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诗外传卷一的内容及解释

作者&投稿:嬴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韩诗外传原文及翻译~

 纣作炮烙之刑。王子比干曰:“主暴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见过即谏,不用即死,忠之至也。”遂谏,三日不去朝,纣囚杀之。诗曰:“昊天大怃,予慎无辜!”  桀为酒池,可以运舟:糟丘,足以望十里;而牛饮者三千人。关龙逢进谏曰:“古之人君,身行礼义,爱民节财,故国安而身寿。今君用财若无穷,杀人若恐弗胜,君若弗革,天殃必降,而诛必至矣。君其革之!”立而不去朝。桀囚而杀之。君子闻之曰:“天之命矣!”诗曰:“昊天太怃,予慎无辜!”  有大忠者,有次忠者,有下忠者,有国贼者。以道覆君而化之,是谓大忠也;以德调君而辅之,是谓次忠也;以谏非君而怨之,是谓下忠也;不恤乎公道之达义,偷合苟同,以持禄养者,是谓国贼也。若周公之于成王,可谓大忠也;管仲之于桓公,可谓次忠也;子胥之于夫差,可谓下忠也;曹触龙之于纣,可谓国贼也。皆人臣之所为也,吉凶贤不肖之效也。诗曰:“匪其止共,惟王之邛。”  哀公问取人。孔子曰:“无取健,无取佞,无取口谗。健、骄也,佞、谄也,谗、诞也。故弓调然后求劲焉,马服然后求良焉,士信悫然后求知焉,士不信焉,又多知,譬之豺狼,其难以身近也。周书曰:‘为虎傅翼也。’不亦殆乎!”诗曰:‘匪其止共,惟王之邛。’言其不恭其职事,而病其主也。  齐桓公独以管仲谋伐莒,而国人知之。桓公谓管仲曰:“寡人独为仲父言,而国人知之,何也?”管仲曰:“意若国中有圣人乎!今东郭牙安在?”桓公顾曰:“在此。”管仲曰:“子有言乎?”东郭牙曰:“然。”管仲曰:“子何以知之?”曰:“臣闻君子有三色,是以知之。”管仲曰:“何谓三色?”曰:“欢忻爱说,钟鼓之色也;愁悴哀忧,衰绖之色也;猛厉充实,兵革之色也。是以知之。”管仲曰:“何以知其莒也?”对曰:“君东南面而指,口张而不掩,舌举而不下,是以知其莒也。”桓公曰:“善。诗曰:‘他人有心,予忖度之。’”东郭先生曰:“目者、心之符也,言者、行之指也。夫知者之于人也,未尝求知而后能知也,观容貌,察气志,定取舍,而人情毕矣。”诗曰:“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今有坚甲利兵,不足以施敌破虏;弓良矢调,不足射远中微,与无兵等尔。有民不足强用严敌,与无民等尔。故盘石千里,不为有地;愚民百万,不为有民。诗曰:“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  传曰:舜弹五弦之琴,以歌南风,而天下治。周平公酒不离于前,钟石不解于悬,而宇内亦治。匹夫百亩一室,不遑启处,无所移之也。夫以一人而兼听天下,其日有余而下治,是使人为之也。夫擅使人之权,而不能制众于下,则在位者,非其人也。诗曰:“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言有位无其事也。  齐桓公伐山戎,其道过燕,燕君送之出境。桓公问管仲曰:“诸侯相送,固出境乎?”管仲曰:“非天子不出境。”桓公曰:“然畏而失礼也。寡人不可使燕失礼。”乃割燕君所至之地以与之。诸侯闻之,皆朝于齐。诗曰:“静恭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韶用干戚,非至乐也;舜兼二女,非达礼也;封黄帝之子十九人,非法义也;往田号泣,未尽命也。以人观之则是也,以法量之则未也。礼曰:“礼仪三百,威仪三千。”诗曰:“静恭尔位,正直是与,神之听之,式谷以女。”  礼者、治辩之极也,强国之本也,威行之道也,功名之统也,王公由之,所以一天下也,不由之,所以陨社稷也。是故坚甲利兵,不足以为武;高城深池,不足以为固;严令繁刑,不足以为威;由其道则行,不由其道则废。昔楚人蛟革犀兕以为甲,坚如金石,宛如钜蛇,惨若蜂虿,轻利刚疾,卒如飘风,然兵殆于垂沙,唐子死,庄蹻走,楚分为三四者,此岂无坚甲利兵也哉!所以统之非其道故也。汝淮以为险,江汉以为池,缘之以方城,限之以邓林,然秦师至于鄢郢举,若振槁然,是岂无固塞限险也哉!其所以统之者、非其道故也。纣杀比干,而囚箕子,为炮烙之刑,杀戮无时,群下愁怨,皆莫冀其命,然周师至,令不行乎左右,而岂其无严令繁刑也哉!其所以统之者、非其道故也。若夫明道而均分之,诚爱而时使之,则下之应上,如影响矣;有不由命,然后俟之以刑,刑一人而天下服,下不非其上,知罪在己也。是以刑罚竞消,而威行如流者、无他,由是道故也。诗曰:“自东自西,自南自北,无思不服。”如是则近者歌讴之,远者赴趋之,幽闲僻陋之国,莫不趋使而安乐之,若赤子之归慈母者、何也?仁刑义立,教诚爱深,礼乐交通故也。诗曰:“礼仪卒度,笑语卒获。”  君人者、以礼分施,均遍而不偏,臣以礼事君,忠顺而不解,父宽惠而有礼,子敬爱而致恭,兄慈爱而见友,弟敬诎而不慢,夫照临而有别,妻柔顺而听从,若夫行之而不中道,即恐惧而自竦。此全道也,偏立则乱,具立则治。请问兼能之奈何?曰审礼。昔者、先王审礼以惠天下,故德及天地。动无不当。夫君子恭而不难,敬而不巩,贫穷而不约,富贵而不骄,应变而不穷,审之礼也。