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道德经中的人之道与天之道

作者&投稿:衷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怎么理解道德经中的人之道与天之道~

生活中,先说说人之道。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用国外的理论叫马太效应。形象好的人,更容易得到别人的认同,办事更加顺利,更容易积累财富,形成正循环。在公司,业绩往往归功于上级领导,而过错总是让下属背锅。
有句话说的好:“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碳难”。在最初奋斗的时候,资源自己找,人脉自己拉,什么都是阻力。而只要开始成功,资源会自动涌过来,只要你利用合理,不要犯混,就会形成滚雪球效应。但不要忘了,天下资源是有限的,你雪球上的雪,都是直接或间接掠夺弱者而来的。家庭不幸,一贫如洗的人,更难在社会中生存。物价飞涨,工资还拖欠,这其中暗藏着被强者们偷走的价值,只不过现代社会剥削的更加隐蔽,更加“文明”而已。一心想发财的股民,总是被一次次套牢,真以为会看几根线就能从股市中拿到钱么,你在其中扮演的是狼,还是一只待宰的绵羊?奉出自己微不足道的工资,去补了巨头们的有余。
其实,人之道就是动物之道,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天之道,则不然,有一种平衡的力量始终推进万物变化。就像刮风是因为某地的气压低,需要空气去补充;又像水总是往低处流,填补沟壑。这种力量是人和动物无法阻止的。生态圈是否存在这种力量呢?你钱再多也会死,死后富不过三代,之后你的那点财产也就散尽了。大鱼再强,死后也要被小鱼吃个精光。
你人脉广,财产多,如果不知道适可而止,天之道就要发生作用。天道总是“养而不宰”,以最大的宽容,让人们自由的成长。然而人人都是天道所生,自然人人都含天道的正反两面性。所谓的羡慕嫉妒恨,并不是恶性,而是天性!正因为有这些天性,才让强者必须为众人造福,否则就会在众人的唾弃中陨落。
“反者道之动”,人生和事业都是个抛物线,强大过后必然衰落,这就是不可违背的天道。所以,老子的思维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踏实的积累,形成正循环慢慢变强。变强后要“柔弱处下”,不要“自恃”、“自见”,要“居其实而不居其华”,因为自认为强大的时候,往往就是要衰落的时候。
所以永远要放开眼界,知道人上有人,天外有天,不要自满,保持成长的态势。当你的财产才华开始有余的时候,不要忘记帮助不足的人,去主动符合“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天道,才能避免被天道所损。


生活中,先说说人之道。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用国外的理论叫马太效应。形象好的人,更容易得到别人的认同,办事更加顺利,更容易积累财富,形成正循环。在公司,业绩往往归功于上级领导,而过错总是让下属背锅。
有句话说的好:“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碳难”。在最初奋斗的时候,资源自己找,人脉自己拉,什么都是阻力。而只要开始成功,资源会自动涌过来,只要你利用合理,不要犯混,就会形成滚雪球效应。但不要忘了,天下资源是有限的,你雪球上的雪,都是直接或间接掠夺弱者而来的。家庭不幸,一贫如洗的人,更难在社会中生存。物价飞涨,工资还拖欠,这其中暗藏着被强者们偷走的价值,只不过现代社会剥削的更加隐蔽,更加“文明”而已。一心想发财的股民,总是被一次次套牢,真以为会看几根线就能从股市中拿到钱么,你在其中扮演的是狼,还是一只待宰的绵羊?奉出自己微不足道的工资,去补了巨头们的有余。
其实,人之道就是动物之道,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天之道,则不然,有一种平衡的力量始终推进万物变化。就像刮风是因为某地的气压低,需要空气去补充;又像水总是往低处流,填补沟壑。这种力量是人和动物无法阻止的。生态圈是否存在这种力量呢?你钱再多也会死,死后富不过三代,之后你的那点财产也就散尽了。大鱼再强,死后也要被小鱼吃个精光。
你人脉广,财产多,如果不知道适可而止,天之道就要发生作用。天道总是“养而不宰”,以最大的宽容,让人们自由的成长。然而人人都是天道所生,自然人人都含天道的正反两面性。所谓的羡慕嫉妒恨,并不是恶性,而是天性!正因为有这些天性,才让强者必须为众人造福,否则就会在众人的唾弃中陨落。
“反者道之动”,人生和事业都是个抛物线,强大过后必然衰落,这就是不可违背的天道。所以,老子的思维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踏实的积累,形成正循环慢慢变强。变强后要“柔弱处下”,不要“自恃”、“自见”,要“居其实而不居其华”,因为自认为强大的时候,往往就是要衰落的时候。
所以永远要放开眼界,知道人上有人,天外有天,不要自满,保持成长的态势。当你的财产才华开始有余的时候,不要忘记帮助不足的人,去主动符合“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天道,才能避免被天道所损。


