,其贵言④.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⑤. [译文] 最好的统治者,人民并不知道他的存在;其次的统治者,人民亲近他并且称赞他;再次...

达奚洁19292379818问: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
平乐县美士回答: 道德经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誉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信不足,案有不信.犹呵,其贵言也.成功遂事,而百姓谓我自然. 太上,下知有之最好的情况是,百姓中有人知道我.在与百姓的关系中有四个层次:“太上”、“其次”、...

达奚洁19292379818问: 老子说过:“太上,不知有之……功成事遂,百姓皆曰:我自然. -
平乐县美士回答: 第十七章 1 太上,下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2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3 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译文 1 至高至善的掌权者,人们仿佛感觉不到其存在.次一等的,赢得人们的亲近赞誉.再次的,使人们畏惧害怕.更次的,遭人们侮慢轻蔑. 2 信实不足,才有不信. 3 悠悠然大道之行,无须发号施令,大功告成之后,百姓都视之为自然而然的事,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啊!

达奚洁19292379818问: 太上,下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悔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
平乐县美士回答: 最好的管理者,让下属各行其是,互不干扰,也没用漏洞可钻,管理者只要掌握好关键脉络,具体的工作,让下属自由发挥就行了,次一等的管理者,和群众打成一片,关系和谐团结,深入了解各种信息,通过亲身的参与形成凝聚力,达成管理目标(这个是可行的理想境界,一般要十年以上才有威信如此行事) 再次一等,不能杜绝问题发生,但出了问题能找到责任人,赏罚分明,大家都会畏惧他(刚上位,一般要这样慢慢熟悉工作,也通过赏罚确立威信,但要人能服气才行,不可刚愎自用) 最无能的管理者,下属根本不听,或阳奉阴违,这就是一点威信也没有了

达奚洁19292379818问: 太上,下知有之. -
平乐县美士回答:[答案] “太上下知有之 其次亲而誉之,再次畏之,最次侮之”

达奚洁19292379818问: “太上知之,其次誉之,其次畏之,最次侮之.”出自哪里? -
平乐县美士回答: 据我所知 此句最早出至老子的《道德经》第十七章 原话是: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达奚洁19292379818问: 老子曰: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人畏之,其不侮之.是什么意思. -
平乐县美士回答: 至高至善的掌权者,人们仿佛感觉不到其存在.次一等的,赢得人们的亲近赞誉.再次的,使人们畏惧害怕.更次的,遭人们侮慢轻蔑..

达奚洁19292379818问: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不理解. -
平乐县美士回答:[答案] [原文]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译文]最好的统治者,人民并不知道他的存在;其次的统治者,人民亲近他并且称赞他;再次的统...

达奚洁19292379818问: 《道德经》中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
平乐县美士回答: 统治者治理国家最理想的状态,就是被统治的人民只是知道他的存在而已,这种理想的状态相当于“不治而治”,统治者本身只是一个代表,与人民之间相对平等,没有差...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