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身在曹营心在汉,曹操也没罚除他的原因是什么

作者&投稿:容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想必大部分对这句歇后语如雷贯耳,它的大意为徐庶进入曹营后,一句话都不说,没有给曹操献一计,出一谋。说白了,徐庶在曹营吃白食,只吃饭不干活,可是曹操为何没有惩罚、解雇他呢?
个人认为徐庶“身在曹营心在汉”,而曹操却没有解雇、惩罚他,有以下四个原因,依据演义和相关史料,分析如下。
其一,曹操是用非正常手段得到徐庶的,只得到其人,未得到其心。
徐庶化名单福,来到新野,辅佐刘备,大破曹仁的八门金锁阵。徐庶的才能得到曹操的亲睐,感叹为何这么有本事的人。在程昱的谋划下,曹操骗来徐庶之母,希望徐庶的老母亲写信,将徐庶骗到许昌。没想到,老太太听到自己的儿子找到明君,辅佐皇叔刘备,感到非常欣慰,觉得自己的儿子很明智,她断然拒绝了曹操让自己写信,叫儿子徐庶回来的建议。她还对曹操破口大骂。曹操火冒三丈,差点斩杀徐母。
这时,程昱想到了一个妙计,他欺骗徐母自己为徐庶结拜兄弟,常常给徐母送吃的和喝的,还有手启(书信)。徐母出于礼貌,也时常写手启(书信)回馈。这样,程昱就得到徐母的笔迹,模仿徐母笔迹,给徐庶写了一封信,大意为“我现在被曹丞相请到许昌,你来了曹丞相就饶咱们一命,如若不来,那只能等死了。”我们知道,徐庶是一个大孝子,看到老母亲的“亲笔信”,大哭一场,决定告别主公刘备,回去搭救老母。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老母手书来唤,庶不容不去。非不欲效犬马之劳,以报使君;奈慈亲被执,不得尽力。今当告归,容图后会。
因此,曹操是用非正常手段,将徐庶骗到许昌的,而是不是像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因此,只是得到了徐庶这个人,并没有得到徐庶的心。
其二,曹操利用徐庶,作为金字招牌,吸引天下英雄豪杰归顺。
曹操在曹仁打了败战后,询问谁知道刘备新得的谋士单福是何许人也?程昱回道:这个人不是单福,真名叫徐庶。他年轻时爱好剑术,曾为好友杀人,浪迹天涯。程昱自认徐庶之才,胜过自己十倍,是天下奇才。
曹操听后,“爱才如命”的老毛病又犯了,他立志想要将徐庶招揽到自己麾下。曹操做法是值得称赞的,他通过招揽徐庶,树立自己求贤若渴的好名声,来吸引更多的有才之士来归顺自己。曹操的手段很高明的,通过招揽小有名气的徐庶,作为金字招牌,确实吸引了不少有识之士。
其三,曹操阵营谋士多如牛毛,多一个徐庶不多,少一个不少。
曹营其实不缺谋士,大谋士就有五个之多。曹营五大谋士为郭嘉、荀彧、荀攸、贾诩、程昱,这五人,有的是战略大师,有的是战术大家,有的是后勤专家,有的善于内政,有的善于奇计。曹营除了这五个大谋士外,还有刘晔、杨修等谋士。总之,曹营谋士众多,多如牛毛,即使多一个徐庶,也不算多,少一个徐庶,也不会少。徐庶不像诸葛亮在蜀汉一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是众多谋士之一,并非不可替代的。
因此,徐庶进入曹营后,并没有受到太大的重用。如公元228年,诸葛亮北伐时期,听闻徐庶与石韬仅仅是郡守、典农校尉这样的不太高的官职。他感叹道:“难道是曹魏的谋士如此多吗,为什么连徐庶、石韬这两个能人也不重用呢?”曹魏将刘备的大谋士徐庶骗到许昌后,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用。《魏略》中记载如下:
逮大和中,诸葛亮出陇右,闻元直、广元仕财如此,叹曰:“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
其四,曹操没有重用徐庶,因为不敢重用,怕徐庶暗中帮助刘备。
徐庶的第一个主公是刘备,虽然后来归顺曹操,可是他是迫于无奈归顺的。现在,徐母已经上吊身亡,徐庶可以说了无牵挂了。如果徐庶在曹营故意出馊主意,暗助蜀汉,是会给曹魏造成损失的。因此,即使徐庶给曹操出谋划策,曹操也得掂量下,这个计策是不是真的对自己有好处,是不是徐庶故意设置的陷阱。所以,即使徐庶为曹操出谋划策,曹操也不敢轻易采纳。
总结:由于上述四个原因,虽然徐庶到达曹营,可是曹操及其继任者都不敢重用徐庶。所以,虽然徐庶在曹营未献一计一策,在曹营吃饭,不干活,曹操也没有怪罪、惩罚他。徐庶的这种情形形象地称为“身在曹营心在汉”。


