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经典名句及翻译

作者&投稿:李卓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篇一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出处:《道德经》第八章


  【翻译讲解】:最善良的品性如同水一样,水是天地间善的极致,给万物提供滋养,而自己却安居其下而不与之争。


  【感悟】水是生命的源泉。这里用水比喻上善者的人格。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日记中写道:“做人应该像老子所说的如水一般。没有障碍,他向前流去;遇到堤坝,停下来;堤坝出了缺口,再向前流去。容器是方的,它成为方形;容器是圆的,它成为圆形。因此它比一切都重要,比一切都强。”


  2、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翻译讲解】:不只看到自己,便能更明了世事;不自以为是,反而能更彰显自己;不自我夸耀,反而能成就功业;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长期有所长进;因为不争,所以天下都难与之争。


  【感悟】“不争”被道家视为一种天道自然准则,它实际上是一种以不争为争的君子之术和处世之方。


  3、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出处:《道德经》第七章


  【翻译讲解】:天地长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其不是为自己而生存,所以能够长久生存。


  【感悟】天地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以天地体现大道之品格而昭示人类社会。


  4、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翻译讲解】:狂暴的飓风刮不一早晨,倾盆大雨下不一天。


  【感悟】老子主张“希言自然”,即少施教令是合于自然的。飘风、骤雨不能持久,故尔:*是不会持久的。


  5、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弛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出处:《道德经》第十二章


  【翻译讲解】: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五音(铿锵)使人听觉不敏,五味悦口使人口味败坏,驰马打猎使人心发狂,珍贵的财物使人偷和抢。


  【感悟】“五色”、“五音”“五味”本身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老子并非主张禁欲,而是反对纵欲。


  6、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出处:《道德经》第九章


  【翻译讲解】:把持拥有得多多的,不如适可而止。锤尖了又从而磨得锋利无比,不可能保持长久。满堂都是金玉,却无法永久的守藏。身处富贵而又骄纵无度,只能自取灾殃。


  【感悟】老子以盈满、锐利为譬喻,说明金玉满堂、富贵而骄者容易招来灾祸,主张“功遂,身退,天之道”。


  7、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译解】委曲反能求全,弯曲则能伸直,低洼反能充盈,破旧反能成新,少取反能多得,贪多反而迷惑。


  【感悟】以上六句是古代成语,老子主张用辩证的思想,来认识和把握社会生活的变化。


  8、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出处:《道德经》第十六章


  【翻译讲解】:使心灵达到虚的极致,坚守住静的妙境,就能从万物的变化中看到大道的存在。


  【感悟】只有符合于自然,才能体现主宰万物的道,只有符合于道,才能久远。


  9、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出处:《道德经》第十九章


  【翻译讲解】:保持本质淳朴无华,减少私心贪欲(就能为道)。


  【感悟】老子提出素朴、寡欲的主张。丝不染为素,木未雕为朴,见素抱朴谓:不为外物所惑而失其本真。老子主张人不能没有欲望,但不可有贪欲,更不能纵欲。


  10、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翻译讲解】:诚信不足,就会失去信任。


  【感悟】人无信不立,一个人不讲信用,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



  篇二


  1、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翻译讲解】:大道永远顺应自然而无为,但没有一件事不是它所为。


  【感悟】这是老子哲学思想的重要命题。无为并非什么都不做,无不为是对无为的作用的评价。


  2、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出处:《道德经》第二十四章


  【翻译讲解】:踮起脚跟不能久立,跨步过大无法远行。自以为有见识的人反而不明白,自以为是的人是非不分,自我炫耀的人不能见功,自高自大的人不会有长进。


  【感悟】体现了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只有不违背自然,不去强以为意,才能达到目的。


  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翻译讲解】: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


  【感悟】此句为老子理论的纲领,阐述了老子“道”的理论中与天、地、人之间的基本关系。“道法自然”,指出人类社会与自然界都必须效法“道”,而“道”只是效法自己而已。


  4、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出处:《道德经》第二十六章


  【翻译讲解】:轻率就会失去根本,躁动就会失去主宰。


  【感悟】《老子校诂》云:“重谓寡欲自重,轻谓纵欲自轻,二者皆以治身言。静谓清静无为,躁谓急功好事,二者皆以治国言。”


