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中“民”的本意是什么??

作者&投稿:平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说文解字》中“民”的本意是什么??~

说文民部“民”,萌也。象草芽之形。古代没有教养文化的人为民,转音加亡为氓。左傍亡为无字,当无地之民解。孔子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民不仅为家内劳动,且去当兵,即负劳役地租的农奴,不是奴隶。

《说文解字》里解释得很简单:从,相听也。从二人。凡从之属皆从从。
这里的“相听”,就是“言计相听、从谏、听从”的意思。
关于字的结构,《说文解字》提到“从二人”,只描述了“从”的字形,未详述其由来。

现在普遍认为,“从”的本义是动词“随从、跟随”,引申为“相听”。甲骨文、金文、小篆的“从”字,象二人同向一个方向走,有一人跟随一人的意思,是个会意字。

《说文》“民”字的解释有误。“民”是“盲”的本字。甲骨文是一针刺入眼睛,刺瞎一只眼是为奴隶的象征。所以民的本义应该是眼瞎、看不见。

说文民部“民”,萌也。象草芽之形。古代没有教养文化的人为民,转音加亡为氓。左傍亡为无字,当无地之民解。孔子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民不仅为家内劳动,且去当兵,即负劳役地租的农奴,不是奴隶。


《说文解字》中“民”的本意是什么??
说文民部“民”,萌也。象草芽之形。古代没有教养文化的人为民,转音加亡为氓。左傍亡为无字,当无地之民解。孔子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民不仅为家内劳动,且去当兵,即负劳役地租的农奴,不是奴隶。

文言文民什么意思
所以在绝大部分文言文中百姓可以不翻译直接用百姓翻译,或者用平民也可以,但是有些文言文中,百姓就是贵族的意思,这个你要联系上下文,看文章的语境究竟是春秋以前还是春秋以后。95%文言文中百姓都是平民的意思,翻译成贵族的地方主要是一些史料类的书籍,他们在介绍春秋以前的时候对于奴隶主的称呼就是百姓。 2. 文言文...

作者在《说文解字》中让人领悟到什么?
作者主要讲了汉字在各个朝代的变迁、还讲到了被尊为“群经之道,诸子百家之源”的《周易》,也讲到了记载中华民族形成的《尚书》,更讲到了那一声声来自远古的呼唤《诗经》。让我佩服的是作者对文章的见解,在《说文解字》中,让人领悟到汉字的真理,就像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想把他有生之年的所有都...

如何评价《说文解字》这本书?
《说文解字》为东汉著名经学家许慎所著,是我国第一部以分析汉字形体、训释字义、辨识声读为主要内容并且系统完备的字典。这本著作无论是编写的体例还是其阐述的科学理论,都是后人研究文字学、文献学不可缺少的阶梯。《说文解字》折射了中国古代悠久的历史文化,包括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

在说文解字中公是什么意思?
gōng ㄍㄨㄥˉ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正。~心。大~无私。共同的,大家承认的:~理。~式。~海。~制。国家,社会,大众:~共。~安(社会整体的治安)。~众。~民。~论(公众的评论)。让大家知道:~开。~报。~然。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三~(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

《说文解字》部首分篇梳理第五(上)
《说文解字》部首分篇梳理第五(上) 该篇分篇主旨大致为“中”,空间之中心。中空属性大致也归类该篇。因此,《说文》第四的末一部「角」宜作为该篇首部,以承上启下。而「竹」宜为篇眼。 其构形演变如下: 典型的象形字,以其演变看,现行写法其实不大合符字理,最佳构形或许像隶书楷书那样: 「竹」字甲金文...

如何看懂《说文解字》这本书的注音
例如:《说文解字》中把“珣”注为“读若宣”,即“珣”音“宣”。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许慎深知“音义相依"、“义傅于音”的原则,所以在《说文解字》中非常重视音义关系。以声音线索来说明字义的由来,这为后世训诂学者提供了因声求义的原则。

中国文字究竟何时出现?其中包含多少汉字?
甲骨文包含的字数是5000个左右,但是我们只是能识别出来的只有1500个左右,也就是说还有大量的文字是现在不可考证的。那么,这就说明很多文字是无法解读的。我们现在的字,跟古代的字是有很大区别的,我们现在的思路更加无法解读古代甲骨文上的字了,因为这个时候的字体变化更加大了。我们现在的字是简化字...

