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全文

作者&投稿:致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论语》里有“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是其亲...
【原文】 1·13 有子曰:“信近(1)于义(2),言可复(3)也;恭近于礼,远(4)耻辱也;因(5)不失其亲,亦可宗(6)也。” 【注解】 (1)近:接近、符合的意思。 (2)义:义是儒家的伦理范畴。是指思想和行为符合一定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礼”。 (3)复:实践的意思。朱熹《集注》云:...

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出自于哪张课文?_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出自于论语第一篇《学而》1.13小节。原文: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译文: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怎么...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所做的承诺要符合忠义,说的话就能兑现!“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内心庄重认真,态度恭敬符合礼仪,就会远离被人侮辱!“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这段话是分歧比较多的一句话,我的理解就是:凭靠与亲人的紧密联系,而不失去其亲密,就可以融入到宗族的大家庭里从而得到庇护。

《樊登讲论语:学而》信近于义,恭近于礼。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宗也。        大意:讲信用,要符合大义。恭敬要用礼法来约束,这样才能远离耻辱。如果依靠的都是关系亲密的人,那是可靠的。       ...

“信近於义,言可复也”解释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意思是,强调人讲信用要符合「义」,只有符合「义」的话才能实行。出自《论语·学而》第一: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注释:(1)信:<名>约信之言,即承诺的话。(2)近:<动>近似;接近。(3)复:<动>履行...

孔子有关的文言文阅读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五年级上古文二则《论语 学而篇》的作者,朝代 译文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译文: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这种符合于义的信约诺言,才能去实践、兑现。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做,]就能避免耻辱。所依靠的,应当是亲近自己的人,[只有这些人]才是可尊崇而靠得住的。”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求【论语】全文,和全文翻译
这里指礼,也指和。 【译文】 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原文】 1·13 有子曰:“信近(1)于义(2),言可复(3)也;恭近于礼,远(...

论语全文及翻译
【原文】1·13 有子曰:“信近(1)于义(2),言可复(3)也;恭近于礼,远(4)耻辱也;因(5)不失其亲,亦可宗(6)也。”【注解】(1)近:接近、符合的意思。(2)义:义是儒家的伦理范畴。是指思想和行为符合一定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礼”。(3)复:实践的意思。朱熹《集注》云:复,践言也。”(4)远:音...

论语解惑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到底什么意
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这是目前学界争论很大。1、孔安国把“因”当作亲字讲;“宗”当作作敬字讲。后面的意思就是说所亲不失其亲,亦可宗敬。也就是所亲的是仁义之人,是为不失其亲。能够所亲不失其亲是有知人之明,故可宗敬。2...

麻饼13293148631问: 翻译下面文言文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
扶风县康斯回答:[答案] 有子说:“信誉符合道义,才能兑现诺言;恭敬符合礼法,才能远离耻辱;任用可信赖的人,才会取得成功.” 复:实现. 因:依靠.宗:可靠.

麻饼13293148631问: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什么意思? -
扶风县康斯回答:[答案] 信,所要遵守的诺言;近,符合;义,《礼记·中庸》:“义者,宜也”,依然是符合于礼;复,实践诺言,朱熹《论语集注》:“复,践言也”,正是此意.“信近于义,言可复也”之意就是:所守的诺言如果符合于义,那么所说的话就能够兑现....

麻饼13293148631问: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
扶风县康斯回答:[答案] 【译文】 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评析】 孔子的弟子有子在本章所讲的这段话,表明他们对“信”和“恭”是十分看重的.“信...

麻饼13293148631问: 有子曰:“信近於义,言可复也.恭近於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扶风县康斯回答: 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麻饼13293148631问: 断句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
扶风县康斯回答:[答案]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麻饼13293148631问: 初中语文上册第十课《论语十二章》翻译 -
扶风县康斯回答:[答案] 论语十二章及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 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8、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译文 有...

麻饼13293148631问: 《论语》里有“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是其亲,亦可宗也”,是何意?“亦可宗也”着句话的主语是谁? -
扶风县康斯回答:[答案] 【原文】 1·13 有子曰:“信近(1)于义(2),言可复(3)也;恭近于礼,远(4)耻辱也;因(5)不失其亲,亦可宗(6)也.” 【注解】 (1)近:接近、符合的意思. (2)义:义是儒家的伦理范畴.是指思想和行为符合一定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

麻饼13293148631问: “信近於义,言可复也”解释 -
扶风县康斯回答: 所许诺的话如果符合礼法、社会准则,那么所说的能够兑现信:所要遵守的诺言;近:符合;义:《礼记·中庸》:“义者,宜也”,依然是符合于礼复:实践诺言对于各种注疏,我没有看过,不过我觉得就这句话而言,朱熹的解释更合适.这句话完整的是“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联系下面两句的意思和表达,论语注疏的解释有些牵强.

麻饼13293148631问: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是指什么人?因不失其亲, -
扶风县康斯回答:[答案]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信,所要遵守的诺言;近,符合;义,《礼记·中庸》:“义者,宜也”,依然是符合于礼;复,实践诺言,朱熹《论语集注》:“复,践言也”,正是此意....

麻饼13293148631问: 论语: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各家注本 -
扶风县康斯回答: 1.13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1.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杨伯峻《译注》:朱熹《集注》:“复,践言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