故君子于礼也,敬而安之;其于事也,经而不失;其于人也,宽裕寡怨而弗阿;其于仪也,修饰而不危;其应变也,齐给便捷而不累;其于百官伎艺之人也,不与争能而致用其功;其于天地万物也,不拂其所而谨裁其盛;其待上也,忠顺而不解;其使下也,均遍而不偏;其于交游也,缘类而有义;其于乡曲也,容而不乱。是故穷则有名,通则有功,仁义兼覆天下而不穷,明通天地、理万变而不疑,血气平和,志意广大,行义塞天地,仁知之极也,夫是谓先王审之礼也。若是、则老者安之,少者怀之,朋友信之,如赤子之归慈母也。曰:仁刑义立,教诚爱深,礼乐交通故也。诗曰:“礼仪卒度,笑语卒获。”  晏子聘鲁,上堂则趋,授玉则跪。子贡怪之,问孔子曰:“晏子知礼乎?今者晏子来聘鲁,上堂则趋,授玉则跪,何也?”孔子曰:“其有方矣。待其见我,我将问焉。”俄而晏子至,孔子问之。晏子对曰:“夫上堂之礼,君行一,臣行二。今君行疾,臣敢不趋乎!今君之授币也卑,臣敢不跪乎!”孔子曰:“善。礼中又有礼。赐、寡使也,何足以识礼也!”诗曰:“礼仪卒度,笑语卒获。”晏子之谓也。  古者八家而井田。方里为一井,广三百步,长三百步,为一里,其田九百亩。广一步、长百步,为一亩;广百步,长百步,为百亩。八家为邻,家得百亩,余夫各得二十五亩,家为公田十亩,余二十亩共为庐舍,各得二亩半。八家相保,出入更守,疾病相忧,患难相救,有无相贷,饮食相召,嫁娶相谋,渔猎分得,仁恩施行,是以其民和亲而相好。诗曰:“中田有庐,疆场有瓜。”今或不然,令民相伍,有罪相伺,有刑相举,使构造怨仇,而民相残,伤和睦之心,贼仁恩,害士化,所和者寡,欲败者多,于仁道泯焉。诗曰:“其何能淑,载胥及溺。”  天子不言多少,诸侯不言利害,大夫不言得丧,士不言通财货,不贾于道。故驷马之家,不持鸡豚之息,伐冰之家,不图牛马之入,千乘之君,不通货财,冢卿不修币施,大夫不为场圃,委积之臣,不贪市井之利。是以贫穷有所欢,而孤寡有所措手足也。诗曰:“彼有遗秉,此有滞穗,伊寡妇之利。”  人主欲得善射及远中微,则悬贵爵重赏以招致之,内不阿子弟,外不隐远人,能中是者取之,是岂不谓之大道也哉!虽圣人弗能易也。今欲治国驭民,调一上下,将内以固城,外以拒难,治则制人,人弗能制,乱则危削灭亡可立待也。然而求卿相辅佐,独不如是之公,惟便僻比己之是用,岂不谓过乎!故有社稷,莫不欲安,俄则危矣,莫不欲存,俄则亡矣。古之国千余,今无数十,其故何也?莫不失于是也。故明主有私人以百金名珠玉,而无私以官职事业者,何也?曰:本不利所私也。彼不能而主使之,是闇主也;臣不能而为之,是诈臣也。主闇于上,臣诈于下,灭亡无日矣,俱害之道也。故惟明主能爱其所爱,闇主则必危其所爱。夫文王非无便辟亲己者,超然乃举太公于舟人而用之,岂私之哉!以为亲邪?则异族之人也;以为故耶?则未尝相识也;以为姣好耶?则太公年七十二,●然而齿堕矣!然而用之者,文王欲立贵道,欲白贵名,兼制天下,以惠中国,而不可以独,故举是人而用之,贵道果立,贵名果白,兼制天下,立国七十一,姬姓独居五十二,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莫不为天下显诸侯,夫是之谓能爱其所爱矣。故惟明主能爱其所爱,闇主必危其所爱,此之谓也。大雅曰:“贻厥孙谋,以燕翼子。”小雅曰:“死丧无日,无几相见。”危其所爱之谓也。  问者不告,告者勿问,有诤气者勿与论。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故礼恭然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然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然后可与言道之极。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瞽,可与言而不与言,谓之隐,君子不瞽,言谨其序。诗曰:“彼交匪纾,天子所予。”言必交吾志然后予。  子为亲隐,义不得正;君诛不义,仁不得受。虽违仁害义,法在其中矣。诗曰:“优哉游哉!亦是戾矣。”  齐桓公问于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非苍莽之天也。王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倍之则亡。诗曰:‘民之无良,相怨一方。’民皆居一方而怨其上,不亡者、未之有也。”  善御者不忘其马,善射者不忘其弓,善为上者不忘其下。诚爱而利之,四海之内,阖若一家;不爱而利,子或杀父,而况天下乎!诗曰:“民之无良,相怨一方。”  出则为宗族患,入则为乡里忧。诗曰:“如蛮如髦,我是用忧。”小人之行也。  有君不能事,有臣欲其忠;有父不能事,有子欲其孝;有兄不能敬,有弟欲其从令。诗曰:“受爵不让,至于己斯亡。”言能知于人,而不能自知也。  夫当世之愚,饰邪说,文奸言,以乱天下,欺惑众愚,使混然不知是非治乱之所存者、则是范睢、魏牟、田文、庄周、慎到、田骈、墨翟、宋鉼、邓?、惠施之徒也。此十子者、皆顺非而泽,闻见杂博,然而不师上古,不法先王,按往旧造说,务自为工,道无所遇,而人相从,故曰:十子者之工说,说皆不足合大道,美风俗,治纲纪,然其持之各有故,言之皆有理,足以欺惑众愚,交乱朴鄙,则是十子之

