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部首分篇梳理第五(上)

作者&投稿:殳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说文解字》部首分篇梳理第五(上)

该篇分篇主旨大致为“中”,空间之中心。中空属性大致也归类该篇。因此,《说文》第四的末一部「角」宜作为该篇首部,以承上启下。而「竹」宜为篇眼。

其构形演变如下:

典型的象形字,以其演变看,现行写法其实不大合符字理,最佳构形或许像隶书楷书那样:

「竹」字甲金文和篆文某种程度算是异体:

甲金文「竹」构形为带叶子的竹枝,象形

篆文开始,「竹」字构形由两个竹竿和点缀其上的竹叶构成,这种构形,大概源于图画或者盆栽

「竹」字的两种构形,其实取自竹子的不同位置形态。这种转变,表明竹子在篆文造字者眼中变成一种观赏性的存在,所以取其整体特点。

从构形(及后世使用)看,「箕」字是「其」的分化字(说文合并了两者),因为「其」的引申义(指示代词)在使用中取代了工具簸箕的本义,所以簸箕以「箕」表示:

其甲骨文构形源于实物簸箕:

之所以后来加构件「丌」,估计因为竹制品贴地放置容易腐坏,所以金属工具普及后,正常情况下都造个搁置台离地放置簸箕。

「丌」实为「案」之异体,现为「几」兼并:

所部常用字「典」与「奠」之篆文皆从“案几”得义。

唯独「畀」字至篆文都并非以“案几”(或《说文》认为的下基)含义而得义。

篆文之前的「畀」字,应该都是「矢」的分化字,表示响箭。

「左」为佐之初文,隶书之前与甲骨文「」其实算两个字:

不过,隶书「佐」被官方认可后,等于说「左」的构形含义被「佐」替代,「左」就等于「」了。

以我的理解,「工」、「巨」、「矩」、「巫」三字,很可能皆源于古巫(甲骨文「巫」),中期的甲骨文「巫」透露了这种可能:

古巫分化出「矩」与「巫」两种职业,对应两种职业工具(技能)「巨」与「工」,篆文「工」兼并甲骨文「工」:

墨家矩子则是职业「矩」的领导者(至强者),后来因为墨家隐晦而消失,类似于大巫之地位。

而「工」的精通含义,更多的源于「巫」者精通天地之变的属性。否则,光就规、矩之工具的使用,只能引申工整含义。

该部相关字有「塞」与「展」:

由两字的含义反推「㠭」部的含义,大体为堆放整齐。隶变后,「塞」字之「㠭」部变成「井」,「展」字之「㠭」部变成「廾」。

「井」之构形为每层井壁构件紧密互抵(在塞中表示紧密)。而「展」字之构件「廾」(楷书),与另一构件「衣」合并,表示折叠好的衣服。「展」字构形表示将折叠好的衣服穿到身上。

因此「㠭」部已被废弃。

「巫」字在第一篇解析「二」字的时候曾经提到。当时主要提了下其构形不该从「工」,主要因为其合并了工具之含义,使得「巫」字的构件「工」所表示的沟通天地之含义容易被混淆、误解。   

「巫」很可能是母系社会的部落首领,在那个历史时期里,女性比男性 不单在采集食物方面有优势,在无逻辑的记忆方面,更是适合那个蒙昧的时代。

那个部落生存的最大威胁还是自然存在的时代,稍微吃错点什么,很可能就是致命的举动。而女性的细心与比男性强大机械记忆能力,让在在那个时代更容易成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全知”存在。此外,在面对无法根据经验判断的时候,女性的所谓“第六感”很多时候能发挥“预见”能力(其实是种模糊逻辑),当然,其中有一定的生物基础,因为女性阴气重,相对男性抵抗力弱的同时,某种程度上加强了感官的敏感度。

所以在那个社会生产力低下的年代,女性比男性更适合当部落的首领。而「巫」的发音与「母」接近(粤语中是一致),或许正是「巫」为母系社会部落首领在发音上留下的烙印(这也符合母系部落源于最初的母系家族)。

前面「工」字的演变,其实也是「巫」的演变史:

关于「巫」,我最早曾在解析天干「癸」中提及,参看 天干地支在古代的真实含义 。

当时重点分析「癸」的构形所表达的聚拢含义,至于「巫」则是有限(四边的横与竖,都取的“一”字切断之构形含义)的发散。这种发散,可以是平面四方,但更可能是表达上下之天文地理和古今之前尘后事。

