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作者&投稿:李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一、原文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二、各家解析摘要

1、韩鹏杰《道德经在说什么》

道是一种永恒的规律、规则。能顺乎自然,不妄为、不多为、有所不为,这样,“无为”就能产生比“有为”更好的结果。诸侯王若能坚守这个道理,万事万物、人民百姓就能自我化育、自我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欲望、私心杂念膨胀时,得道的人将用朴实、厚道的理念来克制心中之贼。治理天下的人要做表率,少私寡欲,清静无为,天下自会安定。

2、南怀瑾《老子他说》

(1)“道常无为”,是讲“道”的体;“无不为”是讲“道”的用。宇宙万有就是“道”的用,所以它无所不为。到了最后归于静,归于空,所以是“无为”。道家做事的时候,有远见,有计划,事先准备妥当,所以临时不会慌乱。

“无所不为”并不是乱来。所以,老子接着说:“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做大事业的人,能够懂得这个道理,并把握住这个道理。其实,你看通了人生的道理,只要抓住了无为,真放下了,你不要的它偏来;你所希望的,它也归到无为里去了。那个就是万物的自化。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化而欲作”,如果在这个清净无为之中,想起作用,就要晓得“用”的道理,在用的时候,如果要想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镇之以无名之朴”,就要永远保持原始的状态。

老子接着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什么叫“无名之朴”呢?就是自己没欲望,无欲无依。所以,佛家叫做“空”,无所求。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不欲以静”这四个字很妙,可以做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完全无欲,自然静定,则“天下将自定”,所以“不欲”,没有欲望自然静。第二种解释是如何做到“不欲”,那就必须先做到静,才能真做到“无欲”。老庄的文章,就像禅宗的话头一样,八面玲珑,这面能说得通,那面也能通,都是一样的道理。

反正要做到“不欲以静”的话,先是自己能够清净无为,那么“天下将自定”。做人做事创业,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一直急急忙忙,天天发疯一样,执意非要成功不可,对不起,到了最后算总账的时候,恰恰是不成功。这也就是柔弱胜刚强的道理。做事情能够勤劳,一念万年,细水长流,无所求,不求成果,亦不放弃努力,最后一定是成功的。

3、白云先生《老子之道》

(1)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道常无为,道于万物,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万物作焉而不辞,行不言之教,是谓常无为。

而无不为,道以神化之能,运化万物,任万物自然持存。虽不行言教,不加宰制,却无所不生,无所不化,无所不成,是谓无所不为。

(2)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人君所能笃守天道,行不言之教,奉自然之教,则万物将自化。万物皆宗于道而生,道之所载,万物自化。

(3)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道运天下,万物自化。君王功成事遂而不退身,守道不谨,离道以身自见,欲作欲为人道之教。吾,老子自称。我将镇之以无名之朴,去荣守辱,退身去名而全道,闭人之门,守道之出口,是谓镇之以无名之朴。

(4)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

禁绝伪巧妄为之欲,只有从君王做起,行自然之教,以天治天下,天下人才会自然自化。君王知常,天下有和。君王不妄,百姓不乱。百姓之所以会成天想些歪门邪道的东西,根子上还是统治者的虚妄伪巧之教败坏了百姓天真淳朴的品德。

(5)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不欲,天之道不可违,故圣人不以人智伪巧的妄为教化天下。静,圣人守虚静之道,抱一不离,才能去人复天。天下将自正,天人合发,万化定基。

三、我之体悟——所谓生命就是一种能量流动

这一章是在讲放下内心的欲望,做到清净无为,顺应自然,若能做到,则万物将自然而然的向你靠拢,从而达到一种万事可为的状态。

这一段,让我想起一个词——“气场”。

我工作中,经常会邀请设备供应商来做技术交流,有时候一家单位会来很多人。但无论来多少人,基本不用等介绍,我就能分辨出谁是领导,谁是销售,谁是技术,谁是主讲人,谁是跟着学习的。我相信很多人也都有过这种经验,即单凭感觉就能判断一个人在团队里的角色。我们经常会用“气场”来形容这种感觉。有人气场强,有人气场弱,有人气场凛冽,有人气场温和。有人的气场让人很舒服,有人的气场让人很畏惧,有人的气场则让人浑身难受。

但这个“气场”究竟是什么东西呢?