《韩诗外传》卷九一共有29章,以下为其中的三章。
1、第一章原文: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後,孟子不复喧矣。孟子少时,东家杀豚,孟子问其母曰:"东家杀豚何为?"
母曰:"欲啖汝。"其母自悔失言,曰:"吾怀姙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今适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乃买东家豚肉以食之,明不欺也。诗曰:"宜尔子孙承承兮。"言贤母使子贤也。
译文:孟子小时候,背诵诗文,他的母亲正在织布。孟子突然停止背书,一段时间后,接着再背下去。孟子的母亲知道他是因为分心而遗忘了书中的内容,于是把他叫来问道:“为什么中途停止背书?”
孟子回答说:“书中有些地方忘记了,后来又记起来了。”这时,孟子的母亲拿起刀割断她织的布,用这种方法来告诫他读书不能半途而废。从此以后,孟子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了书中的内容了。
2、第二章
原文: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
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致诚,不义之物,不入於馆。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
田子愧慙走出,造期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卽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诗曰:"宜尔子孙承承兮。"言贤母使子贤也。
译文:田子当宰相,三年后休假回家,得到金子两千两献给他的母亲。母亲问他说:“您怎么得到这些金子?”他回答说:“这是我当官应得的报酬。”母亲说:“当宰相三年就不吃饭么?做官像这个样子,不是我所希望的。
孝顺的儿子侍奉父母应该努力做到十分诚实。不应当得到的东西,不要拿进家门。当国家的大臣不忠诚,也就是当儿子的不孝顺。你赶快拿走它。”
田子很惭愧地走了出去,上朝退还金子,下朝就请求自己进监狱。君王认为他母亲很贤慧,喜欢她的义气,就赦免了田子的罪,叫他还当宰相,把金子赏给了他的母亲。
3、第三章
原文:孔子出行,闻哭声甚悲。孔子曰:"驱之驱之!前有贤者。"至则皋鱼也,被褐拥鎌,哭於道旁。孔子辟车与之言曰:"子非有丧,何哭之悲也?"
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好学,周游诸侯,以殁吾亲,失之一也。高尚吾志,简吾事,不事庸君,而晚事无成,失之二也。与友厚而中绝之,失之三矣。
夫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吾请从此辞矣。"立槁而死。
孔子曰:"弟子识之,足以诫矣。"於是门人辞归而养亲者十有三人。
译文:孔子出行,听到有人哭的十分悲伤。孔子说快赶车,快赶车,前面有贤人。走进一看是皋鱼。身披粗布抱着镰刀,在道旁哭泣。孔子下车对皋鱼说:“你家里莫非有丧事?为什么哭得如此悲伤?”
皋鱼回答说,我有三个过失:年少时为了求学,周游诸侯国,没有把照顾亲人放在首位,这是过失之一。为了我的理想,再加上为君主效力,没有很好的孝敬父母,这是过失之二。和朋友交情深厚却疏远了亲人,这是过失之三。
树想静下来可风却不停,子女想好好赡养父母可父母却不在了!过去而不能追回的是岁月,逝去而再也见不到的是亲人。请允许我从此离别人世吧。于是站立不动,枯槁而死。
孔子对弟子们说,你们要引以为戒,这件事足以使你们明白其中的道理!于是,辞行回家赡养双亲的门徒有13人。

扩展资料:
《韩诗外传》卷九是《韩诗外传》的第九卷,主要讲述了伦理规范和名流轶事。
《韩诗外传》以儒家为本,因循损益、以传资政,从礼乐教化、道德伦理等方面阐发了其思想
《韩诗外传》的思想,大致以荀子思想为主,反复强调隆礼重法,尊士养民,也间采孟子及韩非有关言论。
《韩诗外传》是一部由360条轶事、道德说教、伦理规范以及实际忠告等不同内容的杂编而成,一般每条都以一句恰当的《诗经》引文作结论,以支持政事或论辩中的观点,就其书与《诗经》联系的程度而论,它对《诗经》既不是注释,也不是阐发。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韩诗外传