如何理解道德经中的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的意思是公平,而且是大公。真正之道义乃是大公,而大公则无亲疏之别,无物我之分,其于大不偏,于小不遗,广慈博大,至诚不移。既不可能得到它额外的亲近,也不可能得到额外的疏远;既不可能得到额外的利益,也不可能得到额外的妨害;既不可能得到额外的崇贵,也不可能得到...

道德经里面的圣人
先说 什么是圣人 有位老师给出的理解比较合理,他说:道德经里面提出的圣人是指悟道的统治者。悟道是指通达万物万事运转的基本原则,统治者是指处于领导地位的人,两个条件缺一都不能称作圣人。圣人的次第 。己圣、家圣、邦圣、国圣、世圣。己圣:能够修己,明白做人的道理,能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

《道德经》|真正觉悟的人,会有这样七种外在的表现状态
《道德经》解读到这里,我们明白了“道”是万物运行的内在动力,我们有一个,认识规律,抓住事物的本质的期望,把这种认知能力体现在做事、做人之上,这是学以致用的初心。 但是“道”属实难体会,老子在上一章说:“无状之状,无物之象,谓之恍惚”。道是无形也无色的,所以老子也说“道”让人恍惚。 “道”虽然看...

《道德经》所讲的“天地无亲,常与善人”该如何解释?
大致就是说老天对待一切都是一样的,没有偏袒。这就像是那些心存善意、懂得天意的人一样。虽然《道德经》讲的大都高深,但我们可以从自己的角度来理解,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放下”,也就是不要太执着。因为既然老天对谁都是一样,没有厚待这一说,那不如就顺其自然,把心中的执着放下,这样...

在道德经中,人是因为差了哪3点才区分出了牛人和普通人?
3,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一个人不把精神的住所弄丢了才能长久,有信仰,精神才有依托,一直到死从来都没有把精神的家园弄丢了,那么这个人就能长久。"最后一句话,死而不亡者寿,很多人难以理解:人死去之后怎么还会有寿命之说呢?其实我们很容易理解,像老子孔子已经离今天2000多年了。但...

“道德经”告诉我们的,“人”一生的几个境界
道德经的原话是这样说的: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朋友们:这段话我们不要简单地读一下,貌似知道了意思就把它放过去了,我们要深入地去理解它。因为他将指引我们一步一步地走上人生巅峰。从普通人往上走的第一个...

如何理解“天地不仁,圣人不仁”呢?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如何理解?答:圣人不是人,刍狗不是狗,也不是贬义词。道德经首先是治国之学,以广义的角度来看世界,以宏观的视角来理解世界。从你理解的这个角度来看,这里的圣人,你可以理解为天子、皇帝、主席、总统,真正治理天下,需要他们超然物外,能够以清晰的...

怎样理解《道德经》中的“人法地,地法天,道法自然”?
老子的思想接近世界的本源。他是站在了一定的高度,看这个世界和人间。而不是走进熙熙攘攘之中,左顾右盼众人。所以《道德经》所说出的都是更靠近自然的。自然法之于道,道法之于天,天法之于地,地法之于人。人遵从地天道,也就是遵从自然。自然而然。一切秩序顺序,自自然然。这是老子判断世界,...

