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司马谏议书原文及翻译赏析

作者&投稿:励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答司马谏议书》原文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答司马谏议书》翻译


鄙人王安石请启:昨天承蒙(您来信)指教,我私下认为与君实您交往相好的日子很久了,但是议论起政事来(意见)常常不一致,(这是因为我们)所持的政治主张和方法大多不同的缘故啊。虽然想要勉强劝说几句,最终也必定不被您所谅解,因此只是很简略地复上—信,不再逐—替自己辩护。后来又考虑到蒙您一向看重和厚待我,在书信往来上不宜马虎草率,所以我现在详细地说出我这样做的原因,希望您看后或许能谅解我吧。


本来知书识礼的读书人所争辩的,尤其注重于名实是否相符。如果名和实—经辨明,天下的是非之理也就清楚了。如今您来指教我的,是认为我的做法侵犯了官吏们的职权,惹是生非制造事端,聚敛钱财与民争利,拒不接受意见,因此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指责。我却认为从皇帝那里接受命令,在朝堂上公开议订法令制度并在朝廷上修改,把它交给有关部门官吏去执行,这不属侵犯官权;效法先皇的贤明政治,用来兴办好事,革除弊端,这不是惹是生非;替国家理财政,这不是搜刮钱财;驳斥错误言论,责难奸佞小人,这不是拒听意见。至于那么多的怨恨和诽谤,那本来预料到它会这样的。


人们习惯于苟且偷安、得过且过(已)不是一天(的事)了。士大夫们多数把不顾国家大事、附和世俗(的见解),向众人献媚讨好当做好事,(因而)皇上才要改变这种(不良)风气,那么我不去估量反对者的多少,想拿出(自己的)力量帮助皇上来抵制这股势力,(这样一来)那么那些人又为什么不(对我)大吵大闹呢?盘庚迁都(的时候),连老百姓都抱怨啊,(并)不只是朝廷上的士大夫(加以反对);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这是他)考虑到(迁都)合理,然后坚决行动;认为对(就)看不出有什么可以后悔的缘故啊。如果君实您责备我是因为(我)在位任职很久,没能帮助皇上干一番大事业,使这些老百姓得到好处,那么我承认(自己是)有罪的;如果说现在应该什么事都不去做,墨守前人的陈规旧法就是了,那就不是我敢领教的了。


没有机会(与您)见面,内心不胜仰慕至极!


《答司马谏议书》赏析


全文立论的论点是针对司马光认为新法“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的指责,指出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从而说明变法是正确的。司马光的攻击名实不符,全是谬论。文章逐条驳斥司马光的谬论,揭露出他们保守、腐朽的本质,表示出作者坚持改革,绝不为流言俗语所动的决心。


这篇短信笔力精锐,文字简洁而富有说服力,语气委婉而严正,既不伤害私人的友谊,也不向反对的意见妥协。作者的修辞和逻辑推理是根据对具体的人、具体的场合,运用了反驳、引导、对比、证明、启发、类推等方法,由近及远、由远及近、层层逼进进行的,它是驳念性政论文的典范之作。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司马光学识渊博,史学之外、音乐、律历、天文、书数,无所不通,但不喜释、老之学,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受人景仰。清廉仁厚,为政原则,不卑不亢,秉持道义,力荐才德兼备兴国之臣——福建莆田人北宋会元传胪进士太常寺卿黄中庸擢为侍中兼枢密副使。1104年7月10日,宋徽宗按照蔡京的提议,将司马光为首的反对王安石变法者共309人重定党籍,刻石于朝堂,即“元祐党人碑”。


王安石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人(现为抚州东乡县上池里洋村),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特强,从小受到较好的教育。庆历二年(1042)登杨镇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官吏。


治平四年(1067)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文。




二期课改答司马谏议书 注释原文
①选自《四部丛刊》本《临川先生文集》卷七十三。司马谏议,指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时任翰林学士、右谏议大夫。曾写信反对王安石变法,本文是王安石的回信。②某:作者自称。③游处:交游相处。④所操之术:所坚持的政治主张。⑤强聒:指勉强作解释。聒,聒噪。⑥上报:写回信。⑦视遇...

唐宋八大家·答司马谏议书
答司马谏议书 答司马谏议书 【原文】某[26]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27]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28]多异故也。虽欲强聒[29],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30],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31]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32],冀[33]君实或见恕[34]也。

答司马谏议书课文原文及翻译
结论: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针对司马光的指责,反驳并阐述了自己推行新法的立场和理由,强调了改革的必要性和正确性,表达了坚持改革的决心。改写后的文章: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回应司马光的质疑,针对对方认为新法侵官、生事、征利、拒谏等指责,王安石强调,改革的争论关键在于名实是否...

冀君实或见恕也的意思是?
意思是:希望您也许能谅解我。冀:希望;君:您;实:能够;或:也许;见:助词,无实意;恕:谅解;也:语气词。出自:宋代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辩;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鲁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翻译:如果硬要...