韩诗外传卷第一(凡二十八章)
第一章
曾子仕于莒,得粟三秉,方是之时,曾子重其禄而轻其身。亲没之后,齐迎以相,楚迎以令尹,晋迎以上卿。方是之时,曾子重其身而轻其禄。怀其宝而迷其国,不可与语仁;窘其身而约其亲,不可与语孝。任重道远者,不择地而息;家贫亲老者,不择官而仕。故君子桥褐趋时,当务为急。传云:不逢时而仕,任事而敦其虑,为之使而不入其谋,贫焉故也。《诗》曰:“夙夜在公,实命不同。”【麟按:《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君子无悒悒于贫,无勿勿于贱,无惮惮于不闻;布衣不完,疏食不饱,蓬户穴牖,日孜孜,上仁;知我,吾无,不知我,吾无悒悒。”此家贫亲老,为养亲不择官而仕,是夫子“权”之意,非自相矛盾也。○《毛诗序》:“《小星》,惠及下也。夫人无妒忌之行,惠及贱妾,进御于君,知其命有贵贱,能尽其心矣。”《召南·小星》:“嘒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诗》本吟咏性情之什而非讲理之具,诸家各以己意读之,故有鲁、齐、韩、毛之别。韩氏解此诗为孝行,所谓“断章取义”也。然首以此,足见作传者命意所在。韩婴解《诗》,似更合于在上者脾胃,而不如《毛诗》流布之广,是知《诗》本无别,《传》则异路,此十卷或为韩师讲义,引据事实解经,与经别行,故称“外传”也。○孔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又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子路》)古之行人辞令,每断章取义,引《诗》为证。此传之作,亦有裨于出使专对,盖六经本为儒家教科书,汉去古未远,犹有遗风也。】
第二章
传曰:夫《行露》之人许嫁矣,然而未往也。见一物不具,一礼不备,守节贞理,守死不往。君子以为得妇道之宜,故举而传之,扬而歌之,以绝无道之求,防污道之行乎?《诗》曰:“虽速我讼,亦不尔从。”【麟按:《毛诗序》:“《行露》,召伯听讼也。衰乱之俗微,贞信之教兴,强暴之男不能侵陵贞女也。”郑玄笺曰:“衰乱之俗微,贞信之教兴者,此殷之末世,周之盛德,当文王与纣之时。”朱熹曰:“南国之人遵召伯之敎、服文王之化、有以革其前日淫乱之俗。故女子有能以礼自守、而不为强暴所污者、自述己志、作此诗以绝其人。”(《诗集传》)韩婴此言,或隐括毛《传》也。○《召南·行露》:“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虽速我讼,亦不女从!”毛《传》:“不从,终不弃礼而随此强暴之男。”】
第三章
孔子南游适楚,至于阿谷之隧,有处子偑璜而浣者。孔子曰:“彼妇人其可与言矣乎?”抽觞以授子贡,曰:“善为之辞,以观其语。”子贡曰:“吾,北鄙之人也,将南之楚,逢天之暑,思心潭潭,顾乞一饮,以表我心。”妇人对曰:“阿谷之隧,隐曲之汜,其水载清载浊,流而趋海,欲饮则饮,何问于婢子?”受子贡觞,迎流而挹之,奂然而弃之,从流而挹之,奂然而溢之,坐置之沙上,曰:“礼固不亲授。”子贡以告,孔子曰:“丘知之矣。”抽琴,去其轸,以授子贡,曰:“善为之辞,以观其语。”子贡曰:“向子之言,穆如清风,不悖我语,和畅我心。于此有琴而无轸,愿借子以调其音。”妇人对曰:“吾,野鄙之人也,僻陋而无心,五音不知,安能调琴?”子贡以告,孔子曰:“丘知之矣。”抽絺绤五两以授子贡,曰:“善为之辞,以观其语。”子贡曰:“吾,北鄙之人也,将南之楚。于此有絺绤五两,吾不敢以当子身,敢置之水之浦。”妇人对曰:“行客之人,嗟然永久,分其资财,弃之野鄙。吾年甚少,何敢受子?子不早去,今窃有狂夫守之者矣。”《诗》曰:“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此之谓也。【麟按:见刘向《列女传》卷六《阿谷处女》。○《诗序》:“《汉广》,德广所及也。文王之道,被于南国,美化行乎江汉之域,无思犯礼,求而不可得也。”《周南·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此与上章皆言礼,或用强,或用柔,皆不得其中。○《礼记·曲礼》:“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又曰:“男女不杂坐,不同椸枷,不同巾栉,不亲授。”“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非受币,不交不亲。”】
第四章
哀公问孔子曰:“有智者寿乎?”孔子曰:“然。人有三死而非命也者,自取之也:居处不理,饮食不节,佚劳过度者,病共杀之;居下而好干上,嗜欲无厌,求索不止者,刑共杀之;少以敌众,弱以侮强,忿不量力者,兵共杀之。故有三死而非命也者,自取之也。”《诗》曰:“人而无仪,不死何为?”【麟按:见《说苑·杂言》。○《论语·雍也》:“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哀公似不知互文见义,遂问智者寿否。○《诗序》:“《相鼠》,刺无礼也。卫文公能正其群臣,而刺在位承先君之化无礼仪也。”《鄘风·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第五章
传曰:在天者莫明乎日月,在地者莫明乎水火,在人者莫明乎礼义。故日月不高则所照不远,水火不积则光炎不博,礼义不加乎国家则功名不白。故人之命在天,国家之命在礼。君人者,降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覇,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而亡。《诗》曰:“人而无礼,胡不遄死?”【麟按:见《荀子·天论》。○《左传·隐公十一年》:“礼,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者也。”】
第六章
