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道人之道道德经

作者&投稿:满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道德经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反之
老子讲天之道和人之道时受限于人类当时的认知水平,老子讲天之道只看到水往低处流不知宇宙中难以计数的星球是大的吸引小的小的围住大的转,老子讲人之道时只说了物质上优富而没看到人近时会产生心理平衡的力量。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全文翻译是什么?
所以“天之道”就是减少有余而补充不足。老子在讲完“天之道”后并没有戛然而止,而是很自然地引出了“人之道”。“人之道”和“天之道”恰好相反,“人之道”是“损不足以奉有余。”老子反对这种人间法则,认为他只会造成天下的贫富不均和权利的不平等,古人云: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

道德经说的是天之道还是人之道?
老林白衣师父对道德经的见解:天之道可以去参悟易经的风雷益卦:损上而益下;人之道可以去参悟易经的山泽损卦:损下而益上,所以道德经在两者都有明示出来。如果能够配合易经的卦象就能够融会贯通人生的天命所在!

怎么理解道德经中的人之道与天之道
奉出自己微不足道的工资,去补了巨头们的有余。其实,人之道就是动物之道,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天之道,则不然,有一种平衡的力量始终推进万物变化。就像刮风是因为某地的气压低,需要空气去补充;又像水总是往低处流,填补沟壑。这种力量是人和动物无法阻止的。生态圈是否存在这种力量呢?你钱...

《道德经》—“圣人之道”<一>
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卖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识。圣人无私,总是尽力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富有。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拥有更多。天道利于众生而不伤害它们。圣人的行为准则,是惠济大众而与世无争。本章表达了老子对于“讲话真诚与否”、“善辩与善良”、“博学之人”以及“自私与富有”的看法。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天之道,其犹张弓与!
【帛书】天之道,犹张弓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故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夫孰能有余而有以取奉于天者?唯有道乎。是以圣人为而弗有,成功而弗居也,若此其不欲见贤也。二、各家解析摘要 1、韩鹏杰《道德经在说什么》天...

读《道德经》感悟人生之道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读《道德经》感悟人生之道,欢迎欣赏! 读《道德经》感悟人生之道 篇1 鲁迅说:“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老子的《道德经》只有区区的五千多字,却表述了自然之理,令人茅塞顿开,意义深刻。 《道德经》主要是论述两个方面:一是世界本体――自然,即道与阴阳。道为...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出自哪里?
出自《老子》“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出自《老子》第六十八章 为而不争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圣人不 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释义:诚实可信的话说来不动听,动听的话说来...

读《道德经》第七十七章有感“逆天道而行的人道”
所以自然的规律是减少多余的来补充不足的,人世的规律却不是这样的,是剥削不足的而供给多余的。天之道就是天道,就是自然的规律。老子认为天道是最完美的,也是最公平无私的。它掌握、调控着万事万物的运行发展规律,具体些说就是“损有余而补不足”。二、人之道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
《老子》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这的确是射雕中《九阴真经》开头的话,当时黄药师给欧阳克和郭靖出了三道考...

红露13677838397问: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益有余. -
襄阳区益肾回答:[答案] 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补有余.意思是: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有余的人.

红露13677838397问: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益有余. 此语究竟作何解呢? -
襄阳区益肾回答:[答案] 出自老子《道德经》: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注释】 事物中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大千世界的客观自然.损有余而补不足,是老子以辩证思维方式总结出的一条自然规律. ...

红露13677838397问: 天之道以有余补不足,人之道以有余补有余 -
襄阳区益肾回答:[答案] 是老子在《道德经》里的话,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注释】 事物中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大千世界的客观自然.损有余而补不足,是老子以辩证思维方式总结...

红露13677838397问: 请问老子道德经一开始的常道是人之道还是天之道? -
襄阳区益肾回答:[答案]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能说明白就不叫“道”了,自己感受吧. 人道、天道,抑或别的什么道,都是“道”呀.

红露13677838397问: 老子所说的"天之道"与"人之道"有何不同 -
襄阳区益肾回答: 毫无疑问,《道德经》作为中华元典之一,其广大精微、包罗万象的思想,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道德经》第七十七章有句话透露出一种朦胧的、模糊的平等与均衡的思想,足以引起我们的注意,这句话便是“天之道,...

红露13677838397问: 道德经 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
襄阳区益肾回答:[答案] 本问题是道德经的第七十七章,但还差第一句“天之道”. 自然的规律,不是很像张弓射箭吗?弦拉高了就把它压低点.低了就把抬高点.拉得过满了就松点,拉得不足就再用点劲.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可是人类社会的规律却不是这样...

红露13677838397问: 怎么理解道德经中的人之道与天之道 -
襄阳区益肾回答: 凤凰涅槃丶哚 :你好.《道德经》第八十一章:【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圣人的行为准则是,做什么事都不跟别人争夺.【不争】.就是现在的话,低调,多做事,少争功.老子说:“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这就是【不争】的道理.

红露13677838397问: 天之道 损有余而补不足 后面是? -
襄阳区益肾回答:[答案]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红露13677838397问: 老子天之道原文及翻译 -
襄阳区益肾回答: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译文: 天道不就象拉弓射...

红露13677838397问: 怎样理解老子说的 天之道 人之道 -
襄阳区益肾回答:[答案] 天之道谓自然,人顺应天之道所衍生出来的人事行为谓人之道.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