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苏轼列传的一小段翻译 翻译

作者&投稿:楚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苏轼列传 部分翻译~

苏轼,字子瞻,四川眉山人。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游历求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有关古今成败的事,苏轼都能马上说出它们的要点。程氏读东汉《范滂传》,发出长长的叹息。苏轼问道:我如果做范滂,母亲会应允吗?程氏说:你都能做范滂,我反而不能做范滂的母亲了么?”等到二十岁的时候(行冠礼的年龄),苏轼对经典和史籍都很精通了

苏轼(到徐州赴任),有洪水决堤要淹没曹村,在梁山伯上泛滥,就要溢出南清河。水汇集在城下,涨水时不时地会泄入城中,城市就要败了,富民们争着要逃出城避水。苏轼说:富民们如果都出了城,就会动摇民心,那我还和谁来守城呢?只要我在,水就绝不会冲了城。将富民们赶回城中。苏轼到武卫营,将卒长呼出说: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即使是禁军也要为我尽力。卒长说:太守尚且不逃走,我们这些小人一定效命于您。于是率领众人拿着畚锸出城,从东南方向筑起长堤,首起戏马台,一直到城门口。雨日夜不停的下,但城却没有沉。苏轼住在那上面,路过家门口也不进去,让官吏们分别守在各个地方,士兵们全都出了城。做了木岸,以防洪水再至,朝廷很赞赏他。
不好意思,只有这么多

苏轼,字子瞻,四川眉山人。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游历求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有关古今成败的事,苏轼都能马上说出它们的要点。程氏读东汉《范滂传》,发出长长的叹息。苏轼问道:我如果做范滂,母亲会应允吗?程氏说:你都能做范滂,我反而不能做范滂的母亲了么?”等到二十岁的时候(行冠礼的年龄),苏轼对经典和史籍都很精通了

治平二年,入朝判登闻鼓院。英宗在做藩王时就听到他的名声,想用唐朝旧例召他进翰林院,管理制诰之事。宰相韩琦说:“苏轼的才能,远大杰出,将来自然应当担当天下大任。关键在于朝廷要培养他,使天下的士人无不敬畏羡慕而佩服他,都想要朝廷使用他,然后召来加以重用,那所有的人都没有异议了。现在突然重用他,天下的士人未必以为正确,恰恰足以使他受到牵累。”英宗说:“姑且给他修注一职如何?”韩琦说:“记注和知制诰地位相近,不可马上授予。不如在馆阁中较靠上的贴职授予他,而且请召来考试。”英宗说:“考试不知他能否胜任,像苏轼会有不能担任的吗?”韩琦还是不同意,到试了两篇论,又列入三等,得到了直史馆的职位。苏轼听到了韩琦的话,说:“韩公可以说是用德行来爱护人的呀。”
适逢苏洵去世,朝廷赐给他金帛,苏轼推辞了,要求赠父亲一个官职,于是赠光禄丞。苏洵将死,因哥哥太白早死,子孙没有成人,妹妹嫁给杜氏,死了还未下葬,嘱咐苏轼。苏轼服丧期满后,就马上安葬了姑母。后来大官可以让子孙得荫

治平二年,入朝判登闻鼓院。英宗在做藩王时就听到他的名声,想用唐朝旧例召他进翰林院,管理制诰之事。宰相韩琦说:“苏轼的才能,远大杰出,将来自然应当担当天下大任。关键在于朝廷要培养他,使天下的士人无不敬畏羡慕而佩服他,都想要朝廷使用他,然后召来加以重用,那所有的人都没有异议了。现在突然重用他,天下的士人未必以为正确,恰恰足以使他受到牵累。”英宗说:“姑且给他修注一职如何?”韩琦说:“记注和知制诰地位相近,不可马上授予。不如在馆阁中较靠上的贴职授予他,而且请召来考试。”英宗说:“考试不知他能否胜任,像苏轼会有不能担任的吗?”韩琦还是不同意,到试了两篇论,又列入三等,得到了直史馆的职位。苏轼听到了韩琦的话,说:“韩公可以说是用德行来爱护人的呀。”
适逢苏洵去世,朝廷赐给他金帛,苏轼推辞了,要求赠父亲一个官职,于是赠光禄丞。苏洵将死,因哥哥太白早死,子孙没有成人,妹妹嫁给杜氏,死了还未下葬,嘱咐苏轼。苏轼服丧期满后,就马上安葬了姑母。后来大官可以让子孙得荫,就推让给了苏太白的曾孙苏彭。