君子有辩善之度,以治气养性则身后彭祖,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宜于时则达,厄于穷则处,信礼者也。凡用心之术,由礼则理达,不由礼则悖乱。饮食衣服,动静居处,由礼则和节,不由礼则垫陷生疾。容貌态度,进退趍步,由礼则雅,不由礼则夷固。故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王无礼则死亡无日矣。《诗》曰:“人而无礼,胡不遄死?”【麟按:《荀子·修身》:“扁善之度: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禹。宜于时通,利以处穷,礼信是也。凡用血气、志意、知虑,由礼则治通,不由礼则勃乱提僈;食饮,衣服、居处、动静,由礼则和节,不由礼则触陷生疾;容貌、态度、进退、趋行,由礼则雅,不由礼则夷固僻违、庸众而野。故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诗》曰:‘礼仪卒度,笑语卒获’,此之谓也。”《礼记·曲礼》:“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论语·学而》: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礼之用为“和”,简言之,内诚于己,外信于人,《曲礼》所谓“毋不敬”也。于内,则心与身和、行与言和、理想与现实和;对外,己与人和、人与人和、国与国和。和则双赢,不和则两伤。】
第七章
传曰:不仁之至,忽其亲;不忠之至,倍其君;不信之至,欺其友。此三者,圣人之所杀而不赦也。《诗》曰:“人而无礼,不死何为?”【麟按:仁、忠、信皆须以礼为节文。《论语·八佾》:“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阳货》:“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夫礼者,自卑而尊人(《礼记·曲礼》),如果没有敬意,不是真心,仪式是毫无意义的。《左·隐公三年传》:“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礼,虽无有质,谁能间之?茍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苹、蘩、蕰、藻之菜,筐、筥、锜、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而况君子结二国之信,行之以礼,又焉用质?”所以《礼记·礼运》说:“圣王修义之柄、礼之序,以治人情。”人情和、人心敬则礼得其中,仁、义、忠、勇、孝、慈、信得所矣。道家则曰:“至礼有不人,至义不物,至知不谋,至仁无亲,至信辟金。”(《庄子·庚桑楚》)】
第八章
王子比干杀身以成其忠,尾生杀身以成其信,伯夷、叔齐杀身以成其廉。此四子者,皆天下之通士也,岂不爱其身哉?为夫义之不立,名之不显,则士耻之,故杀身以遂其行。由是观之,卑贱贫穷,非士之耻也。夫士之所耻者,天下举忠而士不与焉,举信而士不与焉,举廉而士不与焉。三者存乎身,名传于世,与日月并而不息,天不能杀,地不能生,当桀纣之世,不之能污也。然则,非恶生而乐死也,恶富贵好贫贱也。由其理,尊贵及己而仕,不辞也。孔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故阨穷而不悯,劳辱而不茍,然后能有致也。《诗》曰:“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此之谓也。【麟按:《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论语·述而》: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又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诗序》:“柏舟,言仁而不遇也。卫顷公之时,仁人不遇,小人在侧。”《邶风·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第九章
原宪居鲁,环堵之室,茨以蒿莱,蓬户瓮牗,揉桑而为枢,上漏下湿,匡坐而弦歌。子贡乘肥马,衣轻裘,中绀而表素,轩车不容巷而往见之。原宪楮冠黎杖而应门,正冠则缨绝,振襟则肘见,纳履则踵决,子贡曰:“嘻,先生何病也?”原宪仰而应之曰:“宪闻之,无财之谓贫,学而不能行之谓病。宪贫也,非病也。若夫希世而行,比周而友,学以为人,教以为己,仁义之匿,车马之饰,衣裘之丽,宪不忍为之也。”子贡逡巡,面有惭色,不辞而去。原宪乃徐步曳杖歌《商颂》而反,声满于天地,如出金石。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故养身者忘家,养志者忘身。身且不爱,孰能忝之?《诗》曰:“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麟按:见《庄子·让王》、刘向《新序·节士》。○《论语·宪问》:“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雍也》:“子谓子夏曰:‘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程子曰:“君子儒为己,小人儒为人。”谢氏曰:“君子小人之分,义与利之间而已。然所谓利者,岂必殖货财之谓?以私灭公,适己自便,凡可以害天理者皆利也。”原宪学以为己,虽贫于财而富于义;子贡学以为人,为人则得财,然求在外则贫于内也。故曰“贫贱者骄人”(《史记·魏世家》)】
第十章
传曰:所谓士者,虽不能尽乎道术,必有由也;虽不能尽乎美善,必有处也。言不务多,务审其所谓;行不务多,务审其所由而已。行旣已尊之,言旣已由之,若肌肤性命之不可易也。《诗》曰:“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麟按:《荀子·哀公》:“所谓士者,虽不能尽道术,必有率也;虽不能遍美善,必有处也。是故知不务多,务审其所知;言不务多,务审其所谓;行不务多,务审其所由。故知既已知之矣,言既已谓之矣,行既已由之矣,则若性命肌肤之不可易也。故富贵不足以益也,卑贱不足以损也:如此则可谓士矣。”(《大戴礼记·哀公问五义》略同)《孟子·梁惠王上》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此所谓“士”,与“君子”“大丈夫”同义,皆道德境界之人。】