结合「巫」为母系部落首领的分析看,「巫」的最初构形:

其含义为天文地理、古往今来无所不知。最初很可能以此指代母系社会的部落首领。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部落日益强大,部落的最大敌人从最初的自然威胁,变成了同类的其他部落。

当部落征战的加剧,代表武力的「王」取代「巫」成为部落首领,「巫」成为王权的附庸,而被征服的部落的「巫」更是丧失了存在的意义。这或许就是传说中的所谓“绝地天通”,其关键是“天地相分,人神不扰”,其本质就是,「王」就是“神”在地上的代言者,所以部落众人只需听命于「王」。

所以,随着社会的发展,古巫的各种职能被新出现的社会角色取代:关乎社会秩序的,被「帝」(众王之王)及其政府组织所接手;关乎日常生产的,有百工;而关乎历史传承的,史书完成的更完美。所以,进入帝国(奴隶)时代之后,巫的职能,仅剩关于未知与未来的解读。因此,后期的甲骨文“巫”更像是两个“工”字相交(此时为巫具相交):

而篆文“巫”字对之前的构形而言,可说是完全的异体字了。《说文》认为“巫”从“工”,虽然也勉强说得通,但从战国文字看:

简帛文字“巫”明显与“工”无关,反而从“二(古文‘上’)”。因此,我认为篆文“巫”从“二”,表达以舞降神,巫舞以通天彻地,从“二”从“丨”从两“人”。其构形精确的表达进入帝国时代后,巫师所保留的核心社会职能。

「甘」字构形原理与「曰」一致:

皆从口从短横(指物),两字的金文构形更清晰。

「甘」为口中有物,当为「含」的初文。中医所谓五味(酸、苦、甘、辛、咸),置于口中,最久者当数甘甜之物。久之,另造「含」表示「甘」之最初含义。

「曰」为口中有物出,所出者,最多乃语言。

见上

本属《说文》第四,然据鼻位于五官之中而指本人之含义,宜该隶该篇。

本属《说文》第四,然据中空、通气于肺之含义,宜该隶该篇。

「乃」,象形,「奶」之初文,尖端侧视:

该部并非独体字,篆文中相关字不少,但保持演变一致性的不多,完全一致的大概只有「兮」与「考」:

此外「乎」与「宁(宁)」,至篆文保持一致:

对比以上四个字,「丂」之构形,最可能的是表示拐杖。是「考」作为汉字构件的省写,表达的含义与「考」同。换句话说,「老」和「丂」都是「考」的分化字,所不同的是,「老」独立使用,「丂」仅作为构件。而「考」由年老经历的时间考验多,引申“考验、测验”的含义,基本取代构形本义成为「考」的常用本义。

此外,「兮」、「亏」乃至「号」可能都是金文「考」的分化:

更有甚者,「兮」都可能甲骨文「考」的分化: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该部归于本篇也算合适。

「可」字演变如下:

其甲骨文很可能从「乃」:

从乃到从丂最后从丁。

见「丂」

见「丂」

见「丂」

「旨」字演变如下:

初从口,后从甘,最后定型从曰。

对应含义从可口(无毒),到美食(味之甘者),再到要言(言语之关键)

「喜」,构形为闻鼓而笑,本为「笑」之异体,后来引申义“中意”使用更频繁,另造「笑」表示其构形本义。

名词鼓之初文,其演变参见「鼓」之左部构件。

动词鼓。使用中,基本已不作为汉字构件,仅作为独体字。

「岂(岂)」为「壴」的分化字很明显,只是造字最初之上部构件不大好确定。我认为可能是「羽」的省写(反写,如甲骨文),

也可能是「旗」的省写:

从「气」发音与「旗」相近看,「旗」省的可能性更大。但为无论是「旗」省还是「羽」省,「岂」为军鼓基本上是可以肯定了。

之所以如此,因为当时民间喜庆也开始普及使用鼓。为了表示军鼓(军乐),所以分化出「岂」字,进而有「凯(凯)」字。

而「岂」之所以引申表示反诘,估计源于倒装句。如“~敢”,“~堪”,“~可”。但其根本,还是「岂」字表示军鼓的特殊性。

象形(一般解为肉食器),「壴」与之形近,两者以上部饰笔区分。

该部甲骨文上部从牛从两玉,下为无盖之豆:

以祭品表示祭礼。是「礼」之初文。

篆文「豊」与「丰」为甲骨文「豊」的分化字,其构件「牛」分化为「凵」与「山」。西周早期金文中,两字还非常相似:

西周后期,小诸侯实力衰落,其祭品中,三牲祭品都负担不起。所以,「豊」之上部形变为从「凵」。

而强大的诸侯反之,三牲不足以显示其祭品之丰盛,所以其上部构件形变为山,以彰显其祭品之丰盛。

特定历史时期(大致战国时代)的某种特定「豆」类物品,以虎头为装饰。

虎头,「虎」字上部构件:

象形,参看「虍」部。

废?

