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黄鹂鸣翠柳”,为什么“两个”不能改为“两岸”?

作者&投稿:苑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两个黄鹂鸣翠柳全诗里的两个为什么不是两只?~

首先我要说的是能提出这样的疑问是很难能可贵的一种探知精神,也是在以后中国的所谓素质教育下逐步抹杀的特质.
至于原版是 两个,尽管从现在的汉语角度来说,用"只"更为恰当的,但是从当时的语言的韵律以及当时汉语的程度,作者用了"个",具体可以参照下面的链接,希望对你有帮助!

杜甫是古代中国最为著名的诗人之一,他有很多广为流传的作品,其中《绝句》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因为其朗朗上口、意境轻快活泼广受大众的喜爱。关于《绝句》一直以来都有很多对于它的探讨,其中“两个黄鹂鸣翠柳”中的“两个”就很有意思,有人认为用两只黄鹂更为恰当,因为形容鸟数量的量词,现代人都习惯用“只”。可以肯定的是当时杜甫用这个量词肯定是有一定原因的,文学家关于杜甫为什么要用“两个”而不用“两只”有各种各样的解释,以下是笔者认为几个比较可能的解释。
一、两个比两只更通俗易懂绝句作为一首非常通俗易懂的古诗,其中的用词都比较简单,没有华丽的词藻,主要是因为杜甫作这首词时没有要表达什么高深的境界,只是一时有感而发,记录他当时的心情与见到的景象。

二、两个更活泼轻快可以知道的是杜甫写下这首诗是在一种非常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当时的历史背景是:著名的安史之乱终于得到了平定,漂泊许久的杜甫辗转回到了家乡,因此当他看到家乡一片繁荣、生机勃勃的景象,心情尤为舒畅,于是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句。

三、时代因素与现在的习惯不同,古时候人们形容东西数量习惯说两个,“个”字作为量词使用的更为广泛,“只”更加书面化,应用的比较有限,只有在正式的文函中才会大量使用。

四、确定性不同虽然诗中写到的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但是实际数量可能不是这么多,只是杜甫在作这首诗时写成了两个,用两个比两只更为恰当,因为两个比两只没那么肯定。

以上就是关于杜甫为什么要用两个而不用两只的原因推测,如果你还有其他见解,不妨在下方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吧!

这个问题涉及到诗歌意境营造的问题,首先两个和两岸是有所区别的,两个是表示数量之少,两岸则意味着黄鹂的数量是很多的,同时这也是一个静态与动态之间的关系,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第一句话可以看出是一个静态的,而第二句话则可以看作是一个动态的表达,如果改做两岸的话,很有可能两句话都是动态的,没有动静结合。动静结合会给人带来一种真实的观察感。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杜甫营造这首诗的意境是一种清新且生态盎然的感觉,两个恰恰表明了他在观察的时候是一种非常宁静自在的生态环境,而不是那种充满了春天的生机活泼感,事实上我认为两个反而更能凸显出真实,因为如果换为两岸的话,就说明了黄鹂的个数是非常多的,在真实的世界中,我们不可能看到有这么多的鸟在同时的欢叫,因为鸟类是一种警惕性比较高的动物,如果他们成群结队的在一起,那很有可能就是觅食,反而营造不了这种清心淡泊,安静的感觉,可以想象一下在广场上喂鸽子那种感觉。

其次就是动静的问题,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我们可以想象到这是一幅画面,当诗人看到树上的两只黄鹂,目光停滞在那里,并且多多观察了一会儿。不一会之后,他的目光就被天上的一行白鹭吸引了他们扑朔的翅膀飞向远方。这样两句诗更能真实的反映出是作者真切的观察,而不是凭空的想象。

正如之前鲁迅的文章中,有人认为鲁迅文章中描写枣树的一番描述实在是太过多余,事实上,描述看似虽然简单,其实反而能够体现一种真实感。诗歌和文字的美不仅仅是体现在丰富的词藻堆砌,能够让人静心的阅读,体会到其中的美也是优秀文章才能够做到的。



写诗是要讲究画面感的,两个黄鹂鸣翠柳给我们的就是一幅很好都风景画,突出了个数显得真实。如果改成两岸,就不明确到底有多少黄鹂了,画面感不强,也与作者当时的感触不一样。

不能,两个是数量词,一行也是数量词,两岸不是,杜甫的诗要的就是工整,一改,诗品大跌

诗中诗人的视线由近到高、远,然后又回到中景,诗歌的写景如同绘画,要注意景物远近、高低、大小、疏密的配合与变化。两岸和两个在意境上有很大区别。因此,在这首诗中,两个比两岸要好一些。

这首诗描写的是初春之景。因此,诗人写的是两个黄鹂,而不是两岸黄鹂。黄鹂就变成暮春了。


古诗绝句中,第一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是什么意思?_百度...
翻译: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出处:唐代·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注...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对什么,黄鹂对什么,鸣对什么,翠...
,“鸣”对“上”,“翠柳”对“青天”。一、出处 杜甫的《绝句》。二、原文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三、释义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下两句是什么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下两句是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白话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

到底是“两只黄鹂鸣翠柳”还是“两个黄鹂鸣翠柳”
是“两个黄鹂鸣翠柳”。原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出处:唐·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下一句是什么?
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文解释】 1、成对的黄鹂在新绿的柳枝上鸣叫,一行白鹭在青天上自由飞翔。凭窗望去,西山千秋雪景好像是嵌在其中的一幅画,门外停泊着来自东吴,畅行万里的船只。 2、 两只黄鹏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唱, 一行白鸳飞上了...