《韩诗外传》简介

一、内容

《韩诗外传》共十卷,是一部由360条轶事、道德说教、伦理规范以及实际忠告等不同内容组成的杂编,一般每条都以一句恰当的《诗经》引文作结论,以支持政事或论辩中的观点,就其书与《诗经》联系的程度而论,它对《诗经》既不是注释,也不是阐发。《汉书·艺文志》第1708页还著录了其他几部韩派《诗经》方面的著作,现在都已失传,估计其性质与《韩诗外传》类似。《韩诗外传》是实际运用《诗经》的示范性著作。

《韩待外传》尽管名义上依附于《诗经》,但它使用的材料却来自几个哲学学派的著述并加以折衷。《荀子》是最常用的来源,不过《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以及《晏子春秋》、《老子》、《孟子》也都被使用过。道德说教为其主要基调,但也有一些趣闻轶事,缺乏明显的道德意义。由于有24段缺乏引自《诗经》的起结论作用的诗句,这说明文本有缺损。考虑到尚存的先秦典籍提供的资料占全书的三分之一还多,而且其中有些材料自身已经用《诗经》引文作结束,根此可知,《韩诗外传》与其说是一部创作,还不如说是一部编作。《韩诗外传》作为一个源头,可能启发了为了不同目的而编纂成的其他摘录性的选集,如其他汉代著作《说苑》、《新序》、《列女传》等。

二、成书年代和真伪

这部书被认为是韩婴写的,他为文帝(公元前180—157年在位)时的博士,武帝(公元前141椙—87在位)时他与董仲舒(约公元前179椙—104)辩论过。他的传记(《史记》卷一百一二十一,第3124页及《汉书》卷八十八,第3613页)对他的生活年代提供的线索仅是这些,他肯定生活于公元前 200年到公元前120年之间,因此《韩诗外传》的日期应定在约公元前150年左右。

该书为韩婴所写,这从未受到怀疑,很难想象伪造之人会有什么动机采编纂这样的一部著作。然而关于这部书的完整性却有些疑点,因为《汉书·艺文志》第1708页列举了名为《韩外传》的书6卷及名为《韩内传》的书4卷,《汉书》中的韩婴传也提到了这两部书。但到了《隋书·经籍志》(第915—916页)时《内传》已经消失,尽管唐代的注家引用了属于《韩诗内传》的几条语录。《外传》在《隋书》的(经籍志》、两唐史书(《旧唐书·经籍志》,第1970页;《新唐书·艺文志》,第1429页)、《宋史·艺文志》(第5045页)中都列为十卷。凡是现代的版本都含有十卷。

杨树达(《汉书补注补证》,上海:商务印书馆,1925年版,第28页)认为《外传》与《内传》两书被结合于《韩诗外传》一名之下,因为它们所含的资料其性质没有任何差异,两者也都不是阐发性的著作。实际情况可能比起杨所提出的简单并置更为复杂。在唐代各种类书以及唐代对经书和史书的注解者所引大批属于《韩诗外传》的文字不见于传世的通行本中。在《太平御览》引自该书的157条文句中,其中有23条为今本所无。

三、版本

1.已知最早的刊本是宋本,洪迈(1123-1202)说它属于庆历年间(1041—1048),毛晋(1599-1659)认为他拥有这个本子的抄本,他翻刻在《津逮秘书》之中。在明代的几个版本中,《四部丛刊》所翻印的沈辨的本子渊源于元本(由钱惟善于1355年作序)。

2.带有注解的校本被赵怀玉 (1747—1823)单独刊入他的《亦有生斋》中(序作于1790年,《龙溪精舍丛书》予以重印),又被周廷莱作为《韩诗外传校注》(重印于《安徽丛书》)而加以刊印,其序文标定为1791年。上述版本中的第二种用本是一更保守的版本,它被拿来作为两种版本合并版的底本,由吴棠于1875年出版(《望三益斋》,由《畿辅丛书》予以重刊,《丛书集成》也作了重刊,并加了标点,又见上海商务印书馆于1917年的排印本)。一种未知出处而含有大多相应段落的版本由陈士珂于1818年以《韩诗外传疏证》名字刊印(见《文渊楼丛书》中)。