初为高脚盛器,后指一般容器。

「凵」,音kan,一般认为古同“坎”。我认为该部与后世的「凹」含义相似,可直接看成作为构件的「凹」。

「去」字初从口,而篆文从凵。构形改变的原因,估计为避免将「去」误解为大口。

「大」字,是人张开手臂,可以是正面,也可以从背部看。「去」的上部,其实全都该理解为人之背影。

篆文「去」之构形可能还是不太好理解(又或者容易误会),所以隶变后出现近似我们现在看到的构形(同时还有其他异体)。

「去」字定型为从土从厶,我认为内中其实蕴含深意,并非讹变。关键在构件「厶」的理解,「厶」其实是「以」的分化字:

所以,楷书「去」下部该理解为「以」省。

而其中深意,大致如下:我们的先人大都安土重迁,是以,很多人若离开故乡,迁居到别处,都要带上一撮土,据说可以避邪免灾,祛除百病。这种习俗大概源于农事。农人移栽花草树木时,须带着“姥娘土”一起移走,方可成活发旺。

「去」字的隶变时虽已经出现从土从厶的构形,但大概到楷书繁荣时,「去」字的异体才逐渐消失。因为唐代科举之后,文人群体大都寒门出身,荣华富贵后,大都迁出故乡,所以「去」字的楷变(异体消失)很自然就能够发生。

因此,「去」的构形本义,其实一直是离去、远离。典型的成语如:去国怀乡,恋栈不去。

至于后来「去」更多的表示“前往”的意思,大概是“去向”或“向x去”省略掉“向”。

「血」从皿,大约源于滴血为盟的仪式。两字的甲骨文大致能印证这种可能:

该部(篆文构形)大致为「主」的异体:


《说文部首》第69天
《说文部首》第69天:𠫓、丑、寅、卯、辰、巳、午、未。1.𠫓,tū,《说文解字注》解释为“不顺忽出也。谓凡物之反其常,凡事之逆其理、突出至前者,皆是也,不专谓人子。”“育”这个字《画说汉字》中解释的是母亲生下孩子后养育他。但从倒子、而不是从子,我觉得其实...

说文解字540部首字释义
《说文》: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一”应该是我们所学过的最早的、最简单的一个字了。但是这么简单的字该如何解释?我们的祖先将它上升到哲学的高度,说天地未开、混沌未分之前,“道”就存在了。然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从“一”中分出了天地,分出...

为什么《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汉语字典?
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编著。成书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1年)到安帝建光元年(121年),现已失落,传至今日的大多是宋朝版本,或是清朝的段玉裁注释本。原文以小篆书写,逐字解释字体来源,全书共分540部首,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即异体字1163个,共10516字。《说文解字》共15卷,其中包括...

字字乾坤干货分享 |《说文解字》540部首:示(礻)
示是展示、示现的意思。上古时候,我们的祖先用祷祝、用牺牲、用鲜血甚至用生命献祭,用各种仪式祈求最高的示现。示是上天,是宇宙告诉人类的吉凶祸福、人事征兆。甲骨文示象古人祭祀用的祭台,小篆字形上面两横为上,指高高在上的神、主宰;下面垂着三竖,就是日月星三光。这句话的意思是:上天用大...

说文解字540个部首
这些部首在排列时并不是随意而为,而是遵循了一定的规律和原则。比如,同音或近音的部首会排在一起,这样便于人们查找和记忆;笔画较少的部首会排在前面,笔画较多的部首会排在后面,这样便于人们使用和书写。《说文解字》的价值:1、字典价值:《说文解字》是中国文字学的重要著作之一,它按照汉字的...

说文解字部首540
说文解字部首540的介绍如下: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字典,被誉为中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它由东汉时期的许慎所编撰,成书于公元100年左右。这部字典共收录了540个部首。这540个部首是说文解字的核心内容之一,它们代表着汉字的分类和体系。每个部首都具有自己的编号和名称,这些编号和名称都是...

