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榷与明史谁可信度高

作者&投稿:寿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明史和国榷·明季北略谁更可信
国榷可信度最高,明史是清代编修,很多地方都做了处理的;明季北略是个人修史,掌握的史料有限。

清修《明史》,真的没有可信度么
清朝修《明史》,确实很多做假,而且做假之后销毁了很多原始文献,给现在的明史研究带来巨大的困难,好在有谈迁的明朝编年史《国榷》,稍能弥补。

明史的可信度高吗
有一定可信度,因为明史主要依据的是明实录,但是因为是清朝修订,必然会有一些内容是维护清朝利益的,比如明史中未曾提及女真部族,另外比如将沈万三之死嫁祸到朱元璋身上,再比如建文帝在明史里是死于宫中大火,但是在民修史书中多认为他流亡海外了,因此才有了后来明成祖时代郑和下西洋。可以将《明史》...

了解明史至少要看哪几本史书
1. 《明史》:作为二十四史之一,《明史》共计三百三十二卷,涵盖了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1368年)到明思宗朱由检崇祯十七年(1644年)的历史。这部纪传体断代史被认为编纂得最为仔细,且可靠性高。尽管许多原始资料已不复存在,但该书是根据清朝官方的新儒学正统观念来解释明朝历史。2. 《明会典》...

为什么说除了前四史外,《明史》的质量最高?
坦率地说,《明史》资料详实,体系完整,在二十四史排名中相当靠前,如果想入门研究明朝历史,无论如何都得通读一遍《明史》。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明史》编纂过程中,清朝官方做了大量删改,从而导致《明史》更存在不小的争议,并在某种程度上误导了后世专家和读者。总而言之,如果你是初学者,且...

怎么更深地了解明史?
俺是学明史的,如果你真打算开始的话,就先看《明史》《国榷》吧。一个是纪传体,一个是编年体。正常速度的话,够你看一年了。明史在25史里算是上乘之作了,非常好。国榷俺还没看完。

国榷谭谦——明朝年谱
尽管如此,国榷仍然是研究明史不可或缺的史料记载,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除了国榷,谭倩作品包括明实录、国榷九卷、国榷十二卷、明实录三卷、明史二卷和太常寺志二卷。票据按明史计算。按四库全书。谭倩:国榷国榷张宗祥:国榷黄宗羲:明史。朱一尊:国榷国榷余英义序列国榷例。主治黄宗羲:国榷。于颖许奕。谭倩:国...

谈迁的国榷里的记载的真实性如何
首先谈迁治学严谨,因此这些的东西可信度是有的;其次历史记载可以通过文物验证或者和其他同时代的记载相互验证;最后还可以根据方式的情况推测记载的真假。所以综合起来看《国榷》里的记载真实性很高!

清人所修的明史可靠程度多高
二十四史中质量最高的是前四史:史记,两汉书,三国。剩下的基本就可以排上明史了,这一点是清代学者以来的共识。尤其是涉及清朝的事情。不过明朝有个好处就是实录还在,编年体材料汇编,是正史的重要参考基础,内容又较正史更多,明朝那些事据说作者还看了不少实录,还有一些私人的史书,国榷之类的。

明朝历史书籍 关于明代历史的书籍主要有哪些
3、《国榷》,有中华书局断句本,六册,私修的纪传体明史,未曾刊刻,也未曾被清廷删改,故保留了不少满洲人早期与明朝关系的史料;4、《明史纪事本末》,纪事本末体明史,成书在《明史》之前,有中华书局的点校本,史料价值较高,也因册数少(4册),最便阅读。5、《明通鉴》,编年体正史,有考...

东方钩13928991669问: 明史和国榷·明季北略谁更可信 -
晋中市高三回答: 国榷可信度最高,明史是清代编修,很多地方都做了处理的;明季北略是个人修史,掌握的史料有限.

东方钩13928991669问: 想了解大明的历史哪部史书好,明史听说篡改太多,不敢信任. -
晋中市高三回答: 《明史》是一部公认的质量上乘的著作,仅次于前四史,可信度很高.任何史书都不是完美的,有瑕疵很正常.《明史》篡改历史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明朝皇帝美化太多,把本来是皇帝的责任推给了大臣;二是在明清之际对后金的讲述部分处于维护统治的需要有部分篡改.但整体上《明史》是一部非常值得看的史书.网上流传把对明朝不利的史实污蔑为篡改历史的说法个人非常的鄙视,此外网上流传的修《四库全书》毁了多少多少的书,这个纯粹是夸大其词,《四库全书》销毁的书只占明朝流传下来的书中非常小的一部分,而且销毁的书大部分都保留下来了,因为毁书是一种非常好的宣传,让人知道这本书有收藏的价值.

东方钩13928991669问: 《国榷》为什么不能入二十四史,而是张廷玉的明史? -
晋中市高三回答: 《国榷》是编年体史书,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官方采用的史书体例,另一方面《国确》记载的明朝的历史不全,其作者是明代的文人.但是关键是二十四史是清代乾隆皇帝御封的,张廷玉是尊了乾隆帝的圣旨修的明史,你可以想一下其中原因了.其实《国确》确实一本好的史书.

东方钩13928991669问: 清朝修的明史有多不靠谱 -
晋中市高三回答: 清朝修《明史》,确实很多做假,而且做假之后销毁了很多原始文献,给现在的明史研究带来巨大的困难,好在有谈迁的明朝编年史《国榷》,稍能弥补.

东方钩13928991669问: 谈迁为什么要写国榷, -
晋中市高三回答: 因为他读了明史觉得里面的错误很多,有很多不真实的情况,而他本人也因喜爱历史,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所以花了26年写完《国榷》,两年后初稿丢失,又花了四年时间重写.

东方钩13928991669问: 国傕为什么叫国榷 -
晋中市高三回答: 国榷,是指国家大事、国家历史的商讨.天启元年(1621年),谈迁28岁,谈迁母亲亡故,他守丧在家,读了不少明代史书,觉得其中错漏甚多,因此立下了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符合明代历史事实的明史的志愿.以后陆续改订,积二十六年之不懈努力,六易其稿,撰成了百卷400多万字的巨著《国榷》.作者之所以起名国榷,想来是因为此书记载的是明朝历史,乃国家大事之集成.同时故国已亡,此名寄托了作者亡国之痛.

东方钩13928991669问: 史记和国榷和上下五千年有什么区别 -
晋中市高三回答: 《史记》为纪传体通史 《国榷》为国别体 《上下五千年》编年体

东方钩13928991669问: 为什么谈迁会名垂青史 -
晋中市高三回答:[答案] 应该是这样把: 因为他两次编写国榷,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和坚定的信念,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取得了成功.编写了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国榷》

东方钩13928991669问: 谈迁多少岁写完国榷 -
晋中市高三回答: 应该是57岁.请看下面的材料: 谈迁博鉴群书,善诸子百家,精研历史,尤重明代典故.他立志编撰翔实可信的明史.从天启元年(1621)27岁开始,历时20余年,"六易其稿,汇至百卷",始完成这部编年体明史,全书500万言,取名《国榷》.清顺治四年(1647)手稿被窃,时已53岁,他发愤重写,经四年努力,完成新稿.

东方钩13928991669问: 1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
晋中市高三回答: 你好,你这个问题出自一篇课文:课文原文|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明末清初,浙江出了一位史学家谈迁.谈迁自幼刻苦好学,博览群书,尤其喜爱历史,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但由于他家境贫寒,没有钱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