“黔首”古代称为什么??
黔首是用来称呼老百姓的,这在战国就比较流行。《吕氏春秋》、《战国策》、《韩非子》等书中就都出现过黔首这个词。“黔”即“黑”的意思,当时的老百姓不 能戴冠,黑黑的头发露在外面,所以被称为“黔首”。另一种说法也是认为百姓只能用黑色头巾。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于秦始皇二十六年“更名民曰黔首...

中字是什么结构的字
一、中字是单一结构,独体字,部首是丨。二、基本事释义 [ zhōng ]1、方位词。跟四周的距离相等;中心:中央。2、指中国:中文。古今中外。3、方位词。范围内;内部:家中。水中。山中。4、位置在两端之间的:中指。中锋。中年。5、等级在两端之间的:中农。中学。6、不偏不倚:中庸。适中。7、...

黔西县19238289363: 民字在甲骨文中的意思? -
陈没质云芝:[答案] 甲骨文中,目前没有发现“民”字,但《尚书·盘庚篇》有“民”字.《说文解字》对民字的解释:“民,众萌也.”金文“民”是一把锥子剌进了眼睛而失去了瞳子的形象,在我国奴隶制社会里,奴隶主用残酷的手段把奴隶的一只眼剌瞎,强迫他们...

黔西县19238289363: “黎民”和“百姓”是一个意思吗?
陈没质云芝: 很多人以为“黎民”和“百姓”是一回事.其实不然.在炎黄时期,甚至于周朝以前两者的意思是大相径庭的.现就两词的出处和原意做简略考证: 要了解两词的区别,我们首先从“民”字谈起.甲骨文中还没有民字,但《尚书·盘庚篇》有民...

黔西县19238289363: 人民的民 最后一笔为什么出去 -
陈没质云芝: 民,造字法:指事(“民”是“氓”的本字.古代“民”、“氓”通用) 文言版《说文解字》:民,众萌也.从古文之象.凡民之属皆从民. 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民,众氓.字形承袭古文的形象.所有与民相关的字,都采用“民”作边旁.建议查询专业书籍更为合适.

黔西县19238289363: 为什么形容“百姓”总说“黎民”?“黎民”的由来是什么?
陈没质云芝: 几千年前,在黄河流域集中着几个势力较大的部落,有黄帝族、炎帝族、夷族和九黎族等.他们之间经过多年的征战和融合,最后形成了以黄帝、炎帝族的部落联盟,共同战胜了九黎族.其中黄、炎、夷三个部落的联盟,是由大约100个氏族构成的,因此统称“百姓”,而在战争中抓到的九黎族俘虏就称作“黎民”.百姓与黎民,意味着奴隶主与奴隶的区别.到了西周奴隶制时期,百姓成为贵族的通称.这时的黎民(也称庶民)包括自由民、农奴、奴隶,与百姓形成了互相对立的两大阶级.到了春秋末期,随着宗族世袭制的破坏,土地私有制的出现,百姓的地位逐渐降低,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最后也降到黎民的行列中来.因此,后来就将黎民与百姓统一称谓了.

黔西县19238289363: 人民的民的第一笔是什么 -
陈没质云芝: 民【横折】 拼音:mín 注音:ㄇㄧㄣˊ 部首笔划:4 总笔划:5 繁体字:民 汉字结构:单一结构 简体部首:氏 造字法:象形

黔西县19238289363: 说文解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陈没质云芝: 《说文解字》是东汉的一部字典,对于每个字,先解释这个字的本义,再解释字形与字义或字音之间的关系

黔西县19238289363: 汉字本意是什么汉字的含义 -
陈没质云芝: 汉字 [hàn zì] 汉字,拼音拼音:Hànzì,,又称中文字、中国字、方块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汉字是汉语的书写用文字 ,也被借用于书写日语、朝鲜语/韩语等语言,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仍被广泛...

黔西县19238289363: 《说文解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陈没质云芝: 《说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字典,全书共收单字9353个,另有重文(异体字)... 这样通过字形分析来确定、证实字义完全符合汉民族语 言文字的一般规律.而语音是语言...

黔西县19238289363: 说文解字什么意思 -
陈没质云芝: 答:其实许慎刚写好的《说文》,应该是十四卷,就是前面十四卷,序是一卷单行的.这序里,当时有的文字,其实应该就是从今本十五卷上的“古者”二字开始,一直到今本十五卷下开始不久的“理而董之”四字.“理而董之”四字下方有一...

黔西县19238289363: 什么是说文解字. -
陈没质云芝: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作者是东汉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献给汉安帝).《说文解字》成书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121年). 许慎根据文字的形体,创立540个部首,将9353字分别归入540部.540部又据...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