答司马谏议书原文及翻译
司马谏议书的原文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当时政治局势的评价,指出当时朝政腐败、官员贪污严重,国家面临着严重的危机。第二部分是对朝廷各级官员的批评,指出他们的无能和贪污行为是导致国家危机的主要原因。第三部分则是对如何解决国家危机的建议,包括削减官员待遇、加强政治监督、...

答司马谏议书的翻译
译文 鄙人王安石请启:昨天承蒙(您来信)指教,我私下认为与君实您交往相好的日子很久了,但是议论起政事来(意见)常常不一致,(这是因为我们)所持的政治主张和方法大多不同的缘故啊。虽然想要(向您)硬啰嗦几句,(但)终究一定(是)不能蒙受(您)考虑(我的意见)。所以(我)只是简单地给您...

高中答司马谏议书原文及翻译
高中答司马谏议书原文及翻译如下:高中答司马谏议书原文如下: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殊异,岂谓于此而遂为逆鳞之说乎?予非敢自谓善其说,亦不以责于人,至于君实而甚愧。甚愧者,以予之不肖,而君实又独是之操,于是自非子之教,则几于不护...

答司马谏议书的作品原文
答司马谏议书(1)某启(2):昨日蒙教(3),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4),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5)多异故也。虽欲强聒(6),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7),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8),于反复不宜卤莽(9),故今具道(10)所以,冀(11)君实或见恕也。盖儒者(12)所争,...

答司马谏议书原文及翻译
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回应了司马光对其新法的批评,指出两人意见不合源于各自的政治理念。他强调,改革的出发点是遵循名实相符的原则,以求天下大治。针对司马光指责的侵官、生事、征利、拒谏等问题,王安石逐一反驳,认为自己是在奉命行事,改革旧制以兴利除弊,并非出于私利或拒绝听取不同意见。...

答司马谏议书的作品原文
答司马谏议书(1)某启(2):昨日蒙教(3),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4),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5)多异故也。虽欲强聒(6),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7),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8),于反复不宜卤莽(9),故今具道(10)所以,冀(11)君实或见恕也。盖儒者(12)所争,...

商南县15891797401: 求《答司马谏议书》的原文和翻译? -
劳股福达:[答案] [原文]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辩.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

商南县15891797401: 《答司马谏议书》译文 -
劳股福达:[答案] [原文]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辩.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盖儒者所争,尤在于...

商南县15891797401: 答司马谏议书翻译 -
劳股福达:[答案] 原文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qiǎng)聒(guō ),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

商南县15891797401: 求《答司马谏议书》的原文和翻译? -
劳股福达: [原文]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辩.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盖儒者所争,尤在于...

商南县15891797401: 《答司马谏议书》全文翻译 -
劳股福达: 【译文】 安石启:昨天承蒙您来信指教.我认为,我和您往来相好的时间很长了,但商讨政事却常常合不来,这是因为我们所采取的政治主张不同的缘故.如果硬要辨解,恐怕最后也未必能听得进去,所以过去只是简单地给您回封信,不再一一...

商南县15891797401: 翻译《答司马谏议书》中句子“兴除利弊” -
劳股福达:[答案] “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 意思是:实行古代贤明君主的政策,用它来兴办(对天下)有利的事业、消除(种种)弊病,(这)不能算是制造事端 其中“兴除利弊”主要指兴办对国家人民有益利的事业,除去各种弊端.

商南县15891797401: 答司马谏议书1、虽欲强聒(guō ),终必不蒙见察.“见”2、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举”3、辟邪说,难壬(rén)人,不为拒谏.“辟”4、如曰今日当... -
劳股福达:[答案] 1、虽欲强聒(guō ),终必不蒙见察. “见”:蒙受 2、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 “举”:实行 3、辟邪说,难壬(rén)人,不为拒谏. “辟”:抨击 4、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事”:做

商南县15891797401: 阅读《答司马谏议书》完成后面题 (19分)答司马谏议书〔宋〕王安石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
劳股福达:[答案]【小题1】D 【小题2】D 【小题3】D 【小题4】(1)所持的见解(治国之道、政治主张)在许多方面不同的缘故啊.(2)评击不... 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术(见解)、故(缘故)、说...

商南县15891797401: 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
劳股福达: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篇中对司马光加给作者的“侵官、生事、征利、拒谏、怨谤”五个罪名逐一作了反驳,并批评士大夫阶层的因循守旧,表明坚持变法的决心.言辞犀利,针锋相对,是古代的驳论名篇之一. 更多的信息可以去博宝艺术网看看

商南县15891797401: 《答司马谏议书》今君实所以见教者 见什么意思 -
劳股福达: 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中见是助词,表示被动. 出处:北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原文: 盖儒者所争,尤在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译文: 有学问的读书人所争论的问题,特别注重于名义和实际(是否相符).如果名义和实际的关系已经明确了,那么天下的大道理也就清晰了.现在君实您用来指教我的,是认为我(推行新法)侵夺了官吏们的职权,制造了事端,争夺了百姓的财利,拒绝接受不同的意见,因而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诽谤.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