想知道杜甫《绝句》中是“两个黄鹂鸣翠柳”还是“两只黄鹂鸣翠柳...
两个黄鹂鸣翠柳。这首《绝句》是诗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全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翻译:两只黄鹂鸟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队白鹭在蓝天上飞翔。窗口面对着岷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泊着行程万里从东吴来的...

“两个黄鹂鸣翠柳”的下一句是什么?
“两个黄鹂鸣翠柳”的下一句是:“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鸣翠柳”出自杜甫的 《绝句》。原文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释义:两只黄鹂在柳树上鸣叫。创作背景: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时期,成都尹严武入朝,当时由于材安史之乱,杜曾一度避往梓州...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描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心情?
描写了春天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和对自然的热爱。诗描写早春景象,四句四景,又融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无聊的失落之意。《绝句》唐代: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题目是什么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题目是:《绝句》,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2、《绝句》 唐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3、该诗大意:两个黄鹂在空中鸣叫,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开来的万里船...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什么意思?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意思是: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注释 1、西岭:西岭雪山。2、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3、泊:停泊。4、东吴:古时候吴国的...

洮南市19170553394: 杜甫的《绝句》中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为什么不用两只,而用两个? -
茌底派恫:[答案] 用“两个”,一是因为“个”字拟人化一些,显得黄鹂可爱;而是因为“个”为仄声,“只”为平声,为了平仄的需要,用“个”字.

洮南市19170553394: 为什么是两个黄鹂鸣翠柳、而不是两只黄鹂鸣翠柳?? -
茌底派恫: 因为杜甫是学文的,不是学理的,所以杜甫对于量词的运用不是很好,所以用了两个.小朋友们一定要搞清楚量词哦,否则会闹出笑话的.

洮南市19170553394: 两个黄鹂鸣翠柳.为什么不说两“只”黄鹂鸣翠柳呢? -
茌底派恫: 平仄用韵的讲究.两个黄鹂鸣翠柳 仄仄平平平仄仄

洮南市19170553394: 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为什么是两个不是两只? -
茌底派恫: 应为古代的人就习惯说“两个”

洮南市19170553394: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为什么是两个
茌底派恫: 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 物候,柳枝刚抽嫩芽.“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 一对,好象更好理解原因

洮南市19170553394: 为什么是两个黄鹂鸣翠柳而不是两只黄鹂鸣翠柳 -
茌底派恫: “两个”VS“两只” 《绝句》的一二句开头的数目是“两个”、“一行”, “个”是“仄声”;“行”是“平声”(阳平),古诗讲究“仄、平”对仗的韵律. “只”是“平声”(阴平),与下句的“行”是“平声”(阳平)够不成对仗的韵律. 在古诗中,奇数句称“出句”,偶数句称“对句”.每一出句和对句构成一个联句.每一诗句之内,必须做到两字一词,词与词之间的平仄声律交替运用;在每个联句之内,即一与二、三与四句之内....,上、下两个单句之间的平仄声律必须相对(相反),因此在奇句(即上句、出句)与偶句(即下句、对句)之间,必须遵循“奇偶相对”的规律;

洮南市19170553394: 两个黄鹂鸣翠柳两个好在什么地方 -
茌底派恫: “两”即是“双”,也就是说一对黄鹂 通过写一对黄鹂在啼叫,表现出了春天的生机勃勃.不知道算不算对,纯属个人理解

洮南市19170553394: 为什么是两个黄鹂鸣翠柳,而不是两只 -
茌底派恫: 那时候对一个人,一只鸟,一棵树……里面的个、只、颗……没有要求,也就是这些语文知识还没扩展出来.

洮南市19170553394: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为什么要用“个” -
茌底派恫: 这是诗词的格律要求,这一联的格律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因为“个”是仄声,所以用“个”,而不用“只”,因为“只”是平声,用“只”就出律了.

洮南市19170553394: 鸣翠柳的到底是“两只”黄鹂还是“两个”黄鹂? -
茌底派恫:[答案] 河南大学中文系硕士,浙江传媒大学辅导员王志伟答 这首古诗的全名是《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咬文嚼字地来分析,“两个黄鹂”实在有些别扭,量词用得不恰当,应该改为“两只黄鹂”更准确些,但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同时也是一首律诗,...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