人在曹营,心在汉。什么意思?
当徐庶母子相见后,其母却认为庶的行为是愚蠢(被曹操骗了)以及不忠(刘备被认为是当时皇室)的,遂自杀;此后虽然身在曹营的徐庶便因记恨于曹操而从不给予正面的帮助.现代的意思是:人在听或做某事,但是,心里想的却是别的事物 ,通常指某人心不在焉的样子。

身在曹营心在汉,这句话是谁说的?
三国演义中“身在曹营心在汉”这句话,并非指徐庶,而是说关羽。关羽与刘备失散后,不得已降了曹操。曹操对关羽优礼有加,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封侯赐爵。但关羽不为所动,最后挂印封金,不辞而别,过五关斩六将,与刘备、张飞相聚。因而后人称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这是民间流传的俗...

身在曹营心在汉说的是谁?
徐庶初为刘备谋士,大破曹仁八门金锁阵。刚找到平台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就被程昱设计骗入曹营,从此之后被软禁。母亲死后为了不违背自己的承诺,纵使曹操相逼,庶亦不为设一谋。民间俗语云: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便是此意。三、身在曹营心在汉之荀彧 出生名门望族,为人风采雅量足智多谋,当时已名...

《三国演义》中是谁”身在曹营心在汉”
【注音】shēn zài cáo yíng xīn zài hàn 【释义】三国时关羽身陷曹操阵营,心里想着刘备。身子虽然在对立的一方,但心里想着自己原来所在的一方。比喻坚持节操,忠贞不二。 【示例】刘波泳《秦川儿女》第一部第二章:“身在曹营心在汉,他就是上马金,下马银,也别想把我买动。” 【...

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是谁?
身在曹营心在汉指的是三国演义里面哪一位人物 徐庶 字元值 此人是刘备流浪于新野,寄予刘表时投靠刘备的 并在曹仁率兵攻打新野时巧施妙计击退曹仁 但中了曹操的计策 认为书信是母亲亲手书写 所以舍弃刘备投靠曹操但他在离开刘备时为刘备做了两件事:一为许诺刘备终身不为曹操献一条计策 二为刘备推...

是谁身在曹营心在汉
威逼徐庶,要他离开刘备,徐庶是个孝子无奈只要投靠了曹操。徐庶的母亲是一个很有气节的人,知道自己的儿子背弃了刘备之后,她很生气,狠狠的指责徐庶。徐庶在母亲面前发下毒誓,虽然投靠了曹操,但一生都不会为曹操出谋划策,终生不设一谋。他确实也是这么做的。。这就是所谓的 身在曹营心在汉 ...

徐庶身在曹营心在汉,曹操也没罚除他的原因是什么
个人认为徐庶“身在曹营心在汉”,而曹操却没有解雇、惩罚他,有以下四个原因,依据演义和相关史料,分析如下。其一,曹操是用非正常手段得到徐庶的,只得到其人,未得到其心。徐庶化名单福,来到新野,辅佐刘备,大破曹仁的八门金锁阵。徐庶的才能得到曹操的亲睐,感叹为何这么有本事的人。在程昱的...

这个歇后语讲的是谁?( )降曹操—身在曹营心在汉
后来又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报答曹操不杀之恩。关羽忠于刘备,忠于桃园结义的拳拳之心,在小说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三国志》里关羽投降变节之说也就被巧妙地化解,反而留下一个著名典故�就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将关羽讲义气的形象推向极致的是《三国演义》中关羽在华容道义释曹操的...

简述《三国演义》中“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典故
曹操听了,知道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心里念念不忘汉朝皇叔刘备。料想到:关羽早晚会走的,留得了一时,留不了长久,于是放松了对他的监视。后来,当关羽得知刘备在河北袁绍处,就连夜给曹操写了一封辞别信,感谢他的款待,将“汉寿亭侯”金印,悬在房梁上,又把所赐的金银分毫不动,封存一室。带了...

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主人公是谁
徐庶。身在曹营心在汉”出自《三国演义》,说的是关羽与刘备失散后,被曹操围困在屯土山,不得已投降了曹操。但关公提出三个条件:一、降汉不降曹;二、赡养刘备两个夫人,三、一旦知道刘备消息,无论千里万里赴汤蹈火也要投奔兄长。曹操爱惜人才说,只要云长归顺,什么条件都答应。曹操对关羽优待有...