看道德经的人正常吗
《道德经》中的深邃理念和观点,对个人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和价值观产生深远影响。在现代社会,人们依然从中寻求智慧和洞见。可以说,阅读道德经的人不仅正常,而且从中受益匪浅,具备了理解和应用其理念的智慧。尽管这部作品的语言有时显得古朴,但其诗意和内涵却能跨越时代的界限,对年轻人尤其有价值。通...

《道德经》中“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的观点如何理解?
“自知”就是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是向内的.“自知”是“知人”的基础,“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要了解别人,首先要对自己要有深刻的了解.所有人中最方便、最容易了解的人就是自己.但是最难透彻了解的也是自己,因为太主观了,就象一面镜子,可以照尽天下万物,却独独照不到本身.所以真正...

八宿县13414178124: 怎么理解道德经中的人之道与天之道 -
歧珠多糖: 凤凰涅槃丶哚 :你好.《道德经》第八十一章:【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圣人的行为准则是,做什么事都不跟别人争夺.【不争】.就是现在的话,低调,多做事,少争功.老子说:“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这就是【不争】的道理.

八宿县13414178124: 怎样理解老子说的 天之道 人之道 -
歧珠多糖:[答案] 天之道谓自然,人顺应天之道所衍生出来的人事行为谓人之道.

八宿县13414178124: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益有余. 此语究竟作何解呢? -
歧珠多糖:[答案] 出自老子《道德经》: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注释】 事物中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大千世界的客观自然.损有余而补不足,是老子以辩证思维方式总结出的一条自然规律. ...

八宿县13414178124: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是什么意思啊? -
歧珠多糖:[答案] 是老子在《道德经》里的话,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注释】 事物中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大千世界的客观自然.损有余而补不足,是老子以辩证思维方式总结...

八宿县13414178124: 老子所说的"天之道"与"人之道"有何不同 -
歧珠多糖: 毫无疑问,《道德经》作为中华元典之一,其广大精微、包罗万象的思想,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道德经》第七十七章有句话透露出一种朦胧的、模糊的平等与均衡的思想,足以引起我们的注意,这句话便是“天之道,...

八宿县13414178124: 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损不足而补有余这句话什么意思啊?紧急 -
歧珠多糖:[答案] 是老子在《道德经》里的话,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注释】 事物中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大千世界的客观自然.损有余而补不足,是老子以辩证思维方式总结出的一条自然...

八宿县13414178124: 谈你对“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和“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的理解 -
歧珠多糖: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对天地运行的内部发展变化规律加以肯定.天地运行的发展变化规律就是把万物发展中不平衡的.多余的部分损掉,来补充发展不足的部分还给大自然.即人类和万物的发展平衡的关系,也是人类社会和自然发展的...

八宿县13414178124: 何为道?何为天道?何为人道?何为仙道? -
歧珠多糖: 道在中国哲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表示“终极真理”.此一概念,不单为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被宗教流派道教等所使用. 《道德经》中的“道” “道”字见于道家最早的著作《道德经》. 不可言说 《道德经》第一章一开始就...

八宿县13414178124: 何为天道?何为人道? 何为上善若水?
歧珠多糖: 最简单的说,天道是指天体宇宙运行的恒定规律 人道是指人必然所要经历的生老病死 上善若水是指最高尚的德就像水一样,养育众生而不求回报,亦是上德中的上德. 参考资料可以看看道德经

八宿县13414178124: 道德经中老子是对天道的理解还是对人道的理解 -
歧珠多糖: 天道、地道、人道、世道.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这是天地之道.第四十八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这是人道.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充气以为和.这是世道.好像最多强调的就是世道,说白了就是阴阳之道,因为万事万物都离不开阴阳二字,而阴阳是从“道”中衍生出来的.想要学习道德经,就要先把阴阳之道研究明白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