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七十八章赏析

作者&投稿:闳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原文]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①。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②,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③,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④。

[译文]

遍天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胜过水。弱胜过强,柔胜过刚,遍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是没有人能实行。所以有道的圣人这样说:“承担全国的屈辱,才能成为国家的君主,承担全国的祸灾,才能成为天下的君王。”正面的话好像在反说一样。

[注释]

1、无以易之:易,替代、取代。意为没有什么能够代替它。

2、受国之垢:垢,屈辱。意为承担全国的屈辱。

3、受国不祥:不祥,灾难,祸害。意为承担全国的祸难。

4、正言若反:正面的话好像反话一样。

[延伸阅读1]王弼《道德经注》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

以,用也。其谓水也,言用水之柔弱,无物可以易之也。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谓天下王。正言若反。

[延伸阅读2]苏辙《老子解》

天下柔弱莫过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故柔胜刚,弱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言: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谓天下王。正言若反。

正言合道而反俗,俗以受垢为辱,受不祥为殃故也。

《道德经》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春秋晚期陈(后入楚)国苦县(古县名)。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老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老子被追认为李姓始祖。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以其无以__易_之 易是什么意思
“以其无以易之”这句话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七十八章,原句为“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以其无以易之” 易,替代、取代。无以易之:意为没有什么能够代替它。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的之是什么意思
”之“是结构助词,表示修饰关系。原句的意思是弱胜过强,柔胜过刚,遍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是没有人能实行。原句出自于春秋时期老子的《道德经·第七十八章》。原文: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

天下莫柔弱于水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什么道理
是老子一直都在强调的,居下、谦让、不争的道理。出处:出自《道德经》第七十八章。原文: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而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之不祥,是谓天下王。正言若反。译文: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

道德经大观园第七十八景点大爱之门揽胜
第七十八章 宇宙最伟大的力量——大爱 天下莫柔弱于水,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 柔之胜刚, 天下莫不知, 莫能行。 是以圣人云: 受国之垢, 是谓社稷主; 受国不祥, 是为天下王。 正言若反。 (《道德经妙解》p176) 78.0 【主题结构】 本章总结全经柔弱之意,强调要知而...

《道德经》第七十八章:“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道德经》第七十八章:逆境中的王者之道》老子在第七十八章中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天欲降大任于斯人,必先使其心境受磨砺,筋骨受劳苦,体肤受饥饿。看似柔弱的水,以其独特的方式战胜了坚硬,这正是柔弱胜刚强的象征。世人皆知这一智慧,却鲜有人能践行于日常生活或历史的舞台上。圣人言,承受...

初识《老子》第78章
【文】傅奕《道德经古本篇》右第七十八章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於人。故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帛书《老子》甲本复原第44章 和大怨,必有余怨,焉可以为善。是以圣右介,而不以责于人。故有德司介,无德司彻。夫天道无亲,恒与善人。

道德经第七十八章的感悟
本章以水为例,说明弱可以胜强、柔可以胜刚的道理。八章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本章可与八章的内容联系起来阅读。老子所举水的例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水最为柔弱,但柔弱的水可以穿透坚硬的岩石。水表面上软弱无力,却有任何力量都不能抵挡的力量。这就清楚地说明,老子所讲的软弱、柔弱,...

道德经》第七十八章所谓“天下莫不知,而莫能行”的含义不同的是...
《道德经》第七十八章所谓“天下莫不知,而莫能行”的含义不同的是( 以其无以易之)。《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所著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

《道德经》第七十八章的读音是什么?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

第65篇 水的力量
老子在《道德经》里多次论及“水”的力量。《道德经》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而莫能行。《道德经》第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瑞昌市13038243954: 你如何理解道德经第68章的思想智慧? -
扶昨济得: 善于当将帅的不以勇武逞能,善于作战的人不轻易发怒,善于战胜敌人的任不轻易与敌人正面交锋,善于用人的人对别人谦下.这就是不与人争的品德,叫做善于运用他人的力量.这样符合天道的规律标准.

瑞昌市13038243954: 天下莫柔弱于水赏析性文字 -
扶昨济得: 出自《道德经》第七十八章 原文: 天下莫柔弱於水,【天下没有比水再柔弱的了】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但是攻克坚强之物的却没有能胜过它(水)的】 以其无以易之.【因为不管用什么都不能代替它(水)】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弱小战胜强大,...

瑞昌市13038243954: 《道德经》中对水的描述语句是什么? -
扶昨济得: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瑞昌市13038243954: 道德经第78章读后感 -
扶昨济得: 本章以水为例,说明弱可以胜强、柔可以胜刚的道理.八章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本章可与八章的内容联系起来阅读.老子所举水的例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水最为柔弱,但柔弱的水可以穿透坚硬的岩石.水表面上软弱无力,却有任何力量都不能抵挡的力量.这就清楚地说明,老子所讲的软弱、柔弱,并不是通常人们所说的软弱无力的意思.此处,由于水性趋下居卑,因而老子又阐扬卑下屈辱的观念,实际上反而能够保持高高在上的地位,具有坚强的力量.本章后面有一句话:“正言若反”,集中概括了老子辩证法思想,其含义十分深刻、丰富.

瑞昌市13038243954: 《老子》翻译 -
扶昨济得: 十九章: 弃绝最高学问和渊博知识,有利于民众百倍.弃绝仁义,民众才会恢复慈孝.弃绝奸巧投机,才没有盗贼.这三者作为学说是不够的,还应该让民众知晓最根本的.展现朴素保持纯真,减少私心限制欲望,弃绝机巧就可无忧. 七十八...

瑞昌市13038243954: 第8章,66章,78章三章体现了老子怎样的处事哲学 -
扶昨济得: 8:明哲保身,抱元守一,认为单纯的弱势可以保证不步入盛而衰的道路68: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等思想,较低等但也有理可循.认为不争才能有争的效果78:应与第八章联系起来,依然是辩证思想,通过处于弱势,柔弱,达到刚强的目的,因为,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瑞昌市13038243954: 求《老子》的翻译! -
扶昨济得:[答案] 谋. 4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译文 1 有勇气自恃果敢,冒然行事的,必死.有勇气自认怯懦,不敢妄为的,得活.这两种勇气,... 唯独有道的人. 4 所以,圣人做事不仗恃自己的能力,事成了也不视为自己的功劳,不让人称赞自己有才能. 第七十八章 1 天下...

瑞昌市13038243954: 道德经第77章求解. -
扶昨济得: 本章先以天之道的不争无为与人之道的苛求诈取为一个对比,再引出道者淡泊名利心性.

瑞昌市13038243954: 道德经的全文、翻译、解析、赏析. -
扶昨济得: 最佳答案 【原文】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 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