  5、物壮则老。


  ——出处:《道德经》第三十章


  【翻译讲解】:事物达到强盛之时,也就走向衰老。


  【感悟】物极必反,盛极必衰。


  6、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出处:《道德经》第三十六章


  【翻译讲解】:要让其收缩,必先让其张大;要使其削弱,就先加强他;要废除他,就先让他兴盛,要想夺取他,就先给予他。


  【感悟】老子通过四对矛盾运动的分析,阐述了他的辩证法思想。他把这一原则归结为“柔弱胜刚强”,并认为作战和治国不能离开这一原则。


  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翻译讲解】:能了解别人的称为机智,能认识自己的才叫聪明。能战胜别人只能说明有力气,战胜自己才叫刚强。知道满足者(总感到)自己富有,身体力行者(才说明)他有远大的志向。


  【感悟】此为老子精神修养论。了解自己,反省自己,战胜自己,实为做人之至要。“自知者明”,“自胜者强”实为千古名言。


  8、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翻译讲解】:最方正的东西却看不到它的棱角,越贵重的器具做成的越慢,的声音听不到声音,的形象没有形迹。


  【感悟】此句老子意在解释为什么“道”的存在而常人难以理解。因为大道具有无限性,而常人的感官难以体察,是“无状之状,万物之象”。


  9、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


  ——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三章


  【翻译讲解】:天下最柔的东西,反而能驰骋穿越天下最坚硬的东西之中。


  【感悟】“柔弱胜刚强”,这是老子对自然的感悟,深刻提示了“道”的本性。


  10、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出处:《道德经》第四十四章


  【翻译讲解】:过分爱惜名声必带来大的损伤,过多的积聚财物,必定给自己带来不幸。知足的人就不会遭受耻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给自己带来危险,这样才可以长久平安。


  【感悟】常人多轻身而徇名利,贪得而至危亡。“知足”、“知止”应当成为人们在生活中奉行的一个原则。



  篇三


  1、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出处:《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翻译讲解】:以正道治国,以奇计用兵,与民休息安定民心才能臣服天下。


  【感悟】治国须正,用兵须奇,顺应自然,才能达到无为而治。这是老子关于治国、用兵、平天下的基本策略。


  2、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出处:《道德经》第五十二章


  【翻译讲解】:察见几微叫做明,守持柔弱叫做强。


  【感悟】有为者当明察秋亳,而对外又能守持柔弱。


  3、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翻译讲解】:最完善的,总让人感到有什么缺失的地方,但它的作用永不衰竭。最充盈的好像空虚,它的作用没有穷尽。最正直的好似弯曲,最灵巧的好似拙笨,最善辩的却好像有理说不出。


  【感悟】老子认为,事物达到的境界,其表现形式将归于自然。


  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出处:《道德经》第五十八


  【翻译讲解】:祸啊,福就依傍着它,福啊,灾祸就隐含其中。


  【感悟】这是老子具有辩证思想的名言。要正确对待祸福,从不利中看到有利,有利中发现不利。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引用了这句话,说明了“好的东西可以引出坏的结果,坏的东西可以引出好的结果”。


  5、治大国若烹小鲜。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章


  【翻译讲解】:治理大国就像烹煮小鱼(一样的道理)。


  【感悟】这是老子关于治国的方略。毛传云:“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知烹鱼则知治民矣。”


  6、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翻译讲解】:处理困难的事,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做大事要从细微处做起。


  【感悟】只有由易入难,积少成多,才能成就大事。


  7、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翻译讲解】:天下的难事,必定发生于容易,天下的大事,必定起于细微。


  【感悟】对天下大事难事,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没有办不成的。往往有为的人,从不大而化之一做事,却成就了大事。小事不做,大事不成!


  8、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翻译讲解】:做事要做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处理祸乱一定要在祸乱发生之前。


  【感悟】老子提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观点。事物在量变之中,但还未形成质变之前,有的尚处于萌芽状态,就要及早动手解决。


  9、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翻译讲解】:合抱的大树,是从幼芽发起,九层的高台,是用一筐筐土积累的;千里远行,也是从脚下一步步走出来的。


  【感悟】揭示了量变与质变的深刻道理,只有从实际出发,一点点积累,才能成就大事。


  10、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翻译讲解】:对待结束时的工作,还像开始时一样认真,则做任何事都没有不成功的。


  【感悟】做事贵在坚持。谁笑到最后,谁笑得。




道德经原文及翻译是什么?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译文:道可以说,但不是通常所说的道。名可以起,但不是通常所起的名。可以说他是无,因为他在天地创始之前;也可以说他是有,因...