说文540部首歌诀
《说文解字》是中国最早的字典,由许慎编著,共收录了540个部首。但是,说文并没有提供部首的歌诀。部首歌诀通常是指《康熙字典》的“康熙字典部首歌诀”,这是一首顺口溜,用来帮助记忆《康熙字典》的214个部首。所以,关于《说文解字》的540部首歌诀,实际上并不存在。拓展知识:《说文解字》部首...

常天书院干货分享|《说文解字》540部首:舌
常天书院干货分享|《说文解字》540部首:舌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历史上日本哪些首相被刺杀身亡?达人方舟教育 2022-07-16 · TA获得超过12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22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20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舌 舌(she-2) 《说文》:舌,食列切。

《说文解字》部首,清代四位大师作品,你学过哪一种
作者是东汉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说文解字》成书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121年)。许慎根据文字的形体,创立540个部首,将9353字分别归入540部。540部又据形系联归并为14大类。字典正文就按这14大类分为14篇,卷末叙目别为一篇,全书共有15篇,其中包括序目1卷。许慎...

《说文解字》的部首排列有规律吗?我想找一些字不知如何找起。我有的...
《说文解字》中的部首排列,是按照形体相似或者意义相近的原则排列的。许慎把众多的汉字按形体构造分成了540部,创造了一套成体系的“偏旁编字法”。 这540部又是怎样编排起来的呢?据《说文后叙》,是“立一为专”、“毕终于亥”,“杂而不越,据形系联”。540部按“始一终亥”编排,表现...

青原区13929119392: 五字的部首是什么 -
暴狗久保: 一、五字的部首是单一结构,偏旁部首是二. 二、基本字义 五wǔ 1、数名,四加一:五彩.五官.五谷.五金.五代(中国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时期).五帝.五毒.五行.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

青原区13929119392: 我国第一部字典 -
暴狗久保: 中国第一部字典--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中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中文字典.汉朝许慎编著.原作写於100年到121年,现已失落.传至今日的大多是宋朝版本,或者是清朝的段玉裁注释本.原文以小篆书写,...

青原区13929119392: 说文解字的含义 -
暴狗久保: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一部中国东汉许慎编著的文字工具书.《说文》全书共分540个部首,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即异体字)1,163个,说解133,441字,原书分为目录一篇和正文14篇.原书现已失落,但其中大量内容被汉...

青原区13929119392: 偏旁部首*注释 - 查偏旁部首的含义.
暴狗久保: 简单地说,偏旁是构成合体字的表意或表音的单位.偏旁系统的核心是部首,部首是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偏旁.它是为了满足编排字书的需要,按照汉字的结构而设立的. ...

青原区13929119392: 说文解字 文 -
暴狗久保: 我国第一部大字典-《说文解字》 图为汲古阁刻本《说文解字》十五卷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作者是东汉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献给汉安帝).《说文解字》成书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121年). 许慎根...

青原区13929119392: 对《说文解字》的介绍 -
暴狗久保: [编辑本段]详细介绍本书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学源的字书,也是流传最广的中文必借工具书.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汉朝许慎编著,是首部按部首编排的汉语字典.原书作于100年到121年,现已失落,传至今日的...

青原区13929119392: 许慎说文解字的540个部首的小篆,楷书和拼音是什么? -
暴狗久保: 1. 一 一 yī 惟初太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2. 元 一 yuán 始也.从一从兀. 3. 天 一 tiān 顚也.至高无上,从一、大. 4. 丕 一 pī 大也.从一不声. 5. 吏 一 lì 治人者也.从一从史,史亦声. 6. 丄 丄 shànɡ 高也.此古文上,指事也...

青原区13929119392: 怎样学说文解字五百四十部 -
暴狗久保: 您好,说文解字 我国第一部大字典-《说文解字》图为汲古阁刻本《说文解字》十五卷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作者是东汉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献给汉安帝).《说文解字》成书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

青原区13929119392: 什么是说文解字. -
暴狗久保: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作者是东汉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献给汉安帝).《说文解字》成书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121年). 许慎根据文字的形体,创立540个部首,将9353字分别归入540部.540部又据...

青原区13929119392: 什么是边旁什么是部首 -
暴狗久保: 1.偏旁,是指对合体字进行切分后得到的某个部分. 以前称合体字的左方为“偏”,右方为“旁”;把合体字的组成部分统称为“偏旁”.位于字的左边,叫“左偏旁”;位于字的右边,叫“右偏旁”. 2.部首是给汉语字典、词典同一偏旁的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