3.收有《韩诗外传》的其他丛书还有《汉魏丛书》。《广汉魏丛书》、《三十三种丛书》等。

4,许维遹(1905—1951)的《韩诗外传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该书是在他死后出版,繁体字,加了标点和注释,其中有的为珍奇难得的资料及许自己的见解。

5.赖炎元的《韩诗外传今注今译》,该书有注释有标点,并有用现代汉语译成的译文,台北: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

四、校注

1.孙诒让《札迻》卷二,涉及有十个段落的内容。

2.俞樾的《读韩诗外传》对22段疑难的段落进行了校勘;见《曲园杂纂》卷十七(《春在党全书》)。

3.赵善诒的《韩诗外传补正》(长沙:商务印书馆,1938年),几乎处理每篇经文中的疑难段落,用来自相应段落的引文来支持他的考评及校勘,而且总是指出前人对这同一段所作的校注。(见国学小丛书)。他的著作被收入赖炎元的《韩诗外传考征》中(见下文五第2条)。

4.帧炎元:《韩诗外传考征》,2册,台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一册详细研究了汉代的韩诗,《韩诗外传》的版本,校勘记,韩诗异文与包括毛诗在内的其他诸家诗注解和文字上的不同。第二册考察了早期和后来著作中所引的《韩诗外传》之文,并详尽地罗列了为现代版本中所无的《韩诗外传》佚文。

五、索引

1.《韩诗外传逐字索引》,刘殿爵、陈方正主编,收入《先秦两汉古籍逐字索引丛刊》,香港:商务印书馆,1992年。

这部书被认为是韩婴写的,他为文帝(公元前180—157年在位)时的博士,武帝(公元前141椙—87在位)时他与董仲舒(约公元前179椙—104)辩论过。他的传记(《史记》卷一百一二十一,第3124页及《汉书》卷八十八,第3613页)对他的生活年代提供的线索仅是这些,他肯定生活于公元前 200年到公元前120年之间,因此《韩诗外传》的日期应定在约公元前150年左右。


楚庄王的绝缨之宴的故事的出处具体在《韩诗外传》第几卷中
”王曰:“赐人酒,使醉失礼,奈何欲显妇人之节而辱士乎?”乃命左右曰:“今日与寡人饮,不绝冠缨者不欢。”群臣百有余人皆绝去其冠缨而上火,卒尽欢而罢。居三年,晋与楚战,有一臣常在前,五合五奋首却敌,卒得胜之。庄王怪而问曰:“寡人德薄,又未尝异子,子何故出死不疑如是?”对曰...

【上海匡时首拍】梁启超楷书节录《韩诗外传》
形成了刚柔相济、骨力内涵的书风,此幅四屏内容节录自汉代韩婴《韩诗外传卷四》,词藻既美,书法亦佳,有金石味而兼书卷气,可称是梁启超临学魏碑时期的佳作。款识 上海匡时首拍暨2017秋季拍卖会 预展:11月3日- 11月4日 拍卖:11月5日 上海展览中心西二馆 (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1333号)11月5...

冒襄文言文
《韩诗外传》卷一:“楚白公之难,有庄之善者,辞其母,将死君……比至朝,三废车中。其仆曰:‘子惧,何不反也?’曰:‘惧,吾私也;死君,吾公也。 吾闻君子不以私害公。’遂往死之。” 《汉书·淮南厉王刘长传》:“昔尧舜放逐骨肉,周公杀管蔡,天下称圣,不以私害公。”宋秦观《白敏中论》:“义重而...

后稷的诗句后稷的诗句是什么
因曾弃而不养,故名之为“弃”。古代农官名。二、引证解释⒈周之先祖。相传姜_践天帝足迹,怀孕生子,因曾弃而不养,故名之为“弃”。虞舜命为农官,教民耕稼,称为“后稷”。引《诗·大雅·生民》:“厥初生民,时维姜_载生载育,时维后稷。”《韩诗外传》卷二:“夫_土殖_...

螳螂捕蝉文言文翻译园中有榆
3. 院中有榆树,其上有蝉;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 1、根据问题提供的文字,这段话出自电视剧《三国》。结尾时,司马炎给司马懿背诵所言,其典故出自韩婴的《韩诗外传》卷十。此举注释为:我家园子中有榆树,树上有蝉,蝉正在振动翅膀鸣叫,想喝早晨的露水,却不知道有螳螂...

孟母戒子(《韩诗外传》)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②织。孟子辍然③中止,乃...
小题1:复:又 对:回答 裂:割断 是:这(4分)小题1:D 小题1:孟子的母亲拿起刀割断她织的布,用这种方法来警告他。小题1: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的。(2分) 小题1:试题分析:第一个字“复”是“又”,表重复。第二个...

田子造朝还金 选自《韩诗外传》
成为当时传(讲解传授)《诗》的“三大家”之一(当时讲解传授《诗经》的有鲁诗、齐诗与韩(婴)诗三家)。韩婴学识渊博,推究诗人之意,著《韩故》36卷、《韩诗内传》4卷、《韩诗外传》6卷、《韩说》41卷,流传甚广。燕赵间好诗者多以韩诗为正宗。韩婴还精通《易经》。其人精悍,处事精明...