蓬安县17821186544: “身在曹营心在汉”究竟是说的关于还是徐庶,不懂的不要随意答了. -
诸葛庆康利: 必须是徐庶,为什么曹操没杀他,是因为徐庶是大孝子.曹操不想天下人笑他杀如此孝心之人.

蓬安县17821186544: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含义 -
诸葛庆康利: 徐庶北上归曹以后,心中仍十分依恋故主刘备和好友诸葛亮.尽管他有出众的谋略和才华,但不愿为曹操出谋划策,与刘备、诸葛亮为敌.因此,徐庶在曹魏历时数十年,却从未在政治军事上有所作为,几乎湮没无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蓬安县17821186544: 徐遮进曹营—一言不发的故事 -
诸葛庆康利: 歇后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故事: 刘备在新野时,徐庶投靠了刘备.被刘备拜为军师.几次大战都战胜了曹操.曹操觉得徐庶是难得的人才,就把徐庶的老母亲接了过来,徐庶是个孝子,才被迫来到曹营.然而,徐庶身在曹营心在汉,到了曹营之后,一个计谋都没为曹操出过. 这便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故事来源.

蓬安县17821186544: 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典故是什么?
诸葛庆康利: 三国演义中“身在曹营心在汉”这句话,并非指徐庶,而是说关羽.关羽与刘备失散后,不得已降了曹操.曹操对关羽优礼有加,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封侯赐爵.但关羽不为所动,最后挂印封金,不辞而别,过五关斩六将,与刘备、张飞...

蓬安县17821186544: 《三国演义》小说里的人物徐庶最后最后结局如何? -
诸葛庆康利: 徐庶幼年爱击剑,行侠仗义,常以仁侠自居.中平末年(188年),他替人鸣不平,将人杀死后逃跑,后被官兵捕获,但他闭口不说姓名,后多方营救脱险,改名单褔外逃.从此...

蓬安县17821186544: 一言不发的歇后语上一句 -
诸葛庆康利: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徐庶改名为单福,为刘备出力,使刘备打了胜仗,曹操吃了败仗,就抓了徐庶的母亲作为要挟,徐庶是个大孝之人,不能不管他的母亲,于是就进了曹营,但他向刘备说,我决不会进一言而助曹操.

蓬安县17821186544: 身在曹营心在汉故事概括五十字 -
诸葛庆康利: 东汉末年,刘备被曹操打败.关羽为了保护刘备的夫人被迫投降曹操.曹操对关羽关怀备至,送他宅院、美女、战袍及宝马,关羽还是无动于衷,一心想打听刘备的下落.张辽问他为什么身在曹营心在汉,关羽说他与刘备有过生死誓言. 另有“...

蓬安县17821186544: 身在曹营心在汉什么意思 -
诸葛庆康利: 身在曹营心在汉 [shēn zài cáo yíng xīn zài hàn] [释义] 比喻身子虽然在对立的一方,但心里想着自己原来所在的一方. [出处] 《三国演义》第二五回

蓬安县17821186544: 身在朝营心在汉主人公是 -
诸葛庆康利: “身在曹营心在汉”这句话,是说关羽.关羽与刘备失散后,不得已降了曹操.曹操对关羽优礼有加,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封侯赐爵.但关羽不为所动,最后挂印封金,不辞而别,过五关斩六将,与刘备、张飞相聚.因而后人称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这是民间流传的俗语,在戏剧曲艺中能听到.后来这句话常用来比喻人在某地心却怀念异地的亲人,也常用来比喻人在敌对双方的某一方挂职,心却向往另一方.

蓬安县17821186544: 徐庶入曹营——? -
诸葛庆康利: 徐庶入曹营——一言不发(歇后语)、身在曹营心在汉(成语)理由: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典故出自文学作品《三国演义》. 徐庶通过自荐的方式成为刘备的军师,但被曹操的谋士程昱设计骗到曹营.后曹操兵分八路攻打刘备所驻守的樊城,在刘晔的建议下,曹操派徐庶前往樊城劝刘备投降,但徐庶到樊城后却告诉刘备大军将至,让刘备早作准备.刘备想要留下徐庶,但徐庶怕天下人耻笑,又以刘备有诸葛亮辅佐为由拒绝,并告诉刘备,自己虽然身在曹操营,但发誓不为曹操献一谋.《三国演义》中没有“身在曹营心在汉”这句话,而且此语可以指徐庶,也可以指关羽. 因为后来“徐庶进曹营”被艺术加工,并广为流传,并与“关羽假降曹”演化为成语“身在曹营心在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