一周前我参加读书会,一个书友说:所谓生命其实就是一种能量流动。这句话一下点醒了我,对,这种“气场”就是生命流动状态的不同,有人清澈,有人浑浊,有人温润,有人尖锐,有人浑厚,有人寡淡。如果把这种生命流动状态比喻成一条河,有人像清澈明亮的山泉,有人像一条缓缓流淌的小溪,有人像一条宛转悠扬的小河,有人像翻滚奔腾的大江,有人则像飞流直下的瀑布。

但无论哪种状态,只要是自然流动的,就会让人感到舒服,即使有些人气场强到让人生畏,但不会觉得讨厌;相对的,如果是刻意拧巴的状态,无论是哪一种,都会让人觉得别扭,甚至会很讨厌,比如过分的谦虚,过分的客气,过分的热情,阿谀奉承,强人所难,情感威胁,乱发脾气等等。

我们会发现这种刻意拧巴,多数是内心想法太多,或者过于想得到什么,于是行为上就变了形,变形后的行为让人感到不适,自然会远离你。所以你内心的欲望越多,想法越多,你的生命状态就越不能自然流动,你的生命能量就越会减弱。

相反,如果我们想获得源源不断的生命能量,就需要放下内心过多的欲望和杂念,让生命呈现自然流动的状态。


国学经典《道德经》图文欣赏
《道德经》——老子(参考书籍:王蒙《老子的帮助》)第一章 众妙之门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第二章 知美即恶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道德经》原文(上)
《道德经》第三十六章将欲歙(xī)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道德经》第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不欲...

《道德经》中“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是什么意思?如何解读这句话?_百度...
这是怎么回事?我们可以把它解读成:“道”应当顺应其自然的变化而有所为,但也不是一切皆随其自然而动,从而表现出了“无为”的理想。我们在上历史学的时候,都知道,无为而治,这一点,是老子提出的,“道常无为”,指的就是顺应自然的自然,这是古代的说法,在古代,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

老子的“无为说”的是什么意思啊??
《老子》及《庄子》二书中谈到无为而治的地方很多。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者子》第二章)为无为,则无不治。(《老子》第三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老子》第三十七章)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老子》第五十七章)夫虚静恬淡,寂淡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

道德经全文
《道德经》之三十七章 原文: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道德经》之三十八章 原文: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

道德经感悟最深的一段话
10、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感悟】人无信不立,一个人不讲信用,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11、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感悟】这是老子哲学思想的重要命题。无为并非什么都不做,无不为是对无为的作用的最高评价。12、企者不立,跨...

《老子》,也就是《道德经》,开篇第一句是:"道可道,非常道”,还是“道 ...
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编辑本段《德经》44章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七章中写有“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后人有许多的看法,阐述大相径庭,特别是近来一些研究老子的学者,提出了许多与往不同的颠覆性观点,值得借鉴。我想大家能够把各种观点包括您的观点罗列出来就好了,能够链接相关地址更好。 观点一:“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杨润根认为其含义是“道是永恒的,它的...

道德经经典名句及翻译
——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翻译讲解】:诚信不足,就会失去信任。 【感悟】人无信不立,一个人不讲信用,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 篇二 1、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翻译讲解】:大道永远顺应自然而无为,但没有一件事不是它所为。 【感悟】这是老子哲学思想的重要命题。

老子经典语录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 译文:最高的善德,像水一样。水乃万物之源,可它却利养万物而与世无争,始终保持一种平常心态。它安处于众人不喜欢的卑下之地,所以接近于道。 感悟:老子用水来比喻有高尚品行的人,认为他们的品格像水,一是柔,二是停留在卑下的地方,三是滋润万物而不与人争。人的至柔至刚全在一念...