dwew


求《进学解》的译文一篇。顺便带点介绍
先生嘴里不断地诵读六经的文章,两手不停地翻着诸子百家的书籍。对记事之文一定提取它的要点,对言论之编一定探索它深奥的旨意。不知满足地多方面学习,力求有所收获,大的小的都不舍弃。点上灯烛夜以继日,经常这样刻苦用功,一年到头不休息。先生的从事学业可以说勤奋了。抵制、批驳异端邪说,排斥...

关于苏轼的诗词
但同时,也使得苏轼在逆境之中保持理智与冷静的态度,坚持自己的人格与操守,坚持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苏轼遨游赤壁之时,面对“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发出“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感叹,何尝不是这种心境的表露? 【鹧鸪天】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

关于坚守和变通的名言
21、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22、变或可存,不变则削,全变乃存,小变仍削。——康有为《政论集》23、辱,莫大于不知耻。——王通24、自私自利之心,是立人达人之障。——吕坤25、法相因则事易成,事有渐则民不惊。——《宋史》卷三三八《苏轼列传》26、我从来不...

文言文小段翻译趣味
——宋·苏轼语明·王世贞次《调谑编》三分诗,七分读 秦少章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诗人郭祥正有一次路过杭州,把自己写的一卷诗送给苏东坡鉴赏。 未等东坡看诗,他自 己先有声有色地吟咏起来,直读得感情四溢,声。 3. 急需一小段文言文+翻译 曲突徙薪 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烟囱),傍有积薪。客胃...

苏轼李君山房记原文赏析鉴赏
书籍之于人,是“用之而不弊,取之而不竭”的,不管是“贤”与“不肖”,才智大小都会因读书而有所收益,不管“仁”与“智”,都能因读书而有所见获,尽管每个人的才智禀赋不一,但是,“求无不获者,惟书乎!”这一段文字层层蓄势,如连弩而发,突出了书籍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最后以“惟...

苏轼答谢民师书原文鉴赏赏析和解读
雕虫篆刻,是说雕琢虫书,篆写刻符,都是童子所习的小技。 ⑩“终身”三句:扬雄仿《易》作《太玄》,仿《论语》作《法言》,自命为是著述经传,苏轼...作者由赞扬谢民师的作品,发表了“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一段妙论,表达了自己崇尚平易自然文风的一贯主张。他自评其文云:“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

帮忙整理一些小段有哲理的文言文
进思尽忠,退思补过。 《管晏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滑稽列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货殖列传》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太史公自序》——以上司马迁《史记》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报任安书》所谓刻鹄不成...

高中必备背文言文
“于是余有叹焉”那一段,反正我们老师要求我们背了,我不知道你们是不是) 必修三:蜀道难、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琵琶行(这个虽然长但是很好背的)、李商隐诗两首(锦瑟、马嵬其二)、劝学、师说 必修四:柳永词两首(望海潮、雨霖铃)、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辛弃疾词两首(...

哲学文言文范文
1. 帮忙整理一些小段有哲理的文言文 帮忙整理一些有哲理的文言文小段 多行不义必自毙。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一之为甚,其可再乎。 ——《左传》 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国策》 尺有所短...

苏轼的一切=诗词+生平+轶事+以前的言语
而诗案之后,虽然有一段时间官至翰林学士,但其作品中却少有致君尧舜的豪放超逸,相反却越来越转向大自然、转向人生体悟。至于晚年谪居惠州儋州,其淡泊旷达的心境就更加显露出来,一承黄州时期作品的风格,收敛平生心,我运物自闲,以达豁然恬淡之境。 以乌台诗案为界,苏轼的诗词作品在创作上有继承也有明显的差异。在...