古文“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为玄德”的翻译并注明出处。
翻译:生养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推动了万物,而不自恃有功,长养了万物而不自以为主宰:这就是最深远的“德”。出处:春秋·老子《道德经·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原文及翻译注音
翻译: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是美好,这就有了丑陋;都知道什么是善良的,这就有了恶。所以有和无互相依存,难和易互相造成,长和短互相对立而体现,音和声相互和谐,前和后相互跟从。所以有德的圣人看待万事万物都顺其自然,实行不用言辞的教育,万物兴起而顺应不干涉,生发而不去占有,有所施为,但不依...

三十辐共一毂原文及翻译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

上士闻道原文及翻译
一、原文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二、译文 1、上士听了...

《小国寡民》原文及其翻译
《小国寡民》出自《德经·第八十章》,原文如下: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至治之极。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翻译如下:使国家变小,使人民稀少...

三十辐共一毂原文及翻译
译文: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出自:老子 〔先秦〕《道德经》作品介绍:《老子...

《道德经》全部翻译
经典语句_经典语录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道德经》首页 《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道德经简介 道德经全文 老子与《道德经》道德经之《道经》道德经之《德经》老子道德经译文 《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

文言文老子德经第四十五章原文及翻译
老子·德经·第四十五章原文及翻译 德经·第四十五章 作者:李耳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文言文翻译: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效果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效果是不...

道德经第三十三章原文及翻译
1、强:刚强、果决。2、强行:坚持不懈、持之以恒。3、死而不亡:身虽死而“道”犹存。《道德经·第三十三章》翻译: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能战胜别人是有力的,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刚强。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人。坚持力行、努力不懈的就是有志...

丹徒区17580349531: 老子《道德经》名句译解.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知其... -
经晶科玛:[答案] 深知什么是雄强,却安守雌柔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溪涧.甘愿作天下的溪涧,永恒的德性就不会离失,回复到婴儿般单纯的... 这一章重点讲“复归”的学说,前几章虽多次讲到这个问题,但本章是作为重点专讲的,给人留下的印象更为深刻.老子提出...

丹徒区17580349531: 老子道德经中的经典语句及译文给些经典的,不是要原文啊! -
经晶科玛:[答案]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 道可以说就是路,但不仅仅就是指路.路是道的名,但不仅...

丹徒区17580349531: 《道德经》经典语录 -
经晶科玛: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是个谜,谜中之谜——玄妙之美) 反者道之动: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知其雄,守其雌.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知仁者智,自知者明. 不自见,故明...

丹徒区17580349531: 《道德经》经典语录 -
经晶科玛:[答案]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是个谜,谜中之谜——玄妙之美) 反者道之动: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不自足,故彰. 慎终如始,终无败事 PS:道德经之外的道家~~~~~~~~~~~~~~~~~~~~~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

丹徒区17580349531: 老子在《道德经》中有哪些名言?要原文和翻译! -
经晶科玛:[答案] 我想说,每一句都是名言,每一句都意味深长. 楼主要那一句? 还有关键问题是,没有人能完美解释《道德经》中的内容 要是有,就成神仙了,于是你能有机会和神仙对话么? 小概率事件吧

丹徒区17580349531: 老子《道德经》里有两句话:既以为人,己愈有;既已与人,己愈多.求注解、译文 -
经晶科玛:[答案]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已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如何理解这句话.”这句话讲的是圣人不堆积这些德能表观以及功果财富的附赘,他尽力帮助别人,他自己也更充实;他尽量给予别人,他自己也更丰富.

丹徒区17580349531: 道德经中经典话语 -
经晶科玛: 1、 道为天地之母.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2、 道之状:“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 致诘,故混而为一.”

丹徒区17580349531: 道德经中的哲理经典名句 -
经晶科玛: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出处】《道德经》第一章.【解释】天地万物之道是可以认知的,但道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名也是可以名状的,但名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丹徒区17580349531: 《道德经》的经典语句 -
经晶科玛: 我只能帮你搞到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明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缴.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丹徒区17580349531: 道德经里最经典的是那句话? -
经晶科玛: 治大国,若烹小鲜. 道可道,非常道. 上善若水. 为无为,则无不治.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道法自然.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