蓬莱市15391122483: 道德经.第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无为的意思是并非无所作为,而是无所不为吗?无所不为又是什么意思?求智者告之! -
曹榕补脑:[答案]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意思是道总是无所作为,但说又没有东西不是出于它的作为.这是老子非常明确的立场,没有道就没有一切,道是先天地生,可以为万物母.道是无为的.因为它不存在任何目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无心而...

蓬莱市15391122483: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意思是什么?请请详细解释(包括其中的字词),谢谢! -
曹榕补脑:[答案] 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七章中写有“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后人有许多的看法,阐述大相径庭,特别是近来一些研究老子的学者,提出了许多与往不同的颠覆性观点,值得借鉴.我想大家能够把各种观点包括您的观点罗列出来就好了,能够链接相关地...

蓬莱市15391122483: “无为而无不为,无利而无不利”是什么意思? -
曹榕补脑:[答案] 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道总是无为的,但是遵循道来治理国家自然会成就了所有的事.无利而无不利 这是个双重否定句式,直译为“没有一个利是不利的”,反过来就是任何一个利都是有利的

蓬莱市15391122483: 无为而无不为的意思是什么(君子无为而无不为是什么意思)
曹榕补脑: 无为而无不为出自《道常无为而不无为》,是老子的《道德经》第三十七章.1、解释:其中“无为”是指:顺其自然,不妄为.其中“无不为”是指:没有一件事所不能为的,没有一件事是所做不到的.2、无为而无不为原文: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蓬莱市15391122483: 如何理解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拜托了各位 谢谢 -
曹榕补脑:[答案] 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七章中写有“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后人有许多的看法,阐述大相径庭,特别是近来一些研究老子的学者,提出了许多与往不同的颠覆性观点,值得借鉴.我想大家能够把各种观点包括您的观点罗列出来就好了,能够链接相关地...

蓬莱市15391122483: 那位大侠解答下老子的,无为而不为,的意思? -
曹榕补脑:[答案] 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道总是无为的,但是遵循规律来治理国家自然会成就了所有的事.

蓬莱市15391122483: 道德经第37章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怎么理解 -
曹榕补脑: 白诺大好人877 :你好. 《道德经》第三十七章:原文: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你提出【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其中之【欲】,指的是贪欲.【无名】:指的是【道】. 若将原文译成现代话就是: 道永远是顺任自然而无所作为的,却又没有什么事情不是它所作为的.侯王如果能按照“道”的原则为政治民,万事万物就会自我化育、自生自灭而得以充分发展.【自生自长而产生贪欲时,我就要用“道”来镇住它】.用“道”的真朴来镇服它,就不会产生贪欲之心了,万事万物没有贪欲之心了,天下便自然而然达到稳定、安宁.——【 】内就是你的问题的意思.

蓬莱市15391122483: 无为是什么境界 -
曹榕补脑: 无为,不是什么事也不做,而是不做那些愚蠢的、无效的、无益的、无意义的,乃至无趣无聊,而且有害有伤有损有愧的事.人一生要做许多事,人一天也要做许多事,做一点有价值有意义的事并不难,难的是不做那些不该做的事.比如说自己...

蓬莱市15391122483: 无为而有为,无为而有所不为,无为而无所不为 是什么意思??? -
曹榕补脑: 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无为而有为,无为而有所不为,无为而无所不为的意思是: 即顺应自然,不肆意妄为,如能本着无为的态度,那么天下没有不能做的事;无为而有所不为,顺着事物的自然本性而为,为...

蓬莱市15391122483: 无为而无不为的含义 -
曹榕补脑: 老子在《道德经》第三十七章中提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 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 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可翻译为:“道”经常“不为”,却又“无所不为”.侯王如果 ...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