利津县19723611167: 宋史 苏轼列传 翻译 -
兆昆呼思密: 苏轼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游历求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有关古今成败的事,苏轼都能马上说出它们的要点.程氏读东汉《范滂传》,发出长长的叹息.苏轼问道:我如果做范滂,母亲会应允吗?程氏说:你都能做范滂,我反而不能...

利津县19723611167: 在线跪求《苏轼列传》中一句话的翻译! -
兆昆呼思密: 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即使是禁军也要为我尽力.皇上不按一般礼节对待您,您对待皇上,怎么也可以用一般的礼节呢?”

利津县19723611167: 跪求苏轼列传里的一段翻译``速度啊`` -
兆昆呼思密: 苏轼,字子瞻,四川眉山人.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游历求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有关古今成败的事,苏轼都能马上说出它们的要点.程氏读东汉《范滂传》,发出长长的叹息.苏轼问道:我如果做范滂,母亲会应允吗?程氏说:你都能做范滂,我反而不能做范滂的母亲了么?”等到二十岁的时候(行冠礼的年龄),苏轼对经典和史籍都很精通了

利津县19723611167: 帮忙翻译苏轼列传里的一段``速度啊``谢谢咯` -
兆昆呼思密: 苏轼(到徐州赴任),有洪水决堤要淹没曹村,在梁山伯上泛滥,就要溢出南清河.水汇集在城下,涨水时不时地会泄入城中,城市就要败了,富民们争着要逃出城避水.苏轼说:富民们如果都出了城,就会动摇民心,那我还和谁来守城呢?只要我在,水就绝不会冲了城.将富民们赶回城中.苏轼到武卫营,将卒长呼出说: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即使是禁军也要为我尽力.卒长说:太守尚且不逃走,我们这些小人一定效命于您.于是率领众人拿着畚锸出城,从东南方向筑起长堤,首起戏马台,一直到城门口.雨日夜不停的下,但城却没有沉.苏轼住在那上面,路过家门口也不进去,让官吏们分别守在各个地方,士兵们全都出了城.做了木岸,以防洪水再至,朝廷很赞赏他.

利津县19723611167: 跪求<苏轼传>文言文翻译...谢谢! -
兆昆呼思密:[答案] 宋史*苏轼传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

利津县19723611167: 跪求翻译!《苏轼列传》节选! -
兆昆呼思密: 苏轼路过金陵(今南京),拜见王安石,说:“大兴战争和刑罚,是汉、唐两朝灭亡的征兆.祖宗先帝用仁厚治理天下,正打算改革这些事.如今西边正在打仗,多年都不见停战,东南地区发生多起重大犯罪事件,您就不说一个字来解决这种局...

利津县19723611167: 苏轼列传 译文 -
兆昆呼思密: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去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到古今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要害.程氏读东汉《范滂传》,很有感慨,苏轼问道:“我如果做范滂,母亲答应吗?”程氏说:“你能做范滂.我不能做范...

利津县19723611167: 苏轼传全文翻译 -
兆昆呼思密:[答案] 苏轼,字子瞻,是眉州眉山人.十岁的时候,父亲苏洵去四方游学,母亲程氏亲口把书上知识传授他,听到古今成败的事件,马上能够说出其中要义.程氏读东汉人物《范滂传》,感慨而叹息,苏轼问母亲:“我如果做范滂,母亲会答...

利津县19723611167: <<宋史 苏轼传>>的部分翻译 -
兆昆呼思密: 苏轼,字子瞻,是眉州眉山县人.十岁的时候,其父苏洵到外地去游学,母亲程氏则亲自教他读书,苏轼每听闻古今兴衰成败的历史,都能道出其概要.程氏读到《后汉书.范滂传》时,发出深深的慨叹,苏轼对她说:“我如果想和范滂一样为名...

利津县19723611167: 的部分翻译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 -
兆昆呼思密:[答案] 苏轼,字子瞻,是眉州眉山县人.十岁的时候,其父苏洵到外地去游学,母亲程氏则亲自教他读书,苏轼每听闻古今兴衰成败的历史,都能道出其概要.程氏读到《后汉书.范滂传》时,发出深深的慨叹,苏轼对她说:“我如果想和范滂一样为名节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