孔子学琴文言文的翻译和原文
这个故事在《史记·孔子世家》(原文一段附后),《韩诗外传》、《孔子家语》、《列子》上都有记载,它不仅给后人树立了一个难得的学习音乐的榜样,也反映出身为万世师表的大教育家孔子自己的好学、善学的精神和品质。“孔子持文王之声知文王之为人”(《韩诗外传》-卷五),也再次涉及前面提过的“知音”的问题。这...

子曰:“直哉史鱼则!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 蘧伯玉!邦有道...
【译文】孔子说:“好一个刚直的史鱼!国家政治清明时他像箭一样直,国家政治黑暗时他还是 像箭一样直。好一个君子蘧伯玉!国家政治清明时他做官,国家政治黑暗时他便隐退藏身了 。”【读解】史鱼和蘧伯王都是卫国的大夫。史鱼以耿直敢言、公正无私著称。据《韩诗外传》卷七记载, 史鱼曾多次...

《韩诗外传》卷二
高子问于孟子曰:“夫嫁娶者、非己所自亲也,卫女何以得编于诗也?”孟子曰:“有 卫女之志则可,无卫女之志则怠。若伊尹于太甲,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夫道 二:常之谓经,变之谓权,怀其常道,而挟其变权,乃得为贤。夫卫女、行中孝,虑中圣, 权如之...

洪江市18956952109: 韩诗外传卷一 - 搜狗百科
强竖维戈: 孔子参观周庙,看到欹器.孔子问守庙的人说:“这是什么东西呢?”守庙的人回答说:“这是右坐之器.”孔子说:“我听说右坐之器盛满水就会倾覆,空了就斜着,水装到一半时就会垂直,是这样的吗?”守庙人回答说:“是这样的.”孔子让子路取水来试,果然水满便倾覆,空了就斜着,装到一半时就垂直而立.孔子长叹道:“呜呼!怎么会有满而不颠覆的呢?”

洪江市18956952109: 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的意思 -
强竖维戈: 十五志学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五十知名 六十花甲(耳瞬) 七十古稀(从心所欲) 八十耄耋 一百期颐 古代年龄称谓知识介绍 自古以来,我国对婴、幼、少、青、壮、中、老各个年龄的称谓,真可说是名目繁多,雅致有趣. 不满周岁——襁褓 2~...

洪江市18956952109: 求“楮冠”的解释 -
强竖维戈: 基本解释以楮树皮所制之冠.多为贫士、隐士所用.《韩诗外传》卷一:“ 子贡 乘肥马、衣轻裘,中绀而表素,轩车不容巷,而往见之. 原宪 楮冠、黎杖而应门,正冠则缨绝,振襟则肘见,纳履则踵决.” 宋 陆游 《杂题》诗:“三生元是出家人,一念差来堕荐绅.二寸楮冠双草屦,天公还我水云身.”

洪江市18956952109: 名过其实是什么意思 -
强竖维戈: 名过其实释义:名声超过实际才能. [拼音] [míng guò qí shí] [出处]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一:“故禄过其功者削,名过其实者损.”

洪江市18956952109: 不以私害公的译文 -
强竖维戈: 不以私害公的白话译文是不因私情而损害公道或公德. 成语: 以私害公 发音: yǐ sī hài gōng 出处1: 《韩诗外传》卷一:“楚白公之难,有庄之善者,辞其母,将死君……比至朝,三废车中.其仆曰:'子惧,何不反也?'曰:'惧,吾私也;死君,吾公也.吾闻君子不以私害公.'遂往死之.” 出处2:《左传·文公六年》 示例: 义重而恩轻,则不~. ★宋·秦观《白敏中论》 成语故事: 楚白公在危难中,庄之善辞别母亲准备去代替楚白公去死,快要到朝廷上,庄三次不敢下车,身边人问他如果害怕就可以回去.庄说:“害怕是我的私事,为君主去死是公事,君子是不会以私害公的.”于是毫不犹豫去替死.

洪江市18956952109: 求韩诗外传全文及翻译 -
强竖维戈: (一) 世界如此美妙,我却如此暴躁,这样不好,不好~세계는 이토록 아름다운데 나는 이토록 폭력적이구나~이러면 안되지, 안되지~(二) 额从一开始就不应该到这个地方来,如果额不嫁到这儿来,额滴夫君也不会死,如果额滴夫君不死,...

洪江市18956952109: 韩诗外传文言文解答 -
强竖维戈: 《韩诗外传》是一部由360条轶事、道德说教、伦理规范以及实际忠告等不同内容的杂编,一般每条都以一句恰当的《诗经》引文作结论,以支持政事或论辩中的观点,就其书与《诗经》联系的程度而论,它对《诗经》既不是注释,也不是阐发...

洪江市18956952109: “禄过其功者削,名过其实者损”的解释? -
强竖维戈: 得到的俸禄比他功劳大的要削减(俸禄),名声不符合他真正实力的要降低(他的声望)

洪江市18956952109: 解释下列词语 菲薄 死节 闻达 倾覆 -
强竖维戈: 菲薄基本解释1. [shabby;humble]∶微薄莫嫌菲薄,将就吃个儿当点心罢.——《西游记》2. [belittle;dispise]∶轻视,瞧不起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诸葛亮《出师表》详细解释1.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